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属农林领域的植物生物技术。
背景技术:
2.在植物生物技术中,常需要让植物与处理液体充分接触反应一段时间,然后尽可能去除干净处理液体,以减少残留物质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影响。以下情况需要用到此项操作:(1)组织培养中对植物外植体用消毒剂如酒精、升汞、次氯酸钠等进行表面灭菌消毒;(2)对植物组织培养物进行转基因或加倍处理,需用到农杆菌菌液或是秋水仙素等生物化学物质;(3)在超低温保存中,用玻璃化保护试剂装载及脱水待冻存的植物组织。在这些操作中,通常是采用液体直接浸没方式,即将植物组织置入容器,直接接触液体,处理一段时间后,手工将液体倒出。这种操作方式存在如下缺陷:(1)在更换及清洗残余液体时,较小植物组织易随液体倾出而掉落,造成实验材料浪费。操作人员在用无菌镊子夹取或阻挡外植体时易造成二次污染及机械损伤,实验时间延长,污染率升高效率降低;(2)手工振荡容器及倾倒液体时需一定时间,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且含有毒物质的液体如升汞或秋水仙素等在振荡或是去除过程中易泄露或直接接触到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3)由于一些植物组织内部松散多孔,表面粗糙或有细毛,内部的气泡及表面张力使液体不容易进入到组织内部或缝隙中,不能充分接触植物组织,从而影响处理效果;(4)由于不能及时和充分除去植物组织表面液体,易造成植物材料污染及褐化。
3.相关的专利主要集中外植体表面消毒装置上(cn204191321u;cn203814333u;cn203043041u;cn203040347u;cn202232459u;cn102018969b;cn201453700u;cn204579400u等),存在需操作人员进行手动处理(如cn20488280u),或需加设电机设备,结构复杂(如cn204579400u)以及不能进行大批量多样本处理(如cn204762668u)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半自动处理,结构简单,处理充分,方便操作的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筒、上盖、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排液口,所述处理筒呈敞口状,所述上盖扣合在处理筒的上口,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由上至下依次嵌设在处理筒内,所述排液口设置于处理筒的下部。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滤网呈漏斗型。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滤网为呈平面型。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真空抽气口。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处理筒的底部还设有磁力搅拌子。处理筒大小可置于实验室用磁力搅拌器上。在电磁力作用下内置搅拌子的转动形成涡流,带动滤网内处理液和外植
体,使处理液与植物材料充分接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2.1、设置第一滤网与消毒筒及下部搅拌子的复合结构,使用时将待处理的植物组织样本置于第一滤网中;处理时,将装有植物组织的第一滤网置于处理筒中,浸入处理液,并置于实验室用磁力搅拌器上,开动电机,内置搅拌子的转动形成涡流,带动处理筒及第一滤网内处理液和植物组织,便于批量处理材料,从而简化操作,减少有毒液体与工作人员接触;
13.2、在上部增加抽真空装置,通过上盖的真空抽气孔进行抽真空减压助渗处理,使处理液与植物材料充分接触,处理后即可通过水龙头排掉液体,或通过真空抽气孔进气增压以加速液体排出,从而减少实验人员工作量及有毒液体与人员接触,提高工作效率;
14.3、简化了原固定夹加固定筒的复杂构造,更替为第一滤网,从而使制作模具,操作及使用后的清洁更为简便,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处理筒;2、第一滤网;3、磁力搅拌子 4、真空抽气口 5、第二滤网;6、排液口;7、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处理筒1、上盖7、第一滤网2、第二滤网5和排液口6,处理筒1呈敞口状,上盖7扣合在处理筒1的上口,第一滤网2和第二滤网5由上至下依次嵌设在处理筒1内,排液口6设置于处理筒的下部。
20.所述第一滤网2呈漏斗型。
21.所述第二滤网5为呈平面型。
22.上盖7的顶部设有真空抽气口4。
23.处理筒1的底部还设有磁力搅拌子3。处理筒大小可置于实验室用磁力搅拌器上。在电磁力作用下内置搅拌子的转动形成涡流,带动滤网内处理液和外植体,使处理液与植物材料充分接触。
24.具体地,处理筒1的顶部设有可打开的密封盖7,大小可放入漏斗形的第一滤网2,处理结束时也可由上盖7按毒时长分别取出外植体。处理筒1内置磁力搅拌子3,第一第一滤网2可置于第二滤网5上,下为磁力搅拌子3,处理时整个装置可置于实验室用磁力搅拌器上,在电磁力作用下内置搅拌子的转动形成涡流,带动处理筒内处理液和植物材料,使处理
液与植物材料充分接触。在处理筒下部设第二滤网5,处理筒的下部接近底面处设有排液口6,排液口上可安装有一水龙头,可通过水龙头排掉液体,上盖7上设真空抽气口4,可在液体浸没组织时抽真空进行减压操作以使液体易渗入组织,在排出液体时,也可通过抽气口(4)进气进行加压操作,以加速液体的排出。
2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为:
26.a.首先将植物样本放入第一滤网2;
27.b.将带有植物样本的第一滤网2通过上盖7放入处理筒1中,加入处理液体并盖紧上盖;
28.c.将中央内置磁力搅拌子3的处理筒置于实验室用磁力搅拌器上,开动电机,在电磁力作用下内置搅拌子的转动形成涡流,带动处理筒内处理液和植物组织,使液体与植物组织充分接触;
29.d.真空抽气泵连接上盖7上的真空抽气口4,进行抽气减压助渗处理;
30.e.每次更换液体时,将整个处理筒放入超净工作台,打开上盖,通过处理筒的下部接近底面处的排液口6排掉处理液体,并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上盖7加入处理液或无菌水;
31.f.处理全过程结束时,将多余液体排干净后,通过无菌操作由上盖7将第一滤网2取出;
32.g.将植物组织从第一滤网2中取出,在无菌滤纸或无菌布上吸干后可进行后续操作。
33.(注:1.所有部件预先已进行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2.步骤a、e.、f、g均在超净工作台上通过无菌操作进行。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筒、上盖、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排液口,所述处理筒呈敞口状,所述上盖扣合在处理筒的上口,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由上至下依次嵌设在处理筒内,所述排液口设置于处理筒的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呈漏斗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为呈平面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顶部设有真空抽气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的底部还设有磁力搅拌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组织全浸式液体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筒、上盖、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排液口,所述处理筒呈敞口状,所述上盖扣合在筒的上口,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由上至下依次嵌设在处理筒内,所述排液口设置于处理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上部增加抽真空装置,通过减压操作使液体更易渗入,通过加压操作使液体更易排出;2、简化了原固定夹加固定筒的复杂构造,更替为第一滤网,从而使制作模具,操作及使用后的清洁更为简便,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林田 滕小英 李天菲 韩静 周丽 杨华 龙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