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丝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喷喷丝板。
背景技术:
2.喷丝板两面的工作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在进料口端温度相对较高,出料口端为了保证正常出丝,温度相对较低;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喷丝板的结构不合理,导致液料在喷丝板内因冷凝而堵孔,或者断丝,使丝料的长度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熔喷喷丝板,所述熔喷喷丝板可保证液料在喷丝孔内顺畅流动,具有较高的喷丝速率和喷丝均匀性,同时还能提高丝料的长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熔喷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喷丝板本体上分布有导流孔,导流孔下端连接有微细喷丝孔;所述导流孔由圆锥形导流孔和圆柱形导流孔组成,其中,圆柱形导流孔与微细喷丝孔相连;所述圆锥形导流孔的倾斜角为25~35
°
,圆锥形导流孔的深度与圆柱形导流孔的深度相同,导流孔的总深度与圆柱形导流孔的直径相同,微细喷丝孔的深度与导流孔的总深度相同。
5.圆锥形导流孔可以增加进料面积,提高进料速率,但是圆锥形导流孔的倾角过大或者深度过大会增加喷丝压力,导致丝料难以均匀喷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圆锥形导流孔的倾斜角以及圆锥形导流孔和圆柱形导流孔的深度比,可以控制液料在导流孔内沿着导流孔轴向均匀输送至微细喷丝孔内,同时具有较高的导流速率。同样地,为了保证液料不会在微细喷丝孔内因冷凝而堵塞或者因温度过高无法快速喷丝、形成的丝料过短,本实用新型对微细喷丝孔的深度也进行了上述限定。
6.优选地,所述微细喷丝孔包含圆形孔、异形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异形孔的截面包含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7.优选地,所述微细喷丝孔的深度为圆形孔或异形孔内接圆直径的20倍,所述圆形孔与异形孔内接圆的直径相同。
8.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微细喷丝孔中圆形孔、异形孔内接圆的直径进行限定,可以保证丝料能够快速且均匀地喷出,提高丝料质量。
9.优选地,所述圆形孔与异形孔的内接圆的直径为0.2~0.3mm,所述微细喷丝孔分布于与圆柱形导流孔同轴心的圆周上,且该圆的直径为圆柱形导流孔直径的一半。
10.优选地,相邻圆柱形导流孔之间的圆心距为圆柱形导流孔的直径加4~5mm。
11.对导流孔的间距作上述限定的目的在于保证相邻两个导流孔产出的丝料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并且丝料产出速率相对较高。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喷丝孔的结构进行设计,有效提高了喷丝板的出料速率和效率,提高了丝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1所述熔喷喷丝板的结构图;
14.图2为实施例1所述熔喷喷丝板的进料口端面视图;
15.图3为实施例1所述熔喷喷丝板进料口端面的放大细节图;
16.图4为实施例1所述熔喷喷丝板的出料口端面视图;
17.图5为实施例1所述熔喷喷丝板的出料口端面放大细节图;
18.图中:1,圆锥形导流孔;2,圆柱形导流孔;3,微细喷丝孔;4,进料口端面; 5,出料口端面;l1,圆锥形导流孔和圆柱形导流孔的总深度;l2,圆锥形导流孔的深度;l3,微细喷丝孔的深度;d,圆柱形导流孔的直径;d1,圆形孔或异形孔内接圆直径;d3,微细喷丝孔所在圆周的直径;θ,圆锥形导流孔的倾斜角;s,相邻圆柱形导流孔之间减去圆柱形导流孔直径后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1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熔喷喷丝板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熔喷喷丝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熔喷喷丝板本体,本体上分布有导流孔和微细喷丝孔3,导流孔由圆锥形导流孔1和圆柱形导流孔2组成,其中,圆柱形导流孔与微细喷丝孔相连。图2~3分别为本实施例所述熔喷喷丝板的进料口端面4的视图及放大细节图;图4~5分别为出料口端面5的视图及放大细节图,由图可知,微细喷丝孔由圆形孔、截面为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的异形孔组成。
22.圆锥形导流孔的倾斜角θ为30
°
,深度l2为2mm,圆柱形导流孔的深度为 2mm,导流孔的总深度l1为4mm,圆柱形导流孔的直径d为4mm,微细喷丝孔的深度l3为4mm;微细喷丝孔中圆形孔和异形孔内接圆的直径d1为0.2mm,微细喷丝孔均匀分布于与圆柱形导流孔同轴心的圆周上,该圆周的直径d3为 2mm,相邻圆柱形导流孔的圆心距为8mm,s为4mm。
23.本实施例所述熔喷喷丝板可保证液料不堵孔,喷丝速率较快,并且喷出的丝料较为均匀。
24.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熔喷喷丝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喷丝板本体,喷丝板本体上分布有导流孔,导流孔下端连接有微细喷丝孔;所述导流孔由圆锥形导流孔和圆柱形导流孔组成,其中,圆柱形导流孔与微细喷丝孔相连;所述圆锥形导流孔的倾斜角为25~35
°
,圆锥形导流孔的深度与圆柱形导流孔的深度相同,导流孔的总深度与圆柱形导流孔的直径相同,微细喷丝孔的深度与导流孔的总深度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喷丝孔包含圆形孔、异形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异形孔的截面包含正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喷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喷丝孔的深度为圆形孔或异形孔内接圆直径的20倍,所述圆形孔与异形孔内接圆的直径相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熔喷喷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孔与异形孔的内接圆的直径为0.2~0.3mm,所述微细喷丝孔分布于与圆柱形导流孔同轴心的圆周上,且该圆的直径为圆柱形导流孔直径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喷丝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圆柱形导流孔之间的圆心距为圆柱形导流孔的直径加4~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熔喷喷丝板,涉及喷丝板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熔喷喷丝板包括喷丝板本体,喷丝板本体上分布有导流孔,导流孔下端连接有微细喷丝孔;所述导流孔由圆锥形导流孔和圆柱形导流孔组成,其中,圆柱形导流孔与微细喷丝孔相连;所述圆锥形导流孔的倾斜角为25~35
技术研发人员:闫星辰 高硕洪 董东东 常成 刘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