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辊筒输送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商及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商品的种类层出不穷、繁复多样,包裹的包装也种类繁多,为了能将商品快速的送到用户手上,机械化、自动化传输及分拣设备必不可少,同时也对输送设备的要求更加严苛。
3.常规的输送机头轮组件和尾轮组件结构相同,采用直径较粗的滚筒,为了方便施工布置,绝大多数输送机相邻两段输送机输送面齐平对接;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几种情况:1、输送机接缝处安装过渡板时,薄件包裹和软袋包裹易在过渡板处卡塞,导致包裹损坏以及影响后续包裹传输;2、输送机接缝处不安装过渡板,小件、薄件易滑落到皮带机下方,导致包裹丢失,不能及时送去分拣;3、皮带机对接处采用落差式安装时,在输送机结构不改变的情况下,导致施工难度大,且不利于包裹稳定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殊结构的输送机,解决包裹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卡件及丢件问题,且便于施工,同时对有特殊需求的应用场合,亦可以对超薄类包裹进行有效跟踪。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包括机头轮组件、驱动轮组件、机身、机尾轮组件、支腿组件、胶带、护板;所述机身两端设置有机头轮组件、机尾轮组件,所述机身与机尾轮组件相连,所述机身上方两侧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分别与机头轮组件、驱动轮组件、机尾轮组件相连;所述驱动轮组件同时与机头轮组件和机身相连;所述支腿组件有多组且分别与驱动轮组件和机身相连;所述胶带分别经过机头轮组件、驱动轮组件、机身、机尾轮组件与各组件上的滚筒相配合;所述机尾轮组件上方的护板上设置有光电检测组件。
6.优选的,所述机头轮组件包括细辊筒组件、滚筒组件一、侧板一、侧板二、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通过螺栓与侧板一和侧板二连接固定;所述细辊筒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到侧板一和侧板二上的卡槽内并使用螺栓限位;所述滚筒组件一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侧板一和侧板二连接固定。
7.优选的,所述机尾轮组件包括侧板三、侧板四、支撑板二、支撑板三、滚筒组件二、托辊;所述支撑板二、支撑板三、滚筒组件二、托辊均通过螺栓与侧板三和侧板四连接固定;所述滚筒组件二置于支撑板二外侧,所述托辊置于支撑板二、支撑板三之间。
8.优选的,所述机头轮组件上的细辊筒组件和滚筒组件一使胶带形成一个平面,所述机尾轮组件上的滚筒组件二使胶带形成圆弧;多组细辊筒输送机连接使用时,相邻的两段输送机对接处为一组细辊筒输送机的滚筒组件二置于另一组细辊筒输送机的细辊筒组件的下方;所述圆弧与平面不接触形成倾斜的缝隙。
9.优选的,所述圆弧与平面形成缝隙的最小位置处在细辊筒组件(8)轴心所在的竖直面和滚筒组件二(17)轴心所在的竖直面之间。
10.优选的,所述缝隙落差区域安装过渡件,所述过渡件两端通过螺栓与护板连接固定;所述过渡件分别与两侧的胶带相切或是保留一定的间隙。
11.优选的,所述滚筒组件二与细辊筒组件之间形成小的落差,所述光电检测组件安装于此落差区域内。
12.优选的,所述驱动轮组件通过传动带动力输出驱动滚筒带动机头轮组件运动并带动皮带驱动机尾轮组件运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4.1、特殊的机头轮组件和机尾轮组件结构,以及对接方式,保证包裹在正常传输过程中,不会有卡件和丢件的风险;
15.2、过渡件的设计,可以保障包裹停留在输送机对接处时,也不会有卡件和丢件的风险;
16.3、输送机对接处小的落差结构不会影响包裹的稳定传输,同时在该落差区域可以安装光电检测组件,能够有效的检测各类包裹,便于包裹跟踪;
17.4、机头轮组件和机尾轮组件特殊结构设计,对输送机安装施工没有影响,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细辊筒输送机的斜视图;
19.图2是机头轮组件的斜视图;
20.图3是机尾轮组件的斜视图;
21.图4是细辊筒输送机对接处的主视图;
22.图5是细辊筒输送机对接处的剖视图。
23.图中:1、机头轮组件,2、驱动轮组件,3、机身,4、机尾轮组件,5、支腿组件,6、胶带,7、护板,8、细辊筒组件,9、滚筒组件一,10、侧板一,11、侧板二,12、支撑板一,13、侧板三,14、侧板四,15、支撑板二,16、支撑板三,17、滚筒组件二,18、托辊,19、过渡件,20、光电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所示,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包括机头轮组件1、驱动轮组件2、机身3、机尾轮组件4、支腿组件5、胶带6、护板7;机身3两端设置有机头轮组件1、机尾轮组件4,机身3与机尾轮组件4相连,机身3上方两侧设置有护板7,护板7分别与机头轮组件1、驱动轮组件2、机尾轮组件4相连;驱动轮组件2同时与机头轮组件1和机身3相连;支腿组件5有多组且分别与驱动轮组件2和机身3相连;胶带6分别经过机头轮组件1、驱动轮组件2、机身3、机尾轮组件4与各组件上的滚筒相配合;机尾轮组件4上方的护板7上设置有光电检测组件20。
26.如图2所示,上述机头轮组件1包括细辊筒组件8、滚筒组件一9、侧板一10、侧板二11、支撑板一12;支撑板一12通过螺栓与侧板一10和侧板二11连接固定;细辊筒组件8两端
分别安装到侧板一10和侧板二11上的卡槽内并使用螺栓限位;滚筒组件一9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侧板一10和侧板二11连接固定。
27.如图3所示,上述机尾轮组件4包括侧板三13、侧板四14、支撑板二15、支撑板三16、滚筒组件二17、托辊18;支撑板二15、支撑板三16、滚筒组件二17、托辊18均通过螺栓与侧板三13和侧板四14连接固定;滚筒组件二17置于支撑板二15外侧,托辊18置于支撑板二15、支撑板三16之间。
28.如图2-4所示,上述机头轮组件1上的细辊筒组件8和滚筒组件一9使胶带6形成一个平面,机尾轮组件4上的滚筒组件二17使胶带6形成圆弧;多组细辊筒输送机连接使用时,相邻的两段输送机对接处为一组细辊筒输送机的滚筒组件二17置于另一组细辊筒输送机的细辊筒组件8的下方;圆弧与平面不接触形成倾斜的缝隙。
29.如图5所示,上述缝隙落差区域安装过渡件19,过渡件19两端通过螺栓与护板7连接固定;过渡件19分别与两侧的胶带6相切或是保留一定的间隙。
30.如图4-5所示,上述机尾轮组件4上的滚筒组件二17使皮带形成圆弧,细辊筒组件8和滚筒组件一9使皮带形成平面,圆弧与平面形成的缝隙最小位置处于细辊筒组件8轴心所在的竖直面和滚筒组件一9轴心所在的竖直面之间;滚筒组件二17与细辊筒组件8之间形成小的落差,光电检测组件20安装于此落差区域内。
31.上述驱动轮组件2通过传动带动力输出驱动滚筒带动机头轮组件1运动并带动皮带驱动机尾轮组件4运动。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阐述如下:驱动轮组件2通过传动带动力输出驱动滚筒带动机头轮组件1运动并带动皮带驱动机尾轮组件4运动;
33.包裹被从细辊筒输送机的机尾轮组件4位置向机头轮组件1位置运输,不能反向输送。
34.实际使用时,相邻两段细辊筒输送机不限于水平对接布置,同样适用于水平接爬坡、水平接降坡、爬坡接水平等情况。
35.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包括机头轮组件(1)、驱动轮组件(2)、机身(3)、机尾轮组件(4)、支腿组件(5)、胶带(6)、护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3)两端设置有机头轮组件(1)、机尾轮组件(4),所述机身(3)与机尾轮组件(4)相连,所述驱动轮组件(2)同时与机头轮组件(1)和机身(3)相连;所述机身(3)上方两侧设置有护板(7),所述护板(7)分别与机头轮组件(1)、驱动轮组件(2)、机尾轮组件(4)相连;所述支腿组件(5)有多组且分别与驱动轮组件(2)和机身(3)相连;所述胶带(6)分别经过机头轮组件(1)、驱动轮组件(2)、机身(3)、机尾轮组件(4)与各组件上的滚筒相配合;所述机尾轮组件(4)上方的护板(7)上设置有光电检测组件(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轮组件(1)包括细辊筒组件(8)、滚筒组件一(9)、侧板一(10)、侧板二(11)、支撑板一(12);所述支撑板一(12)通过螺栓与侧板一(10)和侧板二(11)连接固定;所述细辊筒组件(8)的两端分别安装到侧板一(10)和侧板二(11)上的卡槽内并使用螺栓限位;滚筒组件一(9)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侧板一(10)和侧板二(11)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尾轮组件(4)包括侧板三(13)、侧板四(14)、支撑板二(15)、支撑板三(16)、滚筒组件二(17)、托辊(18);所述支撑板二(15)、支撑板三(16)、滚筒组件二(17)、托辊(18)均通过螺栓与侧板三(13)和侧板四(14)连接固定;所述滚筒组件二(17)置于支撑板二(15)外侧,所述托辊(18)置于支撑板二(15)、支撑板三(1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轮组件(1)上的细辊筒组件(8)和滚筒组件一(9)使胶带(6)形成一个平面,所述机尾轮组件(4)上的滚筒组件二(17)使胶带(6)形成圆弧;多组细辊筒输送机连接使用时,相邻的两段输送机对接处为一组细辊筒输送机的滚筒组件二(17)置于另一组细辊筒输送机的细辊筒组件(8)的下方;所述圆弧与平面不接触形成倾斜的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落差区域安装过渡件(19),所述过渡件(19)两端通过螺栓与护板(7)连接固定;所述过渡件(19)分别与两侧的胶带(6)相切或是保留一定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与平面形成缝隙的最小位置处在细辊筒组件(8)轴心所在的竖直面和滚筒组件二(17)轴心所在的竖直面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组件二(17)与细辊筒组件(8)之间形成小的落差,所述光电检测组件(20)安装于此落差区域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2)通过传动带动力输出驱动滚筒带动机头轮组件(1)运动并带动皮带驱动机尾轮组件(4)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辊筒输送机,包括机头轮组件、驱动轮组件、机身、机尾轮组件、支腿组件、胶带、护板;机身与机尾轮组件相连,驱动轮组件同时与机头轮组件和机身相连;机身上方两侧设置有护板,护板分别与机头轮组件、驱动轮组件、机尾轮组件相连;支腿组件有多组且分别与驱动轮组件和机身相连;胶带分别经过机头轮组件、驱动轮组件、机身、机尾轮组件与各组件上的滚筒相配合;机尾轮组件上方的护板上设置有光电检测组件。本实用新型机头轮组件内滚筒采用特制小直径滚筒,优化设计机头轮组件和机尾轮组件的结构,及相临两段输送机的对接方式,包裹在输送过程中无卡件的风险;且能有效跟踪包裹位置,对超薄包裹也能有效检测。对超薄包裹也能有效检测。对超薄包裹也能有效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虎 李祖明 姚文钦 乐志辰 徐草 唐茜 巫炜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