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动力单元,尤其是一种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因其效率高、维护简单、噪音低等先天优势,正在逐渐取代液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其越野能力较差,在室外路面不平,坑包较多的场合使用时行走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可以实现动力上升、重力下降、有转向功能和悬挂功能的结构紧凑、维护简单、结实耐用、可在较恶劣工况下工作的的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系统。
4.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油箱、吸油过滤器、直流电机齿轮泵、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系统溢流阀、转向低压溢流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及泵座,在泵座的后法兰端固定有直流电机;所述泵座的前法兰端固定有齿轮泵,齿轮泵的输入轴与直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泵座的前法兰端设有泵座进油口,将泵座与齿轮泵的出油口油路连通,齿轮泵的后盖上设有进油管,进油管末端安装进油过滤器;所述齿轮泵通过进油管与进油过滤器连接均设置在油箱内;油箱固定在泵座上;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系统溢流阀、转向低压溢流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分别安装在泵座上。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油过滤器通过管路一端与油箱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齿轮泵连接,所述油箱过管路与第七油口连接;所述齿轮泵与直流电机连接;所述齿轮泵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及系统溢流阀连接;所述系统溢流阀通过管路分别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转向低压溢流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与第六油口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油口及第二油口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转向低压溢流阀通过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油口及第四油口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通过管路与第五油口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阻尼孔装在第三油口内部螺纹中。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第六油口及第七油口分别设在泵座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油口通过举升油缸阀块与举升油缸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二油口通过外部液压锁连接悬挂油缸有杆腔,所述第三油口连接转向油缸
左转腔,所述第四油口连接转向油缸右转腔,所述第五油口通过外部液压锁连接悬挂油缸无杆腔,所述第六油口连接外置过滤器进油口,所述第七油口连接外置过滤器出油口。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
10.本实用新型无阀块设计,漏油风险更低,系统内压力损失更小;悬挂功能可以提高越野性能;特殊的悬挂油路设计使得在做举升动作时车架会自动下降,操作方便,避免误操作,提高安全性;直流电机及阀等外部零件均采用镀锌镍表面处理,确保室外工况十年内不生锈,可在室外较恶劣工况下工作;直流电机采用整体式设计,维修时更换方便;留有外置回油过滤器接口,确保动力单元油液清洁度,增加产品寿命,同时外置设计可以方便更换过滤器滤芯。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左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结构俯视图。
16.附图标记说明:油箱1、吸油过滤器2、直流电机3、齿轮泵4、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系统溢流阀6、转向低压溢流阀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阻尼孔10、联轴器11、泵座12、进油管13、第一油口14、第二油口15、第三油口16、第四油口17、第五油口18、第六油口19、第七油口20及泵座进油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18.如图1-图3所示:
19.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油箱1、吸油过滤器2、直流电机3、齿轮泵4、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系统溢流阀6、转向低压溢流阀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阻尼孔10、联轴器11、泵座12、进油管13、第一油口14、第二油口15、第三油口16、第四油口17、第五油口18、第六油口19、第七油口20。
20.本实用新型在泵座12的后法兰端固定有直流电机3;所述泵座12的前法兰端固定有齿轮泵4,齿轮泵4的输入轴与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相连;泵座12的前法兰端设有泵座进油口21,将泵座12与齿轮泵4的出油口油路连通,齿轮泵4的后盖上设有进油管13,进油管13末端安装进油过滤器2;所述齿轮泵4通过进油管13与进油过滤器2连接均设置在油箱1内;油箱1固定在泵座12上。
21.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系统溢流阀6、转向低压溢流阀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均安装在泵座12上。
22.如图5所示,所述进油过滤器2通过管路一端与油箱1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齿轮泵4连接,所述油箱1通过管路与第七油口20连接;所述齿轮泵4与直流电机连接;所述齿轮泵4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及系统溢流阀6连接;所述系统溢流阀6通过管路分别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转向低压溢流阀7、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连接。所述两
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通过管路与第六油口19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油口14及第二油口15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通过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连接。所述转向低压溢流阀7通过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通过管路与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油口16及第四油口17连接。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通过管路与第五油口18连接。
23.阻尼孔10装在第三油口16内部螺纹中;第一油口14、第二油口15、第三油口16、第四油口17、第五油口18、第六油口19、第七油口20均设在泵座12上。第一油口14通过举升油缸阀块与举升油缸无杆腔连接,第二油口15通过外部液压锁连接悬挂油缸有杆腔,第三油口16连接转向油缸左转腔,第四油口17连接转向油缸右转腔,第五油口18通过外部液压锁连接悬挂油缸无杆腔,第六油口19连接外置过滤器进油口,第七油口20连接外置过滤器出油口。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5.举升过程时:接通外部电源,直流电机3启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得电,直流电机3通过联轴器11带动齿轮泵4转动,齿轮泵4从油箱1中吸油,油液从油箱1进入进油过滤器2、进油管13,经泵座进油口进入泵座12,通过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分别流向第一油口14和第二油口15,在悬挂油缸处于伸出状态时,因悬挂油缸缩回需要的压力较低,举升油缸无动作,油液从第二油口15通过外部液压锁进入悬挂油缸有杆腔,悬挂油缸无杆腔液压油经外部液压锁流入第五油口18,经过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从第六油口19流出,进入外置回油过滤器进油口,接着从外置回油过滤器出油口流出,通过第七油口20进入泵座12内部油路,回到油箱1,悬挂油缸缩回,车架下降,以保证举升工作安全,此动作在0.5秒内完成。悬挂油缸缩回后,系统压力迅速升高,油液从第一油口14流出,通过举升油缸阀块进入举升油缸无杆腔,举升油缸伸出,当举升缸运动到指定位置时,直流电机3断电,举升油缸阀块电磁阀保压,举升油缸停止不动,施工人员可以开始作业。
26.下降过程时:举升油缸阀块电磁阀得电,受车架自重影响,举升油缸无杆腔油液经举升油缸阀块通过第一油口14进入泵座12,两位四通电磁阀5失电处于左位,油液进入泵座12后经过两位四通电磁阀5从第六油口19流出,进入外置回油过滤器进油口,接着从外置回油过滤器出油口流出,通过第七油口20进入泵座12内部油路,回到油箱1,举升缸缩回,直到举升油缸阀块电磁阀失电时动作停止。
27.悬挂举升过程时:接通外部电源,直流电机3启动,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得电,直流电机3通过联轴器11带动齿轮泵4转动,齿轮泵4从油箱1中吸油,油液从油箱1进入进油过滤器2、进油管13,通过泵座进油口进入泵座12,依次通过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从第五油口18流出,通过外部液压锁进入悬挂油缸无杆腔,悬挂油缸有杆腔液压油经外部液压锁流入第二油口15,经过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从第六油口19流出,进入外置回油过滤器进油口,接着从外置回油过滤器出油口流出,通过第七油口20进入泵座12内部油路,回到油箱1,悬挂油缸伸出,车架上升,提高越野性能。
28.左转向过程时:接通外部电源,直流电机3启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左侧线圈得电,直流电机3通过联轴器11带动齿轮泵4转动,齿轮泵4从油箱1中吸油,油液从油箱1进入进油过滤器2、进油管13,通过泵座进油口进入泵座12,依次经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三位
四通电磁换向阀8、阻尼孔10,从第三油口16流出,进入转向油缸左转腔,同时转向油缸右腔油液进入第四油口17,依次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从第六油口19流出,进入外置回油过滤器进油口,接着从外置回油过滤器出油口流出,通过第七油口20进入泵座12内部油路,回到油箱1,转向油缸向左伸出,带动车轮左转。由于阻尼孔10的限流作用,可以使流量保持恒定,转向动作平稳,同时由于低压转向溢流阀7的存在,使系统压力降低,安全节能。
29.右转向过程时:接通外部电源,直流电机3启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右侧线圈得电,直流电机3通过联轴器11带动齿轮泵4转动,齿轮泵4从油箱1中吸油,油液从油箱1进入进油过滤器2、进油管13,通过泵座进油口进入泵座12,依次经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从第四油口17流出,进入转向油缸右转腔,同时转向油缸左腔油液进入第三油口16,依次经阻尼孔10、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从第六油口19流出,进入外置回油过滤器进油口,接着从外置回油过滤器出油口流出,通过第七油口20进入泵座12内部油路,回到油箱1,转向油缸向右伸出,带动车轮右转。由于阻尼孔10的限流作用,可以使流量保持恒定,转向动作平稳,同时由于低压转向溢流阀7的存在,使系统压力降低,安全节能。
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包括油箱(1)、吸油过滤器(2)、直流电机(3)及齿轮泵(4),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系统溢流阀(6)、转向低压溢流阀(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及泵座(12);在泵座(12)的后法兰端固定有直流电机(3);所述泵座(12)的前法兰端固定有齿轮泵(4),齿轮泵(4)的输入轴与直流电机(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1)相连;泵座(12)的前法兰端设有泵座进油口(21),将泵座(12)与齿轮泵(4)的出油口油路连通,齿轮泵(4)的后盖上设有进油管(13),进油管(13)末端安装吸油过滤器(2);所述齿轮泵(4)通过进油管(13)与吸油过滤器(2)连接均设置在油箱(1)内;油箱(1)固定在泵座(12)上;所述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系统溢流阀(6)、转向低压溢流阀(7)、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分别安装在泵座(1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其特征是:所述吸油过滤器(2)通过管路一端与油箱(1)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齿轮泵(4)连接,所述油箱(1)通过管路与第七油口(20)连接;所述齿轮泵(4)与直流电机连接;所述齿轮泵(4)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及系统溢流阀(6)连接;所述系统溢流阀(6)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转向低压溢流阀(7)、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连接;所述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通过管路与第六油口(19)连接;所述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油口(14)及第二油口(15)连接;所述第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通过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连接;所述转向低压溢流阀(7)通过管路与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通过管路与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连接,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油口(16)及第四油口(17)连接;所述第二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通过管路与第五油口(18)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其特征是:阻尼孔(10)装在第三油口(16)内部螺纹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其特征是:第一油口(14)、第二油口(15)、第三油口(16)、第四油口(17)、第五油口(18)、第六油口(19)及第七油口(20)分别设在泵座(12)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油口(14)通过举升油缸阀块与举升油缸无杆腔连接,所述第二油口(15)通过外部液压锁连接悬挂油缸有杆腔,所述第三油口(16)连接转向油缸左转腔,所述第四油口(17)连接转向油缸右转腔,所述第五油口(18)通过外部液压锁连接悬挂油缸无杆腔,所述第六油口(19)连接外置过滤器进油口,所述第七油口(20)连接外置过滤器出油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悬挂功能的自行走电驱剪叉高空作业平台液压动力单元,其包括油箱及泵座,在泵座的后法兰端固定有直流电机;所述泵座的前法兰端固定有齿轮泵,齿轮泵的输入轴与直流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泵座的前法兰端设有泵座进油口,将泵座与齿轮泵的出油口油路连通,齿轮泵的后盖上设有进油管,进油管末端安装进油过滤器;所述齿轮泵通过进油管与进油过滤器连接均设置在油箱内;所述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系统溢流阀、转向低压溢流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两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分别安装在泵座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动力上升、重力下降、有转向功能和悬挂功能的结构紧凑、维护简单、结实耐用,并可在较恶劣工况下工作。作。作。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军 羊衍贵 秦基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布赫液压(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