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0-16  10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


    背景技术:

    2.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石灰石浆液在与二氧化硫接触反应后,生成的亚硫酸钙,需要经氧化风氧化成硫酸钙后,经真空脱水机脱出;而现有的吸收塔中在进行脱硫吸附过程中,容易有产生的固体物发生沉淀,并堆积在吸收塔主体的内部,降低了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对吸收反应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不便于清理。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包括吸收塔主体,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部设有圆弧底端,所述圆弧底端的最低处设有出液管,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液管,所述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经过滤循环机构连通,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的防沉淀搅拌机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沉淀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吸收塔主体内部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竖直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翅片;所述吸收塔主体上设有驱动搅拌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塔主体上设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与吸收塔主体之间的连接处经机械密封机构密封,所述传动轴的轴端设有第一伞齿轮,所述搅拌杆的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驱动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循环机构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进液端经输送支管与出液管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出液端经出液输送管连接有缓存罐,所述缓存罐经导液管与进液管连接,所述导液管上设有第一输送泵。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支管上设有控制阀和第二输送泵。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液管上设有第三输送泵。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该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在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的防沉淀搅拌机构,利用防沉淀搅拌机构来对吸收塔主体底端的吸收液进行搅拌,避免在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发生沉淀,并堆积在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并降低了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对吸收反应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并且通过过滤循环机构将出液管和进液管连通,确保吸收塔主体内的吸收液上下循环,有利与吸收液进行充分吸收反应,并且将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杂质过滤掉。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吸收塔主体;2、圆弧底端;3、出液管;4、进液管;5、过滤循环机构;6、防沉淀搅拌机构;7、定位架;8、搅拌杆;9、搅拌翅片;11、驱动电机;12、传动轴;13、第一伞齿轮;14、第二伞齿轮;15、过滤箱;16、输送支管;17、出液输送管;18、导液管;19、第一输送泵;20、控制阀;21、第二输送泵;22、第三输送泵;23、缓存罐。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包括吸收塔主体1,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底部设有圆弧底端2,所述圆弧底端2的最低处设有出液管3,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液管4,所述出液管3与进液管4之间经过滤循环机构5连通,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2的防沉淀搅拌机构6。在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2的防沉淀搅拌机构6,利用防沉淀搅拌机构6来对吸收塔主体1底端的吸收液进行搅拌,避免在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发生沉淀,并堆积在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并降低了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对吸收反应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并且通过过滤循环机构5将出液管3和进液管4连通,确保吸收塔主体1内的吸收液上下循环,有利与吸收液进行充分吸收反应,并且将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杂质过滤掉。
    17.所述防沉淀搅拌机构6包括设置在吸收塔主体1内部的定位架7,所述定位架7上设有竖直的搅拌杆8,所述搅拌杆8上设有搅拌翅片9;所述吸收塔主体1上设有驱动搅拌杆8转动的驱动电机11。
    18.所述吸收塔主体1上设有传动轴12,且传动轴12与吸收塔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经机械密封机构密封,所述传动轴12的轴端设有第一伞齿轮13,所述搅拌杆8的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13啮合的第二伞齿轮14,所述驱动电机11与传动轴12传动连接,并降低了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对吸收反应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并且通过过滤循环机构5将出液管3和进液管4连通,确保吸收塔主体1内的吸收液上下循环,有利与吸收液进行充分吸收反应,并且将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杂质过滤掉。
    19.所述过滤循环机构5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过滤箱15,所述过滤箱15的进液端经输送支管16与出液管3连接,所述过滤箱15的出液端经出液输送管17连接有缓存罐23,所述缓存罐23经导液管18与进液管4连接,所述导液管18上设有第一输送泵19,将过滤过程中产生的不含杂质的吸收液利用缓存罐进行存储,当存储到一定量时通过第一输送泵将吸收液输送到吸收塔主体内,进行再利用。
    20.所述输送支管16上设有控制阀20和第二输送泵21,所述导液管18上设有第三输送泵22。
    21.在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2的防沉淀搅拌机构6,利用防沉淀搅拌机构6来对吸收塔主体1底端的吸收液进行搅拌,避免在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发
    生沉淀,并堆积在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并降低了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对吸收反应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并且通过过滤循环机构5将出液管3和进液管4连通,确保吸收塔主体1内的吸收液上下循环,有利与吸收液进行充分吸收反应,并且将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杂质过滤掉。
    2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主体(1),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底部设有圆弧底端(2),所述圆弧底端(2)的最低处设有出液管(3),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液管(4),所述出液管(3)与进液管(4)之间经过滤循环机构(5)连通,所述吸收塔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2)的防沉淀搅拌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沉淀搅拌机构(6)包括设置在吸收塔主体(1)内部的定位架(7),所述定位架(7)上设有竖直的搅拌杆(8),所述搅拌杆(8)上设有搅拌翅片(9);所述吸收塔主体(1)上设有驱动搅拌杆(8)转动的驱动电机(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主体(1)上设有传动轴(12),且传动轴(12)与吸收塔主体(1)之间的连接处经机械密封机构密封,所述传动轴(12)的轴端设有第一伞齿轮(13),所述搅拌杆(8)的上设有与第一伞齿轮(13)啮合的第二伞齿轮(14),所述驱动电机(11)与传动轴(12)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循环机构(5)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过滤箱(15),所述过滤箱(15)的进液端经输送支管(16)与出液管(3)连接,所述过滤箱(15)的出液端经出液输送管(17)连接有缓存罐(23),所述缓存罐(23)经导液管(18)与进液管(4)连接,所述导液管(18)上设有第一输送泵(1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管(16)上设有控制阀(20)和第二输送泵(2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18)上设有第三输送泵(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收塔本体结构,包括吸收塔主体,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底部设有圆弧底端,所述圆弧底端的最低处设有出液管,所述吸收塔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液管,所述出液管与进液管之间经过滤循环机构连通,所述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的防沉淀搅拌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在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位于圆弧底端的防沉淀搅拌机构,利用防沉淀搅拌机构来对吸收塔主体底端的吸收液进行搅拌,避免在吸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发生沉淀,并堆积在吸收塔主体的内部,并降低了吸收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对吸收反应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同时又不便于后期的清理。


    技术研发人员:张俐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立谊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1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