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具备悬架的上部支撑机构、和悬架塔的车身结构已被广泛采用。通常,悬架的上部支撑机构安装于悬架塔的顶壁部。该上部支撑机构包括衬套、收纳衬套的衬套收纳部、及安装于悬架塔的顶壁部的安装板部。另外,在衬套收纳部的内部,设置有内部密封件。
3.上述结构中,在悬架塔的顶壁部与安装板部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外部密封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水等进入发动机舱。然而,由于增加了外部密封件,所以导致部件数量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避免部件数量增加又能防止水等进入发动机舱的车身结构。
5.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包括悬架的上部支撑机构和具有顶壁部的悬架塔,所述上部支撑机构具备衬套、收纳所述衬套的衬套收纳部、及安装于所述悬架塔的顶壁部的安装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机构还具备将所述衬套收纳部的内部密封的同时将所述悬架塔的顶壁部与所述安装板部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身结构的优点在于,既能避免部件数量增加、又能防止水等进入发动机舱。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身结构中,较佳为,所述衬套收纳部和所述安装板部由上板和下板构成,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连结的连结部,在所述上板上形成有贯穿孔,所述连结部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密封部配置在所述衬套与所述上板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在所述上板与所述顶壁部之间。
8.在此情况下,较佳为,在所述安装板部上设置有多个螺栓紧固部,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螺栓紧固部之间。
附图说明
9.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1.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身结构100进行说明。
12.如图1所示,车身结构100包括上部支撑机构1和悬架塔2。上部支撑机构1用于支撑
悬架(图示省略)的上端部。悬架塔2与车身(图示省略)连接,悬架配置在其内部。在此,悬架为车辆用悬架,具备减振器和螺旋弹簧。
13.悬架塔2具有构成侧壁的支架主体(图示省略)、和配置在支架主体的上端的顶壁部21。上部支撑机构1安装于悬架塔2的顶壁部21。在顶壁部21上形成有开口21a,该开口21a被构成为俯视呈圆形。
14.上部支撑机构1包括衬套11、衬套收纳部12、和安装板部13。衬套收纳部12和安装板部13由上板14和下板15构成。
15.衬套11被收纳在衬套收纳部12中。衬套收纳部12被构成为中空的圆筒形,具有内部空间s。即,衬套11被收纳在内部空间s中。在衬套收纳部12的上板14和下板15的中心部,分别形成有通孔12a。在衬套收纳部12的下侧,设置有用于保持弹跳限位器(bound stopper)的保持部16。
16.衬套11用于保持减振器的活塞杆的上端部。衬套11具有圆筒部111、衬套主体112、和推杆安装部113。圆筒部111被形成为圆筒形,在其内侧配置有衬套主体112。圆筒部111的下端侧与衬套收纳部12的下板15的内侧面相接合。衬套主体112为橡胶制构件,被设置在圆筒部111与推杆安装部113之间。活塞杆(未图示)的上端部安装在推杆安装部113上,该活塞杆从内部空间s经由下侧的通孔12a向下方延伸。即,在衬套11处,活塞杆由橡胶制的衬套主体112支撑。
17.安装板部13被构成为,从衬套收纳部12向外侧伸出,并包围着衬套收纳部12。安装板部13被安装在悬架塔2的顶壁部21上,衬套收纳部12的上板14配置在开口21a处。具体而言,在安装板部13上设置有多个(例如为三个)螺栓紧固部13a,各个螺栓紧固部13a通过螺栓3被固定在顶壁部21上。多个螺栓紧固部13a在衬套收纳部12的周围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
18.本实施方式中,上部支撑机构1还具备将衬套收纳部12的内部密封的同时、将悬架塔2的顶壁部21与安装板部13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17。密封件17包括第一密封部17a和第二密封部17b、以及将第一密封部17a与第二密封部17b连结的连结部17c。密封件17由具有弹性的单一构件构成。
19.第一密封部17a配置在衬套收纳部12的上板14与衬套11之间。第一密封部17a被构成为圆环形,与圆筒部111的上端部相嵌合。第一密封部17a是为了防止水等进入空间sa而设置的。空间sa由上板14、下板15、和圆筒部111围成,位于内部空间s中的衬套11的外侧。
20.第二密封部17b配置在安装板部13上的上板14与顶壁部21之间。并且,第二密封部17b配置在多个螺栓紧固部13a之间。即,设置有多个第二密封部17b(例如为三个),各个第二密封部17b配置在衬套收纳部12周围的彼此相邻的螺栓紧固部13a之间。例如,各个第二密封部17b被构成为,沿衬套收纳部12的周向延伸。第二密封部17b是为了防止水等进入发动机舱而设置的。即,第二密封部17b是为了堵住从悬架塔2的内侧经由顶壁部21的开口21a流往上方的水等而设置的。
21.设置有多个(例如三个)连结部17c,各连结部17c将所对应的第二密封部17b与第一密封部17a连结。多个连结部17c在第一密封部17a的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各个连结部17c被构成为,沿着上板14延伸。并且,在上板14上形成有多个(例如三个)贯穿孔14a,各连结部17c分别穿插在所对应的贯穿孔14a中。
22.<效果>
23.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通过设置将衬套收纳部12的内部密封的同时将悬架塔2的顶壁部21与安装板部13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17,既能避免部件数量增加、又能防止水等进入发动机舱。并且,通过将密封件17组装于上部支撑机构1,能够防止第二密封部17b脱离上部支撑机构1,从而能够简化上部支撑机构1与悬架塔2之间的组装作业。
2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部17b通过连结部17c与第一密封部17a连结,并且,通过使连结部17c穿过贯穿孔14a,能够将第二密封部17b引出到安装板部13上的上板14的上方,因此,能够容易地用密封件17将衬套收纳部12的内部和外部密封。
25.<其它的实施方式>
26.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的示例,不构成限定性解释的依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能仅由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记载来解释,而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界定。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包括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等同的所有变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悬架的上部支撑机构和具有顶壁部的悬架塔,所述上部支撑机构具备衬套、收纳所述衬套的衬套收纳部、及安装于所述悬架塔的顶壁部的安装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机构还具备将所述衬套收纳部的内部密封的同时将所述悬架塔的顶壁部与所述安装板部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收纳部和所述安装板部由上板和下板构成,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连结的连结部,在所述上板上形成有贯穿孔,所述连结部穿过所述贯穿孔,所述第一密封部配置在所述衬套与所述上板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在所述上板与所述顶壁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板部上设置有多个螺栓紧固部,所述第二密封部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螺栓紧固部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包括悬架的上部支撑机构和具有顶壁部的悬架塔,上部支撑机构具备衬套、收纳衬套的衬套收纳部、及安装于悬架塔的顶壁部的安装板部,并且,上部支撑机构还具备将衬套收纳部的内部密封的同时将悬架塔的顶壁部与安装板部之间的间隙密封的密封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既能避免部件数量增加、又能防止水等进入发动机舱。发动机舱。发动机舱。
技术研发人员:松尾拓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