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及贴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0-19  10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贴膜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及贴膜组件。


    背景技术:

    2.在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贴膜时,需要先使用贴膜固定座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再使用贴膜组件配合贴膜固定座进行贴膜,从而提高贴膜的精准度。
    3.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贴膜固定座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前,需要先将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取下,贴完膜后再装回连接带,不仅费时,还很费力,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及贴膜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贴膜固定座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前,需要先将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取下,贴完膜后再装回连接带,不仅费时,还很费力,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包括:依序首尾连接的第一限位挡边、第二限位挡边、第三限位挡边、第四限位挡边,所述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三限位挡边、所述第四限位挡边共同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设备本体的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挡边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相对称,所述第二限位挡边和所述第四限位挡边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带的避空缺口。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以及所述第四限位挡边底部均朝所述容置空间延伸形成有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用于承载所述设备本体。
    7.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以及所述第四限位挡边圆滑过渡,或者直角过渡。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挡边设有缺口,以容置所述设备本体侧边的按钮或旋钮。
    9.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台,其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和/或所述第三限位挡边连接,所述限位台上设有限位凸起。
    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台设有四个,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挡边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台的外缘轮廓突出于与其连接的两条限位挡边。
    12.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连接的所述限位凸台上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轮廓,大于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连接的所述限位凸台上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轮廓。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包括智能
    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为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定位贴膜,所述定位贴膜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限位凸起配合,以使所述定位贴膜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上;保护膜,其与所述定位贴膜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定位贴膜连接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上时,所述贴膜位于所述定位贴膜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
    14.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贴膜上设有相对所述保护膜的边缘倾斜的指示线,所述指示线的两侧设有朝远离所述指示线的方向指示的指示箭头。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备本体放置于第一限位挡边、第二限位挡边、第三限位挡边与第四限位挡边四者共同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时,设备本体会与第一限位挡边、第二限位挡边、第三限位挡边以及第四限位挡边相抵,从而限制智能穿戴设备水平偏移,由于在第二限位挡边和第四限位挡边上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带的避空缺口,所以放置于容置空间中时,设备本体两侧侧的连接带会容置于避空缺口处,因此无需卸下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不仅省时,还十分地省力,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贴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3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贴膜与贴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贴膜与软边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25.1、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1、第一限位挡边;12、第二限位挡边;13、第三限位挡边;131、缺口;14、第四限位挡边;15、容置空间;16、避空缺口;17、承托部;18、限位台;181、限位凸起;2、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21、定位贴膜;211、定位孔;212、指示线;213、指示箭头;22、保护膜;23、软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27.本实用新型提实施例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智能穿戴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和对称设置于设备本体两侧的连接带(图中未示出),如图1-2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包括依序首尾连接的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第四限位挡边14共同围合形成有容置空间15。其中,在第二限位挡边12和第四限位挡边14上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带的避空缺口16。
    28.通过实施本实施例,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时,会将智能穿戴设备放置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第四限位挡边14共同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15中,此时智能穿戴设备会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相抵,从而限制智能穿戴设备水平偏移,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由于在第二限位挡边12和第四限位挡边14上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带的避空缺口16,因此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时,用户无需卸下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不仅省时,还十分地省力,用户体验较好。
    29.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表,手环,脚环,宠物环等等。
    30.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底部均朝容置空间15延伸形成有承托部17,承托部17用于承载设备本体。
    31.具体地,承托部17用于承载设备本体,能提高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的接触面积,使智能穿戴设备不易在容置空间15内晃动,进一步地提高了贴膜的精准度。
    3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承托部17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的过渡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适应性改动,例如智能穿戴设备的边缘是弧形的,就采用如图1中所示的圆滑过渡的过渡方式,又例如智能穿戴设备的边缘是方形的,就采用直角过渡的过渡方式。
    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三限位挡边13设有缺口131,以容置设备本体侧边的按钮或旋钮。
    34.具体地,部分设备本体的外侧设有旋钮、按钮等,为了使第三限位挡边13能更好地与设备本体的外表贴合,本实施例在第三限位挡边13上设置有缺口131,以容置设备本体外侧的旋钮、按钮等。
    35.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还包括限位台18,限位台18与第一限位挡边11和/或第三限位挡边13连接,限位台18上设有限位凸起181。
    36.具体地,在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贴膜时,需要尽可能地使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与保护膜22的位置保持相对静止,这样才能确保保护膜22对位精准,具体是先将保护膜22贴于定位贴膜21上,使定位贴膜21与保护膜22相对静止,再利用定位贴膜21上的定位孔211与限位凸起181配合,使得定位贴膜21可拆卸式连接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上,此时就可以进行贴膜了,在贴膜完成后,撕下定位贴膜21即可完成贴膜。
    37.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限位凸起181与限位台18一体成型,减少了开模与装配的成本。
    38.可选地,限位凸起181与限位台18可以用第一磁性件(图中未示出)以及与第一磁性件相吸附的第二磁性件(图中未示出)进行替代,也可以用其他结构进行替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整。
    39.在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台18设有四个,其分别设于第一限位挡边11与第二限位挡边12的连接位置,第一限位挡边11与第四限位挡边14的连接位置,第三限位挡边13与第二限位挡边12的连接位置,以及第三限位挡边13与第四限位挡边14的连接位置。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四个角上均设有四个限位台18,定位贴膜21亦设有与四个限位台18相对应的定位孔211,四个限位台18配合四个定位孔211实现对定位贴膜21的多点定位,确保定位贴膜21不会在水平方向偏移,进一步地提高了贴膜的精准度。
    41.在具体实施例中,限位台18的外缘轮廓突出于与其连接的两条限位挡边。具体是与第一限位挡边11以及第二限位挡边12相连的限位台18的外缘轮廓突出于第一限位挡边11以及第二限位挡边12,与第一限位挡边11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相连的限位台18的外缘轮廓突出于第一限位挡边11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2,与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二限位挡边12相连的限位台18的外缘轮廓突出于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二限位挡边12,与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相连的限位台18的外缘轮廓突出于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
    42.具体地,当限位台18的外缘未突出于与其连接的两条限位挡边时,翻转力作用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中的任意一者时,均会导致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发生翻转。本实施例将限位台的外缘轮廓突出于与其连接的两条限位挡边,任意一条限位挡边受到翻转力时,与这条限位挡边相连接的限位台18就能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发生翻转,提高了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的稳定性。
    43.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与第二限位挡边12连接的限位台18上的限位凸起181的外轮廓,大于与第四限位挡边14连接的限位台18上的限位凸起181的外轮廓。
    44.具体地,由于每个定位孔211都有与之对应的限位凸起181,如果定位孔211插错了限位凸起181的话,就会导致设备本体与保护膜22位置不对应,此时进行贴膜就会导致贴膜不精准。为了避免将定位孔211插在与之不对应的孔位上,本实施例中,与第二限位挡边12连接的限位台18上的限位凸起181的外轮廓,大于与第四限位挡边14连接的限位台18上的限位凸起181的外轮廓。
    45.在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一体成型。
    46.具体地,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一体成型能减少了零件的数量,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减少了开模的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装配成本。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如图1-2所示,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时,会将智能穿戴设备放置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第四限位挡边14共同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15中,此时智能穿戴设备会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相抵,从而限制智能穿戴设备水平偏移,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由于在第二限位挡边12和第四限位挡边14上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带的避空缺口16,因此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时,用户无需卸下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不仅省时,还十分地省力,用户体验较好。
    4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2,如图1-6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2包括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定位贴膜21以及保护膜22。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为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2上设有定位孔211,定位孔211用于与限位凸起181配合,以使定位贴膜21可拆卸式连接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上。保护膜22与定位贴膜21可拆卸式连接,定位贴膜21
    连接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上时,保护膜22位于定位贴膜21靠近容置空间15的一侧。
    49.其中,限位凸起181与定位孔211可以由其它结构代替,上述描述限位凸起181时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50.通过实施本实施例,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时,会将智能穿戴设备放置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第四限位挡边14共同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15中,此时智能穿戴设备会与第一限位挡边11、第二限位挡边12、第三限位挡边13以及第四限位挡边14相抵,从而限制智能穿戴设备水平偏移,实现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由于在第二限位挡边12和第四限位挡边14上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带的避空缺口16,因此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1对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固定时,用户无需卸下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不仅省时,还十分地省力,用户体验较好。
    5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7所示,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2还包括软边框23,软边框23环绕保护膜22的外周设置。
    52.具体地,由于部分智能穿戴设备的边缘是具有弧度的,保护膜22如果贴在这种有弧度的位置,会翘边,十分地不美观,为了将边缘也覆盖好,从而提供更优的视觉效果,本实施例在保护膜22的外周设置了软边框23,以覆盖于智能穿戴设备的边缘上。
    5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定位贴膜21上设有倾斜于保护膜22的边缘的指示线212,指示线212的两侧设有朝远离指示线212的方向指示的指示箭头213。
    54.具体地,指示线212可以与保护膜22的对角线重合,也可以与保护膜22的对角线呈夹角设置。
    55.具体地,保护膜22贴于智能穿戴设备上时,保护膜22与智能穿戴设备表面之间会存在气泡,因此需要需要将气泡刮走。现有技术中,定位贴膜的指示线,通常是设于保护膜22的一侧或者保护膜22的中间,且现有技术中的指示线垂直于保护膜22的边缘,刮板沿垂直于指示线的方向刮擦,从而将保护膜22与智能穿戴设备表面之间的气泡刮走,但是这种刮气泡的方式难以将气泡刮净,刮擦时所使用的力气也较大。本实施例的指示线212与保护膜22的对角线重合或者指示线与保护膜22的对角线呈夹角设置,使用刮板刮气泡时,将刮板放置于指示线上,并沿着指示箭头213的指示方向刮擦,在此过程中,刮板与定位贴膜21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变小,所以气泡所受到的挤压力会增大,很容易就能刮净气泡。
    5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对称设置于所述设备本体两侧的连接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首尾连接的第一限位挡边、第二限位挡边、第三限位挡边、第四限位挡边,所述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三限位挡边、所述第四限位挡边共同围合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设备本体的容置空间;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挡边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相对称,所述第二限位挡边和所述第四限位挡边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连接带的避空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以及所述第四限位挡边底部均朝所述容置空间延伸形成有承托部,所述承托部用于承载所述设备本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所述第二限位挡边、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以及所述第四限位挡边圆滑过渡,或者直角过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挡边设有缺口,以容置所述设备本体侧边的按钮或旋钮。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台,其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和/或所述第三限位挡边连接,所述限位台上设有限位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设有四个,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挡边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挡边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三限位挡边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的连接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的外缘轮廓突出于与其连接的两条限位挡边。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挡边连接的所述限位凸台上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轮廓,大于与所述第四限位挡边连接的所述限位凸台上的所述限位凸起的外轮廓。9.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其为上述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定位贴膜,所述定位贴膜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与限位凸起配合,以使所述定位贴膜可拆卸式连接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上;保护膜,其与所述定位贴膜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定位贴膜连接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上时,所述贴膜位于所述定位贴膜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贴膜上设有倾斜于所述保护膜的边缘的指示线,所述指示线的两侧设有朝远离所述指示线的方向指示的指示箭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贴膜固定座及贴膜组件。设备本体放置于第一限位挡边、第二限位挡边、第三限位挡边与第四限位挡边四者共同围合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时,设备本体会与第一限位挡边、第二限位挡边、第三限位挡边以及第四限位挡边相抵,从而限制智能穿戴设备水平偏移,由于在第二限位挡边和第四限位挡边上设有用于容置连接带的避空缺口,所以放置于容置空间中时,设备本体两侧侧的连接带会容置于避空缺口处,因此无需卸下智能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不仅省时,还十分地省力,用户体验较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军 姚信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凌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2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