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0-21  1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是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2.雪地摩托车作为一种冬季游乐设备而广受喜爱,雪地摩托车包括车架、动力系统、转向系统、悬架系统和雪橇等;在具体使用时,悬架系统包括前悬架系统和后悬架系统,通过前悬架系统和后悬架系统形成对车架的支撑;此外通过动力系统为悬架系统提供前进动力,使得雪地摩托车实现前进或后退。
    3.现有的雪地摩托车大多都是针对大人使用的,大人使用的雪地摩托车在产品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设计上均不能满足儿童使用需求,然而在冰天雪地中,儿童也有着极高的对雪地摩托车的驾驶兴趣,故而急需设计一款适合儿童驾驶的雪地摩托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满足儿童对雪地摩托车的驾驶需求。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6.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包括传动组件和安装架,安装架固定连接在车架和传动组件之间,通过动力系统带动传动组件实现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行驶,安装架上套有扭簧,安装架上连接有调节块,扭簧的一个扭臂抵紧在车架底部,扭簧的另一个扭臂抵紧在调节块上,调节块能够调整扭簧的两个扭臂之间的角度。
    7.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时,通过动力系统带动传动组件实现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前进或后退;安装架上套接的扭簧为车架提供支撑力,相比于现有成人使用的雪地摩托车,本方案的雪地摩托车的后悬架系统结构简单,故而尺寸小,以方便儿童雪地摩托车做成更小的尺寸,便于儿童驾驶。
    8.此外通过安装架上扭簧的设置,使得扭簧为车架提供一定的弹力,进而提高儿童雪地摩托车的驾驶舒适度;而调节块的设置,使得扭簧对车架的支撑力量可以调节,进而满足不同体重儿童对车架上方座椅舒适度的调整。
    9.进一步,所述调节块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架上,调节块的外轮廓与扭簧的扭臂相抵,调节块的外轮廓到调节块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不完全相同。
    10.有益效果:调节块的外轮廓与调节块中心的距离不完全相同,以方便根据儿童实际使用舒适度来调整调节块的外轮廓与扭簧相抵的位置;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调节块的位置调节与更换。
    11.进一步,所述调节块采用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调节块与安装架的连接位置在调节块的偏心位置上。
    12.有益效果:三角形结构的调节块结构简单、强度高,且能满足调节块对扭簧的调节需求。
    13.进一步,所述调节块底外轮上廓为环形凹槽,扭簧的扭臂抵紧在环形凹槽内。
    14.有益效果:环形凹槽方便扭簧上扭臂放置,且环形凹槽形成对扭簧上扭臂的限位。
    15.进一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带、滑板和导向轮,传动带套在滑板和导向轮的表面,传动带由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动力系统提供传动动力,安装架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安装架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板上。
    16.有益效果:采用本方案的传动组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传动。
    17.进一步,所述导向轮上连接有连接轴,导向轮转动连接在连接轴上,滑板上固定连接有调整板,连接轴滑动连接在调整板上。
    18.有益效果:通过调整连接轴在调整板上的不同位置,使得导向轮对传动带的张紧力发生变化,使导向轮具有张紧轮的功能。
    19.进一步,所述调整板上设有条形调整孔,调整板上螺纹连接有调整杆,调整杆的轴向与调整孔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轴滑动在调整孔上,调整杆伸入调整孔的一端插入到连接轴上。
    20.有益效果:在需要调节传动带的张紧情况时,通过旋拧调整杆,使得调整杆推动连接轴沿着调整孔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完成传动带的张紧调节。
    21.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倾斜设置。
    22.有益效果:倾斜的安装架,使得安装架在配合扭簧使用后,整个安装架与扭簧形成的弹性结构更有利于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减震。
    23.进一步,所述安装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滑板上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的数量大于等于安装孔的数量,采用螺栓穿过安装孔和连接孔实现安装板与滑板的固定连接。
    24.有益效果: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孔与不同的连接孔对齐后进行固定连接,即实现安装板与滑板不同位置的连接;安装板的连接位置发生变化后,安装架的倾斜角度得以调整,安装架上方的车架的高度也得到调整,以满足不同身高儿童的驾驶需求;此外,安装架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后,安装架上套接的扭簧的扭力发生变化,安装架上连接扭簧形成的弹力也不相同,相当于调整了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车架的弹性。
    25.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滑槽,滑板上设有滑轨,滑槽能够滑动连接在滑轨上。
    26.有益效果:通过滑槽和滑轨的设置,既增强了安装板与滑板的连接稳定性,又能方便安装板在滑板上不同位置的连接。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维图;
    28.图2为图1的前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去掉车架后的三维图;
    30.图4为图3的前视图;
    31.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传动带1、滑板2、连接孔21、滑轨22、导向轮3、安装架4、横杆41、安装杆42、车架100、安装板5、安装孔51、扭簧6、调节块7、连接轴8、调整板9、调整孔91、调整杆10。
    34.实施例
    3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5所示:
    36.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包括传动组件和安装架,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带1、滑板2和导向轮3,传动带1采用履带,传动带1套在滑板2和导向轮3的表面,传动带1由雪地摩托车的动力系统提供传动动力;安装架4倾斜设置,安装架4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车架100上,安装架4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滑板2上。
    37.安装板5上开有安装孔51,滑板2上开有与安装孔51配合的连接孔21,连接孔21的数量大于等于安装孔51的数量,本实施例中安装孔51的数量为3个,连接孔21的数量为4个,采用螺栓穿过安装孔51和连接孔21实现安装板5与滑板2的固定连接。安装板5上一体成型有滑槽,滑板2上一体成型有滑轨22,滑槽能够滑动连接在滑轨22上。
    38.安装架4上焊接有横杆41,横杆41的轴向与儿童雪地摩托车的长度方向垂直,横杆41上套有扭簧6,也即扭簧6的轴向与儿童雪地摩托车的长度方向垂直;安装架4上焊接有安装杆42,安装杆42与扭簧6轴向平行,安装杆42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调节块7,扭簧6的一个扭臂抵紧在车架100底部,扭簧6的另一个扭臂抵紧在调节块7上,调节块7用于调整扭簧6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
    39.调节块7采用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调节块7与安装架4的连接位置在调节块7的偏心位置上,调节块7的外轮廓为环形凹槽,扭簧6的扭臂抵紧在环形凹槽内,调节块7的外轮廓到调节块7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不完全相同;调节块7环形凹槽的外轮廓方便扭簧6上扭臂放置,且环形凹槽形成对扭簧6上扭臂的限位。
    40.导向轮3上转动连接有连接轴8上,滑板2上固定连接有调整板9,调整板9上开有条形调整孔91,调整板9上螺纹连接有调整杆10,调整杆10的轴向与调整孔91的长度方向平行,调整杆10轴向与儿童雪地摩托车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轴8滑动在调整孔91上,调整杆10伸入调整孔91的一端插入到连接轴8上。
    41.为使得传动带1在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动力系统的带动下实现传送,在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车架100上转动连接有支撑滚轮(图中被车架100遮挡了),传动带1同时套在支撑滚轮、滑板2和导向轮3的表面,以便于实现传动带1的传送。
    42.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3.采用本实施例时,当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进行工作时,通过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动力系统带动传动带1沿着滑板2和导向轮3传动而实现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前进或后退;而安装架4上套接的扭簧6为车架100提供直接支撑力,本实施例的雪地摩托车的后悬架系统结构简单,故而尺寸小,以方便儿童雪地摩托车做成更小的尺寸,便于儿童驾驶;同时结构简单也使得整个悬架系统重量相对更轻,有利于提高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轻量化。
    44.此外,采用本实施例时,可以通过安装板5与滑板2不同的连接位置以调整安装架4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身高儿童的驾驶需求;同时安装架4倾斜角度的调整改变了扭簧6的扭力,进而相当于调整了被扭簧6抵紧的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车架100的弹性,改变了整个
    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减震性能。
    45.除此之外,当安装板5的连接位置调整好后,还能通过调整调节块7来实现扭簧6扭力的调整,如拧松调节块7与安装杆42的连接,旋转三角形的调节块7,即可使得扭簧6上扭臂与调节块7上外轮廓不同位置相抵(调整完后,再次锁紧调节块7与安装杆42的固定连接),实现扭簧6的两个扭臂之间的夹角调整,改变扭簧6对车架100的支撑弹性。
    4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包括传动组件和安装架,安装架固定连接在车架和传动组件之间,通过动力系统带动传动组件实现儿童雪地摩托车的行驶,安装架上套有扭簧,其特征在于:安装架上连接有调节块,扭簧的一个扭臂抵紧在车架底部,扭簧的另一个扭臂抵紧在调节块上,调节块能够调整扭簧的两个扭臂之间的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架上,调节块的外轮廓与扭簧的扭臂相抵,调节块的外轮廓到调节块的中心位置的距离不完全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采用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的调节块与安装架的连接位置在调节块的偏心位置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的外轮廓为环形凹槽,扭簧的扭臂抵紧在环形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带、滑板和导向轮,传动带套在滑板和导向轮的表面,传动带由儿童雪地摩托车的动力系统提供传动动力,安装架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安装架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板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上连接有连接轴,导向轮转动连接在连接轴上,滑板上固定连接有调整板,连接轴滑动连接在调整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上设有条形调整孔,调整板上螺纹连接有调整杆,调整杆的轴向与调整孔的长度方向平行,连接轴滑动在调整孔上,调整杆伸入调整孔的一端插入到连接轴上。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倾斜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滑板上设有与安装孔配合的连接孔,连接孔的数量大于等于安装孔的数量,通过安装孔和连接孔以方便实现安装板与滑板的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滑槽,滑板上设有滑轨,滑槽能够滑动连接在滑轨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儿童雪地摩托车后悬架系统,包括传动带、滑板、导向轮和安装架,传动带套在滑板和导向轮的表面,传动带由动力系统提供传动动力,安装架上端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安装架下端固定连接在滑板上,安装架上套有扭簧,安装架上连接有调节块,扭簧的一个扭臂抵紧在车架底部,扭簧的另一个扭臂抵紧在调节块上,调节块能够调整扭簧的两个扭臂之间的角度。本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雪地摩托车不能满足儿童驾驶需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付仕春 邓爵 阎琪 曾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万迪特种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3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2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