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0-24  10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化学反应产生的高热量容易加速反应釜釜体老化,因此需要冷却设备对釜体进行冷却,从而保证反应釜有效的长期运行;然而市面上的冷却设备大多是对釜体整体进行降温,缺少一种对釜体局部的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设备,整体温度的快速降低,容易影响反应釜内化学反应,不利于化学反应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达到对釜体2的局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目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包括底板和釜体,所述釜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釜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所述顶盖的外壁设置有视镜,所述釜体的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水箱、水泵、吸水管、一号出水管、矩形水管、二号出水管、固定板、一号电机、一号转轴、绕线棒、拉线,所述水箱放置在底板的顶部,所述水泵设置有吸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吸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水泵的吸水端和水箱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矩形水管设置在釜体的外壁,所述一号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泵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所述一号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矩形水管的外壁与矩形水管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二号出水管的一端贯穿矩形水管的外壁与矩形水管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二号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箱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一号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轴的另一端与绕线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线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水管的外壁左右侧和绕线棒的外壁左右侧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所述水箱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矩形水管的外壁与釜体的外壁接触,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一号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外壁,两个所述拉线分别设置在釜体的左右两侧,达到了通过矩形水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将釜体的热量带走的目的,实现了对釜体的局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
    6.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搅动冷却装置,所述搅动冷却装置包括支撑板、二号电机、二号转轴、连接杆、搅拌叶,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在水箱的顶部,所述二号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外壁,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二号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轴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搅拌叶分别在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搅拌叶的外壁固定连接,使两个搅拌叶对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搅动,使冷却水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增大,实现了加快冷却速度的效果。
    7.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便于支撑釜体。
    8.优选的,所述吸水管、一号出水管、二号出水管的材质均为塑料软管,防止吸水管、一号出水管、二号出水管影响矩形水管的上下移动冷却。
    9.优选的,两个所述搅拌叶的形状均为扇形片,扇形片与冷却水接触的面积更大,提高了搅动效率。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先启动水泵,从而将冷却水吸入水泵,再使冷却水进入矩形水管,最后使冷却水回到水箱,通过启动一号电机,从而带动绕线棒转动,使两个拉线将矩形水管拉动,使矩形水管上下移动,达到了通过矩形水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将釜体的热量带走的目的,实现了对釜体的局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二号电机,从而使连接杆转动,配合连接杆两端固定安装的两个搅拌叶,从而使两个搅拌叶对水箱内的冷却水进行搅动,使冷却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实现了加快冷却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正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矩形水管的俯视图。
    16.图中:1底板、2釜体、3顶盖、4顶盖把手、5视镜、6冷却装置、601水箱、602水泵、603吸水管、604一号出水管、605矩形水管、606二号出水管、607固定板、608一号电机、609一号转轴、610绕线棒、611拉线、7搅动冷却装置、701支撑板、702二号电机、703二号转轴、704连接杆、705搅拌叶、8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和釜体2,釜体2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釜体2为立方体结构,釜体2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8,便于支撑釜体2,釜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盖3,顶盖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4,顶盖3的外壁设置有视镜5,釜体2的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6,冷却装置6包括水箱601、水泵602、吸水管603、一号出水管604、矩形水管605、二号出水管606、固定板607、一号电机608、一号转轴609、绕线棒610、拉线611,水箱601放置在底板1的顶部,水泵602设置有吸水端和出水端,吸水管603的两端分别与水泵602的吸水端和水箱601的内部连通设置,矩形水管605设置在釜体2的外壁,一号出水管604的一端与水泵602的出水端连通设置,一号出水管604的另一端贯穿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矩形水管605的内部连通设置,二号出水管606的一端贯穿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矩形水管605的内部连通设置,二号出水管606的另一端与水箱601的内部连通设置,吸水管603、一号出水管604、二号出水管606的材质均为塑料软管,防止吸水管603、一号出水管604、二号出水管606影响矩形水管605的上下移动冷却,一号电机608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607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一号转轴609的一端固定连接,一号转轴609的另一端与绕线棒610的外壁固定连接,拉线6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线611
    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水管605的外壁左右侧和绕线棒610的外壁左右侧固定连接,水箱60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水箱60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水泵602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釜体2的外壁接触,固定板607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一号电机608固定安装在固定板607的外壁,两个拉线611分别设置在釜体2的左右两侧,通过先启动水泵602,从而将冷却水吸入水泵602,再使冷却水进入矩形水管605,最后使冷却水回到水箱601,通过启动一号电机608,从而带动绕线棒610转动,使两个拉线611将矩形水管605拉动,使矩形水管605上下移动,达到了通过矩形水管605内流动的冷却水将釜体2的热量带走的目的,实现了对釜体2的局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水箱601的顶部设置有搅动冷却装置7,搅动冷却装置7包括支撑板701、二号电机702、二号转轴703、连接杆704、搅拌叶705,支撑板701固定安装在水箱601的顶部,二号电机70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01的外壁,二号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701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二号转轴703的一端固定连接,二号转轴703的另一端与连接杆704的外壁固定连接,搅拌叶7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搅拌叶705分别在连接杆704的左右两端对称分布,连接杆7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搅拌叶705的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搅拌叶705的形状均为扇形片,扇形片与冷却水接触的面积更大,提高了搅动效率,通过启动二号电机702,从而使连接杆704转动,配合连接杆704两端固定安装的两个搅拌叶705,从而使两个搅拌叶705对水箱601内的冷却水进行搅动,使冷却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实现了加快冷却速度的效果。
    18.在使用时,通过先启动水泵602,从而通过吸水管603将水箱601内的冷却水吸入水泵602,再通过一号出水管604使冷却水进入矩形水管605,最后通过二号出水管606使冷却水回到水箱601,通过启动一号电机608,一号电机608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607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使一号转轴609转动,配合一号转轴609与绕线棒610固定连接,从而带动绕线棒610转动,使两个拉线611将矩形水管605拉动,使矩形水管605上下移动,矩形水管605内流动的冷却水将釜体2的热量带走,从而对釜体2的局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
    19.通过启动二号电机702,二号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701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使二号转轴703转动,配合二号转轴703与连接杆704固定连接,从而使连接杆704转动,配合连接杆704两端固定安装的两个搅拌叶705,从而使两个搅拌叶705对水箱601内的冷却水进行搅动,使冷却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加快冷却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包括底板(1)和釜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釜体(2)为立方体结构,所述釜体(2)的顶部设置有顶盖(3),所述顶盖(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4),所述顶盖(3)的外壁设置有视镜(5),所述釜体(2)的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6),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水箱(601)、水泵(602)、吸水管(603)、一号出水管(604)、矩形水管(605)、二号出水管(606)、固定板(607)、一号电机(608)、一号转轴(609)、绕线棒(610)、拉线(611),所述水箱(601)放置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水泵(602)设置有吸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吸水管(603)的两端分别与水泵(602)的吸水端和水箱(601)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矩形水管(605)设置在釜体(2)的外壁,所述一号出水管(604)的一端与水泵(602)的出水端连通设置,所述一号出水管(604)的另一端贯穿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矩形水管(605)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二号出水管(606)的一端贯穿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矩形水管(605)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二号出水管(606)的另一端与水箱(601)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一号电机(608)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板(607)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一号转轴(60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转轴(609)的另一端与绕线棒(61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线(6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拉线(611)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水管(605)的外壁左右侧和绕线棒(610)的外壁左右侧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60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水,所述水箱(601)的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水泵(602)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矩形水管(605)的外壁与釜体(2)的外壁接触,所述固定板(607)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一号电机(608)固定安装在固定板(607)的外壁,两个所述拉线(611)分别设置在釜体(2)的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601)的顶部设置有搅动冷却装置(7),所述搅动冷却装置(7)包括支撑板(701)、二号电机(702)、二号转轴(703)、连接杆(704)、搅拌叶(705),所述支撑板(701)固定安装在水箱(601)的顶部,所述二号电机(70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701)的外壁,所述二号电机(702)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板(701)的外壁通过联轴器与二号转轴(7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二号转轴(703)的另一端与连接杆(704)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7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搅拌叶(705)分别在连接杆(704)的左右两端对称分布,所述连接杆(70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搅拌叶(705)的外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2)的底部四角分别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管(603)、一号出水管(604)、二号出水管(606)的材质均为塑料软管。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搅拌叶(705)的形状均为扇形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用釜体冷却装置,包括底板和釜体所述釜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釜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把手,所述顶盖的外壁设置有视镜,所述釜体的外壁设置有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先启动水泵,从而将冷却水吸入水泵,再使冷却水进入矩形水管,最后使冷却水回到水箱,通过启动一号电机,从而带动绕线棒转动,使两个拉线将矩形水管拉动,使矩形水管上下移动,达到了通过矩形水管内流动的冷却水将釜体的热量带走的目的,实现了对釜体的局部发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热位置进行冷却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 冯德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新析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3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