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偏瘫患者康复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及护理床。
背景技术:
2.综合康复医疗的对象以脑血管病患者为主,该类患者尽管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但无论康复的任何时期,卧床患者都会面临偏瘫上肢的水肿、关节僵硬、畸形等病症,会导致上肢静脉淋巴回流困难、肌肉痉挛等,现有的缓解方法是通过垫高患者肩部,以及人工协助患者活动上肢及手部关键,并将患者的上肢放置在合适位置,以尽量减轻患者痛苦。目前,现有的上肢支具多为佩戴式肩托,无改善或预防患者手部水肿等功能。
3.为此,需要设计一款既能促进上肢静脉淋巴回流、缓解手部肿胀,又具有抗痉挛体位要求的床旁可拆卸式偏瘫上肢支具,以解决偏瘫患者上肢及手部的水肿、关节僵硬及肌肉痉挛等问题,确保患者在卧床时能持续保持患肢的正确体位,避免影响康复进程,促进患肢功能康复,并且减轻患者的痛苦。
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偏瘫上肢支具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及护理床,通过设计偏瘫专用背枕及支具并设置手部按摩组件,实现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背枕、改变患者上肢体位及位置、缓解或预防手部肿胀。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
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开发一种偏瘫患者护理床。
8.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
9.包括肩托组件、上肢组件及手部按摩组件;
10.所述肩托组件包括肩托支架及背枕,所述背枕为楔形,所述肩托支架设置第一束缚带;
11.所述上肢组件包括上肢支架,所述上肢支架和所述肩托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上肢支架的肩部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上肢支架的上臂部与下臂部分别设置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
12.优选地,所述背枕为充气枕,所述背枕的楔形头部延伸至背部的中部。
13.优选地,所述手部按摩组件为充气手套。
14.优选地,所述充气手套包括手腕部、拇指部、四指部和充气球囊,所述手腕部、拇指部和四指部的气腔连通。
15.优选地,所述充气球囊通过气管与所述手腕部的气腔连通,所述充气球囊还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设置排气口及排气开关。
16.优选地,所述充气手套包括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
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所述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均设置单独的气腔及充气球囊。
17.优选地,所述充气球囊通过气管分别与所述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的气腔连通,所述充气球囊还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设置排气口及排气开关。
18.优选地,所述手腕部设置有束缚带。
19.优选地,所述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均设置有魔术贴。
20.基于相同的发明原理,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偏瘫患者护理床,包括如第一发明创造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如下:
22.(1)肩托组件通过第一束缚带进行固定,通过背枕垫高肩部;
23.(2)肩托组件和上肢组件之间设置第一转动轴连接,患者躺下时,上肢通过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绑在上肢支架上,可以使患者的上肢实现上下活动,同时,在上肢支架的肩部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可以使患者的上肢实现左右活动,也就是上肢组件可以让患者组件在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活动,能够帮助患者调整上肢体位,可有效减少肩关节脱位风险,并能适应患者卧床期不同体位需求,另外,当第三束缚带解开情况下,患者下臂还可以进行自由活动;
24.(3)手部按摩组件,可满足患者卧床期间对手部挤压按摩,促进淋巴回流,预防及减轻水肿,从而减少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手部按摩组件起到类似分指板的功能,可抑制手指关节痉挛。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肢支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充气手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充气手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指充气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球囊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肩托支架;11、第一束缚带;2、背枕;21、楔形头部;3、上肢支架;31、第一转动轴;32、第二转动轴;33、第二束缚带;34、第三束缚带;4、充气手套;41、手腕部;411、束缚带;42、拇指部;43、四指部;44、充气球囊;441、气管;442、单向进气阀;443、排气口;444、排气开关;45、手腕充气套;46、拇指充气套;47、食指充气套;48、中指充气套;49、无名指充气套;50、小拇指充气套;51、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实施例1
35.参见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以下简称“上肢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36.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参见图1,包括肩托组件、上肢组件及手部按摩组件;所述肩托组件包括肩托支架1及背枕2,所述背枕2为楔形,所述肩托支架1设置第一束缚带11,针对软瘫期患侧上肢,肩托组件形成对患者上肢必要的固定支撑,可有效减少肩关节脱位风险,楔形的背枕对调节支撑高度并能满足患者不同卧床体位需求;所述上肢组件包括上肢支架3,所述上肢支架3和所述肩托支架1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31连接,所述上肢支架3的肩部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32,所述上肢支架2的上臂部与下臂部分别设置第二束缚带33和第三束缚带34,上肢支架3可围绕第一转动轴31做上下运动,上肢支架3也可以围绕第二转动轴32做左右运动,此设计使得患者可以在上下和左右角度调节上肢的位置,以使上肢处于合适位置;手部按摩组件,主要用于患者卧床期间对手部进行挤压按摩,以促进淋巴回流,能够起到预防及减轻手部水肿,从而减少水肿对手指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37.需要进一步说的是,参见图1,所述背枕2为充气枕,所述背枕2的楔形头部21延伸至背部的中部,充气枕可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充其量,从而调节背枕2的垫高高度,且楔形头部21可延伸至背部的中部,患者背部可支撑面大。
38.需要进一步说的是,参见图2,所述手部按摩组件为充气手套4,所述充气手套4包括手腕部41、拇指部42、四指部43和充气球囊44,所述手腕部41、拇指部42、四指部43的气腔连通,通过对充气手套4的充气及排气,实现对手部的反复按摩及挤压,因充气手套的各部气腔连通,手腕部41、拇指部42、四指部43可同时受到按摩及挤压,以促进淋巴回流,能够起到预防及减轻手部水肿,从而减少水肿对手指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充气手套4起到类似分指板的功能,可抑制手指关节痉挛,另外,四指部43的设计可以在患者手指不能自主弯曲时,可以同时对四根手指进行按摩及挤压。
39.具体地,参见图5,所述充气球囊44通过气管441与所述手腕部41的气腔连通,所述充气球囊44还设置有单向进气阀442,所述气管441设置排气口443及排气开关444,在充气时,反复按压充气球囊44,使气体自单向进气阀442不断进入充气手套,在增压过程中,实现对手部的按摩及挤压,当增压到一定程度,可保持一段时间,持续挤压手部,以促进淋巴回流,能够起到预防及减轻手部水肿,当不需要对手部挤压后,通过排气开关444的控制气体自排气口443排出,使手套的压力缓慢释放,为方便对手腕部41进行按摩,所述手腕部41设置有束缚带411。
40.本实施例实现技术效果如下:
41.(1)肩托组件通过第一束缚带进行固定,通过背枕垫高肩部;
42.(2)肩托组件和上肢组件之间设置第一转动轴连接,患者躺下时,上肢通过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绑在上肢支架上,可以使患者的上肢实现上下活动,同时,在上肢支架的肩部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可以使患者的上肢实现左右活动,也就是上肢组件可以让患者组件在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活动,能够帮助患者调整上肢体位,可有效减少肩关节脱位风险,并能适应患者卧床期不同体位需求,另外,当第三束缚带解开情况下,患者下臂还可以进行自由活动;
43.(3)充气手套4,可满足患者卧床期间对手部挤压按摩,促进淋巴回流,预防及减轻水肿,从而减少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充气手套4起到类似分指板的功能,可抑制手指关节痉挛。
44.实施例2
45.参见图1、图3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以下简称“上肢支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4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3,所述充气手套4包括手腕充气套45、拇指充气套46、食指充气套47、中指充气套48、无名指充气套49和小拇指充气套50,所述手腕充气套45、拇指充气套46、食指充气套47、中指充气套48、无名指充气套49和小拇指充气套50均设置单独的气腔及充气球囊44,也就是说,为患者的每根手指均单独设置充气套,这样可以在患者的手指无法自主弯曲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根手指进行按摩及挤压,以促进淋巴回流,能够起到预防及减轻手部水肿,从而减少水肿对手指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充气手套4起到类似分指板的功能,可抑制手指关节痉挛。
47.具体地,所述充气球囊44通过气管441分别与所述手腕充气套45、拇指充气套46、食指充气套47、中指充气套48、无名指充气套49和小拇指充气套50的气腔连通,所述充气球囊44还设置有单向进气阀442,所述气管设置排气口443及排气开关444,在充气时,反复按压充气球囊44,使气体自单向进气阀442不断进入充气套,在增压过程中,实现对手腕或手指的按摩及挤压,当增压到一定程度,可保持一段时间,持续挤压手腕或手指,以促进淋巴回流,能够起到预防及减轻手部水肿,当不需要对手腕或手指挤压后,通过排气开关444的控制气体自排气口443排出,使充气套的压力缓慢释放;参见图4,为方便对手指各部进行按摩,所述手腕充气套45、拇指充气套46、食指充气套47、中指充气套48、无名指充气套49和小拇指充气套50均设置有魔术贴51。
48.实施例3
4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偏瘫患者护理床,包括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使得本实施例的偏瘫患者护理床具有适应偏瘫患者不同卧床体位的要求,也能够对患者的手部进行挤压及按摩,起到减缓患者手部水肿的功能。
50.本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床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具有相同部分的技术方案,请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肩托组件、上肢组件及手部按摩组件;所述肩托组件包括肩托支架及背枕,所述背枕为楔形,所述肩托支架设置第一束缚带;所述上肢组件包括上肢支架,所述上肢支架和所述肩托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上肢支架的肩部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上肢支架的上臂部与下臂部分别设置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枕为充气枕,所述背枕的楔形头部延伸至背部的中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部按摩组件为充气手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手套包括手腕部、拇指部、四指部和充气球囊,所述手腕部、拇指部和四指部的气腔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球囊通过气管与所述手腕部的气腔连通,所述充气球囊还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设置排气口及排气开关。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手套包括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所述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均设置单独的气腔及充气球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球囊通过气管分别与所述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的气腔连通,所述充气球囊还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气管设置排气口及排气开关。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腕部设置有束缚带。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腕充气套、拇指充气套、食指充气套、中指充气套、无名指充气套和小拇指充气套均设置有魔术贴。10.偏瘫患者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偏瘫患者用上肢支具及护理床,包括肩托组件、上肢组件及手部按摩组件;所述肩托组件包括肩托支架及背枕,所述背枕为楔形,所述肩托支架设置第一束缚带;所述上肢组件包括上肢支架,所述上肢支架和所述肩托支架之间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上肢支架的肩部还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上肢支架的上臂部与下臂部分别设置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如下:上肢组件可以让患者组件在上下及左右两个方向活动,能够帮助患者调整上肢体位;手部按摩组件,可满足患者卧床期间对手部挤压按摩,促进淋巴回流,预防及减轻水肿。预防及减轻水肿。预防及减轻水肿。
技术研发人员:叶阗芬 钱文君 钱苏荣 姚红 余齐卫 陆顺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市立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1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