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钢料斗,属于钢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冶金行业或轧制生产线,需要对钢材进行切割的工序中,经常要用到废钢斗子来盛装切割过程中被切下来的废料,废钢斗子的工作条件也十分恶劣,通常情况下废钢斗子是方形体或矩形体的焊接件。
3.现有技术方案中,废钢料斗的废料来源是从高处的斜坡滑落而来,滑落下来的废料是工序所需而切下来的钢头,一般都是短而粗,长度在100-500mm不等,有时也会有超过1m的情况,直径在90-260mm之间,这样的钢头从高处滑落到废钢料斗中,对其产生的冲击力很大,常常会导致废钢料斗变形,尤其是底面变形特别严重,甚至焊接处开裂。一旦底板变形严重,将会影响叉车叉运,所以需要对底板进行更换和焊接,而焊接底板工作量非常大,通常都得需要一天的时间,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废钢料斗的维护量也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钢料斗,解决现有钢头掉落的瞬间废钢料斗容易变形影响使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钢料斗,包括半弧板、堵板、收口板、缓冲板、主吊耳和加强组件;所述半弧板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堵板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一端,所述堵板对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封堵;
6.所述收口板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另外一端,所述收口板的外端口径小于所述收口板靠近所述半弧板的内端口径;
7.所述缓冲板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缓冲板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内底部;所述主吊耳连接在所述堵板的外侧;
8.所述加强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所述加强组件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外底部。
9.作为废钢料斗的优选方案,所述缓冲板为水平板,所述缓冲板水平置于所述半弧板的内底部。
10.作为废钢料斗的优选方案,所述堵板呈半圆状,所述堵板的边缘与所述半弧板的边缘连接。
11.作为废钢料斗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前筋板、后筋板、横侧筋板、纵侧筋板和底板;
12.所述前筋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底部靠近所述收口板的位置;
13.所述后筋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底部靠近所述堵板的位置;
14.所述横侧筋板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底部,所述横侧筋板处于所述前筋板和所述后筋板之间;
15.所述纵侧筋板连接在所述半弧板的底部,所述纵侧筋板与所述横侧筋板呈垂直状;
16.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横侧筋板和所述纵侧筋板的底端,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筋板,所述底板的后端连接所述后筋板。
17.作为废钢料斗的优选方案,所述前筋板和所述后筋板之间形成有叉运通道,所述叉运通道处于所述底板的下方。
18.作为废钢料斗的优选方案,所述前筋板、所述后筋板、所述横侧筋板、所述纵侧筋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半弧板之间形成封闭区域。
19.作为废钢料斗的优选方案,所述前筋板的上端两侧向下弯曲形成辅助吊耳,所述主吊耳和所述辅助吊耳之间呈三角形分布。
20.本实用新型设有半弧板、堵板、收口板、缓冲板、主吊耳和加强组件;半弧板形成有容纳空间;堵板连接在半弧板的一端,堵板对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封堵;收口板连接在半弧板的另外一端,收口板的外端口径小于收口板靠近半弧板的内端口径;缓冲板位于容纳空间中,缓冲板连接在半弧板的内底部;主吊耳连接在堵板的外侧;加强组件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加强组件连接在半弧板的外底部。本实用新型以半弧板作为主体盛料结构,整体性更强,避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钢板多块钢板焊接而成,导致底部板总是被砸坏的问题;缓冲板的设计避免了半弧板直接受力而变形;加强组件提高了废钢料斗的整体强度;加强组件有适合叉车叉运作业的结构,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结构工作更可靠,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废钢料斗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废钢料斗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废钢料斗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半弧板;2、堵板;3、收口板;4、缓冲板;5、主吊耳;6、加强组件;7、容纳空间;8、前筋板;9、后筋板;10、横侧筋板;11、纵侧筋板;12、底板;13、叉运通道;14、封闭区域;15、辅助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
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废钢料斗,包括半弧板1、堵板2、收口板3、缓冲板4、主吊耳5和加强组件6;半弧板1形成有容纳空间7;堵板2连接在半弧板1的一端,堵板2对容纳空间7的一侧形成封堵;
29.收口板3连接在半弧板1的另外一端,收口板3的外端口径小于收口板3靠近半弧板1的内端口径;
30.缓冲板4位于容纳空间7中,缓冲板4连接在半弧板1的内底部;主吊耳5连接在堵板2的外侧;
31.加强组件6位于容纳空间7的外侧,加强组件6连接在半弧板1的外底部。
32.本实施例中,半弧板1、堵板2、收口板3、缓冲板4、主吊耳5和加强组件6均采用钢板焊接,半弧板1、堵板2、收口板3、缓冲板4、主吊耳5和加强组件6采用的钢板厚度在20mm至30mm之间选择,最好使用20mm厚度的钢板,成品件焊接完成厚质量不是很大,而且强度能满足要求。
33.具体的,半弧板1、收口板3和堵板2焊接到一起,形成废钢料斗的主体盛料结构,其中半弧板1是半弧形的,整体性更强,省去了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结构,避免了分体式造成结构受力后的变形或开裂。
34.收口板3的作用是防止料斗盛料到一定程度后钢头从料斗中掉出的情况,半弧板1和收口板3最好制作成一体,也就是由一块钢板下料后塑性而成,这样也能避免从高处滑落的钢头将收口板3砸掉或开裂。
35.本实施例中,堵板2呈半圆状,堵板2的边缘与半弧板1的边缘连接。另外堵板2的半圆弧比半弧板1的半圆弧高出一定距离,从而使料斗能够更多的盛料。
36.本实施例中,缓冲板4为水平板,缓冲板4水平置于半弧板1的内底部。
37.具体的,缓冲板4比其他部位钢板厚1.5倍左右,也就是在实施例中其他部位的钢板都是20mm厚的普通钢板,那么缓冲板4的厚度就应该在30mm左右,缓冲板4的作用是防止的半弧板1受力变形。缓冲板4是首先直接与从高处滑落的钢头相接触的,是承受冲击力最大的零件,缓冲板4焊接到半弧板1的底部,并与半弧板1的最低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f,f是半弧板1的1/20,距离f使缓冲板4提供给半弧板1一定的缓冲空间,缓冲板4的存在能够极大的提高半弧板1的抗变形能力,一旦缓冲板4受到冲击力而变形后,能够避免变形部分与半弧板1相接触,而将冲击力直接传递给半弧板1,导致半弧板1变形。
38.本实施例中,加强组件6包括前筋板8、后筋板9、横侧筋板10、纵侧筋板11和底板12;前筋板8的上端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靠近收口板3的位置;后筋板9的上端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靠近堵板2的位置;横侧筋板10的上端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横侧筋板10处于前筋板8和后筋板9之间;纵侧筋板11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纵侧筋板11与横侧筋板10呈垂直状;底板12连接在横侧筋板10和纵侧筋板11的底端,底板12的前端连接前筋板8,底板12的后端连接后筋板9。
39.本实施例中,前筋板8和后筋板9之间形成有叉运通道13,叉运通道13处于底板12的下方。前筋板8、后筋板9、横侧筋板10、纵侧筋板11、底板12和半弧板1之间形成封闭区域14。
40.具体的,横侧筋板10对称布置在料斗轴线两侧各两块,横侧筋板10等距布置在前
筋板8和后筋板9之间的,这样能够分散主体盛料结构的受力,使受力更加均匀。前筋板8、横侧筋板10、后筋板9和纵侧筋板11都是与底板12焊接,但是底板12的焊接位置应该距离前筋板8和后筋板9的底面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为了防止底面直接与放置料斗的底面接触,使主体盛料结构受力后的主要冲击力都由前筋板8和后筋板9的底面承担,使前筋板8和后筋板9之间有一定的受力缓冲区,避免整体结构受力过大损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留出一定的空间,使叉车运输作业时能够插入到料斗下方将料斗叉离到废钢料场。
41.其中,底板12的焊接位置与半弧板1的最低点具有一定距离,纵侧筋板11在主体盛料结构轴线的两侧各均匀布置三块,纵侧筋板11的高度为半弧板1的半径尺寸的1/3,此位置是钢头着落的主要受力点,在此处设置能够极大的提高半弧板1的抗冲击能力,前筋板8、后筋板9、横侧筋板10、纵侧筋板11、底板12和半弧板1之间焊接形成一个内部封闭区域14,当主体盛料结构中盛装的是高温钢头时,能够对封闭区域14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内部压力变大,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半弧板1被砸变形,另外可知气体是大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压缩性,因此封闭区域14内的气体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半弧板1变形。
42.本实施例中,前筋板8的上端两侧向下弯曲形成辅助吊耳15,主吊耳5和辅助吊耳15之间呈三角形分布。主吊耳5和辅助吊耳15形成三点吊运结构,方便吊运,将料斗内的废弃钢头倒出去。
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有半弧板1、堵板2、收口板3、缓冲板4、主吊耳5和加强组件6;半弧板1形成有容纳空间7;堵板2连接在半弧板1的一端,堵板2对容纳空间7的一侧形成封堵;收口板3连接在半弧板1的另外一端,收口板3的外端口径小于收口板3靠近半弧板1的内端口径;缓冲板4位于容纳空间7中,缓冲板4连接在半弧板1的内底部;主吊耳5连接在堵板2的外侧;加强组件6位于容纳空间7的外侧,加强组件6连接在半弧板1的外底部。加强组件6包括前筋板8、后筋板9、横侧筋板10、纵侧筋板11和底板12;前筋板8的上端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靠近收口板3的位置;后筋板9的上端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靠近堵板2的位置;横侧筋板10的上端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横侧筋板10处于前筋板8和后筋板9之间;纵侧筋板11连接在半弧板1的底部,纵侧筋板11与横侧筋板10呈垂直状;底板12连接在横侧筋板10和纵侧筋板11的底端,底板12的前端连接前筋板8,底板12的后端连接后筋板9。本实用新型以半弧板1作为主体盛料结构,整体性更强,避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钢板多块钢板焊接而成,导致底部板总是被砸坏的问题;缓冲板4的设计避免了半弧板1直接受力而变形;加强组件6提高了废钢料斗的整体强度;前筋板8、后筋板9、横侧筋板10、纵侧筋板11、底板12和半弧板1之间形成封闭区域14,能够有效的起到缓冲作用,不但提高了废钢料斗的整体强度,还能将受力分布到两端;加强组件6有适合叉车叉运作业的结构,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结构工作更可靠,不容易损坏。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弧板(1)、堵板(2)、收口板(3)、缓冲板(4)、主吊耳(5)和加强组件(6);所述半弧板(1)形成有容纳空间(7);所述堵板(2)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一端,所述堵板(2)对所述容纳空间(7)的一侧形成封堵;所述收口板(3)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另外一端,所述收口板(3)的外端口径小于所述收口板(3)靠近所述半弧板(1)的内端口径;所述缓冲板(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7)中,所述缓冲板(4)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内底部;所述主吊耳(5)连接在所述堵板(2)的外侧;所述加强组件(6)位于所述容纳空间(7)的外侧,所述加强组件(6)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外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4)为水平板,所述缓冲板(4)水平置于所述半弧板(1)的内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板(2)呈半圆状,所述堵板(2)的边缘与所述半弧板(1)的边缘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6)包括前筋板(8)、后筋板(9)、横侧筋板(10)、纵侧筋板(11)和底板(12);所述前筋板(8)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底部靠近所述收口板(3)的位置;所述后筋板(9)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底部靠近所述堵板(2)的位置;所述横侧筋板(10)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底部,所述横侧筋板(10)处于所述前筋板(8)和所述后筋板(9)之间;所述纵侧筋板(11)连接在所述半弧板(1)的底部,所述纵侧筋板(11)与所述横侧筋板(10)呈垂直状;所述底板(12)连接在所述横侧筋板(10)和所述纵侧筋板(11)的底端,所述底板(12)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筋板(8),所述底板(12)的后端连接所述后筋板(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筋板(8)和所述后筋板(9)之间形成有叉运通道(13),所述叉运通道(13)处于所述底板(12)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筋板(8)、所述后筋板(9)、所述横侧筋板(10)、所述纵侧筋板(11)、所述底板(12)和所述半弧板(1)之间形成封闭区域(14)。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钢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筋板(8)的上端两侧向下弯曲形成辅助吊耳(15),所述主吊耳(5)和所述辅助吊耳(15)之间呈三角形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废钢料斗,半弧板形成有容纳空间;堵板连接在半弧板的一端,堵板对容纳空间的一侧形成封堵;收口板连接在半弧板的另外一端,收口板的外端口径小于收口板靠近半弧板的内端口径;缓冲板位于容纳空间中,缓冲板连接在半弧板的内底部;主吊耳连接在堵板的外侧;加强组件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加强组件连接在半弧板的外底部。本实用新型以半弧板作为主体盛料结构,整体性更强,避免了现有技术方案中通过钢板多块钢板焊接而成,导致底部板总是被砸坏的问题;缓冲板的设计避免了半弧板直接受力而变形;加强组件提高了废钢料斗的整体强度;加强组件有适合叉车叉运作业的结构,比现有技术方案中的结构工作更可靠,不容易损坏。易损坏。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栋 马志强 汪洋 郭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