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05  11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拆解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


    背景技术:

    2.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电池的容量下降到额定容量的80%就意味着其寿命的终结,如果直接将电池淘汰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我们通常选择对其进行回收、拆解、再利用。
    3.由于国内的电池型号和品种繁多,大多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手工拆解电池,上述拆解方法不仅对于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低且工作效率低;此外,作业人员手工拆解电池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电池废液,从而会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再次,电池仍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在接触空气或氧化性的气体后活泼的金属可能引发爆炸,从而会危害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中,包括:
    7.电池储存部,所述电池储存部呈盒状;
    8.电池分解部,所述电池分解部设于所述电池储存部的下方;
    9.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电池储存部和所述电池分解部之间,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储存部和所述电池分解部;
    10.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电池分解部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电池分解部连接;
    11.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储存部连接;
    12.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
    13.排出管路,所述提升泵上还设有排出管路。
    14.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电池分解部包括壳体和两转轴,所述壳体呈盒状,两所述转轴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两所述转轴平行设置,两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15.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电池分解部还包括:两拆解装置,两所述拆解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两所述拆解装置均成圆柱体结构,每一所述转轴均贯穿一所述拆解装置,每一所述转轴的轴线均与一所述拆解装置的旋转轴线共线,每一所述拆解装置均能够以一所述转轴为轴转动。
    16.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两所述拆解装置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圆管电池管体的直径。
    17.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池储存部,所述上部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部的上端,所述中部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部的上端,所述下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池分解部。
    18.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上部的上端面呈矩形,所述上部的上端面的尺寸和所述电池储存部的尺寸相同,所述上部的下端面呈圆形,所述上部的上端面的任一边长均大于所述上部的下端面的直径。
    19.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中部呈圆柱形,所述中部的直径和所述上部的下端面的直径相等。
    20.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下部的上端面呈圆形,所述下部的上端面的直径和所述上部的下端面的直径相等,所述下部的下端面为矩形,所述下部的下端面的尺寸和电池分解部的尺寸相同。
    21.上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所述提升泵和所述排除管路连接处还设有滤网。
    2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23.(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无人工接触的拆解电池。
    24.(2)本实用新型为循环操作,不断将为达到处理标准的电池残渣循环处理。
    25.(3)本实用新型使电解液与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高分子微孔隔膜和电池外壳等固体组件相分离,且工作效率高、能够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避免锂离子动力电池接触空气或氧化性的气体,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正面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立体图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立体图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电池分解部的剖视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中:1、电池分解部;2、电池储存部;3、循环管路;4、提升泵;5、排出管路;6、转轴;7、第一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9、拆解装置;71、上部;72、中部;73、下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正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立体图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立体图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的电池分解部的剖视的放大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4所示,示出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包括:
    32.电池储存部2,电池储存部2呈盒状;
    33.电池分解部1,电池分解部1设于电池储存部2的下方;
    34.第一连接部7,第一连接部7设于电池储存部2和电池分解部1之间,第一连接部7的
    两端分别连接电池储存部2和电池分解部1;
    35.第二连接部8,第二连接部8设于电池分解部1的下端,第二连接部8的上端与电池分解部1连接;
    36.循环管路3,循环管路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8的下端连接,循环管路3的另一端与电池储存部2连接;
    37.提升泵4,提升泵4设于循环管路3上;
    38.排出管路5,提升泵4上还设有排出管路5。
    3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被分解后的电池残渣达到处理标准后通过排除管路排除。当被分解后的电池残渣未达到处理标准时通过循环管路3回到电池储存部2重复分解操作。
    4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池分解部1包括壳体和两转轴6,壳体呈盒状,两转轴6均设于壳体内,两转轴6平行设置,两转轴6的两端均连接在壳体的内表面上。
    4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池分解部1还包括:两拆解装置9,两拆解装置9均设于壳体内,两拆解装置9均成圆柱体结构,每一转轴6均贯穿一拆解装置9,每一转轴6的轴线均与一拆解装置9的旋转轴6线共线,每一拆解装置9均能够以一转轴6为轴转动。
    4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两拆解装置9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小于圆管电池管体的直径。
    4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拆解装置9以转动挤压的方式对电池进行拆解。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45.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4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包括:上部71、中部72和下部73,上部71的上端连接电池储存部2,上部71的下端连接中部72的上端,中部72的下端连接下部73的上端,下部73的下端连接电池分解部1。
    4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部71的上端面呈矩形,上部71的上端面的尺寸和电池储存部2的尺寸相同,上部71的下端面呈圆形,上部71的上端面的任一边长均大于上部71的下端面的直径。
    4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中部72呈圆柱形,中部72的直径和上部71的下端面的直径相等。
    4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下部73的上端面呈圆形,下部73的上端面的直径和上部71的下端面的直径相等,下部73的下端面为矩形,下部73的下端面的尺寸和电池分解部1的尺寸相同。
    5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提升泵4和排除管路连接处还设有滤网。
    5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滤网和其他过滤设备对电池残渣是否达到处理标准进行筛选。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储存部,所述电池储存部呈盒状;电池分解部,所述电池分解部设于所述电池储存部的下方;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电池储存部和所述电池分解部之间,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池储存部和所述电池分解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电池分解部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电池分解部连接;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储存部连接;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设于所述循环管路上;排出管路,所述提升泵上还设有排出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分解部包括壳体和两转轴,所述壳体呈盒状,两所述转轴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两所述转轴平行设置,两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分解部还包括:两拆解装置,两所述拆解装置均设于所述壳体内,两所述拆解装置均成圆柱体结构,每一所述转轴均贯穿一所述拆解装置,每一所述转轴的轴线均与一所述拆解装置的旋转轴线共线,每一所述拆解装置均能够以一所述转轴为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拆解装置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圆管电池管体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上端连接所述电池储存部,所述上部的下端连接所述中部的上端,所述中部的下端连接所述下部的上端,所述下部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池分解部。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上端面呈矩形,所述上部的上端面的尺寸和所述电池储存部的尺寸相同,所述上部的下端面呈圆形,所述上部的上端面的任一边长均大于所述上部的下端面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呈圆柱形,所述中部的直径和所述上部的下端面的直径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上端面呈圆形,所述下部的上端面的直径和所述上部的下端面的直径相等,所述下部的下端面为矩形,所述下部的下端面的尺寸和电池分解部的尺寸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泵和所述排除管路连接处还设有滤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管电池管体拆解辅助机,包括:电池储存部呈盒状;电池分解部设于电池储存部的下方;第一连接部设于电池储存部和电池分解部之间,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储存部和电池分解部;第二连接部设于电池分解部的下端,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电池分解部连接;循环管路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的下端连接,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电池储存部连接;提升泵设于循环管路上;提升泵上还设有排出管路。本实用新型使电解液与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高分子微孔隔膜和电池外壳等固体组件相分离,且工作效率高、能够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避免锂离子动力电池接触空气或氧化性的气体,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郭昊天 郭旭 覃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泰力废旧电池回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5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