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07  10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


    背景技术:

    2.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统称;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在城乡管理规划过程中,需要在各个区域进行划分边界线等,进而显眼的标识处该区域的开发项目等,方便后续的规划开发。目前,现存的规划圈地装置,往往采用的传统的木制及铁质的长杆,和布制、棉麻、限位等纸品的绳子配合,将所需规划的区域圈起来,而传统的长杆长时间经历风雨天气,会导致弯折,以及面对过硬地质很难插进地理,为此,设计了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解决了传统的圈地装置会弯折,记忆不好插入硬地质的土壤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包括长杆,所述长杆正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方板,所述方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卡接有与第二通孔相适配的方杆,所述方杆正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长杆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块,所述长杆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长杆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顶板,两个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与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压板,所述顶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压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在第四通孔的内部相插接。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长杆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钻头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带有螺纹的钻头能够使得使用人员更好的将装置插入硬质地面中,使得在规划圈地过程中更加方便,轻松。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方杆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推块,四个所述推块在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推块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为三角形,四个在方杆底端的推块,由于相互远离的一端呈三角形,能够在方杆上升时,更加轻松的将四个支撑杆拉开,支撑起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方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能够对推块起到一个向下的力,在收起圈地装置时,能够自动的将放方杆向下推,使得四个支撑杆自动的收起。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四组所述固定块在长杆的中部固定连接,四组
    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通过第一销轴铰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呈弧形,四个支撑杆能够在圈地装置前后左右四个面对其进行支撑,防止长时间风雨环境导致圈地装置弯折甚至倾倒。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通孔的内部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滚轮,所述压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底面呈圆弧状,滚轮能够使绳子、线束串接时,更加灵活,避免出现卡死等情况,使得圈地更加灵活、方便。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能够对压板起到一个向下的力,能够在绳子穿过后,将压板下压,自动的通过橡胶垫与滚轮配合,将绳子、线束压紧。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城乡规划圈地装置,通过第一把手、方杆、推块、支撑杆的配合,能够利用第一把手向上拉起方杆,进而通过方杆底部的推块,将四个支撑杆通过方杆的升起缓慢升起,使得四个支撑杆同步抬起,对装置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这样能够使得圈地装置更加稳定,有效的减少由于长时间风雨环境导致的装置歪斜、倾倒等问题,通过第一弹簧,能够在圈地装置收起时,自动的将方杆向下移动,使得四个支撑杆自动收回。
    14.2.该城乡规划圈地装置,通过带有螺纹的钻头能够使得使用人员更好的将装置插入硬质地面中,使得在规划圈地过程中更加方便,轻松,通过长杆上表面的滚轮,能够使绳子、线束串接时,更加灵活,避免出现卡死等情况,使得圈地更加灵活、方便,通过第二弹簧,能够对压板起到一个向下的力,能够在绳子穿过后,将压板下压,自动的通过橡胶垫与滚轮配合,将绳子、线束压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杆正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板正视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右视的剖视图。
    19.图中:1、长杆;2、钻头;3、第一通孔;4、方板;5、方杆;6、推块;7、第一弹簧;8、第一把手;9、固定块;10、第一销轴;11、支撑杆;12、第三通孔;13、第二销轴;14、滚轮;15、支撑柱;16、顶板;17、第一滑槽;18、第一滑块;19、压板;20、橡胶垫;21、第四通孔;22、第二把手;23、第二弹簧;24、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4,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包括长杆1,长杆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钻头2,钻头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带有螺纹的钻头2能够使得使用人员更好的将装置插入硬质地面中,使得在规划圈地过程中更加方便,轻松,长杆1正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方板4,方板4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的内部卡接有与第二通孔24相适配的方杆5,方杆5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推块6,四个推块6在方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推块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为三角形,四个在方杆5底端的推块6,由于相互远离的一端呈三角形,能够在方杆5上升时,更加轻松的将四个支撑杆11
    拉开,支撑起来,推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方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能够对推块6起到一个向下的力,在收起圈地装置时,能够自动的将放方杆5向下推,使得四个支撑杆11自动的收起,方杆5正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8,长杆1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块9,四组固定块9在长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四组固定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通过第一销轴10铰接有支撑杆11,每个支撑杆11的底端呈弧形,四个支撑杆11能够在圈地装置前后左右四个面对其进行支撑,防止长时间风雨环境导致圈地装置弯折甚至倾倒,长杆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12,长杆1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5,支撑柱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顶板16,两个支撑柱1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7,两个第一滑槽17的内部均卡接有与第一滑槽17相适配的第一滑块18,两个第一滑块1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压板19,第三通孔12的内部通过第二销轴13铰接有滚轮14,压板1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0,橡胶垫20的底面呈圆弧状,滚轮14能够使绳子、线束串接时,更加灵活,避免出现卡死等情况,使得圈地更加灵活、方便,顶板16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四通孔21,压板19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2,第二把手22在第四通孔21的内部相插接,压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23的顶端与顶板16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3能够对压板19起到一个向下的力,能够在绳子穿过后,将压板19下压,自动的通过橡胶垫20与滚轮14配合,将绳子、线束压紧。
    21.工作原理:在需要对装置进行固定时,首先在需要安置的土壤处挖出一个坑洞,将长杆1防止在需要插接的土壤上方,如果遇到较硬的土壤,就利用长杆1底面的钻头2,朝土壤垂直旋转下压,钻头2外表面开设的螺纹,能够有效辅助工作人员对硬质突然进行装置的插入,在需要对装置进行支撑时,可以利用第一把手8将方杆5向上拉起,利用方杆5底部的四个推块6将四个支撑杆11同时的向四面展开,将圈地装置完全固定,然后再利用第二把手22将压板19拉起,将绳子、线束用过滚轮14更轻松、便捷的穿过,最后松开第二把手22利用第二弹簧23将压板19下压,通过压板19底面的橡胶垫20配合滚轮14将绳子、线束压紧,这样完成圈地装置的安装。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包括长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1)正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方板(4),所述方板(4)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24),所述第二通孔(24)的内部卡接有与第二通孔(24)相适配的方杆(5),所述方杆(5)正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8),所述长杆(1)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块(9),所述长杆(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12),所述长杆(1)左右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5),所述支撑柱(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顶板(16),两个所述支撑柱(1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7),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7)的内部均卡接有与第一滑槽(17)相适配的第一滑块(18),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8)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同一压板(19),所述顶板(16)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四通孔(21),所述压板(19)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22),所述第二把手(22)在第四通孔(21)的内部相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钻头(2),所述钻头(2)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杆(5)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推块(6),四个所述推块(6)在方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推块(6)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为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的顶端与方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固定块(9)在长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固定块(9)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均通过第一销轴(10)铰接有支撑杆(11),每个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呈弧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12)的内部通过第二销轴(13)铰接有滚轮(14),所述压板(1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0),所述橡胶垫(20)的底面呈圆弧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3),所述第二弹簧(23)的顶端与顶板(16)的底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乡规划圈地装置,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包括长杆,所述长杆正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方板,所述方板上表面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卡接有与第二通孔相适配的方杆,所述方杆正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长杆左右侧面和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固定块。该城乡规划圈地装置,通过第一把手、方杆、推块、支撑杆的配合,能够利用第一把手向上拉起方杆,进而通过方杆底部的推块,将四个支撑杆通过方杆的升起缓慢升起,使得四个支撑杆同步抬起,对装置起到固定支撑作用,这样能够使得圈地装置更加稳定,有效的减少由于长时间风雨环境导致的装置歪斜。效的减少由于长时间风雨环境导致的装置歪斜。效的减少由于长时间风雨环境导致的装置歪斜。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艳
    技术研发日:2021.07.0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6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