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机。
背景技术:
2.弯管机是用于对管件进行弯折的机械设备,目前市面上的弯管机在对管件进行弯折后,被弯折后的管件很难从弯管机中的两个支撑轮之间取出,这样一来,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管机,其在对管件进行弯折后,被弯折后的管件能够方便地从弯管机中被取出,从而能够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包括机架,机架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转动套,转动套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转动套同轴设置;第一转轴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管件的第一支撑轮,第一支撑轮的周壁上设置有缺口面,缺口面与第一支撑轮的轴截面平行,机架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套的前端固定有转动座,转动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管件的第二支撑轮,滑块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沿第一支撑轮的径向方向滑动,转动座上安装有第一锁紧机构,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驱动滑块以使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将管件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机架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套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5.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第一气缸固定在机架的后端面上,第一齿轮套装在第一转轴后端的外部且与第一转轴固定,第一齿条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啮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驱动机构后,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在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后,能够将缺口面转动到朝下的状态;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第一气缸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复位。
6.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机架的后端面上固定有支架,第一齿条的另一端插入在支架中,第一齿条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转动套的后端面和支架的内侧壁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结构后,在支架和机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第一齿条的限位,以避免第一齿条出现前后偏移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7.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支架中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外周壁与第一齿条远离第一齿轮的一侧相抵靠;通过第一轴承的设置,第一轴承能够实现对第一齿条的限位,即在第一齿条驱动第一齿轮时,能够避免第一齿条出现上下浮动的现象,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8.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齿条和第二齿轮,第二气缸固定在机架上,第二齿轮套装在转动套后端的外部且与转动套固定,第二齿条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二齿条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啮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驱
动机构后,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在第二齿条的作用下能够驱动转动套和转动座顺时针转动,转动座顺时针转动时,在第二支撑轮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的管件的折弯;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能够使得转动座转动复位。
9.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机架的后端面上固定有支撑轴,支撑轴的外部由前向后依次可转动地套装有第二轴承和限位架,支撑轴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帽,螺帽用于阻挡限位架和第二轴承以避免限位架和第二轴承脱离支撑轴;第二齿条的另一端插入在限位架和机架之间,第二齿条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机架的后端面和限位架的前端面相抵靠,限位架通过螺栓组件与机架固定,第二轴承的外周壁与第二齿条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相抵靠;通过限位架的设置,在限位架和机架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第二齿条的限位,以避免第二齿条出现前后偏移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第二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轴承的设置,第二轴承能够实现对第二齿条的限位,即在第二齿条驱动第二齿轮时,能够避免第二齿条出现上下浮动的现象,从而能够使得第二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二齿轮转动。
10.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第一连杆、第三气缸和三角形状的第一转动块,第一支撑块固定在转动座上,第一转动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支撑块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滑块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转动块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气缸固定在第一支撑块上,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轴与第一转动块的第三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中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连接轴穿过且在第三气缸驱动第一连接块时用于供第一连接轴滑动的第一滑孔,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二转轴的轴线、第一销轴的轴线和第一铰接轴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锁紧机构后,当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滑块能够在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向下滑动,此时,固定在滑块上的第二支撑轮能够解除对管件的夹紧,此外,在第三气缸驱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轴能够在第一滑孔中滑动;当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滑块能够在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向上滑动,此时,固定在滑块上的第二支撑轮能够将管件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此外,由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二转轴的轴线、第一销轴的轴线和第一铰接轴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即滑块无法推动第一连杆转动,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滑块的可靠锁紧。
11.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位于第一转轴右侧的机架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上夹块和下夹块,上夹块与支撑座固定,下夹块与支撑座滑动连接,支撑座上还安装有第二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驱动下夹块沿支撑座滑动以使下夹块将管件夹紧在上夹块上;通过上夹块、下夹块和第二锁紧机构的设置,在第二锁紧机构的作用下,上夹块和下夹块能够实现对管件的可靠夹紧,这样一来,在管件被折弯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管件出现随意移动的现象。
12.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块、第二连杆、第四气缸和三角形状的第二转动块,第二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座上,第二转动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支撑块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下夹块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第二转动块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四气缸固定在第二支撑块上,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二转动块的第三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中设置有用于供第二连接轴穿过且在第四气缸驱动第二连接块时用于供第二连接轴滑动的第二滑孔,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三转轴的轴线、第二
销轴的轴线和第二铰接轴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锁紧机构后,当第四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下夹块能够在第二连杆的带动下向下滑动,此时,下夹块能够解除对管件的夹紧,此外,在第四气缸驱动第二转动块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连接轴能够在第二滑孔中滑动;当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下夹块能够在第二连杆的带动下向上滑动,此时,下夹块能够将管件夹紧在上夹块上;此外,由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三转轴的轴线、第二销轴的轴线和第二铰接轴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即下夹块无法推动第二连杆转动,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下夹块的可靠锁紧。
13.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其中,位于上夹块右侧的机架的前端面上固定有螺杆,螺杆沿第一转轴的径向方向延伸,螺杆上套装有若干个沿螺杆的轴向方向分布的且用于管件的端部相抵靠的限位块,每个限位块均与螺杆转动连接,每个限位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限位块的限位螺母,每个限位螺母均与螺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对管件进行首次折弯时,能够使得管件的一端与距离第一支撑轮最远的限位块相抵靠,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管件的定位,当对管件进行第二次弯折时,能够使得管件的一端与下一个限位块相抵靠,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管件的定位,以此类推,在管件每次折弯时,使得管件的一端与对应的限位块相抵靠即可,管件的一端与限位块相抵靠后,即可实现对管件的定位和限位;此外,由于每个限位块均与螺杆转动连接,这样一来,当管件需要与哪个限位块相抵靠时,只需要将该限位块转动至与管件的端部相抵靠的状态即可;另外,由于每个限位块的两侧均设置限位螺母,通过转动限位螺母即可调整限位块相对于螺杆的位置。
14.本实用新型在对管件进行弯折后,当管件需要从第一支撑轮和第二支撑轮之间取出时,能够使得第一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一支撑轮转动,当第一支撑轮转动后,能够使得缺口面处于朝下的状态,这样一来,被折弯后的管件能够方便地经缺口面被取出,从而能够给操作人员带来方便,在被折弯的管件被取出后,使得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支撑轮转动复位即可。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
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本实用新型的弯管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转动套2,转动套2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与转动套2同轴设置;第一转轴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管件4的第一支撑轮31,第一支撑轮31的周壁上设置有缺口面32,缺口面32与第一支撑轮31的轴截面平行,机架1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套2的前端固定有转动座5,转动座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51,滑块51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管件4的第二支撑轮52,滑块51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52沿第一支撑轮31的径向方向滑动,转动座5上安装有第一锁紧机构,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驱动滑块51以使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52将管件4夹紧在第一支撑轮31上,机架1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套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23.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61、第一齿条62和第一齿轮63,第一气缸61固定在机架1的后端面上,第一齿轮63套装在第一转轴3后端的外部且与第一转轴3固定,第一齿条62的一端与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固定,第一齿条62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63啮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驱动机构后,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在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后,能够将缺口面转动到朝下的状态;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第一气缸能够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复位。
24.机架1的后端面上固定有支架64,第一齿条62的另一端插入在支架64中,第一齿条6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转动套2的后端面和支架64的内侧壁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结构后,在支架和机架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第一齿条的限位,以避免第一齿条出现前后偏移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25.支架64中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轴承65,第一轴承65的外周壁与第一齿条62远离第一齿轮63的一侧相抵靠;通过第一轴承的设置,第一轴承能够实现对第一齿条的限位,即在第一齿条驱动第一齿轮时,能够避免第一齿条出现上下浮动的现象,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26.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71、第二齿条72和第二齿轮73,第二气缸71固定在机架1上,第二齿轮73套装在转动套2后端的外部且与转动套2固定,第二齿条72的一端与第二气缸71的活塞杆固定,第二齿条72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73啮合;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驱动机构后,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在第二齿条的作用下能够驱动转动套和转动座顺时针转动,转动座顺时针转动时,在第二支撑轮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的管件的折弯;当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能够使得转动座转动复位。
27.机架1的后端面上固定有支撑轴11,支撑轴11的外部由前向后依次可转动地套装有第二轴承74和限位架75,支撑轴1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帽12,螺帽12用于阻挡限位架75和第二轴承74以避免限位架75和第二轴承74脱离支撑轴11;第二齿条72的另一端插入在限位架75和机架1之间,第二齿条7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机架1的后端面和限位架75的前端面相抵靠,限位架75通过螺栓组件13与机架1固定,第二轴承74的外周壁与第二齿条72远离第二
齿轮73的一侧相抵靠;通过限位架的设置,在限位架和机架的配合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第二齿条的限位,以避免第二齿条出现前后偏移的情况,从而能够使得第二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二齿轮转动;通过第二轴承的设置,第二轴承能够实现对第二齿条的限位,即在第二齿条驱动第二齿轮时,能够避免第二齿条出现上下浮动的现象,从而能够使得第二齿条可靠地驱动第二齿轮转动。
28.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81、第一连杆82、第三气缸83和三角形状的第一转动块84,第一支撑块81固定在转动座5上,第一转动块84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9与第一支撑块81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82的上端与滑块51通过第一销轴85转动连接,第一连杆82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6与第一转动块8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三气缸83固定在第一支撑块81上,第三气缸8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块87,第一连接块87通过第一连接轴88与第一转动块84的第三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87中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连接轴88穿过且在第三气缸83驱动第一连接块87时用于供第一连接轴88滑动的第一滑孔,第三气缸83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二转轴89的轴线、第一销轴85的轴线和第一铰接轴86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通过采用这种第一锁紧机构后,当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滑块能够在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向下滑动,此时,固定在滑块上的第二支撑轮能够解除对管件的夹紧,此外,在第三气缸驱动第一转动块转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接轴能够在第一滑孔中滑动;当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滑块能够在第一连杆的带动下向上滑动,此时,固定在滑块上的第二支撑轮能够将管件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此外,由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二转轴的轴线、第一销轴的轴线和第一铰接轴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即滑块无法推动第一连杆转动,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滑块的可靠锁紧。
29.位于第一转轴3右侧的机架1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上安装有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上夹块15与支撑座14固定,下夹块16与支撑座14滑动连接,支撑座14上还安装有第二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驱动下夹块16沿支撑座14滑动以使下夹块16将管件4夹紧在上夹块15上;通过上夹块、下夹块和第二锁紧机构的设置,在第二锁紧机构的作用下,上夹块和下夹块能够实现对管件的可靠夹紧,这样一来,在管件被折弯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管件出现随意移动的现象。
30.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块91、第二连杆92、第四气缸93和三角形状的第二转动块94,第二支撑块91固定在支撑座14上,第二转动块94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99与第二支撑块91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92的上端与下夹块16通过第二销轴95转动连接,第二连杆92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96与第二转动块9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四气缸93固定在第二支撑块91上,第四气缸9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块97,第二连接块97通过第二连接轴98与第二转动块94的第三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97中设置有用于供第二连接轴98穿过且在第四气缸93驱动第二连接块97时用于供第二连接轴98滑动的第二滑孔,第四气缸93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三转轴99的轴线、第二销轴95的轴线和第二铰接轴96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通过采用这种第二锁紧机构后,当第四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下夹块能够在第二连杆的带动下向下滑动,此时,下夹块能够解除对管件的夹紧,此外,在第四气缸驱动第二转动块转动的过程中,第二连接轴能够在第二滑孔中滑动;当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展时,下夹块能够在第二连杆的带动下向上滑动,此时,下夹块能够将管件夹紧在上夹块上;此外,由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伸展后,第三转轴的轴线、第二销轴的轴线和第二铰接轴的轴线在同一平
面上,即下夹块无法推动第二连杆转动,这样一来,能够实现对下夹块的可靠锁紧。
31.位于上夹块15右侧的机架1的前端面上固定有螺杆17,螺杆17沿第一转轴3的径向方向延伸,螺杆17上套装有若干个沿螺杆17的轴向方向分布的且用于管件4的端部相抵靠的限位块18,每个限位块18均与螺杆17转动连接,每个限位块18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限位块18的限位螺母19,每个限位螺母19均与螺杆17螺纹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对管件进行首次折弯时,能够使得管件的一端与距离第一支撑轮最远的限位块相抵靠,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管件的定位,当对管件进行第二次弯折时,能够使得管件的一端与下一个限位块相抵靠,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对管件的定位,以此类推,在管件每次折弯时,使得管件的一端与对应的限位块相抵靠即可,管件的一端与限位块相抵靠后,即可实现对管件的定位和限位;此外,由于每个限位块均与螺杆转动连接,这样一来,当管件需要与哪个限位块相抵靠时,只需要将该限位块转动至与管件的端部相抵靠的状态即可;另外,由于每个限位块的两侧均设置限位螺母,通过转动限位螺母即可调整限位块相对于螺杆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架的前端面上还固定有用于支撑被折弯后的管件的支撑架,该支撑架用于支撑被折弯后的管件,这样一来,当弯管机在对管件的端部进行弯折时,该支撑架能够可靠地实现对被弯折后的管件的支撑。
32.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管件进行折弯时,首先使得管件的一端穿过第二支撑轮与第一支撑轮之间的间隙以及下夹块与上夹块之间的间隙后与距离第一支撑轮最远的限位块相抵靠,接着使得第二锁紧机构驱动下夹块滑动以使下夹块和上夹块夹紧管件,与此同时,使得第一锁紧机构驱动滑块滑动以使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将管件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然后使得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套和转动座转动,转动套转动时,在第一支撑轮和两个第二支撑轮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管件的弯折,管件被弯折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套和转动座转动复位;通过重复上述步骤,能够实现对管件的多次弯折(在管件每次弯折的过程中,能够使得管件的一端与不同的限位块相抵靠);当管件折弯完成后,使得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以使缺口面转动到朝下的状态,这样一来,被折弯后的管件能够方便地经缺口面被取出,被折弯的管件被取出后,使得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复位即可。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弯管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转动套(2),所述转动套(2)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第一转轴(3),所述第一转轴(3)与转动套(2)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转轴(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管件(4)的第一支撑轮(31),所述第一支撑轮(31)的周壁上设置有缺口面(32),所述缺口面(32)与第一支撑轮(31)的轴截面平行,所述机架(1)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3)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转动套(2)的前端固定有转动座(5),所述转动座(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51),所述滑块(51)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管件(4)的第二支撑轮(52),所述滑块(51)用于驱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52)沿第一支撑轮(31)的径向方向滑动,所述转动座(5)上安装有第一锁紧机构,所述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驱动滑块(51)以使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52)将管件(4)夹紧在第一支撑轮(31)上,所述机架(1)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套(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61)、第一齿条(62)和第一齿轮(63),所述第一气缸(61)固定在机架(1)的后端面上,所述第一齿轮(63)套装在第一转轴(3)后端的外部且与第一转轴(3)固定,所述第一齿条(62)的一端与第一气缸(61)的活塞杆固定,所述第一齿条(62)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63)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后端面上固定有支架(64),所述第一齿条(62)的另一端插入在支架(64)中,所述第一齿条(6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转动套(2)的后端面和支架(64)的内侧壁相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4)中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轴承(65),所述第一轴承(65)的外周壁与第一齿条(62)远离第一齿轮(63)的一侧相抵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71)、第二齿条(72)和第二齿轮(73),所述第二气缸(7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第二齿轮(73)套装在转动套(2)后端的外部且与转动套(2)固定,所述第二齿条(72)的一端与第二气缸(71)的活塞杆固定,所述第二齿条(72)的另一端与第二齿轮(73)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后端面上固定有支撑轴(11),所述支撑轴(11)的外部由前向后依次可转动地套装有第二轴承(74)和限位架(75),所述支撑轴(1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螺帽(12),所述螺帽(12)用于阻挡限位架(75)和第二轴承(74)以避免限位架(75)和第二轴承(74)脱离支撑轴(11);所述第二齿条(72)的另一端插入在限位架(75)和机架(1)之间,所述第二齿条(7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机架(1)的后端面和限位架(75)的前端面相抵靠,所述限位架(75)通过螺栓组件(13)与机架(1)固定,所述第二轴承(74)的外周壁与第二齿条(72)远离第二齿轮(73)的一侧相抵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块(81)、第一连杆(82)、第三气缸(83)和三角形状的第一转动块(84),所述第一支撑块(81)固定在转动座(5)上,所述第一转动块(84)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9)与第一支撑块(8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2)的上端与滑块(51)通过第一销轴(8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2)的下端通过第一铰接轴(86)与第一转动块(8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气缸(83)固定在第一支撑块(81)上,所述第三气缸(8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一连接块(87),所述第一连接块(87)通过第一连接轴(88)与第一转动块(84)的第三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87)中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连接轴(88)穿过且在第三气缸(83)驱动第一连接块(87)时用于供第一连接轴(88)滑动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三气缸(83)的活塞杆伸展后,所述第二
转轴(89)的轴线、第一销轴(85)的轴线和第一铰接轴(86)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右侧的机架(1)的前端面上固定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上安装有上夹块(15)和下夹块(16),所述上夹块(15)与支撑座(14)固定,所述下夹块(16)与支撑座(14)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座(14)上还安装有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用于驱动下夹块(16)沿支撑座(14)滑动以使下夹块(16)将管件(4)夹紧在上夹块(15)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块(91)、第二连杆(92)、第四气缸(93)和三角形状的第二转动块(94),所述第二支撑块(91)固定在支撑座(14)上,所述第二转动块(94)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99)与第二支撑块(91)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92)的上端与下夹块(16)通过第二销轴(9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92)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96)与第二转动块(94)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93)固定在第二支撑块(91)上,所述第四气缸(93)的活塞杆上固定有第二连接块(97),所述第二连接块(97)通过第二连接轴(98)与第二转动块(94)的第三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97)中设置有用于供第二连接轴(98)穿过且在第四气缸(93)驱动第二连接块(97)时用于供第二连接轴(98)滑动的第二滑孔,所述第四气缸(93)的活塞杆伸展后,所述第三转轴(99)的轴线、第二销轴(95)的轴线和第二铰接轴(96)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弯管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夹块(15)右侧的机架(1)的前端面上固定有螺杆(17),所述螺杆(17)沿第一转轴(3)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螺杆(17)上套装有若干个沿螺杆(17)的轴向方向分布的且用于管件(4)的端部相抵靠的限位块(18),每个所述限位块(18)均与螺杆(17)转动连接,每个所述限位块(18)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夹紧限位块(18)的限位螺母(19),每个所述限位螺母(19)均与螺杆(17)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弯管机,包括机架,机架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转动套,转动套中由前向后可转动地穿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管件的第一支撑轮,第一支撑轮的周壁上设置有缺口面,缺口面与第一支撑轮的轴截面平行,机架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套的前端固定有转动座,转动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管件的第二支撑轮,转动座上安装有第一锁紧机构,第一锁紧机构用于驱动滑块以使其中一个第二支撑轮将管件夹紧在第一支撑轮上,机架的后侧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套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在对管件进行弯折后,被弯折后的管件能够方便地从弯管机中被取出。取出。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 徐逸洋 梁耀 董启迪 刘国柱 张中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