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18  91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力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气力传输系统适合大量粉料的传输,目前市面上的气力传输系统主要有两种思路,喷力式以及吸引式,两者都需要装置较高的气密性,对于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装置的气密性较难实现或者保持。
    3.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一方面降低装置的气密性要求,另一方面在提高输送效率同时降低单个风机的性能配置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
    5.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包括进风式风机、吸风式风机、储料罐、第一暂存罐、料斗和称重装置,所述储料罐的第一出料口通过设置的第一管道与第一暂存罐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进风式风机用以将储料罐的第一出料口出来的粉料经由第一管道吹入第一暂存罐的第一进料口,所述吸风式风机用以对第一暂存罐的第一通风口进行吸风,所述料斗位于第一暂存罐下端,其第二进料口与第一暂存罐的第二出料口配合连接,所述称重装置用以对料斗进行称重。
    6.优选地,所述第一暂存罐的第一进料口上沿设置朝下倾斜的第一挡料板。
    7.优选地,所述第一暂存罐的第一通风口下沿设置朝上倾斜的第二挡料板。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料口的位置低于或等于第一通风口的位置。
    9.优选地,所述双向气力传输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暂存罐并排设置的第二暂存罐,所述第二暂存罐的第三进料口与第一暂存罐的第一通风口配合连接,第二暂存罐的第二通风口与吸风式风机配合连接,第二暂存罐的第三出料口与料斗的第二进料口配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二暂存罐的第二通风口下沿设置朝上倾斜的第三挡料板。
    11.优选地,所述第三进料口的位置低于或等于第二通风口的位置。
    12.优选地,所述第二暂存罐的第二通风口通过设置的第二管道与吸风式风机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储料罐的第一出料口通过设置的开关阀与第一管道连接。
    14.优选地,所述进风式风机通过设置的第三管道与开关阀配合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料斗支撑设置于所述称重装置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一边通过进风式风机进行吹风,一边通过吸风式风机进行吸风,吸风与吹风相结合,使气流更加畅通,使系统时刻保持接近负压的状态,进而降低系统对气密性的要求;
    18.2)本实用新型中挡料板的设置,能够避免粉料飞溅,加速粉料的沉降速度,并且减少粉料的损失。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中:进风式风机1、开关阀2、储料罐3、第一出料口300、第一管道4、第一暂存罐5、第一进料口500、第一通风口501、第二出料口502、第二暂存罐6、第三进料口600、第二通风口601、第三出料口602、料斗7、第二进料口700、称重装置8、吸风式风机9、第一挡料板10、第二挡料板11、第三挡料板12、第二管道13、第三管道1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参阅图1,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包括进风式风机1、吸风式风机9、储料罐3、第一暂存罐5、料斗7和称重装置8,所述储料罐3的第一出料口300配合连接第一管道4,第一管道4与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进料口500连接,所述进风式风机1用以将储料罐3的第一出料口300出来的粉料经由第一管道4吹入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进料口500,所述吸风式风机9用以对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通风口501进行吸风,所述料斗7位于第一暂存罐5下端并支撑设置于称重装置8的上端,料斗7的第二进料口700与第一暂存罐5的第二出料口502配合连接,所述称重装置8用以对料斗7进行称重。
    23.在上述结构中,本实用新型一边通过进风式风机1进行吹风,一边通过吸风式风机9进行吸风,吸风与吹风相结合,使气流更加畅通,使系统时刻保持接近负压的状态,进而降低系统对气密性的要求。
    24.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进料口500上沿设置朝下倾斜的第一挡料板10。所述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通风口501下沿设置朝上倾斜的第二挡料板11。并且,所述第一进料口500的位置低于第一通风口501的位置。
    25.可以理解,第一挡料板10和第二挡料板11的设置能够避免粉料飞溅,加速粉料在第一暂存罐5中的沉降,并且减少粉料的损失。
    26.继续参阅图1,所述双向气力传输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暂存罐5并排设置的第二暂存罐6,所述第二暂存罐6的第三进料口600与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通风口501配合连接,第二暂存罐6的第二通风口601与吸风式风机9配合连接,第二暂存罐6的第三出料口602与料斗7的第二进料口700配合连接。
    27.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两个暂存罐对粉料进行沉降,进一步加强沉降效果。
    28.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二暂存罐6的第二通风口601下沿设置朝上倾斜的第三挡料板12,所述第三进料口600的位置低于或等于第二通风口601的位置。第三挡料板12的作用与第二挡料板11的作用相同,不再赘述。
    29.继续参阅图1,所述第二暂存罐6的第二通风口601配合连接第二管道13,第二管道13与吸风式风机9连接。
    30.其中,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13均为采用直管和弯管拼接而成,这样便于拆卸组合。
    31.继续参阅图1,所述储料罐3的第一出料口300通过设置的开关阀2与第一管道4连接。并且,所述进风式风机1通过设置的第三管道14与开关阀2配合连接。开关阀2能够控制
    出分的大小。
    32.粉料的传输过程:先是储料罐3的出料口300出粉,粉料在进风式风机1和吸风式风机9的双重作用下经由第一管道4和第一进料口500进入第一暂存罐5,部分粉料在第一暂存罐5进行沉降,部分粉料经由第一通风口501和第三进料口600进入第二暂存罐6,在第二暂存罐6进行沉降,两个暂存罐中粉料均落入料斗7中,最后通过称重装置8称取粉料的重量。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式风机(1)、吸风式风机(9)、储料罐(3)、第一暂存罐(5)、料斗(7)和称重装置(8),所述储料罐(3)的第一出料口(300)通过设置的第一管道(4)与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进料口(500)连接,所述进风式风机(1)用以将储料罐(3)的第一出料口(300)出来的粉料经由第一管道(4)吹入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进料口(500),所述吸风式风机(9)用以对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通风口(501)进行吸风,所述料斗(7)位于第一暂存罐(5)下端,其第二进料口(700)与第一暂存罐(5)的第二出料口(502)配合连接,所述称重装置(8)用以对料斗(7)进行称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进料口(500)上沿设置朝下倾斜的第一挡料板(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通风口(501)下沿设置朝上倾斜的第二挡料板(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500)的位置低于或等于第一通风口(501)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气力传输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暂存罐(5)并排设置的第二暂存罐(6),所述第二暂存罐(6)的第三进料口(600)与第一暂存罐(5)的第一通风口(501)配合连接,第二暂存罐(6)的第二通风口(601)与吸风式风机(9)配合连接,第二暂存罐(6)的第三出料口(602)与料斗(7)的第二进料口(700)配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暂存罐(6)的第二通风口(601)下沿设置朝上倾斜的第三挡料板(1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料口(600)的位置低于或等于第二通风口(601)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暂存罐(6)的第二通风口(601)通过设置的第二管道(13)与吸风式风机(9)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罐(3)的第一出料口(300)通过设置的开关阀(2)与第一管道(4)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式风机(1)通过设置的第三管道(14)与开关阀(2)配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力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气力传输系统,包括进风式风机、吸风式风机、储料罐、第一暂存罐、料斗和称重装置,所述储料罐的第一出料口通过设置的第一管道与第一暂存罐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进风式风机用以将储料罐的第一出料口出来的粉料经由第一管道吹入第一暂存罐的第一进料口,所述吸风式风机用以对第一暂存罐的第一通风口进行吸风,所述料斗位于第一暂存罐下端,其第二进料口与第一暂存罐的第二出料口配合连接,所述称重装置用以对料斗进行称重。本实用新型一边通过进风式风机进行吹风,一边通过吸风式风机进行吸风,吸风与吹风相结合,使气流更加畅通,使系统时刻保持接近负压的状态,进而降低系统对气密性的要求。气密性的要求。气密性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朱嵘华 赵一凡 田振亚 孙香 胡彬 栾富豪 张才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华蕴海上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8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