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20  101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2.温针灸作为中医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将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为临床治疗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的是传统的温针灸法,即针刺后,直接将艾绒或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其燃尽后取针或更换艾绒/艾条再点燃后继续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燃烧过程中没有灰烬堆积的平台,在其使用后,灰烬倾倒过程中,不能拆卸,使用较为不便,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靠近底部边缘处安装有辅助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针体,所述针体的顶端安装有艾条,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安装有盖板,所述装置主体和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拆卸结构;
    5.所述拆卸结构包括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装置主体的内圈安装有限位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主体为中空倒立梯形圆柱结构,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散热孔为圆柱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支撑脚为弧形结构,所述辅助支撑脚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板的直径小于装置主体的底部直径,所述连接板为扁状圆盘结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针体为锥形结构,所述针体的高度大于辅助支撑脚的高度,所述艾条和针体之间为活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直径小于装置主体的顶部直径,所述盖板为扁状圆盘结构,所述盖板和装置主体之间为相匹配。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桩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固定桩为圆柱结构,所述固定桩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积小于固定桩的横截面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和装置主体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限位板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板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限位板和限位槽之
    间相匹配。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通过拆卸结构包括固定桩,固定桩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装置主体的内圈安装有限位板,在装置主体使用完成后,通过拆卸结构进行拆卸,进行倾倒艾条燃烧的灰烬,使得连接板与装置主体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使得限位板沿着限位槽内侧外表面进行移动,直至限位板脱离限位槽,同理其余两组限位板均脱离限位槽,使得连接板与装置主体进行拆卸分离,使得装置主体在进行后期维护与拆卸过程中,提高其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的局部拆分图;
    17.图3为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的图2中a的放大图;
    18.图4为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中装置主体与连接板的拆分图。
    19.图中:1、装置主体;2、散热孔;3、辅助支撑脚;4、连接板;5、针体;6、艾条;7、盖板;8、拆卸结构;81、固定桩;82、限位槽;8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6的温针灸装置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6的温针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2,装置主体1的外侧靠近底部边缘处安装有辅助支撑脚3,装置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上端安装有针体5,针体5的顶端安装有艾条6,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盖板7,装置主体1和连接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拆卸结构8,拆卸结构8包括固定桩81,固定桩8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2,装置主体1的内圈安装有限位板83。
    22.请参阅图1-2,进一步的,装置主体1为中空倒立梯形圆柱结构,散热孔2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分布,散热孔2为圆柱结构,辅助支撑脚3为弧形结构,辅助支撑脚3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分布,连接板4的直径小于装置主体1的底部直径,连接板4为扁状圆盘结构,针体5为锥形结构,针体5的高度大于辅助支撑脚3的高度,艾条6和针体5之间为活动连接,盖板7的直径小于装置主体1的顶部直径,盖板7为扁状圆盘结构,盖板7和装置主体1之间为相匹配,在装置主体1使用过程中,通过艾条6或艾绒固定于针体5上端,将艾条6或艾绒进行点燃,将盖板7进行盖紧,使得装置主体1进行使用,同时热量通过散热孔2进行疏散。
    23.请参阅图2-4,固定桩81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环形分布,固定桩81为圆柱结构,固定桩81的顶部为弧形结构,限位槽82的横截面积小于固定桩81的横截面积,限位板83和装置
    主体1通过焊接进行连接,限位板83为弧形结构,限位板83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环形分布,限位板83和限位槽82之间相匹配,使得连接板4与装置主体1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使得限位板83沿着限位槽82内侧外表面进行移动,直至限位板83脱离限位槽82,同理其余两组限位板83均脱离限位槽82,使得连接板4与装置主体1进行拆卸分离。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装置主体1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将艾条6或者艾绒固定与针体5的上端外表面,将针体5插入人体穴位中,在将装置主体1与连接板4进行安装,将艾条6或艾绒进行点燃,将盖板7进行盖紧,使得装置主体1进行使用,同时热量通过散热孔2进行疏散。
    25.需要说明的,通过拆卸结构8包括固定桩81,固定桩8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2,装置主体1的内圈安装有限位板83,在装置主体1使用完成后,通过拆卸结构8进行拆卸,进行倾倒艾条6燃烧的灰烬,使得连接板4与装置主体1进行相反方向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使得限位板83沿着限位槽82内侧外表面进行移动,直至限位板83脱离限位槽82,同理其余两组限位板83均脱离限位槽82,使得连接板4与装置主体1进行拆卸分离,使得装置主体1在进行后期维护与拆卸过程中,提高其拆卸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2),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侧靠近底部边缘处安装有辅助支撑脚(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上端安装有针体(5),所述针体(5)的顶端安装有艾条(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盖板(7),所述装置主体(1)和连接板(4)的连接处设置有拆卸结构(8);所述拆卸结构(8)包括固定桩(81),所述固定桩(8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圈安装有限位板(8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为中空倒立梯形圆柱结构,所述散热孔(2)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散热孔(2)为圆柱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脚(3)为弧形结构,所述辅助支撑脚(3)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板(4)的直径小于装置主体(1)的底部直径,所述连接板(4)为扁状圆盘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5)为锥形结构,所述针体(5)的高度大于辅助支撑脚(3)的高度,所述艾条(6)和针体(5)之间为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7)的直径小于装置主体(1)的顶部直径,所述盖板(7)为扁状圆盘结构,所述盖板(7)和装置主体(1)之间为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81)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固定桩(81)为圆柱结构,所述固定桩(81)的顶部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槽(82)的横截面积小于固定桩(81)的横截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83)和装置主体(1)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限位板(83)为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板(83)的数量为三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限位板(83)和限位槽(82)之间相匹配。

    技术总结
    一种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该适用于艾绒或分段艾条的温针灸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靠近底部边缘处安装有辅助支撑脚,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安装有针体,所述针体的顶端安装有艾条,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安装有盖板,所述装置主体和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拆卸结构;在装置主体拆卸过程中,通过连接板与装置主体进行拆卸分离,使得装置主体在进行后期维护与拆卸过程中,提高其拆卸效率,并且装置主体体积较小,操作便捷,值得广泛推广。得广泛推广。得广泛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清 徐建清 段云庆 赵紫璇 郭向前 方御权 张英 江莎 王红 张龄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玉溪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0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8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