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1-24  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业灌溉,主要是指对农业耕作区进行的灌溉作业,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另外,普通喷灌技术是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但普通喷灌技术的水的利用效率也不高。现代农业微灌溉技术包括微喷灌、滴灌、渗灌等。
    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3095316u公开一种基于农业灌溉的自动化喷洒装置,包括:主管道、驱动机构与多个支管道;多个支管道均与管道连通,且等间距分布;支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喷头,支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内通孔,支管道外侧套装有套管,套管与支管道活动连接;套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外通孔,内通孔与外通孔连通相对应;外通孔外固定安装有副喷头;套管上套装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主管道上转动连接有主动链轮,驱动机构可驱动主动链轮转动;多个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联动。
    4.现有的基于农业灌溉的自动化喷洒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5.1、装置在对农药喷洒时无法对水源与农药进行搅拌,从而无法保证农药充分融入水源,因此需要工作人员人工进行搅拌,当农药溶解不完全时会影响后续的喷洒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未溶解的农药浓度过高对农作物造成损伤,减少了装置的农药喷洒效果,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6.2、装置在进行农药喷洒时无法对周围的土壤农药含量进行检测,当装置喷洒的农药过多极有可能导致土壤内部的农药含量过高,当土壤农药含量过高时会对土壤自身营养层造成破坏,降低了装置对农药喷洒的安全性,减少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组件、箱体与辅助组件,所述箱体内部安装有土壤检测器,所述箱体顶部安装有喷洒组件,所述喷洒组件包括连接管、安装头、喷洒头,所述连接管顶部安装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外侧安装有喷洒头,所述箱体一侧安装有安装盒,所述箱体内部通过管道安装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辅助盒、支撑板、辅助叶,所述辅助盒内部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侧安装有辅助叶,所述箱体内部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储存箱。
    9.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与连接管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安装盒内部安装有夹持板,且安装盒内部安装有检测头。
    11.优选的,所述箱体底部安装有支撑杆,且支撑杆底部安装有底座。
    12.优选的,所述储存箱底部通过管道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辅助盒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箱体正面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正面安装由控制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1、通过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叶利用水流传输的冲击力对水源与农药进行搅拌,保证农药充分融入水源,避免农药溶解不完全影响后续的喷洒工作,防止部分未溶解的农药增加后期的农药液浓度,导致浓度过高对农作物造成损伤,增加了装置的农药喷洒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6.2、通过土壤检测器可对周围的土壤农药含量进行检测,避免装置喷洒的农药过多导致土壤内部的农药含量过高,有效解决了农药浓度过高对土壤自身营养层造成破坏的问题,同时防止土壤中的农药含量过高对农作物造成损伤,提高了装置对农药喷洒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洒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喷洒组件;101、连接管;102、安装头;103、喷洒头;2、箱体;201、电机;202、土壤检测器;3、安装盒;301、夹持板;302、检测头;4、支撑杆;401、底座;5、储存箱;501、水泵;6、辅助组件;601、辅助盒;602、支撑板;603、辅助叶;7、安装板;70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组件1、箱体2与辅助组件6,箱体2内部安装有土壤检测器202,箱体2顶部安装有喷洒组件1,喷洒组件1包括连接管101、安装头102、喷洒头103,连接管101顶部安装有安装头102,安装头102外侧安装有喷洒头103,箱体2一侧安装有安装盒3,安装盒3内部安装有检测头302,箱体2内部通过管道安装有辅助组件6,辅助组件6包括辅助盒601、支撑板602、辅助叶603,辅助盒601内部安装有支撑板602,支撑板602内侧安装有辅助叶603,箱体2内部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储存箱5,储存箱5底部通过管道安装有水泵501。
    26.基于实施例1的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将水源与农药灌输至储存箱5内部,水泵501通电后可产生吸力,并通过吸力可对储存箱5内部储存的液体进行抽取,水泵501将液体传输至辅助盒601内部,通过水流的冲击力带动辅助叶603进行旋转,通过辅助叶603旋转可对水源与农药进行搅拌,保证农药与水源充分融合,从而便于装置后续对农药进行喷洒,检测头302可对土壤农药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头302
    将检测的数据通过导线传输至土壤检测器202,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农药喷洒情况进行观察,同时防止农药喷洒过多对土壤造成损伤。
    27.实施例二
    28.如图2或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箱体2内部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电机201,且电机201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与连接管101连接,安装盒3内部安装有夹持板301,箱体2底部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底部安装有底座401,且水泵50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辅助盒601连接。
    29.本实施例中,箱体2正面安装有安装板7,且安装板7正面安装由控制器701。
    30.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包括喷洒组件(1)、箱体(2)与辅助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部安装有土壤检测器(202),所述箱体(2)顶部安装有喷洒组件(1),所述喷洒组件(1)包括连接管(101)、安装头(102)、喷洒头(103),所述连接管(101)顶部安装有安装头(102),所述安装头(102)外侧安装有喷洒头(103),所述箱体(2)一侧安装有安装盒(3),所述箱体(2)内部通过管道安装有辅助组件(6),所述辅助组件(6)包括辅助盒(601)、支撑板(602)、辅助叶(603),所述辅助盒(601)内部安装有支撑板(602),所述支撑板(602)内侧安装有辅助叶(603),所述箱体(2)内部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储存箱(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内部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电机(201),且电机(201)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与连接管(10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3)内部安装有夹持板(301),且安装盒(3)内部安装有检测头(3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底部安装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底部安装有底座(4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5)底部通过管道安装有水泵(501),且水泵(50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辅助盒(60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正面安装有安装板(7),且安装板(7)正面安装由控制器(7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系统的自动化农药喷洒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喷洒组件、箱体与辅助组件,箱体内部安装有土壤检测器,箱体顶部安装有喷洒组件,连接管顶部安装有安装头,安装头外侧安装有喷洒头,箱体一侧安装有安装盒,箱体内部通过管道安装有辅助组件,辅助盒内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内侧安装有辅助叶。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组件中的辅助叶利用水流传输的冲击力对水源与农药进行搅拌,保证农药充分融入水源,避免农药溶解不完全影响后续的喷洒工作,防止部分未溶解的农药增加后期的农药液浓度,导致浓度过高对农作物造成损伤,增加了装置的农药喷洒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51)Int.Cl.A01M7/00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冯雪
    技术研发日:2021.11.1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199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