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轮毂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2.轮毂(car rim)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轮圈”或“钢圈”。汽车总装轮胎装配线生产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多道工序,每完成一道工序都需要对轮毂进行转移,目前,对轮毂的转移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而17-20寸的单个轮毂的平均重量约为13公斤,根据统计,整个轮胎装配线每人每天大约要完成1440个轮毂的搬运工作,导致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在搬运过程中存在砸脚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轮毂抓取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包括呈长条形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气动平衡吊的固定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件和能够伸入轮毂中心孔内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中部铰接在支架的底端,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挡块绕铰接点转动至与支架呈t字型。使用时,首先通过驱动件带动挡块转动成与长条形的支架呈“1”字型的状态(即驱动件带动挡块顺时针转动),然后将挡块连同支架的底部放入轮毂中心孔内,随后通过驱动件带动挡块反方向转动成与长条形的支架成“t”字型的状态(即驱动件带动挡块逆时针转动),最后通过气动平衡吊将支架连同轮毂提升并转移,从而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进而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
6.在上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中,所述支架为管状,所述支架内设有驱动连杆,所述驱动连杆包括滑动块和连接杆,支架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块一端与连接杆固连,另一端穿出滑槽与驱动件连接,且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滑动块沿滑槽滑动,所述连接杆延伸至支架的底部并与挡块的一端相铰接。
7.使用时,首先通过驱动件带动挡块转动成与驱动连杆呈“1”字型的状态(即驱动件首先带动驱动连杆上升,驱动连杆的滑动块沿滑槽上升,随后驱动连杆的连接杆带动挡块顺时针转动),然后将挡块连同支架的底部放入轮毂中心孔内,随后通过驱动件带动挡块反方向转动成与驱动连杆成“t”字型的状态(即驱动件带动驱动连杆下降,驱动连杆的滑动块沿滑槽下降,随后驱动连杆的连接杆带动挡块逆时针转动),最后通过气动平衡吊将支架连同轮毂提升并转移,从而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进而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
8.在上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中,所述支架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供挡块转动的让位槽。
9.在上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中,所述挡块与驱动连杆相连接的这端所对应的让位
槽的长度大于挡块长度的一半,另一个让位槽的长度小于挡块长度的一半。上述结构使得挡块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转动,避免挡块的360
°
自由旋转,使得挡块更好地伸入轮毂中心孔内并与其边沿形成卡接配合以及在完成提升和转移后能更好地从该轮毂中心孔内退出,从而更好地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进而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
10.在上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中,所述支架的侧部上设置有控制盒,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控制盒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控制气缸上升或下降的开关。控制盒使得操作人员对气缸的控制更加方便和精准。
11.在上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中,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弹性压板,弹性压板位于开关的上方。弹性压板一方面可以形成对开关的防护,防止误操作,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操作人员的按压。
12.在上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中,所述控制盒和气缸相对设置,所述控制盒的前部设置有手柄一,所述支架位于气缸的上方设置有手柄二。手柄一和手柄二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对支架的握持和控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轮毂抓取装置的优点在于:本轮毂抓取装置能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进而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轮毂抓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轮毂抓取装置的爆炸图。
16.图3是本轮毂抓取装置的剖视图。
17.图中,1、支架;2、驱动件;3、驱动连杆;31、滑动块;32、连接杆;4、挡块;5、滑槽;6、让位槽;7、控制盒;8、开关;9、弹性压板;10、手柄一;11、手柄二;12、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9.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参照图1-3,包括呈长条形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气动平衡吊的固定部12,支架1上设置有驱动件2和能够伸入轮毂中心孔内的挡块4,所述挡块4的中部铰接在支架1的底端,所述驱动件2能够驱动挡块4绕铰接点转动至与支架呈t字型。具体来说,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支架1为管状,所述支架1内设有驱动连杆3,所述驱动连杆3包括滑动块31和连接杆32,支架1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动块31一端与连接杆32固连,另一端穿出滑槽5与驱动件2连接,且所述驱动件2能够驱动滑动块31沿滑槽5滑动,所述连接杆32延伸至支架1的底部并与挡块4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支架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供挡块4转动的让位槽6;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驱动件2为气缸。
20.参照图3,进一步地,所述挡块4与驱动连杆3相连接的这端所对应的让位槽6的长度大于挡块4长度的一半,另一个让位槽6的长度小于挡块4长度的一半。
21.参照图1、图2和图3,进一步地,所述支架1的侧部上设置有控制盒7,控制盒7的顶
部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控制气缸上升或下降的开关8;所述控制盒7上设置有弹性压板9,弹性压板9位于开关8的上方。
22.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盒7和气缸相对设置,所述控制盒7的前部设置有手柄一10,所述支架1位于气缸的上方设置有手柄二11。
23.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通过弹性压板9按压控制盒7上控制气缸上升的开关8,随后气缸通过驱动连杆3带动挡块4转动成与驱动连杆3呈“1”字型的状态(即气缸带动驱动连杆3上升,驱动连杆3带动挡块4顺时针转动,支架1上右侧的让位槽6可以防止挡块4进一步转出支架1,使得挡块4保持在支架1内),然后操作人员通过握持手柄一10和手柄二11将挡块4连同支架1的底部放入轮毂中心孔内,随后操作人员通过另一个弹性压板9按压控制盒7上控制气缸下降的开关8,使得气缸通过驱动连杆3带动挡块4反方向转动成与驱动连杆3成“t”字型的状态(即气缸带动驱动连杆3下降,驱动连杆3带动挡块4逆时针转动,两个让位槽6可以供挡块4卡入,避免挡块4的前后晃动),最后通过连接在支架1的固定部12上的气动平衡吊将支架1连同轮毂提升并转移,从而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进而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
2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包括呈长条形的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气动平衡吊的固定部(12),支架(1)上设置有驱动件(2)和能够伸入轮毂中心孔内的挡块(4),所述挡块(4)的中部铰接在支架(1)的底端,所述驱动件(2)能够驱动挡块(4)绕铰接点转动至与支架呈t字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为管状,所述支架(1)内设有驱动连杆(3),所述驱动连杆(3)包括滑动块(31)和连接杆(32),支架(1)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5),所述滑动块(31)一端与连接杆(32)固连,另一端穿出滑槽(5)与驱动件(2)连接,且所述驱动件(2)能够驱动滑动块(31)沿滑槽(5)滑动,所述连接杆(32)延伸至支架(1)的底部并与挡块(4)的一端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供挡块(4)转动的让位槽(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4)与驱动连杆(3)相连接的这端所对应的让位槽(6)的长度大于挡块(4)长度的一半,另一个让位槽(6)的长度小于挡块(4)长度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侧部上设置有控制盒(7),所述驱动件(2)为气缸,所述控制盒(7)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控制气缸上升或下降的开关(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7)上设置有弹性压板(9),弹性压板(9)位于开关(8)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7)和气缸相对设置,所述控制盒(7)的前部设置有手柄一(10),所述支架(1)位于气缸的上方设置有手柄二(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毂抓取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毂搬运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搬运效率低的问题。本轮毂抓取装置,包括呈长条形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气动平衡吊的固定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件和能够伸入轮毂中心孔内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中部铰接在支架的底端,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挡块绕铰接点转动至与支架呈T字型。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现对轮毂的机械抓取和搬运,大幅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的优点。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的优点。动强度且提高搬运效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代恩涛 朱孝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