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清洁辅助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中的托盘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卫生也更为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得各种清洁机器人,如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拖地机、洗拖一体机等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工作等场所的环境质量水平。这些产品中,有的扫地机器人单独配有集尘宝,具有集尘功能;有的配有拖布,可实现拖地功能。但目前的这些清洁机器人在使用时,经常因拖布过脏需要用户手动清洗拖布,从而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人们发明了一些用于帮助清洗清洁机器人拖布的基站设备,但目前的此类设备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拖布的清洗,清洗的干净度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助于提高清洗干净度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本托盘结构可应用于本申请人另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清洗拖布和集尘功能的清洁机器人基站”中。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包括有盘体,其特征在于:在盘体中具有托槽,在托槽中设置有与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对应的波轮盘,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清洗时,其拖布压在波轮盘上;在盘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流水槽,流水槽的尾端与基站主机的供水口对接,前端则通向托槽以形成在拖布清洗时的供水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流水槽的数量与波轮盘的数量相同,每一流水槽对准一波轮盘。
6.进一步地,所述流水槽为v型结构,其前端比尾端窄,流水槽的v型设计可以让水流加急,水压增高,有效提高对拖布的清洗效果;在流水槽前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朝向对应的波轮盘,波轮盘与出水口基本齐平,能够正好冲到拖布上,使拖布打湿更充分。
7.进一步地,每一波轮盘分别设置有三条朝外伸出的波轮臂,三条波轮臂呈120度夹角设置,类似波轮洗衣机桶底的波轮盘。在每条波轮臂的上表面均布满有弧形的凸珠。
8.进一步地,在两波轮盘之间设置有一v型结构的附加臂,通过该附加臂挡住两波轮盘之间的间隙,防止拖布顺着间隙滑过而未被有效清洗;在附加臂的上表面布满有弧形的凸珠。
9.进一步地,沿托槽的槽壁设置有两条伸入在托槽内部的辅助臂,通过两条辅助臂分别挡住两波轮盘与托槽槽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拖布顺着间隙滑过而未被有效清洗;在两条辅助臂的上表面均布满有弧形的凸珠。在清洗拖布时,清洁机器人的电机驱动拖布旋转,使拖布与波轮盘及其波轮臂、附加臂及辅助臂进行旋转摩擦,从而实现对拖布的清洗。而设置凸珠能够实现与拖布全方位、无死角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10.进一步地,在盘体的前端设置有对接部,通过对接部装设用于清洁机器人进出基站的进出道组件,在对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停放清洁机器人的脚轮并使其停住的定位槽。如此使得清洁机器人能够方便地自行进入和退出基站,可实现无需人工干预清洗拖布。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盘的托槽内设置波轮盘及对应的流水槽,在清洗拖布时通过与拖布的相互摩擦,从而能够实现对拖布的有效清洗。而通过将流水槽设计成v型结构,能够提高水流速度,并能更快速地打湿拖布,辅助提高对拖布的清洗效果;另外在波轮盘上设置凸珠,可实现对拖布全方位、无死角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站主机结合状态的结构图。
14.图中,1为盘体,2为流水槽,21为出水口,3为波轮盘,4为波轮臂,5为附加臂,6为辅助臂,7为凸珠,8为对接部,81为定位槽,9为污水入口,10为基站主机,11为托槽,12为进出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15.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包括有盘体1,在盘体1中具有托槽11,在托槽11中设置有与清洁机器人(未图示)的拖布对应的波轮盘3,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清洗时,其拖布压在波轮盘3上;在盘体1的后侧壁上设置有流水槽2,流水槽2的尾端与基站主机10的供水口对接,前端则通向托槽11以形成在拖布清洗时的供水结构。
16.所述流水槽2的数量与波轮盘3的数量相同,均为两处,每一流水槽2对准一波轮盘3,以使每一拖布均有一流水槽2供水。
17.所述流水槽2为v型结构,其前端比尾端窄,流水槽2的v型设计可以让水流加急,水压增高,有效提高对拖布的清洗效果;在流水槽2前端设置有出水口21,出水口21朝向对应的波轮盘3,波轮盘3与出水口21基本齐平,能够正好冲到拖布上,使拖布打湿更充分。
18.每一波轮盘3分别设置有三条朝外伸出的波轮臂4,三条波轮臂4呈120度夹角设置,类似波轮洗衣机桶底的波轮盘。在每条波轮臂4的上表面均布满有弧形的凸珠7。
19.在两波轮盘3之间设置有一v型结构的附加臂5,通过该附加臂5挡住两波轮盘3之间的间隙,防止拖布顺着间隙滑过而未被有效清洗;在附加臂5的上表面布满有弧形的凸珠7。
20.沿托槽11的槽壁设置有两条伸入在托槽内部的辅助臂6,通过两条辅助臂6分别挡住两波轮盘3与托槽11槽壁之间的间隙,防止拖布顺着间隙滑过而未被有效清洗;在两条辅助臂6的上表面均布满有弧形的凸珠7。在清洗拖布时,清洁机器人的电机驱动拖布旋转,使拖布与波轮盘3及其波轮臂4、附加臂5及辅助臂6进行旋转摩擦,从而实现对拖布的清洗。而设置凸珠7能够实现与拖布全方位、无死角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21.在盘体1的前端设置有对接部8,通过对接部8装设用于清洁机器人进出基站的进出道组件12,在对接部8上设置有用于停放清洁机器人的脚轮并使其停住的定位槽81。如此使得清洁机器人能够方便地自行进入和退出基站,可实现无需人工干预清洗拖布。
22.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申请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包括有盘体,其特征在于:在盘体中具有托槽,在托槽中设置有与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对应的波轮盘,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清洗时,其拖布压在波轮盘上;在盘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流水槽,流水槽的尾端与基站主机的供水口对接,前端则通向托槽以形成在拖布清洗时的供水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的数量与波轮盘的数量相同,每一流水槽对准一波轮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槽为v型结构,其前端比尾端窄,并且在其前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朝向对应的波轮盘,波轮盘与出水口基本齐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波轮盘分别设置有三条朝外伸出的波轮臂,三条波轮臂呈120度夹角设置,在每条波轮臂的上表面均布满有弧形的凸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两波轮盘之间设置有一v型结构的附加臂,通过该附加臂挡住两波轮盘之间的间隙;在附加臂的上表面布满有弧形的凸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托槽的槽壁设置有两条伸入在托槽内部的辅助臂,通过两条辅助臂分别挡住两波轮盘与托槽槽壁之间的间隙;在两条辅助臂的上表面均布满有弧形的凸珠。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盘体的前端设置有对接部,通过对接部装设用于清洁机器人进出基站的进出道组件,在对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停放清洁机器人的脚轮并使其停住的定位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托盘结构,包括有盘体,在盘体中具有托槽,在托槽中设置有与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对应的波轮盘,清洁机器人在进行清洗时,其拖布压在波轮盘上;在盘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流水槽,流水槽的尾端与基站主机的供水口对接,前端则通向托槽以形成在拖布清洗时的供水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盘的托槽内设置波轮盘及对应的流水槽,在清洗拖布时通过与拖布的相互摩擦,从而能够实现对拖布的有效清洗。而通过将流水槽设计成V型结构,能够提高水流速度,并能更快速地打湿拖布,辅助提高对拖布的清洗效果;另外在波轮盘上设置凸珠,可实现对拖布全方位、无死角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宁 蒋君 谢忠幸 张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