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及其塑料外壳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薄膜电容器主要由芯子、电极、充填树脂和外壳构成,电极和芯子按要求焊接在一起,然后装进外壳填充树脂;随着薄膜电容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上面,对薄膜电容器的电压电流进一步定制化,从而对电容器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外壳通常为塑料结构,能否承受的温度有限制;且外壳的散热效率较低,导热系数较低,如果将外壳转配金属板,连接位置需要额外密封胶填充,填充不稳定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塑料外壳散热结构,既能满足产品使用过程的机械性能要求和散热要求,且生产制程简单、高效。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容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包括:
6.塑料外壳,所述塑料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7.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壳的第二开口,并与所述塑料外壳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通过塑料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金属散热板设置在塑料外壳的第二开口,并与塑料外壳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由此,根据产品的需求,开模外壳中内嵌金属散热板,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高效散热需求,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散热面,使用温度范围广;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介质,导热快,提升电容性能表现;采用了一体注塑工艺,简化装配,同时解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
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的周边设置有凹槽,所述金属散热板的周边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便通过模内注塑使得所述塑料外壳与所述金属散热板一体成形。
12.可选地,所述金属散热板可为铜板、铝板、或者合金金属板中的任意一种。
1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容器,包括上述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容器,包括塑料外壳散热结构,由此,根据产品的需求,开模外壳中内嵌金属散热板,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高效散热需求,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散热面,使用温度范围广;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介质,导热快,提升电容性能表现;采用了一体注塑工艺,简化装配,同时解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
15.可选地,电容器还包括电容器芯子和电极,所述电极焊接在所述电容器芯子上以形成电容器芯组单元,所述电容器芯组单元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壳的容纳腔内,所述塑料外壳和所述电容器芯组单元之间填充有树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9.标号说明
20.塑料外壳1
ꢀꢀꢀꢀꢀꢀꢀꢀꢀꢀꢀꢀꢀꢀꢀꢀꢀꢀ
容纳腔11
21.金属散热板2
ꢀꢀꢀꢀꢀꢀꢀꢀꢀꢀꢀꢀꢀꢀꢀꢀ
第一开口12
22.第二开口13
ꢀꢀꢀꢀꢀꢀꢀꢀꢀꢀꢀꢀꢀꢀꢀꢀꢀ
凹槽14
23.凸沿21
ꢀꢀꢀꢀꢀꢀꢀꢀꢀꢀꢀꢀꢀꢀꢀꢀꢀꢀꢀꢀꢀ
电容器芯组单元3
24.电容器芯子31
ꢀꢀꢀꢀꢀꢀꢀꢀꢀꢀꢀꢀꢀꢀꢀ
电极32
25.树脂4。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包括塑料外壳1及金属散热板2。
30.其中,塑料外壳1设置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金属散热板2设置在塑料外壳1的第二开口13处,并与塑料外壳1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12的容纳腔11。
31.也就是说,开模外壳中内嵌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散热板,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高效散热需求。
32.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开口12大于第二开口13。
33.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均为长方形,且第一开
口12的长和宽均比第二开口13长。
34.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开口13的周边设置有凹槽14,金属散热板2的周边设置有凸沿21,凸沿21设置在凹槽14内以便通过模内注塑使得塑料外壳1与金属散热板2一体成形。
35.也就是说,塑料外壳1的厚度能承接金属散热板2的结构;且金属散热板2厚度能添加凸沿作为定位结构。
36.需要说明的是,塑料外壳1和金属散热板2之间的过渡连接区域需要有结合拉料的细节。
37.作为一个实施例,金属散热板可为铜板、铝板、或者合金金属板中的任意一种,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8.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通过塑料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金属散热板设置在塑料外壳的第二开口,并与塑料外壳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由此,根据产品的需求,开模外壳中内嵌金属散热板,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高效散热需求,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散热面,使用温度范围广;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介质,导热快,提升电容性能表现;采用了一体注塑工艺,简化装配,同时解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
3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容器,包括上述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包括塑料外壳1和金属散热板2;塑料外壳1设置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金属散热板2设置在塑料外壳1的第二开口13处,并与塑料外壳1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12的容纳腔11。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容器,包括塑料外壳散热结构,由此,根据产品的需求,开模外壳中内嵌金属散热板,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高效散热需求,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散热面,使用温度范围广;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介质,导热快,提升电容性能表现;采用了一体注塑工艺,简化装配,同时解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
41.作为一个实施例,电容器还包括电容器芯子31和电极32,电极32焊接在电容器芯子31上以形成电容器芯组单元3,电容器芯组单元3设置在塑料外壳1的容纳腔11内,塑料外壳1和电容器芯组单元3之间填充有树脂4。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外壳,所述塑料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金属散热板,所述金属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壳的第二开口,并与所述塑料外壳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大于所述第二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边设置有凹槽,所述金属散热板的周边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便通过模内注塑使得所述塑料外壳与所述金属散热板一体成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散热板可为铜板、铝板、或者合金金属板中的任意一种。5.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塑料外壳散热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器芯子和电极,所述电极焊接在所述电容器芯子上以形成电容器芯组单元,所述电容器芯组单元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壳的容纳腔内,所述塑料外壳和所述电容器芯组单元之间填充有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容器及其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其中塑料外壳散热结构包括塑料外壳和金属散热板,所述塑料外壳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金属散热板设置在所述塑料外壳的第二开口,并与所述塑料外壳一体注塑成型,以形成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纳腔;由此,根据产品的需求,开模外壳中内嵌金属散热板,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高效散热需求,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散热面,使用温度范围广;采用了金属散热板作为介质,导热快,提升电容性能表现;采用了一体注塑工艺,简化装配,同时解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决不同材料结合的密封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郝宝平 张晨 张聪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