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应用

    专利查询2023-12-21  70



    1.本发明属于肿瘤生物治疗领域,涉及中药单体牛蒡子苷元和西药5-氟尿嘧啶联用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晚期胃癌是一种侵袭性疾病,预后仍然很差,生存期短。虽然已经开发了各种药物以及连用组合治疗方式,近几十年来胃癌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合适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消除胃癌细胞。因此,临床以及实际应用中急迫的需要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3.牛蒡子苷元是从牛蒡子提取纯化而的,结构式如下:
    [0004][0005]
    牛蒡子种子味辛、苦,性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根,味苦、辛,性寒,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临床应用中牛蒡子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制剂治疗肺癌、大肠癌及其他转移性癌,发现有癌肿消失或缩小的现象,并能延长生存期。本药也用于热毒壅盛、气血瘀结的咽喉部肿瘤。此外,还常用治疗感冒、咽喉红肿、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疡、湿疹等。
    [0006]
    5-氟尿嘧啶,化学式为c4h3fn2o2,是一种嘧啶类似物,属于抗代谢药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剂,结构式如下:
    [0007][0008]
    5-氟尿嘧啶在体内先经过一系列反应变成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然后发挥效应(影响 dna合成);尚能在体内转化为氟尿嘧啶核苷掺入rna,从而干扰蛋白质合成。主要作用在s期,但对其他各期细胞也有一定作用。易透过血脑屏障,易进入脑组织及肿瘤转移灶。约10%~30%原型由尿中排出,约60%~80%在肝内灭活变为co2和尿素,分别由呼吸道和尿排出。持续用量之后产生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常有脱发、红斑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手足综合征及暂时性小脑运动失调,偶有影响心脏功能等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为了克服5-氟尿嘧啶的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欠佳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由5-氟尿嘧啶和牛蒡子苷元组合。两种药物活性成分在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说明其对胃癌的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提高肿瘤病人的治疗疗效和生存质量。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寿命。
    [0010]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
    一种治疗胃癌转移疗效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组成。
    [0012]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
    [0013]
    以摩尔体积比计算,所述的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20-50:1。
    [0014]
    以摩尔体积比计算,所述的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30:1。
    [0015]
    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用于制备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药物的用途。所述胃癌细胞为包括但不限于sgc-7901、hgc27和mgc803细胞系。
    [0016]
    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用于制备治疗胃癌药物的用途。
    [0017]
    所述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在所述药物中分开/混合包装。
    [0018]
    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0019]
    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制剂,进一步优选为片剂、胶囊剂。
    [0020]
    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将5-氟尿嘧啶与中药提取物,特别是牛蒡子苷元联合应用治疗胃癌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因此对中西药联用临床治疗胃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21]
    图1: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对sgc-7901胃癌细胞系的毒性研究,通过mtt实验分别记录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的单用组和联用组对sgc-7901胃癌细胞系的存活率。a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牛蒡子苷元对sgc-7901胃癌细胞系的存活率;
    [0022]
    b图表示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对sgc-7901胃癌细胞系的存活率;
    [0023]
    c图表示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对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
    [0024]
    图2:不同浓度的牛蒡子苷元对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0025]
    图3: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实验可以看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gc-7901细胞侵袭到下层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该研究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0026]
    图4: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浓度比例分别为0和30:1时对sgc-7901细胞增殖影响。其中牛蒡子苷元为300μm/ml,5-氟尿嘧啶为10μm/ml。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
    [0028]
    实施例1:通过mtt实验法检测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sgc-790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0029]
    噻唑蓝(mtt)是一种黄色染料,利用其只与活细胞的脱氢酶反应生成蓝紫色结晶物 (甲瓒)并沉积于细胞中,而不与死细胞反应的特点,将甲瓒溶于dmso,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特定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即可反映出活细胞的比例。
    [0030]
    1.试验准备:
    [0031]
    1)试验细胞株的培养
    [0032]
    将sgc-7901细胞从液氮罐中取出复苏,将细胞消化、计数,用培养基稀释成悬液,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0033]
    2)药物母液的配制
    [0034]
    取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原料药,分别用dmso和0.9%的生理盐水溶解,再各自取适量体积用培养基稀释配成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0035]
    2.试验过程
    [0036]
    本发明人将sgc-7901细胞制成4
    ×
    104个细胞/ml,以每孔100μl加入96孔板培养液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用培养基稀释药物至所需工作液浓度,每孔加入100μl相应的含药培养基,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将96孔板进行mtt染色,λ=490n。
    [0037]
    按下述步骤测定od值:每孔加入20μlmtt(5mg/ml),在培养箱继续培养4小时;弃上清,每孔加入150μldmso,摇床10分钟轻轻地混匀;λ=490nm,酶标仪读出每孔的od值,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细胞抑制率。
    [0038]
    细胞抑制率(%)=(阴性对照组od值-实验组od值)/阴性对照组od值
    ×
    100%,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计算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的ic
    50
    值,如下:
    [0039]
    表1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
    [0040]
    5-氟尿嘧啶(μm)牛蒡子苷元(μm)抑制率(%)比例0.53019.7601.57536.2504.513542.83013.527061.52040.540575.810121.5121582.610
    [0041]
    表2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在sgc-7901细胞中的协同作用
    [0042][0043]
    注:协同作用强:(ci=0.3-0.7),中度协同:(ci=0.7-0.85)
    [0044]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对胃癌sgc-790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的现象,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对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具体见图1(a、b、c)。
    [0045]
    实施例2:按实施例1方法,采用不同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不同用量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0046]
    表3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不同比例组合物的牛蒡子苷元ic
    50
    比较
    [0047][0048]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述比例的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的比例可以看出,牛蒡子苷元: 5-氟尿嘧啶=20-50:1时ic
    50
    值较小,尤其是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30:1时ic
    50
    值最小,用药最安全。
    [0049]
    实施例3:按实施例1方法,采用不同的苷元与5-氟尿嘧啶组合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0050]
    表4不同苷元的ic
    50
    比较
    [0051][0052]
    注:苷元:5-氟尿嘧啶=30:1
    [0053]
    从上表可以看出,苷元:5-氟尿嘧啶的摩尔体积比均为30:1,上述不同的苷元进行ic
    50
    比较的比例可以看出,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ic
    50
    值最小,说明二者联合使用优于现
    有的牛蒡苷元或淫羊藿苷元的组合。
    [0054]
    实施例4:不同浓度下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0055]
    本发明药物组合对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方法简述如下:
    [0056]
    1)基质包被:将冻融后的matrigel基质用预冷的移液枪头混匀,用预冷的无血清培养基按4:1体积比稀释matrigel,将8μm孔径的transwell小室置于与其配套的24孔板中,用稀释后的matrigel包被于transwell小室底部滤膜,室温下孵育1h。包被完毕后去除未与滤膜结合的 matrigel基质,并用无血清培养基轻轻清洗2遍。
    [0057]
    2)细胞处理:将250μl胃癌细胞sgc-7901(培养基不含血清)消化后铺于基质包被后的transwell小室上层,并加入本发明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中牛蒡子苷元的浓度分别为0、 10μg/ml、20μg/ml、30μg/ml、50μg/ml、100μg/ml,5-氟尿嘧啶的浓度均为1μm/ml。
    [0058]
    3)侵袭培养:在处于下室的培养孔中加入750μl含有20%fbs的培养基,fbs作为下室的趋化剂,将培养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
    [0059]
    4)染色:培养24小时后,取出培养板并去除培养孔中的培养基,用pbs清洗2遍,将小室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30min。随后用pbs清洗两遍,并用棉签将小室朝上一面的细胞擦去,用pbs清洗直至小室朝上一面的细胞全部洗去。将小室放入0.1%的结晶紫染色工作液中进行染色30min。染色结束后用pbs清洗三遍,用显微镜进行拍照,计算不同组sgc
    ‑ꢀ
    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
    [0060]
    侵袭抑制率=(1-实验组侵袭细胞数/对照组侵袭细胞数)
    ×
    100%。
    [0061]
    实验结果如附图3所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gc-7901细胞侵袭到下层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该研究说明本发明药物组合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胃癌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20-50: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牛蒡子苷元:5-氟尿嘧啶=30: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制剂,进一步优选为片剂、胶囊剂。6.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用于制备治疗胃癌药物的用途。7.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用于制备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药物的用途。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所述胃癌细胞包括但不限于sgc-7901、hgc27和mgc803细胞系。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牛蒡子苷元和5-氟尿嘧啶在所述药物中分开/混合包装。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公开了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联用在胃癌治疗中用途。所述方法包括牛蒡子苷元与5-氟尿嘧啶联用对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协同增效作用,本发明为设计协同抗胃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中西药联用临床治疗胃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治疗胃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础。础。


    技术研发人员:柴杰 王龙刚 刘冰 程序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3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