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2-22  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2.压缩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业产品中,在其实际使用过程中,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参数。超出压缩机运行范围、风扇堵转、冷媒泄露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排气温度超过压缩机的承受范围,进而导致压缩机的损坏。一方面,过高的排气温度将导致润滑油劣化、密封材料失效、金属材料热变形过大等问题。另一方面,膨胀阀开度过大、冷媒充注量过多等原因则可能导致回气带液,从而导致排气温度过低,而大量的回气带液又是造成压缩机的轴承系统和涡旋盘失效的主要原因。但目前还缺少一种具有良好的温度实时检测功能的压缩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包括:外壳、压缩机本体、控制器和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形成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工作,所述温度感应装置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排气口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静涡旋、动涡旋、电机驱动机构和隔离结构,所述静涡旋、所述动涡旋、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和所述隔离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静涡旋与所述动涡旋相匹配,所述电机驱动机构与所述动涡旋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涡旋的转动,所述隔离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割为一容置空间和一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静涡旋、所述动涡旋和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排气口形成于所述静涡旋上。
    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靠近所述静涡旋的中心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处,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靠近所述静涡旋的边缘设置,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和所述控制器通过一线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通信连接。
    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内伸段和侧伸段,所述内伸段沿所述静涡旋的径向设置,所述侧伸段沿所述静涡旋的轴向设置,所述内伸段的一端靠近所述排气口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内伸段的一端内,所述内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侧伸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侧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
    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
    的表面上,所述静涡旋的表面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侧伸段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所述内伸段。
    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的内部,所述静涡旋上沿径向开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侧伸段相连通,所述盲孔内形成所述内伸段。
    9.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的环向侧壁上,所述静涡旋的环向侧壁上沿静涡旋的轴向开设有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伸段和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所述侧伸段。
    10.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内,所述静涡旋靠近所述动涡旋的一侧的外缘处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伸段和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通孔内形成所述侧伸段。
    11.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内侧与所述静涡旋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盖设于所述静涡旋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上,所述密封件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排气腔相隔离设置。
    1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嵌设于所述盲孔的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
    1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进行精确且及时地检测,并与控制器相配合形成对压缩机工作的实时调控;同时,本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的一种实施例;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的另一种实施例。
    16.附图中:
    17.1、外壳;2、压缩机本体;21、静涡旋;22、动涡旋;23、电机驱动机构;24、隔离结构;25、排气口;3、第一通道;4、第二通道;31、内伸段; 32、侧伸段;33、第一凹槽;34、盲孔;35、通孔;14、排气腔;11、前壳; 12、中壳;13、后壳;51、第一密封槽;52、第二密封槽;53、第三密封槽; 54、第四密封槽;6、内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9.如图1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压缩机本体2、控制器和温度感应装置,压缩机本体 2设置于外壳1内,外壳1内形成有一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内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压缩机本体2的工作,温度感应装置靠近压缩机本体2的排气口25设置,温度感应装置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2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压缩机本体2包括:静涡旋21、动涡旋22、电机驱动机构23和隔离结构24,静涡旋21、动涡旋22、电机驱动机构23和隔离结构24均设置于外壳
    1内,静涡旋21与动涡旋22相匹配,电机驱动机构23与动涡旋22相连接,电机驱动机构23用于驱动动涡旋22的转动,隔离结构24设置于电机驱动机构23远离动涡旋22的一侧,隔离结构24将外壳1的内部分割为一容置空间和一安装空间,静涡旋21、动涡旋22 和电机驱动机构23均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排气口25形成于静涡旋21上。
    2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电机驱动机构23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曲轴结构,电机定子固定安装于外壳1的内壁上,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匹配安装,曲轴结构与电机转子固定连接。
    2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静涡盘上开设有第一通道3,第一通道3的一端靠近静涡旋21的中心设置,温度感应装置安装于第一通道3的一端处,第一通道3的另一端靠近静涡旋21的边缘设置,外壳1的内侧设置有一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的一端和第二通道4的一端连通设置,第二通道4 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空间内,温度感应装置和控制器通过一线路依次通过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进行通信连接。
    2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温度感应装置为ptc传感器。
    2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控制器为电机控制器或变频器。
    2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和变频器,变频器通过线路与电机驱动结构连接,变频器用于直接控制电机驱动结构的工作,变频器与主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主控制器通过线路与温度感应装置连接
    26.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通道3包括:内伸段31和侧伸段32,内伸段31沿静涡旋21的径向设置,侧伸段32 沿静涡旋21的轴向设置,内伸段31的一端靠近排气口25设置,温度感应装置设置于内伸段31的一端内,内伸段31的另一端与侧伸段32的一端连接,侧伸段32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4的一端连接。
    27.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伸段31设置于静涡旋21远离动涡旋22的一侧的表面上,静涡旋21的表面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一凹槽33,第一凹槽33与侧伸段32相连通,第一凹槽33内形成内伸段31。
    28.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内伸段31设置于静涡旋21远离动涡旋22的一侧的内部,静涡旋21上沿径向开设有一盲孔34,盲孔34与侧伸段32相连通,盲孔34内形成内伸段31。
    2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侧伸段32设置于静涡旋21的环向侧壁上,静涡旋21的环向侧壁上沿静涡旋21的轴向开设有一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内伸段31和第二通道4连接,第二凹槽内形成侧伸段32。
    3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侧伸段32设置于静涡旋21内,静涡旋21靠近动涡旋22的一侧的外缘处开设有一通孔35,通孔35的两端分别与内伸段31和第二通道4连接,通孔35内形成侧伸段32。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32.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3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侧与静涡旋21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14,外壳1内还设置有一密封件,密封件盖设于静涡旋21远离动涡旋22的一侧上,密封件盖设于第一凹槽33上,密封件将第一凹槽33与排气腔14相隔离设置。
    3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封堵件,封堵件嵌设于盲孔34 的远离排气口25的一端。
    3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依次设置的前壳11、中壳12 和后壳13,前壳11的一端与静涡旋21的一侧的外缘固定连接,静涡旋21 的另一侧的外缘与中壳12的一端固定连接,中壳12的另一端与后壳13连接。
    3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隔离结构24与中壳12远离前壳11的一端的内缘呈封闭式连接,后壳13内形成上述的安装空间。
    3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通道4为管体结构或直接于中壳12 上沿轴向开孔形成。
    3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还包括:内夹板6,内夹板6紧贴中壳 12体的一侧设置,且内夹板6与中壳12的内壁之间相密封配合形成上述的第二通道4。
    3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前壳1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51,第一密封槽5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封闭前壳11与静涡旋21之间的缝隙。
    4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中壳1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52,第二密封槽52内设置有第二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封闭中壳12与静涡旋21之间的缝隙。
    4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中壳12体上设置有第三密封槽53,第三密封槽53内设置有第三密封条,第三密封条封闭中壳12与后壳13之间的缝隙。
    4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二通道4的两端均形成有第四密封槽 54,第四密封槽54内设置有第四密封条,一第四密封条用于封闭第二通道4 与第一通道3之间的封闭,另一第四密封条用于封闭第二通道4与后壳13 体之间的缝隙。
    4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后壳13靠近中壳12的一侧边缘处形成有一接入口,接入口与第二通道4连通设置。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压缩机本体、控制器和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形成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工作,所述温度感应装置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排气口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静涡旋、动涡旋、电机驱动机构和隔离结构,所述静涡旋、所述动涡旋、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和所述隔离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静涡旋与所述动涡旋相匹配,所述电机驱动机构与所述动涡旋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涡旋的转动,所述隔离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机驱动机构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所述隔离结构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割为一容置空间和一所述安装空间,所述静涡旋、所述动涡旋和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排气口形成于所述静涡旋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上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靠近所述静涡旋的中心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处,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靠近所述静涡旋的边缘设置,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温度感应装置和所述控制器通过一线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行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内伸段和侧伸段,所述内伸段沿所述静涡旋的径向设置,所述侧伸段沿所述静涡旋的轴向设置,所述内伸段的一端靠近所述排气口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内伸段的一端内,所述内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侧伸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侧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静涡旋的表面沿径向开设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侧伸段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所述内伸段。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的内部,所述静涡旋上沿径向开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与所述侧伸段相连通,所述盲孔内形成所述内伸段。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伸段设置于所述静涡旋内,所述静涡旋靠近所述动涡旋的一侧的外缘处开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伸段和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通孔内形成所述侧伸段。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与所述静涡旋之间形成有一排气腔,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盖设于所述静涡旋远离所述动涡旋的一侧上,所述密封件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密封件将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排气腔相隔离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嵌设于所述盲孔的远离所述排气口的一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排温保护系统的压缩机,包括:外壳、压缩机本体、控制器和温度感应装置,所述压缩机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形成有一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安装有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工作,所述温度感应装置靠近所述压缩机本体的排气口设置,所述温度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对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进行精确且及时地检测,并与控制器相配合形成对压缩机工作的实时调控;同时,本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刚 陶宏 牟英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3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