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2-23  1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肛肠科给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


    背景技术:

    2.肛肠疾病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从广义说:发生在肛门、大肠上的各种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100多种。
    3.在治疗肛肠疾病时,无论是手术前或手术后都需要患者的肛门进行上药,由于肛门的肛肌运动频繁,给药困难,且给药后易发生泄漏,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常常是需要多次上药才能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大,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推药器缺少防护密封措施,药液溢出后,会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包括针管及设置在针管内的活塞,所述针管外壁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所述针管内开设有呈圆柱状的储药腔,所述针管顶部设有针头,所述针头包括注射孔、顶球及给药槽,所述注射孔与储药腔相通,所述针管外部套设有防漏圈,所述活塞一侧设有推杆,所述针管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设有抓握架。
    7.优选的,所述活塞与储药腔之间滑动接触,所述活塞与储药腔之间过盈配合。
    8.优选的,所述顶球包裹于针管背离防漏圈一端。
    9.优选的,所述给药槽开设于顶球上,所述给药槽与注射孔对应设置。
    10.优选的,所述防漏圈设有多组,且材质采用医用橡胶。
    11.优选的,所述挡板呈圆片状,所述抓握架与推杆对应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锥形针管降低给药器上药难度,同时配有顶球,便于药液挤出,同时针管上设有防漏圈及挡板,有效减少药液溢出,避免造成污染,影响治疗。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的针头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针头、11注射孔、12顶球、13给药槽、2针管、3防漏圈、4抓握架、5推杆、6挡板、7活塞、8储药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参照图1-3,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包括针管2及设置在针管2内的活塞7,针管2外壁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加,针管2内开设有呈圆柱状的储药腔8,针管2顶部设有针头1,针头1包括注射孔11、顶球12及给药槽13,注射孔11与储药腔8相通,针管2外部套设有防漏圈3,活塞7一侧设有推杆5,针管2一端设有挡板6,挡板6一侧设有抓握架4。
    20.本实施例中,活塞7与储药腔8之间滑动接触,活塞7与储药腔8之间过盈配合,便于推动药液进入病患体内。
    21.具体地,顶球12包裹于针管2背离防漏圈3一端,给药槽13开设于顶球12上,给药槽13与注射孔11对应设置,便于形成给药空间,便于药液流通。
    22.具体地,防漏圈3设有多组,且材质采用医用橡胶,避免药液直接溢出。
    23.具体地,挡板6呈圆片状,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污染,抓握架4与推杆5对应设置,提高给药操作便捷性。
    24.本实施例中,通过活塞7在储药腔8内形成负压,吸收药液,锥形针管2刺入病患体内,降低给药器上药难度,同时配有顶球12和给药槽13,便于药液挤出,同时针管2上设有防漏圈3及挡板6,有效减少药液溢出,避免造成污染,影响治疗。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7.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包括针管(2)及设置在针管(2)内的活塞(7),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2)外壁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所述针管(2)内开设有呈圆柱状的储药腔(8),所述针管(2)顶部设有针头(1),所述针头(1)包括注射孔(11)、顶球(12)及给药槽(13),所述注射孔(11)与储药腔(8)相通,所述针管(2)外部套设有防漏圈(3),所述活塞(7)一侧设有推杆(5),所述针管(2)一端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一侧设有抓握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与储药腔(8)之间滑动接触,所述活塞(7)与储药腔(8)之间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球(12)包裹于针管(2)背离防漏圈(3)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槽(13)开设于顶球(12)上,所述给药槽(13)与注射孔(11)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圈(3)设有多组,且材质采用医用橡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呈圆片状,所述抓握架(4)与推杆(5)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肛肠科给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医肛肠科用推药器,包括针管及设置在针管内的活塞,所述针管外壁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所述针管内开设有呈圆柱状的储药腔,所述针管顶部设有针头,所述针头包括注射孔、顶球及给药槽,所述注射孔与储药腔相通,所述针管外部套设有防漏圈,所述活塞一侧设有推杆,所述针管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设有抓握架。本实用新型通过锥形针管降低给药器上药难度,同时配有顶球,便于药液挤出,同时针管上设有防漏圈及挡板,有效减少药液溢出,避免造成污染,影响治疗。影响治疗。影响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韩明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3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