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拉伸模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2-24  98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架装置,尤其是一种预拉伸模架。


    背景技术:

    2.包装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3.承装没有进入流通领域物品的用品不能称之为包装,只能称为“包裹”、“箱子”、“盒子”、“容器”等。因为包装除了有包裹盒承装的功能外,对物品进行修饰,获得受众的青睐才是包装的重要作用。
    4.而物品在进行包装时,一般需要用到预拉伸模架,通过放置在预拉伸模架上的塑料薄膜进行完成对物品的覆膜工作,然而传统的预拉伸模架在进行带动塑料薄膜筒进行转动放松塑料薄膜后,由于塑料薄膜筒的转动惯性,经常出现当塑料薄膜筒无需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时,塑料薄膜筒仍在转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预拉伸模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问题。
    6.技术方案:一种预拉伸模架,包括:
    7.基础组件,设置在所述基础组件之间的转动辊组,与所述基础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基础组件下方的限位机构;
    8.所述基础组件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
    9.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于所述下支撑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气缸,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输出端的限位伸缩杆,与所述限位伸缩杆铰接的限位铰接架,与所述限位铰接架铰接且与所述下支撑部转动连接的限位抵块,与所述限位抵块适配的限位棘轮,以及与所述限位棘轮固定连接的限位转轴;
    10.通过在下支撑部的下方设计限位机构,进行限位下支撑部中的底部转盘的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筒的限位工作。
    11.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部包括顶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顶部滑套,设置在所述顶部滑套内的顶部滑杆,与所述顶部滑杆转动连接的顶部转盘,设置在所述顶部滑套侧部的升降丝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丝杆端部的升降转轮;
    12.通过设计上支撑部,主要为了进行对塑料薄膜滚筒的顶部支撑工作。
    13.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底部转盘;
    14.所述限位气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15.所述限位抵块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16.所述限位转轴穿透所述底板与所述底部转盘固定连接;
    17.设计下支撑部,主要为了进行配合上支撑部,进行完成对塑料薄膜滚筒的两端支
    撑工作,进而使得塑料薄膜滚筒可以沿着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进行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的放松工作。
    18.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辊组包括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驱动辊、转动辊、第一随动辊和第二随动辊;
    19.所述转动辊设置在所述驱动辊侧部;
    20.所述第二随动辊设置在所述第一随动辊侧部;
    21.通过设计转动辊组进行改变塑料薄膜的出口方向,同时通过驱动辊、转动辊进行接触塑料薄膜,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的放出工作。
    22.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顶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转动齿轮,以及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的随动齿轮。
    23.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齿轮套接于驱动辊;
    24.所述随动齿轮套接于转动辊。
    2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拉伸模架,通过在下支撑部的下方设计限位机构,进行限位下支撑部中的底部转盘的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筒的限位工作,进而避免了当塑料薄膜筒无需进行放松塑料薄膜时,因塑料薄膜筒转动时产生的惯性,塑料薄膜筒仍在转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辊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组件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为:基础组件1、顶板111、顶部滑套112、顶部滑杆113、顶部转盘114、升降转轮115、升降丝杆116、底板121、底部转盘122、转动辊组2、转动辊21、驱动辊22、第一随动辊23、第二随动辊24、驱动机构4、驱动电机41、驱动轴42、驱动齿轮43、转动齿轮44、随动齿轮45、限位机构5、限位气缸51、限位伸缩杆52、限位铰接架53、限位抵块54、限位棘轮55、限位转轴56。
    具体实施方式
    32.经过申请人的研究分析,出现这一问题(当无需对塑料薄膜放松时,塑料薄膜筒仍在转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的原因在于,然而传统的预拉伸模架在进行带动塑料薄膜筒进行转动放松塑料薄膜后,由于塑料薄膜筒的转动惯性,经常出现当塑料薄膜筒无需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时,塑料薄膜筒仍在转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
    33.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支撑部的下方设计限位机构,进行限位下支撑部中的底部转盘的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筒的限位工作,进而避免了当塑料薄膜筒无需进行放松塑料薄膜时,因塑料薄膜筒转动时产生的惯性,塑料薄膜筒仍在转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的情况出现。
    34.一种预拉伸模架包括:基础组件1、顶板111、顶部滑套112、顶部滑杆113、顶部转盘114、升降转轮115、升降丝杆116、底板121、底部转盘122、转动辊组2、转动辊21、驱动辊22、第一随动辊23、第二随动辊24、驱动机构4、驱动电机41、驱动轴 42、驱动齿轮43、转动齿轮44、随动齿轮45、限位机构5、限位气缸51、限位伸缩杆 52、限位铰接架53、限位抵块54、限位棘轮55、限位转轴56。
    35.一种预拉伸模架包括:基础组件1,设置在所述基础组件1之间的转动辊21组2,与所述基础组件1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4,以及安装在所述基础组件1下方的限位机构 5;
    36.所述基础组件1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
    37.所述上支撑部包括顶板111,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111上的顶部滑套112,设置在所述顶部滑套112内的顶部滑杆113,与所述顶部滑杆113转动连接的顶部转盘114,设置在所述顶部滑套112侧部的升降丝杆116,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丝杆116端部的升降转轮115;
    38.通过设计上支撑部,主要为了进行对塑料薄膜滚筒的顶部支撑工作。
    39.所述下支撑包括底板121,以及与所述底板121转动连接的底部转盘122;
    40.所述限位气缸51与所述底板121固定连接;
    41.所述限位抵块54与所述底板121转动连接;
    42.所述限位转轴56穿透所述底板121与所述底部转盘122固定连接;
    43.设计下支撑部,主要为了进行配合上支撑部,进行完成对塑料薄膜滚筒的两端支撑工作,进而使得塑料薄膜滚筒可以沿着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进行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的放松工作。
    44.所述限位机构5包括于所述下支撑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气缸51,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 51输出端的限位伸缩杆52,与所述限位伸缩杆52铰接的限位铰接架53,与所述限位铰接架53铰接且与所述下支撑部转动连接的限位抵块54,与所述限位抵块54适配的限位棘轮55,以及与所述限位棘轮55固定连接的限位转轴56。
    45.通过在下支撑部的下方设计限位机构5,进行限位下支撑部中的底部转盘122的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筒的限位工作。
    46.所述转动辊21组2包括设置在顶板111和底板121之间的驱动辊22、转动辊21、第一随动辊23和第二随动辊24;
    47.所述转动辊21设置在所述驱动辊22侧部;
    48.所述第二随动辊24设置在所述第一随动辊23侧部。
    49.通过设计转动辊21组2进行改变塑料薄膜的出口方向,同时通过驱动辊22、转动辊21进行接触塑料薄膜,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的放出工作。
    50.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与顶板111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41,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41 输出端的驱动轴42,套接于所述驱动轴42的驱动齿轮43,与所述驱动齿轮43啮合的转动齿轮44,以及与所述转动齿轮44啮合的随动齿轮45。
    51.所述转动齿轮44套接于驱动辊22,所述随动齿轮45套接于转动辊21。
    52.工作原理说明:首先将塑料薄膜筒放置在顶部转盘114和底部转盘122之间,通过调整顶部滑杆113进而完成调整顶部转盘114的高度,进而使得顶部转盘114抵住塑料薄膜筒,通过转动升降转轮115,进而转动升降丝杆116进而使得升降丝杆116进行抵接顶部滑杆113,进而完成对顶部滑杆113的限位,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滚筒的定位工作;
    53.此时将塑料薄膜沿着驱动辊22和转动辊21之间及第一随动辊23和第二随动辊24 之间绕出;
    54.当塑料薄膜滚筒需要进行出膜时,通过驱动电机41进行带动驱动轴42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4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转动齿轮4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随动齿轮45进行转动,而转动齿轮44的转动将带动驱动辊22的转动,随动齿轮45的转动将带动转动辊21进行转动,进而由两个转动辊21进行完成对塑料薄膜筒的出膜工作;
    55.而塑料薄膜筒在出膜时,塑料薄膜筒将会转动,而当无需出膜时,由于塑料薄膜筒的惯性,此时塑料薄膜筒任在转动,此时通过限位机构5进行限位塑料薄膜筒的转动;
    56.当塑料薄膜筒转动时,塑料薄膜筒将带动底部转盘12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限位转轴56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限位棘轮55进行转动,当塑料薄膜筒需要限位时,通过限位气缸51带动限位伸缩杆52进行伸缩,进而带动限位铰接架53进移动,进而带动限位抵块54进行摆动,进而使得限位抵块54进行抵接限位棘轮55,进而完成对限位转轴 56的限位,进而完成限位底部转盘122的转动,进而完成限位塑料薄膜筒的转动,进而放置塑料薄膜筒继续出膜。
    57.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58.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预拉伸模架,包括:基础组件,设置在所述基础组件之间的转动辊组,与所述基础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基础组件下方的限位机构;所述基础组件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于所述下支撑部固定连接的限位气缸,设置在所述限位气缸输出端的限位伸缩杆,与所述限位伸缩杆铰接的限位铰接架,与所述限位铰接架铰接且与所述下支撑部转动连接的限位抵块,与所述限位抵块适配的限位棘轮,以及与所述限位棘轮固定连接的限位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拉伸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包括顶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板上的顶部滑套,设置在所述顶部滑套内的顶部滑杆,与所述顶部滑杆转动连接的顶部转盘,设置在所述顶部滑套侧部的升降丝杆,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丝杆端部的升降转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拉伸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的底部转盘;所述限位气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抵块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转轴穿透所述底板与所述底部转盘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拉伸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辊组包括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的驱动辊、转动辊、第一随动辊和第二随动辊;所述转动辊设置在所述驱动辊侧部;所述第二随动辊设置在所述第一随动辊侧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拉伸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顶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驱动轴,套接于所述驱动轴的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转动齿轮,以及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的随动齿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拉伸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齿轮套接于驱动辊;所述随动齿轮套接于转动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拉伸模架包括:基础组件,设置在所述基础组件之间的转动辊组,与所述基础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基础组件下方的限位机构;所述基础组件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支撑部的下方设计限位机构,进行限位下支撑部中的底部转盘的转动,进而完成对塑料薄膜筒的限位工作,进而避免了当塑料薄膜筒无需进行放松塑料薄膜时,因塑料薄膜筒转动时产生的惯性,塑料薄膜筒仍在转动,进行放松塑料薄膜的情况出现。情况出现。情况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冯佃仓 丁栋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悦邦包装器材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