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喷漆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
背景技术:
2.喷漆室作为涂装线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结构与性能一直在发展,逐渐经历由水帘喷漆室、水旋喷漆室、文丘里喷漆室和干式喷漆室等类型。随着环保政策的推动,末端涂装线废气治理已刻不容缓,为更好契合末端废气净化材料对于湿度和粉尘浓度的要求,经干式喷漆室后末端废气湿度远低于湿式喷漆室,更利于吸附材料吸附功能的发挥;同时干式喷漆室对于漆雾净化效率高于水帘式喷漆室,经干式喷漆室后,废气治理预处理的负荷将大大降低,以上均能为末端废气净化提供优良条件。目前,干式喷漆室主要采用单层漆雾过滤毯的形式进行漆雾分离,很容易造成过滤材质局部饱和而堵塞,需要经常更换,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因此,目前的干式喷漆室仅能在小批量、间歇式的喷涂作业中使用,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设备大多设置在地面上,造成空间占用也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空间占用大及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包括:设于地面上的喷漆室,设于地面下的过滤室以及设于所述喷漆室上的送风系统;所述过滤室内设有支撑柱梁,所述支撑柱梁上设有位于所述喷漆室内的待喷漆件安装装置,所述过滤室内位于所述支撑柱梁的两侧设有多组漆雾过滤模组,各所述漆雾过滤模组连接有排气风道,各所述漆雾过滤模组与所述排气风道之间设有风控阀,所述排气风道经地面之下与所述喷漆室的外界连通。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风道包括地沟风管、汇风主风管以及多根模组风管,各所述模组风管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漆雾过滤模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汇风主风管连接,所述地沟风管的一端与所述汇风主风管连接,所述地沟风管的另一端经地面之下与所述喷漆室的外界连通,各所述模组风管上设有所述风控阀。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系统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送风模组,各所述送风模组能单独工作。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漆雾过滤模组远离所述支撑柱梁的一侧设有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的一端设有与地面连通的滑梯。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漆雾过滤模组的下方靠近所述支撑柱梁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漆雾过滤模组的顶部为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模组风管连接,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导流板。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漆室和所述过滤室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流板。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修通道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漆雾过滤模组的底面高度。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梁的竖截面呈工字型。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梁为钢材料制作件。
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地面之下设置过滤室,这样可以降低空间占用大小;将漆雾过滤模组设置在过滤室内且设置多组,各组漆雾过滤模组之间可以单独或共同工作,这样可以持续性地进行过滤作用,保证了喷漆工作的长时间进行,提高了生产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根据待喷漆件的大小进行适应性的风量调节,有效降低涂装和环保设备的能耗,减少生产成本;送风系统从上至下送风,将漆雾吹入地面之下的过滤室内,这对喷漆室内的工作人员来说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式喷漆工作间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式喷漆工作间的侧视平面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式喷漆工作间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1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9.1、喷漆室;2、过滤室;21、检修通道;22、滑梯;23、第一导流板;24、第二导流板;3、送风系统;31、送风模组;4、支撑柱梁;5、待喷漆件安装装置;6、漆雾过滤模组;7、排气风道;71、地沟风管;72、汇风主风管;73、模组风管;8、风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如图1-图3所示,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式喷漆工作件进行详细说明。该干式喷漆工作间,包括喷漆室1、过滤室2和送风系统3。喷漆室1 设置在地面上,喷漆室1为
正常的厂房建筑室,过滤室2设置在地面之下并与喷漆室1连通,送风系统3设置在喷漆室1顶部,用于向下送风。
25.具体地,在过滤室2的中部设有支撑柱梁4,支撑柱梁4上设有位于喷漆室1内的待喷漆件安装装置5,待喷漆件安装装置5为用于安装待喷漆件的常规结构,在此不详细说明。在过滤室2内位于支撑柱梁4的两侧设有多个分割室,各分割室内设有一组漆雾过滤模组6,各漆雾过滤模组6连接有排气风道7,各漆雾过滤模组6与排气风道7之间设有风控阀8,排气风道7经地面之下与喷漆室1的外界连通,排气风道7用于将经漆雾过滤模组6过滤后的空气排放至外界环境中,保证符合环保要求,风控阀8的作用是可以实现各漆雾过滤模组6可以单独工作或者同步工作,这样可以一部分漆雾过滤模组6工作,另一部分漆雾过滤模组6处于等待状态,当工作中的漆雾过滤模组6达到更换要求时,此时启动等待状态的漆雾过滤模组6,以便进行更换工作,这样多组漆雾过滤模组6能不间断地进行过滤工作,能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情况,从而提高了生产量和生产效率。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通过在地面之下设置过滤室2,这样可以降低空间占用大小;将多组漆雾过滤模组6设置在过滤室2内且设置多个风控阀8进行单独控制,使得各组漆雾过滤模组6之间可以单独或共同工作,这样可以持续性地进行过滤作用,保证了喷漆工作的长时间进行,提高了生产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根据待喷漆件的大小进行适应性的风量调节,有效降低涂装和环保等设备的能耗;送风系统3从上至下送风,将漆雾吹入至地面之下的过滤室2内,这对喷漆室1内的工作人员来说提高了安全性。
27.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风道7包括地沟风管71、汇风主风管72以及多根模组风管73,各模组风管73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漆雾过滤模组6 连接,另一端与汇风主风管72连接,地沟风管71的一端与汇风主风管72连接,地沟风管71的另一端经地面之下与喷漆室1的外界连通,各模组风管73上设有风控阀8。这样使得各漆雾过滤模组6之间可以互不干扰,风控阀8用于控制风道的通止。汇风主风管72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柱梁4的长度方向相同,汇风主风管72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位于支撑柱梁4的两侧。
28.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系统3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送风模组31,各送风模组31能单独工作或同步工作。在喷漆室1内可以同时进行多组喷漆工作,相对应的送风模组31对应一个喷漆工作位。这样可以根据喷漆室1内的工作量情况,选择送风模组31的工作量。
29.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漆雾过滤模组6远离支撑柱梁4的一侧设有检修通道21,检修通道21的一端设有与地面连通的滑梯22,检修通道21 的作用是对过滤室2内的漆雾过滤模组6及排气风道7等进行检修和更换,滑梯22的作用是方便将漆雾过滤模组6进行提升送出。
30.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漆雾过滤模组6的下方靠近支撑柱梁4 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漆雾过滤模组6的顶部为出气口,出气口与模组风管73 连接,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导流板23,第一导流板23的作用是确保气流在底部空间均匀分布,减少过滤阻力。具体地,喷漆室1和过滤室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流板24,第二导流板24用于将喷漆室1内的漆雾均匀导入至漆雾过滤模组6和支撑柱梁4之间,保证漆雾过滤模组6的过滤效果。
31.在本实施例中,检修通道21的底面高度低于漆雾过滤模组6的底面高度,即在过滤室2内,用于安装漆雾过滤模组6的底面和检修通道21的底面之间具有一个台阶,这样方便
漆雾过滤模组6的更换。
3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梁4的竖截面呈工字型,这样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同时也方便安装待喷漆件安装装置5。具体地,支撑柱梁4为钢材料制作件,这样具有结构强度高、平面度高、结构简单和安装便捷的优点。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干式喷涂工作间,具体结构紧凑的优点,同时可以用于实现旧厂房中湿式喷漆室改造成该干式喷涂工作间。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地面上的喷漆室(1),设于地面下的过滤室(2)以及设于所述喷漆室(1)上的送风系统(3);所述过滤室(2)内设有支撑柱梁(4),所述支撑柱梁(4)上设有位于所述喷漆室(1)内的待喷漆件安装装置(5),所述过滤室(2)内位于所述支撑柱梁(4)的两侧设有多组漆雾过滤模组(6),各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连接有排气风道(7),各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与所述排气风道(7)之间设有风控阀(8),所述排气风道(7)经地面之下与所述喷漆室(1)的外界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风道(7)包括地沟风管(71)、汇风主风管(72)以及多根模组风管(73),各所述模组风管(73)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汇风主风管(72)连接,所述地沟风管(71)的一端与所述汇风主风管(72)连接,所述地沟风管(71)的另一端经地面之下与所述喷漆室(1)的外界连通,各所述模组风管(73)上设有所述风控阀(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系统(3)为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送风模组(31),各所述送风模组(31)能单独工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远离所述支撑柱梁(4)的一侧设有检修通道(21),所述检修通道(21)的一端设有与地面连通的滑梯(2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的下方靠近所述支撑柱梁(4)的一侧设有进气口,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的顶部为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模组风管(73)连接,所述进气口处设有第一导流板(2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1)和所述过滤室(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流板(24)。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通道(21) 的底面高度低于所述漆雾过滤模组(6)的底面高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梁(4)的竖截面呈工字型。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式喷漆工作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梁(4)为钢材料制作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干式喷漆工作间,包括设于地面上的喷漆室,设于地面下的过滤室以及设于喷漆室上的送风系统;过滤室内设有支撑柱梁,支撑柱梁上设有位于喷漆室内的待喷漆件安装装置,过滤室内位于支撑柱梁的两侧设有多组漆雾过滤模组,各漆雾过滤模组连接有排气风道,各漆雾过滤模组与排气风道之间设有风控阀,排气风道经地面之下与喷漆室的外界连通。通过在地面之下设置过滤室,这样可以降低空间占用大小;将漆雾过滤模组设置在过滤室内且设置多组且可以单独或共同工作,这样可以持续性地进行过滤作用,保证工作时长,提高了生产量和生产效率;送风系统从上至下送风,对喷漆室内的工作人员来说提高了安全性。喷漆室内的工作人员来说提高了安全性。喷漆室内的工作人员来说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绪凤 张金球 李先华 周杰 王延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