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3-12-26  7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黑胶唱盘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2.数字化时代后,在各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教学机构上均保存有黑胶唱盘,部分消费者出于怀旧或是其他目的依然会使用黑胶唱盘来刻录、播放音乐,而黑胶唱盘在长期使用、保存、转移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变形和表面的一些划痕,而这些变形和划痕会影响使用时的播放质量,进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3.现有处理黑胶唱盘变形和划痕带来的噪音的方式一般是通过机械处理或者数字取样处理,但是这种方式处理起来较为麻烦,对于部分片段的出来效果也较为一般。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以上一种或多种问题的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或多种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运放单元、第一反馈网络、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修正网络;
    6.所述第一运放单元与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修正网络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
    7.第二补偿电路包括:第二运放单元、第二反馈网络、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修正网络;
    8.所述第二运放单元与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修正网络与第二输入端电连接;
    9.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修正网络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来调整所述第一修正网络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的工作。
    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为mcu,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正相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正相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负相端连接,为并联负反馈电路;
    12.所述第二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负相端连接,为并联负反馈电路。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均包括:运放,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运放的正相端连接有接地电阻,运放的正相端和输出端通过电容连接;
    14.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内的运放的负相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内的运放的负相端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修正网络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均包括:
    16.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分别接在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正相端、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正相端,所述rc并联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接地电阻;
    17.调节档位电路,所述调节档位电路分别连接在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所述调节档位电路包括串联的开关和电阻,所述调节档位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调节档位电路设置有若干个。
    1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档位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rc并联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9.进一步地,输出电阻,所述输出电阻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放单元、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输出端。
    20.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价值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补偿网络、所述第二补偿网络以及其他电路、元器件通过巧妙的布局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在mcu的控制下对黑胶唱盘变形和划痕导致的播音声音质量进行补偿,进而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并且检测识别范围和音量调整范围广,从而补偿黑胶唱盘形变下导致的音量变化,使得消费者听到的音乐更接近初始刻录的状态。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23.【附图标记】
    24.101
    ···
    第一运放单元
    25.102
    ···
    第一反馈网络
    26.103
    ···
    第一检测单元
    27.104
    ···
    第一修正网络
    28.201
    ···
    第二运放单元
    29.202
    ···
    第二反馈网络
    30.203
    ···
    第二检测单元
    31.204
    ···
    第二修正网络
    32.301
    ···
    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浅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限制。
    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输
    入端l_in、第二输入端r_in、第一输出端l_out和第二输出端r_out;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运放单元101、第一反馈网络102、第一检测单元103和第一修正网络104;
    35.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与第一输入端l_in、第一输出端l_out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网络102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第一输出端l_out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3与第一输出端l_out电连接,所述第一修正网络104与第一输入端l_in电连接;
    36.第二补偿电路包括:第二运放单元201、第二反馈网络202、第二检测单元203和第二修正网络204;
    37.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与所述第二输入端r_in、第二输出端r_out电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网络202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第二输出端r_out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03与第二输出端r_out电连接,所述第二修正网络204与第二输入端r_in电连接;
    38.控制单元301,所述控制单元301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3、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03、所述第一修正网络104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204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01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3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03的输出来调整所述第一修正网络104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204的工作。
    3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单元301一般为mcu,所述第一、二运放单元为运放,第一输入端l_in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的正相端连接,第二输入端r_in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的正相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和所述第二补偿电路一般是一样的,其分别对应左右声道。图2中的u1a、u1b、u1c、u1d为运放,其中u1c、u1d的转换速率在60v/μs左右。
    40.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反馈网络102包括电阻r3、电阻r7,其中电阻r7接地并连接在电阻r3的输出端、运放u1a的负相端,既所述第一反馈网络102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的负相端连接,为并联负反馈电路;
    41.所述第二反馈网络202包括电阻r11、电阻r15,其中电阻r15接地并连接在电阻r11的输出端、运放u1a的负相端,既所述第二反馈网络202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的负相端连接,为并联负反馈电路。
    42.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检测电路103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03均包括:运放(u1b、u1d),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301连接,运放的正相端连接有接地电阻(r8、r16),运放的正相端和输出端通过电容(c2、c4)连接,并且电容c2的输出端接在接地电阻r8的输入端;
    43.所述第一检测电路103内的运放u1b的负相端6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的输出端1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203内的运放u1d的负相端13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的输出端8电连接。
    44.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修正网络104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204均包括:
    45.rc并联电路(c1和r2、c3和r10),所述rc并联电路分别接在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的正相端3、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的正相端10,所述rc并联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接地电阻(r6、r14);
    46.调节档位电路,所述调节档位电路分别连接在第一输入端l_in、第二输入端r_in,所述调节档位电路包括串联的开关和电阻,如sw1和r4、sw2和r5、sw3和r12、sw4和r13,所述调节档位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301电连接,所述调节档位电路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调节档位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rc并联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47.输出电阻(r1、r9),所述输出电阻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放单元101、所述第二运放单元201的输出端,在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内,所述输出电阻r1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反馈网络10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3的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补偿电路内,所述输出电阻r9的设置与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内的r1一致。
    48.以及上述电路的控制方法:s010,设置若干个对比范围值(如:-0.01~0.01、-0.05~0.05等等),并根据所述对比范围值设置对应的补偿档位(如:sw1、sw2既是对应的档位开关);s020,将第一检测单元103、第二检测单元203输出的信息进行运算,判断运算结果落在那一个所述对比范围值中,得出运算结果对应的补偿档位;s030,控制单元301根据运算结果对应的补偿档位控制第一补偿网络104和/或第二补偿网络204进行工作,如:单独启动sw1、同时启动sw1和sw2。
    4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3、所述第二检测单元104输出到所述控制单元103,所述控制单元103根据内部算法/程序对两侧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并判别运算结果对应的处理措施,然后所述控制单元103作出补偿处理或不进行补偿,进行补偿处理时所述控制单元103驱动所述第一补偿网络104和/或所述第二补偿网络204进行工作,在第一输入端l_in和/或第二输入端r_in添加补偿信号。开关sw1-5一般是由所述控制单元103(mcu)一并进行控制的,或所述控制单元103配合其他电路进行控制。
    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补偿网络、所述第二补偿网络以及其他电路、元器件通过巧妙的布局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在mcu的控制下对两侧输出的音量进行调整,对黑胶唱盘变形和划痕导致的播音声音质量进行补偿,进而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并且检测识别范围和音量调整范围广,从而补偿黑胶唱盘形变下导致的音量变化,使得消费者听到的音乐更接近初始刻录的状态。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
    5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第一运放单元、第一反馈网络、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修正网络;所述第一运放单元与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修正网络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补偿电路包括:第二运放单元、第二反馈网络、第二检测单元和第二修正网络;所述第二运放单元与第二输入端、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修正网络与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修正网络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来调整所述第一修正网络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的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mcu,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正相端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正相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负相端连接,为并联负反馈电路;所述第二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负相端连接,为并联负反馈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均包括:运放,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运放的正相端连接有接地电阻,运放的正相端和输出端通过电容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内的运放的负相端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内的运放的负相端与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修正网络和所述第二修正网络均包括: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分别接在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的正相端、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正相端,所述rc并联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有接地电阻;调节档位电路,所述调节档位电路分别连接在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所述调节档位电路包括串联的开关和电阻,所述调节档位电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调节档位电路设置有若干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档位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rc并联电路的输入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输出电阻,所述输出电阻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运放单元、所述第二运放单元的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胶唱盘的补偿电路,其包括:第一运放单元、第一反馈网络、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一修正网络;所述第一运放单元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馈网络与所述第一运放单元、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修正网络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以及其他电路、元器件;实现了对黑胶唱盘变形和划痕导致的播音声音质量进行补偿,进而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费者的使用体验。费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温上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凯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4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