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旱稻种植方法的改进,具体的说是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旱稻是适应于旱地栽培的一种品种,旱稻的茎、叶粗壮繁茂,叶片宽,根系发达,根毛繁密,根的渗透压和叶片的细胞汁浓度高,耐旱、耐热、吸水能力强,所以,近几年来在我国灌溉条件缺乏的旱地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我们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于旱稻的推广种植极为重视,同时研究与小麦、蔬菜的轮作技术及其配套的相应设备,并列入了“山东省水稻产业体系创新研究计划”项目,均取得了明显效果。油菜,含有丰富的钙、铁、钾、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油菜是一种低脂肪的蔬菜,热量非常低,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与肠道里的胆酸盐,还有食物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结合,协助它们从粪便中排出去,所以能减少脂类的吸收,可以用来降血脂。油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能够刺激胃肠道的蠕动,增加粪便的体积,缩短粪便在肠腔中的停留时间,从而能够治疗多种便秘,而且能预防肠道的肿瘤,所以市场上销量较大。油菜对播种期的反应非常敏感,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20—25℃;在济南市,正好是9中旬前后,是旱稻收获后季节;而油菜幼苗出叶移栽需要日平均温度10—15℃,正好是10月下旬,此时间正好是旱稻收获后整平地施好基肥的时间对接,为与油菜轮作创造了条件。移栽后至少还有40—50天的有效生长期才能进入越冬。为了达到春节上市,采用加扣棚管理。这样,就大幅度的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
3.通过检索可知,目前虽然有旱稻和蔬菜轮作的报道,但尚未见通过旱稻与油菜轮作,并扣棚管理,使油菜春节上市,而且配以对应的科学管理措施,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土地产值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旱稻与油菜轮作,并扣棚管理,使油菜春节上市,而且配以对应的科学管理措施,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土地产值的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除草、消除虫害、浇水、土壤处理和地块选择以及地块管理规划,所述的选种包括旱稻选种和油菜选种,选用的旱稻品种为济丰8号,该品种的生长期为120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需水期在抽穗至扬花期;油菜品种为阳光131,适宜密植,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所述的播种包括旱稻播种和油菜育苗及栽培;所述的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所述的土壤处理包括旱稻播种前土壤处理和旱稻收获后至油菜移栽前的土壤处理;所述的地块选择,选择半沙壤土质或沙壤土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完成:
(1)、春季土壤处理: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8—20℃,进行旱稻播种前土壤处理,对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测得土壤n、p、k的含量,确定在每亩土地上使用旱稻播前基肥的施肥量,旱稻基肥采用腐熟有机肥,采用旋耕犁机耕深翻地,深度为20—25cm,耙平;此时整地,由于气温干燥,通过土壤深翻日晒,以无公害方式消除土壤虫害,既有利于旱稻不受虫害,也有利于地块环保,避免土地板结;(2)、旱稻播种: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达到20—25℃,是旱稻出苗适宜温度,将旱稻种在阳光下晒25—35分钟,杀灭病菌残留,用20℃水浸泡28—32分钟,晾干;再用旱稻播种机对旱稻种进行等行、等距精播,其行距为24.5—26.5cm,株距为1.5—2.5cm,播后同时覆土,覆土厚2—4cm;(3)、浇透出苗水:旱稻播种后,紧接着浇透出苗水,让水自由渗透;(4)、旱稻播种后除草:当地面半干时,用33%二甲戊灵喷洒播种地面,灭除杂草幼苗;二甲戊灵是适用于旱稻和油菜的有效药物,能够通过形成的地面膜层防治禾本科杂草,而且对土壤无危害,避免了采用灭草灵对土壤的危害;采用此种方法除草,避免了旱稻和油菜生长期之间的杂草生长;(5)、稻苗起身追肥:在稻叶为3—4片时,稻苗进入起身生长期,此时稻苗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含量为180 mg/kg,p含量为85mg/kg,k含量为145mg/kg;此时已进入丰水季节,测量土壤养分n、p、k含量,通过与稻苗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第一次旱稻追肥的施肥量;(6)、旺长期追肥:8月上旬,为播种后60天,日平均气温在25—28℃,处于雨季内,旱稻处于旺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为200mg/kg,p为135mg/kg,k为145mg/kg;测量土壤养分n、p、k含量,通过与旱稻旺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第二次旱稻追肥的施肥量;(7)、开花灌浆期追肥: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为20℃—26℃,处于雨季,旱稻进入开花灌浆期,进行叶面追肥,每亩按1kg磷酸二轻甲和50kg水的比例混合,用喷雾机喷施,促进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8)、防治虫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为20—23℃,雨季结束,旱稻处于生长后期,需水量减少,促进籽粒熟实,但此时稻苞虫和稻飞虱适宜发生,每亩采用浓度20%的二氯苯甲酰胺20ml与水3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苞虫;每亩采用噻嗪异内碱30g与水3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飞虱;(9)、旱稻收获和油菜育苗: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降为20—23℃,雨季结束,旱稻熟了,进行旱稻收获;稻穗长度25cm,穗粒数为125粒,亩成熟穗数为22万穗,千粒重为24g;同时,在9月中旬,对油菜育苗,油菜的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油菜育苗的日期选在旱稻收割前期10天以内,利于育有强壮的油菜苗,采用降解杯育苗,降解杯内盛有蛭石,每杯内有三粒油菜种,既方便移栽,也消除了促苗期;(10)、秋季土壤处理:旱稻收割完毕后,测量土壤n、p、k的含量,确定每亩土地油菜基肥的施肥量,油菜基肥采用腐熟有机肥和尿素,均匀撒施,再用旋耕机深翻,深度为15—20cm,耙平,起垄,垄距为240cm;(11)、油菜栽培:10月底,日平均气温降为11—13℃,油菜苗生长至5叶,每杯内留
有一颗壮苗,适时带杯移栽,每垄的杯距为16cm,每亩1.8—2.0万株;采用尿素进行第一次油菜追肥,然后浇水,用于缓苗;(12)、油菜生长期进行两次油菜追肥:在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降为4—7℃,油菜苗长至20cm时,进行第二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和硼肥;在油菜苗长至40cm时,进行第三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和硼肥;这样,既保证了旱稻生长所需养分,也避免因养分过盛,导致油菜陡长,抗风能力差;(13)、扣棚管理: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由于油菜比较抗寒,采用拱棚适时扣棚;油菜移栽时,在拱棚的中部预留有人行路,以便于管理;(14)、油菜收获:油菜的收获期为春节前一个月内。
6.作为一种改进,为了防止重茬影响产量,油菜收获后的地块,再改种玉米或其他蔬菜,按以上步骤,逐年轮作,从而达到提高土地产值的目的。
7.所述的降解杯,为玉米秸秆加淀粉制作的植物纤维育苗杯,在降解杯内盛有蛭石,这样,不仅有利于油菜出苗,而且可以作为基肥,不会污染土地。
8.所述的旱稻播种机,是轮盘式播种机,为等距穴播,通过轮盘上的调节装置,穴距2cm,行距 25cm ,每穴旱稻种4—5粒。
9.所述的地块管理规划,根据旱稻和油菜的轮作要求,一亩地为一个实验片,长方形布置,长66米,宽10米,这样规划,一是便于播种机旱播的机播,二是便于油菜的扣棚过冬。
10.所述的旱稻和油菜主要生长期所需养分,是通过高产实验和有关参考资料得出,为现有技术。所述的浇水,在旱稻生长期,其需水量和需水规律由于与气候降水规律重合,所以,在正常年景下,无需再浇水,从而降低了旱稻生产成本。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整旱稻播种日期,使旱稻各个生长期对气温和水分的需求与所选择地块的常年气候的平均温度和降水规律相适应,旱稻虽然具有抗旱性能,但仍需要足够的水分,在灌溉条件差的干旱地区,通过自然降水满足旱稻的水分需求,以达高产的目的,也降低了生长成本;通过选定油菜栽培日期和扣棚管理,使环境温湿度与油菜的生长需求相适应,且通过人工模拟气候使油菜过冬,不仅满足了油菜的生长条件,而且实现春节上市,提高了油菜的产值;由于油菜价值高、销量大,所以比与其他蔬菜轮作效益高;通过土壤养分的分析,与作物生长期的需求比对,实现精准施肥,既满足了作物的生长需求,也避免了肥力过盛,出现陡长;通过自然条件除虫害和无公害除草,到达了旱稻和油菜质量的绿色环保,不仅有利人的健康,还有利于土地的循环利用;通过轮作,使土地利用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12.实施例1:2019年5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高家楼村稻田试验基地,选用10亩试验田,该地为沙壤土;选用的旱稻品种为济丰8号,油菜品种为阳光131。
13.该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除草、消除虫害、浇水、土壤处理和地块选择以及地块管理规划,所述的播种包括旱稻播种和油菜育苗及栽培;所述的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所述的土壤处理包括旱稻播种前土壤处理和旱稻收获后至油菜移栽前的土壤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完成:
(1)、春季土壤处理: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8—20℃,进行土壤处理,对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测得土壤含n:195mg/kg,p:80mg/kg,k:120mg/kg,确定在每亩土地上使用旱稻播前基肥量,通过分析,确定撒施基肥为腐熟有机肥1000kg/亩,采用旋耕犁机耕深翻地,深度为20—25cm,耙平,此时整地,由于气温干燥,有利于消除虫害;(2)、旱稻播种: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达到20—25℃,是旱稻出苗适宜温度,将旱稻种在阳光下晒25—35分钟,杀灭病菌残留,用20℃水浸泡28—32分钟,晾干;再用旱稻播种机对旱稻种进行等行、等距精播,其行距为24.5—26.5cm,株距为1.5—2.5cm,播后同时覆土,覆土厚2—4cm;(3)、浇透出苗水:旱稻播种后,紧接着浇透出苗水,让水自由渗透;(4)、旱稻播种后除草:当地面半干时,用33%二甲戊灵喷洒播种地面,灭除杂草幼苗;(5)、稻苗起身追肥:在稻叶为3片时,稻苗进入起身生长期,此时稻苗生长需求量, n含量为180 mg/kg,p含量为85mg/kg,k含量为145mg/kg;此时已进入丰水季节,进行土壤养分测量,n含量为120 mg/kg ,p含量为65mg/kg,k含量为115mg/kg;通过分析,确定第一次旱稻追肥,每亩使用氮磷钾复合肥15kg;(6)、旺长期追肥:8月上旬,为播种后60天,日平均气温在25—28℃,处于雨季内,旱稻处于旺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为200mg/kg,p为135mg/kg,k为145mg/kg;通过对土壤测量,此时的土壤氮磷钾含量为:n含量为140 mg/kg,p含量为85mg/kg,k含量为95mg/kg,确定第二次旱稻追肥量为氮磷钾复合肥15kg/亩;(7)、开花灌浆期追肥: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为20℃—23℃,处于雨季,旱稻进入开花灌浆期,进行叶面追肥,每按1kg磷酸二轻甲和50kg水的比例混合,用喷雾机喷施,促进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8)、防治虫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为20—23℃,雨季结束,旱稻处于生长后期,需水量减少,促进籽粒熟实,但此时稻苞虫和稻飞虱适宜发生,所以,每亩采用浓度20%的二氯苯甲酰胺20ml与水3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苞虫;每亩采用噻嗪异内碱30g与水1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飞虱;(9)、旱稻收获和油菜育苗: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降为20—23℃,雨季结束,旱稻熟了,进行旱稻收获;经测量,稻穗长度25cm,穗粒数为125粒,亩成熟穗数为22万穗,千粒重为24g;同时,在9月中旬,对油菜育苗,油菜的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油菜育苗的日期选在旱稻收割前期10天以内,利于育有强壮的油菜苗;根据品种特性与9月中下旬的气候条件,结合测得的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情况,采用降解杯育苗,降解杯内盛有蛭石,每杯内有三粒油菜种;(10)、秋季土壤处理:旱稻收割完毕后,对土壤进行n、p、k测量分析,测得土壤n含量为100 mg/kg,p含量为60mg/kg,k含量为100mg/kg,确定每亩土地使用腐熟有机肥300kg/亩和尿素10kg/亩,均匀撒施,再用旋耕机深翻,深度为15—20cm,耙平,起垄,垄距为240cm;(11)、油菜栽培:10月底,日平均气温降为11—13℃,油菜苗生长至5叶,每杯内留有一颗壮苗,适时带杯移栽,每垄的杯距为16cm,每亩1.8万株,每亩追施尿素5kg,然后浇水,为第一次油菜追肥,用于缓苗;
(12)、油菜生长期进行两次油菜追肥:在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降为4—7℃,油菜苗长至20cm时,进行第二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硼肥0.5kg/亩;在油菜苗长至40cm时,进行第三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硼肥0.5kg/亩;(13)、扣棚管理:当日平均下降到0℃以下时,由于油菜比较抗寒,采用拱棚适时扣棚,油菜移栽时,在拱棚的中部留有人行路,以便于管理;(14)、油菜收获:油菜的收获期为春节前一个月内,10亩地共收获2500 kg,每公斤平均 3元,产值共7500元;(15)、为了防止重茬影响产量,油菜收获后的地块,再改种玉米或其他蔬菜,按以上步骤,逐年轮作,从而达到提高土地产值的目的。
14.该试验经山东省农机总站专家测产,旱稻10亩地,平均亩产551 kg,共5510 kg,最高亩产571kg,按国家规定价格,总产值33060元;油菜总产2500kg,按市场价,平均3元/kg,共收入7500元。
15.所述的降解杯,为玉米秸秆加淀粉制作的植物纤维育苗杯,在降解杯内盛有蛭石,这样,不仅有利于油菜出苗,而且可以作为基肥,不会污染土地。
16.实施例2:2020年5月,在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田园综合体稻田试验基地,选用10亩试验田,该地为半沙壤土;选用的旱稻品种为济丰8号,油菜品种为阳光131。
17.该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除草、消除虫害、浇水、土壤处理和地块选择以及地块管理规划,所述的播种包括旱稻播种和油菜育苗及栽培;所述的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所述的土壤处理包括旱稻播种前土壤处理和旱稻收获后至油菜移栽前的土壤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完成:(1)、春季土壤处理: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8—19℃,进行土壤处理,对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测得土壤含n :175mg/kg,p:80mg/kg ,k:105mg/kg ,确定在每亩土地上使用旱稻播前基肥量,确定撒施基肥为1000kg /亩腐熟有机肥,采用旋耕犁机耕深翻地,深度为24cm,耙平,此时整地,由于气温干燥,有利于消除虫害;(2)、旱稻播种: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达到21—24℃,是旱稻出苗适宜温度,将旱稻种在阳光下晒30分钟,杀灭病菌残留,用20℃水浸泡30分钟,晾干;再用旱稻播种机对旱稻种进行等行、等距精播,其行距为25cm,株距为2cm,播后同时覆土,覆土厚4cm;(3)、浇透出苗水:旱稻播种后,紧接着浇透出苗水,让水自由渗透;(4)、旱稻播种后除草:当地面半干时,用33%二甲戊灵喷洒播种地面,灭除杂草幼苗;(5)、稻苗起身追肥:在稻叶为3片时,稻苗进入起身生长期,此时稻苗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含量为180mg/kg,p含量为85mg/kg,k含量为135mg/kg;此时已进入丰水季节,进行土壤养分测量,n含量为110 mg/kg,p含量为65mg/kg,k含量为105mg/kg,通过分析,确定第一次旱稻追肥,每亩使用氮磷钾复合肥15kg;(6)、旺长期追肥:8月上旬,为播种后60天,日平均气温在26℃,处于雨季内,旱稻处于旺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为200mg/kg,p为135mg/kg,k为145mg/kg;通过对土壤测量,此时的土壤氮磷钾含量为:n含量为125mg/kg,p含量为65mg/kg,k含量为85mg/kg,确定第二次旱稻追肥的追肥量为氮磷钾复合肥15kg/亩;
(7)、开花灌浆期追肥: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为24℃—25℃,处于雨季,旱稻进入开花灌浆期,进行叶面追肥,每亩按1kg磷酸二轻甲与50kg水的比例混合,用喷雾机喷施,促进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8)、防治虫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为21—22℃,雨季结束,旱稻处于生长后期,需水量减少,促进籽粒熟实,但此时稻苞虫和稻飞虱适宜发生,每亩采用浓度20%的二氯苯甲酰胺20ml与水3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苞虫;每亩采用噻嗪异内碱30g与水1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飞虱;(9)、旱稻收获和油菜育苗: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降为21—22℃,雨季结束,旱稻熟了,进行旱稻收获;经测量,稻穗长度25.5cm,穗粒数为128粒,亩成熟穗数为21.55万穗,千粒重为23.5g;同时,在9月中旬,对油菜育苗,油菜的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油菜育苗的日期选在旱稻收割前期10天以内,利于育有强壮的油菜苗;根据品种特性与9月中下旬的气候条件,结合测得的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情况,采用降解杯育苗,降解杯内盛有蛭石,每杯内有三粒油菜种;(10)、秋季土壤处理:旱稻收割完毕后,对土壤进行n、p、k测量分析,测得土壤n含量为109.75mg/kg,p含量为55.75mg/kg,k含量为75.35mg/kg,确定每亩土地油菜基肥的施肥量,使用腐熟有机肥300kg/亩和尿素10kg/亩,均匀撒施,再用旋耕机深翻,深度为15—20cm,耙平,起垄,垄距为240cm;(11)、油菜栽培:10月底,日平均气温降为11—12℃,油菜苗生长至5叶,每杯内留有一颗壮苗,适时带土移栽,每垄株距为16cm,每亩2.0万株,进行第一次油菜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kg,然后浇水,用于缓苗;(12)、油菜生长期进行两次油菜追肥:在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降为5—6℃,油菜苗长至20cm时,进行第二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硼肥0.5kg/亩;在油菜苗长至40cm时,进行第三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0kg/亩,硼肥0.5kg/亩;(13)、扣棚管理:当日平均下降到0℃以下时,由于油菜比较抗寒,采用拱棚适时扣棚;在油菜移栽时,在拱棚的中部留有人行路,以便于管理;(14)、油菜收获:油菜的收获期为春节前一个月内,每亩地收获500 kg,每公斤平均 3元,亩产值1500元;(15)、为了防止重茬影响产量,收油菜后的地块,再改种玉米或其他蔬菜,按以上步骤,逐年轮作,从而达到提高土地产值的目的。
18.该试验经山东省农技总站专家测产,旱稻10亩地,平均亩产545.75kg,共5457.5kg,最高亩产562kg,按国家规定价格,总产值32745元;油菜总产2500kg,按市场价,平均3元/kg,总产值34245元。
技术特征:
1.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除草、消除虫害、浇水、土壤处理和地块选择以及地块管理规划,所述的选种包括旱稻选种和油菜选种,选用的旱稻品种为济丰8号,该品种的生长期为120天,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需水期在抽穗至扬花期;油菜品种为阳光131,适宜密植,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所述的播种包括旱稻播种和油菜育苗及栽培;所述的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所述的土壤处理包括旱稻播种前土壤处理和旱稻收获后至油菜移栽前的土壤处理;所述的地块选择,选择半沙壤土质或沙壤土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完成:(1)、春季土壤处理: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8—20℃,进行旱稻播种前土壤处理,对土壤养分进行检测,测得土壤n、p、k的含量,确定在每亩土地上使用旱稻播前基肥的施肥量,旱稻基肥采用腐熟有机肥,采用旋耕犁机耕深翻地,深度为20—25cm,耙平;(2)、旱稻播种:6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达到20—25℃,是旱稻出苗适宜温度,将旱稻种在阳光下晒25—35分钟,杀灭病菌残留,用20℃水浸泡28—32分钟,晾干;再用旱稻播种机对旱稻种进行等行、等距精播,其行距为24.5—26.5cm,株距为1.5—2.5cm,播后同时覆土,覆土厚2—4cm;(3)、浇透出苗水:旱稻播种后,紧接着浇透出苗水,让水自由渗透;(4)、旱稻播种后除草:当地面半干时,用33%二甲戊灵喷洒播种地面,灭除杂草幼苗;(5)、稻苗起身追肥:在稻叶为3—4片时,稻苗进入起身生长期,此时稻苗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含量为180 mg/kg,p含量为85mg/kg,k含量为145mg/kg;此时已进入丰水季节,测量土壤养分n、p、k含量,通过与稻苗生长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第一次旱稻追肥的施肥量;(6)、旺长期追肥:8月上旬,为播种后60天,日平均气温在25—28℃,处于雨季内,旱稻处于旺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为:n为200mg/kg,p为135mg/kg,k为145mg/kg;测量土壤养分n、p、k含量,通过与旱稻旺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第二次旱稻追肥的施肥量;(7)、开花灌浆期追肥:8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为20℃—26℃,处于雨季,旱稻进入开花灌浆期,进行叶面追肥,每亩按1kg磷酸二轻甲和50kg水的比例混合,用喷雾机喷施,促进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8)、防治虫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日平均气温为20—23℃,雨季结束,旱稻处于生长后期,需水量减少,促进籽粒熟实,但此时稻苞虫和稻飞虱适宜发生,每亩采用浓度20%的二氯苯甲酰胺20ml与水3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苞虫;每亩采用噻嗪异内碱30g与水30kg的比例混合,田间喷施,以防治稻飞虱;(9)、旱稻收获和油菜育苗: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降为20—23℃,雨季结束,旱稻熟了,进行旱稻收获;同时,在9月中旬,对油菜育苗,油菜的发芽适温需要日平均温度16—22℃,幼苗出叶也需要10—15℃以上,油菜育苗的日期选在旱稻收割前期10天以内,利于育有强壮的油菜苗,采用降解杯育苗,每杯内有三粒油菜种;(10)、秋季土壤处理:旱稻收割完毕后,测量土壤n、p、k的含量,确定每亩土地油菜基肥的施肥量,油菜基肥采用腐熟有机肥和尿素,均匀撒施,再用旋耕机深翻,深度为15—20cm,耙平,起垄,垄距为240cm;
(11)、油菜栽培:10月底,日平均气温降为11—13℃,油菜苗生长至5叶,每杯内留有一颗壮苗,适时带杯移栽,每垄的杯距为16cm,每亩1.8—2.0万株;采用尿素进行第一次油菜追肥,然后浇水,用于缓苗;(12)、油菜生长期进行两次油菜追肥:在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降为4—7℃,油菜苗长至20cm时,进行第二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和硼肥;在油菜苗长至40cm时,进行第三次油菜追肥,追施氮磷钾复合肥和硼肥;(13)、扣棚管理: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由于油菜比较抗寒,采用拱棚适时扣棚;油菜移栽时,在拱棚的中部预留有人行路;(14)、油菜收获:油菜的收获期为春节前一个月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重茬影响产量,油菜收获后的地块,再改种玉米或其他蔬菜,按以上步骤,逐年轮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解杯,为玉米秸秆加淀粉制作的植物纤维育苗杯,在降解杯内盛有蛭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旱稻播种机,是轮盘式播种机,为等距穴播,穴距2cm,行距 25cm ,每穴旱稻种4—5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块管理规划,根据旱稻和油菜的轮作要求,一亩地为一个实验片,长方形布置,长66米,宽10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旱稻与油菜扣棚轮作提高土地产值的种植方法,包括选种、播种、施肥、除草、消除虫害、浇水、土壤处理和地块选择以及地块管理规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完成:春季土壤处理;旱稻播种;浇透出苗水;旱稻播种后除草;稻苗起身追肥;旺长期追肥;开花灌浆期追肥;防治虫害;旱稻收获和油菜育苗;秋季土壤处理;油菜栽培;油菜生长期进行两次油菜追肥;扣棚管理;油菜收获。本发明通过调整旱稻播种日期,选定油菜栽培日期和扣棚管理,人工模拟气候使油菜过冬,满足了油菜的生长条件,实现春节上市,提高了油菜的产值;通过旱稻与油菜的扣棚轮作,有利于土地的循环利用,使土地利用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用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吕清章 吕亮 马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