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8  153



    1.本发明涉及密封件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


    背景技术:

    2.金属密封件是指以金属为原料的环状零部件,其功能在于防止流体或者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浸入机械设备内部。
    3.而为了方便对金属密封件进行安装,在制备金属密封件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挖槽、倒角、打磨等加工工序。目前,工作人员通常是将金属密封件依次放置于车床、铣镗床、钻床、抛光机或者平旋盘处,从而完成对金属密封件的加工操作。
    4.但是,在通过上述加工设备对金属密封件进行加工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人工对待加工金属密封件以及加工完毕后的金属密封件进行转移,存在金属密封件的加工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金属密封件的加工效率较低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包括进料装置、转移装置以及加工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储存,所述进料装置将待加工产品逐个转移至转移装置处,所述转移装置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支撑座、置物架、推送板以及驱动组件,所述置物架固定连接于支撑座上,所述置物架上形成有用于储藏待加工产品的储物腔,所述置物架的底部开设有推送槽,所述推送槽与所述储物腔相互连通,所述推送槽仅供单个待加工产品穿设;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推送板滑移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驱动组件驱使推送板往复穿设所述推送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驱动组件,而驱动组件驱使推送板逐渐穿设推送槽,此时,推送板带动单个待加工产品同步穿过推送槽,而最终待加工产品停止于转移装置处。转移装置将待加工产品自动转移至加工装置处,加工装置自动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最后转移装置再次将加工后的产品转移出加工装置,有效省去工作人员人工转移产品的操作,有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以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气缸的缸体与所述推送板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推送板进行滑移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驱动气缸,此时,由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固定件与支撑座固定连接,而推送
    板固定连接于驱动气缸的缸体上,所以驱动气缸的缸体将字节带动推送板进行移动,有效提高推送板的滑移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滑移轨道、滑移块、螺纹柱以及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螺纹柱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螺纹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移块螺纹连接,所述滑移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轨道上,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滑移块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推送不同产品时,工作人员可以旋转螺纹柱,此时,由于滑移块与螺纹柱螺纹连接,且滑移块滑移连接于滑移轨道上,所以螺纹柱的旋转将驱动滑移块发生移动。而由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滑移块上,所以推送板的行程也随着滑移块的移动发生改变,从而促使进料装置可以适配于不同形状大小的产品。
    12.可选的,所述推送板靠近所述转移装置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向内呈夹角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推送板上设置有限位面,且限位面向内呈夹角状,所以在推送板推动待加工产品时,限位面可以对待加工产品进行限位,有效减少待加工产品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转移装置包括转移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将出料装置处的待加工产品转移至转动组件处,所述转动组件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的加工端;所述转动组件将加工后产品脱离加工装置,所述转移组件将加工后产品脱离转移组件;所述转移组件包括转移驱动件、转动轴、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间隔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转移驱动件上,所述转移驱动件通过所述转动轴驱使所述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往复转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出料装置处的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处时,第一夹爪首先将出料装置处的待加工产品进行抓取,随后转移驱动件通过转动轴驱使第一夹爪进行转动,而当第一夹爪位于转动组件处时,第一夹爪便可以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转动组件上,而转动组件则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处。
    16.而当产品加工完毕后,转动组件首先将加工装置处的加工后产品转移出加工装置,此时,第一夹爪恰好位于出料装置处,第二夹爪恰好位于转动组件处,而后,第二夹爪便可以将转动组件处的加工后产品进行抓取,再之后,转动驱动件通过转动轴驱使第二夹爪进行转动并最终脱离转动组件,从而完成对加工后产品的出料操作。
    17.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件、第一放置台以及第二放置台,所述第一放置台以及所述第二放置台均可供待加工产品进行放置,所述第一放置台以及所述第二放置台对称设置于所述转动驱动件上,所述转动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一放置台以及所述第二放置台往复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夹爪位于转动组件处时,第二夹爪便可以将待加工产品放置于第一放置台上,随后,转动驱动件便可以驱使第一放置台和第二放置台进行旋转,从而将第一放置台转移至加工装置处,而第二放置台转移至转动组件处。
    19.与此同时,转动驱动件通过转动轴驱使第二夹爪进行转动并最终脱离转动组件,转动驱动件通过转动轴驱使第一夹爪再次转移至转动组件处,再之后第一夹爪便可以将新的待加工产品放置于第二放置台处,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流水线加工。
    20.可选的,所述加工装置包括支架、升降组件以及加工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加工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加工组件位于所述转移装置的正上方,所述升降组件将所述加工组件转移至所述转移装置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的下方时,升降组件可以驱使加工组件转移至转移组件处,从而完成对代加工产品的加工操作。
    22.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螺纹轴以及滑移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螺纹轴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滑移架滑移连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螺纹轴与所述滑移架固定连接,所述加工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滑移架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使加工组件对代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螺纹轴的旋转驱使滑移架上下滑移,从而促使对加工组件的上下滑移控制更为简单。
    24.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储藏加工后产品的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储物台、若干储物架以及弹性件,所述储物台上开设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互连通,所述储物架往复滑移于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所述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二倾斜面,所述弹性件上设置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倾斜向下,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间隔,所述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平行;当所述储物架上未储存加工后产品时,所述储物架容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三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互共面;当所述储物架上储存满加工后产品时,所述储物架容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三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共面。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移装置将加工后产品转移而出时,转移装置首先将加工后产品放置于储物架内,而随着储物架内的加工后产品的增多,储物架便在重力作用下迫使弹性件发生形变并逐渐向下滑移,而当第三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共面时,装满加工后产品的储物架便可以在重力、第三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向第二滑槽的另一端滑移,而新的储物架则在重力和第一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再次转移至弹性件位置,从而实现对产品出料的流水线操作。
    26.可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引导块以及压缩弹簧,所述第三倾斜面设置于所述引导块上,所述压缩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引导块远离所述第三倾斜面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所述引导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底固定连接。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储物架内放置满加工后产品时,装满加工后产品的储物架首先驱使引导块向下移动,而引导块驱使压缩弹簧发生压缩。而当第三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共面时,装满加工后产品的储物架在重力和第三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脱离引导块,而后引导块便可以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滑移,从而完成对新的储物架的限位操作。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需要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时,出料装置将待加工产品输送至转移装置处,转移装置将待加工产品自动转移至加工装置处,加工装置自动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最后转移装置再次将加工后的产品转移出加工装置,有效省去工作人员人工转移产品的操
    作,有效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2.当需要将待加工产品从出料装置输送至转移装置处,工作人员可以开启驱动组件,而驱动组件驱使推送板逐渐穿设推送槽,此时,推送板带动单个待加工产品同步穿过推送槽,而最终待加工产品停止于转移装置处;3.当需要将出料装置处的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处时,第一夹爪首先将待加工产品进行抓取,随后转移驱动件通过第一夹爪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转动组件上,而转动组件则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处。
    附图说明
    29.图1是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进料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转移装置与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35.图7是出料装置转移储物架前的状态示意图。
    36.图8是出料装置转移储物架时的状态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装置;11、支撑座;12、置物架;13、推送板;14、驱动组件;111、滑移槽;121、储物腔;122、推送槽;131、限位面;141、驱动气缸;142、固定件;1411、滑移支架;1421、滑移轨道;1422、滑移块;1423、螺纹柱;1424、固定块;1425、控制轮;14211、轨道柱;2、转移装置;21、转移组件;22、转动组件;211、转移驱动件;212、转动轴;213、第一夹爪;214、第二夹爪;221、转动驱动件;222、第一放置台;223、第二放置台;3、加工装置;31、支架;32、升降组件;33、加工组件;321、驱动电机;322、螺纹轴;323、滑移架;4、出料装置;41、储物台;42、储物架;43、弹性件;411、第一滑槽;412、第二滑槽;413、安装槽;414、产品槽;415、限位槽;421、滑块;422、放置柱;431、引导块;432、压缩弹簧;433、限位柱;4111、第一倾斜面;4121、第二倾斜面;4311、第三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参照图1,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包括进料装置1、转移装置2、加工装置3以及出料装置4。其中,加工装置3用于对代加工产品进行加工,出料装置4用于对加工后产品进行储藏;进料装置1用于将待加工产品逐个转移至转移装置2处,而转移装置2除了用于将待加工产品从出料装置4转移至加工装置3处之外,还用于将加工后产品从加工装置3处转移至出料装置4处。
    40.参照图1和图2,进料装置1包括支撑座11、置物架12、推送板13以及驱动组件14,其中,置物架12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上端面,且置物架12上形成有用于储藏待加工产品的储物腔121。置物架12的底部贯穿开设有推送槽122,推送槽122与储物腔121相互连通,且推送槽122仅供单个待加工产品穿出。
    41.驱动组件14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下端面,推送板13滑移连接于支撑座11的上端
    面,驱动组件14驱使推送板13往复穿设推送槽122,而推送板13带动单个待加工产品脱离储物腔121并输送至转移装置2处。
    42.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14包括驱动气缸141以及固定件142,其中,固定件142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1远离转移装置2的一端的下端面,驱动气缸1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42上。驱动气缸141的缸体上固定套设有滑移支架1411,支撑座11的上端面贯穿开设有滑移槽111,滑移支架1411穿设滑移槽111并与推送板13固定连接。
    43.当需要将待加工产品输送至转移装置2处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驱动气缸141,此时,由于驱动气缸1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42上,所以驱动气缸141的缸体将沿着方向a进行滑移,而驱动气缸141的缸体通过滑移支架1411带动推送板13同步滑移。当推送板13的端部与待加工产品抵接时,推送板13便可以驱使单个待加工产品脱离储物腔121并输送至转移装置2处。
    44.当待加工产品输送完毕后,工作人员又可以再次开启驱动气缸141,此时,驱动气缸141的缸体将带动推送板13沿着方向b进行滑移。当推送板13脱离储物腔121时,位于推送板13上端面的待加工产品则转移至支撑座11的上端面,而后便可以对待加工产品进行流水线输送。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推送板13靠近转移装置2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面131,且限位面131呈向内夹角状,从而在推送板13对待加工产品进行输送时,限位面131可以持续对待加工产品进行限位,有效减少待加工产品的输送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46.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气缸141的缸体可以固定连接于固定件142上,驱动气缸141的活塞杆与推送板13固定连接。甚至,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气缸141还可以替换为丝杠结构等其他驱动装置。
    47.继续参照图2和图3,固定件142包括滑移轨道1421、滑移块1422、螺纹柱1423以及固定块1424。其中,滑移轨道1421由两个轨道柱14211组成,两个轨道柱14211沿着推送板13的滑移方向对称固定于支撑座11的下端面,且两个轨道柱14211均穿设滑移块1422,从而促使滑移块1422滑移连接于滑移轨道1421上。
    48.固定块1424固定连接于支撑座11远离转移装置2的一端的下端面,螺纹柱1423转动连接于固定块1424上。滑移块1422与螺纹柱1423螺纹连接,而驱动气缸1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滑移块1422远离固定块1424的一侧。
    49.当需要对其他产品进行加工时,工作人员可以旋转螺纹柱1423,而螺纹柱1423驱动滑移块1422进行滑移,从而通过改变驱动气缸141的位置来调整推送板13的行程,进而促使推送板13可以将不同产品输送至转移装置2处。
    5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旋转螺纹柱1423的操作难度,螺纹柱1423远离滑移块14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轮1425,从而促使工作人员可以握持控制轮1425来转动螺纹柱1423。
    51.参照图1和图4,转移装置2包括转移组件21以及转动组件22,其中,转移组件21除了用于将待加工产品从进料装置1转移至转动组件22处之外,还用于将加工后产品从转动组件22转移至出料装置4。转动组件22除了用于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3处之外,还用于将加工后产品转移出加工装置3。
    52.具体的,转移组件21包括转移驱动件211、转动轴212、第一夹爪213以及第二夹爪
    214,其中,转动轴212固定连接于转移驱动件211的输出端,而第一夹爪213以及第二夹爪214间隔固定于转动轴212的外周面,转移驱动件211通过转动轴212驱使第一夹爪213以及第二夹爪214往复转动。
    53.转动组件22包括转动驱动件221、第一放置台222以及第二放置台223,其中,第一放置台222以及第二放置台223对称固定于转动驱动件221的输出端,转动驱动件221驱使第一放置台222以及第二放置台223往复转动,且第一放置台222以及第二放置台223均可供待加工产品或者加工后产品进行放置。
    5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转移驱动件211以及转动驱动件221均为凸轮分隔器,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转移驱动件211以及转动驱动件221还可以是旋转气缸。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爪213以及第二夹爪214均为拇指气缸,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爪213以及第二夹爪214还可以是伺服夹爪。
    55.当需要将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3处时,第一夹爪213首先将待加工产品从支撑座11处抓取,随后转移驱动件211通过转动轴212将第一夹爪213转移至第一放置台222的上方,随后第一夹爪213松开待加工产品并将其放置于第一放置台222上。之后,转动驱动件221驱使第一放置台222转动至加工装置3处,加工装置3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
    56.而当待加工产品加工完毕后,转动驱动件221驱使第一放置台222转移至原来位置,此时,第二夹爪214首先对加工后产品进行抓取,随后转移驱动件211通过转动轴212将第二夹爪214转移至出料装置4处,随后第二夹爪214松开加工后产品并将其放置于出料装置4上。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夹爪214将加工后产品转移至出料装置4处时,第二夹爪214同时将新的待加工产品放置于第一放置台222上,从而完成对待加工产品的流水线加工。
    57.继续参照图1和图4,加工装置3包括支架31、升降组件32以及加工组件33,其中,升降组件32、转动驱动件221以及转移驱动件211均固定连接于支架31上,而加工组件33固定连接于升降组件32的输出端,从而在需要对待加工处进行加工时,只要将待加工产品放置于加工组件33的正下方,升降组件32便可以将加工组件33转移至待加工产品处。
    58.具体的,升降组件32包括驱动电机321、螺纹轴322以及滑移架323,其中,驱动电机321固定连接于支架31的上端面,螺纹轴322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321的输出端。滑移架323通过滑轨滑移连接于支架31上,且螺纹轴322与滑移架323螺纹连接,而加工组件33固定连接于滑移架323上。
    59.当需要驱使加工组件33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开启驱动电机321,驱动电机321驱使螺纹柱1423发生旋转,而螺纹柱1423驱使滑移架323向下滑移,从而促使加工组件33转移至待加工产品处。
    60.继续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加工组件33为平旋盘,且平旋盘通过两个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其中一个伺服电机用于驱使平旋盘内的刀片弹出,而另一个伺服电机通过皮带驱使平旋盘发生旋转,从而促使平旋盘对待加工产品的内壁进行挖槽操作。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工组件33还可以是铣镗床、钻床、抛光机等加工装置3。
    61.参照图5和图6,出料装置4包括储物台41、若干储物架42以及弹性件43,其中,储物台41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滑槽411以及第二滑槽412,第一滑槽411靠近第一滑槽411的一端的槽底开设有安装槽413,第一滑槽411与第二滑槽412通过安装槽413相互连通。
    62.弹性件43设置于安装槽413内,具体的,弹性件43包括引导块431、压缩弹簧432以
    及限位柱433,压缩弹簧4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引导块431的端面,而压缩弹簧432的另一端与安装槽413的槽壁固定连接。限位柱433固定连接于引导块431的侧壁,安装槽413的槽壁贯穿开设有限位槽415,限位柱433往复滑移于限位槽415内。
    63.第一滑槽411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倾斜面4111,第二滑槽412的槽底设置有第二倾斜面4121,引导块431远离压缩弹簧4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倾斜面4311。第一倾斜面4111、第二倾斜面4121以及第三倾斜面4311均相互平行,且第一倾斜面4111与第二倾斜面4121相互间隔,而第三倾斜面4311在第一倾斜面4111与第二倾斜面4121之间上下平移。
    64.储物架42包括滑块421以及放置柱422,滑块421往复滑移于第一滑槽411与第二滑槽41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滑块421呈等腰梯形状。放置柱422固定连接于滑块421的上端面,且放置柱422可供加工后产品进行套设。安装槽413靠近第二滑槽412的槽壁贯穿开设有供加工后产品穿出的产品槽414,且产品槽414的槽宽小于第一滑槽411的最小槽宽。
    65.参照图7和图8,当储物架42上未放置加工后产品时,储物架42位于第一滑槽411内,且滑块421的下端面与第三倾斜面4311抵接,而第三倾斜面4311与第一倾斜面4111相互共面,而安装槽413的槽壁通过滑块421对整个储物架42进行限位。
    66.当储物架42上放满加工后产品时,装满加工后产品的储物架42驱使引导块431向下滑移,当第三倾斜面4311与第二倾斜面4121相互共面时,装满加工后产品的储物架42则在重力、第二倾斜面4121以及第三倾斜面4311的导向作用下沿着方向c滑移。而与此同时,未装载装满加工后产品的储物架42则在重力以及第一倾斜面4111的作用下同时沿着方向c进行滑移,并最后位于安装槽413的位置,从而完成对装满加工后产品的流水线储藏。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料装置4还可以是其他常规转移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连接可以根据实际采用焊接固定、一体成型、螺栓固定、螺纹连接以及卡接固定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
    6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全自动金属密封件内外加强环加工机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时,出料装置4将待加工产品输送至转移装置2处,转移装置2将待加工产品自动转移至加工装置3处,加工装置3自动对待加工产品进行加工,最后转移装置2再次将加工后的产品转移至出料装置4处。而与此同时,转移驱动件211将新的待加工产品转移至加工装置3处,从而完成对待加工产品的流水线加工。
    6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