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芯用喷码机构。
背景技术:
2.喷码技术除了可以标注生产日期外,还可以进行潜在问题的跟踪、防止假冒等。喷码机广泛应用于三方面:一是产品包装行业,即食品、饮料、酒类及医药等行业;二是产品自身,即在产品上标注规格型号,使其作为产品本身的一部分,主要分部在电缆、建筑材料、电子产品和商务印刷等行业;三是规范管理,如汽车、火车等法律规定须喷涂的参数标识等,对于安全管理很重要。
3.其中,在电芯封装过程中需要对电芯进行移印和喷码,需要涉及到电芯的正面和反面的标注,现有的移印和喷码,是通过人工翻转芯片从而保证喷码机喷印芯片的正面和反面,操作过程不连续,精准度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用喷码机构。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电芯用喷码机构,包括输送工位,用于输送电芯;所述输送工位的一侧设置反面印字工位,用于吸取所述电芯,所述输送工位的另一侧设置翻转工位,用于翻转所述电芯;所述反面印字工位的两侧分别安装喷码工位,一侧所述喷码工位用于电芯的正面喷码,另一侧所述喷码工位用于电芯的反面喷码;
7.所述喷码工位包括喷码头、扫码安装夹持块和第二支架;所述喷码头安装于喷码支架调节板的一侧,所述喷码支架调节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喷码支架调节板伸出长度可调;所述扫码安装夹持块安装于扫码安装导杆的一端,所述扫码安装导杆固定于扫码调节板的一侧,所述扫码调节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反面印字工位包括升降直线模组、第一滑动模组、第一吸盘和吸盘导轨固定板;所述第一吸盘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模组之上,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安装于吸盘导轨固定板之上,所述吸盘导轨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升降直线模组的滑台。
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模组包括相互嵌合的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吸盘导轨固定板之上,所述滑块抵接吸盘滑块固定块,所述吸盘滑块固定块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吸盘。
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直线模组的底部安装于第一支架上。
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工位包括第一旋转气缸、第二吸盘和移动气缸;所述第一旋转气缸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于移动气缸之上,所述第二吸盘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活动部。
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盘安装于吸盘固定板上,所述吸盘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活动部。
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气缸固定板、可移动立板和固定板;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壳体安装于所述气缸固定板,所述气缸固定板固定于可移动立板,所述可移动立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可移动立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安装加强板;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气缸的壳体固定于底板。
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工位包括多组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安装于移动直线模组的滑台,所述移动台之上安装多个第二旋转气缸,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活动部连接旋转底座。
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之上安装第三吸盘。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实现正反同时进行喷码、扫码,喷码质量稳定,喷码效率明显提高。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反面印字工位、喷码工位、翻转工位和输送工位之间的相互配合,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过程连续,精准度高。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送工位,改善电芯传送的平稳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4.图3是反面印字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喷码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翻转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输送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28.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反面印字工位;101、升降直线模组;102、反面印字固定板;103、第一滑动模组;104、吸盘滑块固定块;105、第一吸盘;106、电芯;107、第一支架;108、吸盘导轨固定板;2、喷码工位;201、喷码头;202、底座;203、扫码安装夹持块;204、扫码安装导杆;205、喷码支架调节板;206、第二支架;3、翻转工位;301、第一旋转气缸;302、吸盘固定板;303、气缸固定板;304、第二吸盘;305、可移动立板;306、加强板;307、固定板;308、底板;309、移动气缸;4、输送工位;401、移动直线模组;402、第二旋转气缸;403、移动台;404、旋转底座;405、第三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0.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
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31.结合图1和图2,一种电芯用喷码机构,包括输送工位4,用于输送电芯106。输送工位4的一侧设置反面印字工位1,用于吸取电芯106,输送工位4的另一侧设置翻转工位3,用于翻转电芯106。反面印字工位1的两侧分别安装喷码工位2,一侧喷码工位2用于电芯106的正面喷码,另一侧喷码工位2用于电芯106的反面喷码。
32.反面印字工位1包括升降直线模组101、第一滑动模组103、第一吸盘105和吸盘导轨固定板108。第一吸盘105安装于反面印字固定板102之上,反面印字固定板102安装于第一滑动模组103之上,第一滑动模组103安装于吸盘导轨固定板108之上,吸盘导轨固定板108安装于升降直线模组101的滑台。本实施例中,升降直线模组101为市售的直线步进电机线性模组。
33.第一滑动模组103包括相互嵌合的导轨和滑块,导轨固定于吸盘导轨固定板108之上,滑块抵接吸盘滑块固定块104,吸盘滑块固定块104用于固定第一吸盘105。升降直线模组101的底部安装于第一支架107上。
34.喷码工位2包括喷码头201、扫码安装夹持块203和第二支架206。喷码头201安装于喷码支架调节板205的一侧,喷码支架调节板205安装于第二支架206上,且喷码支架调节板205伸出长度可调。扫码安装夹持块203之上安装扫码器,扫码安装夹持块203安装于扫码安装导杆204的一端,扫码安装导杆204固定于扫码调节板的一侧,扫码调节板安装于第二支架206上。第二支架206插入底座202内。
35.翻转工位3包括第一旋转气缸301、第二吸盘304和移动气缸309。第一旋转气缸301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于移动气缸309之上,第二吸盘304安装于第一旋转气缸301的活动部。
36.第二吸盘304安装于吸盘固定板302上,吸盘固定板302安装于第一旋转气缸301的活动部。
37.固定组件包括气缸固定板303、可移动立板305和固定板307。第一旋转气缸301的壳体安装于气缸固定板303,气缸固定板303固定于可移动立板305,可移动立板305垂直固定于固定板307,且可移动立板305和固定板307之间安装加强板306。固定板307连接移动气缸309的活塞杆。移动气缸309的壳体固定于底板308。
38.输送工位4包括多组移动台403,移动台403安装于移动直线模组401的滑台,移动台403之上安装多个第二旋转气缸402,第二旋转气缸402的活动部连接旋转底座404。旋转底座404之上安装第三吸盘405。本实施例中,移动直线模组401为市售的直线步进电机线性模组。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0.操作人员将电芯106放置在第三吸盘405上,第三吸盘405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电芯106吸附于第三吸盘405上,且通过移动直线模组401输送。第二旋转气缸402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工况选择是否启动,主要是为了选择电芯106适合喷码的位置。
41.当移动台通过一个喷码工位2时,喷码头201对电芯106的正面喷码完毕之后同时进行扫码,通过移动直线模组401送至翻转工位3,第一旋转气缸301的第二吸盘304吸取电芯106后,第一旋转气缸301旋转180
°
,抵达位置后,反面印字工位1的第一吸盘105吸取电芯106,第一旋转气缸301再次旋回到原来的位置,反面印字工位1的第一吸盘105通过升降直线模组101的驱动向下移动,将电芯106放在第二吸盘304上,从而实现了电芯106的正反面
翻转,继续由移动直线模组401输送至另一个喷码工位2,对电芯106的反面进行喷码。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工位(4),用于输送电芯(106);所述输送工位(4)的一侧设置反面印字工位(1),用于吸取所述电芯(106),所述输送工位(4)的另一侧设置翻转工位(3),用于翻转所述电芯(106);所述反面印字工位(1)的两侧分别安装喷码工位(2),一侧所述喷码工位(2)用于电芯(106)的正面喷码,另一侧所述喷码工位(2)用于电芯(106)的反面喷码;所述喷码工位(2)包括喷码头(201)、扫码安装夹持块(203)和第二支架(206);所述喷码头(201)安装于喷码支架调节板(205)的一侧,所述喷码支架调节板(205)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206)上,且所述喷码支架调节板(205)伸出长度可调;所述扫码安装夹持块(203)安装于扫码安装导杆(204)的一端,所述扫码安装导杆(204)固定于扫码调节板的一侧,所述扫码调节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20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面印字工位(1)包括升降直线模组(101)、第一滑动模组(103)、第一吸盘(105)和吸盘导轨固定板(108);所述第一吸盘(105)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模组(103)之上,所述第一滑动模组(103)安装于吸盘导轨固定板(108)之上,所述吸盘导轨固定板(108)安装于所述升降直线模组(101)的滑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模组(103)包括相互嵌合的导轨和滑块,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吸盘导轨固定板(108)之上,所述滑块抵接吸盘滑块固定块(104),所述吸盘滑块固定块(104)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吸盘(1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直线模组(101)的底部安装于第一支架(107)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工位(3)包括第一旋转气缸(301)、第二吸盘(304)和移动气缸(309);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01)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于移动气缸(309)之上,所述第二吸盘(304)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01)的活动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盘(304)安装于吸盘固定板(302)上,所述吸盘固定板(302)安装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01)的活动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气缸固定板(303)、可移动立板(305)和固定板(307);所述第一旋转气缸(301)的壳体安装于所述气缸固定板(303),所述气缸固定板(303)固定于可移动立板(305),所述可移动立板(305)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07),且所述可移动立板(305)和所述固定板(307)之间安装加强板(306);所述固定板(307)连接所述移动气缸(309)的活塞杆。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气缸(309)的壳体固定于底板(308)。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工位(4)包括多组移动台(403),所述移动台(403)安装于移动直线模组(401)的滑台,所述移动台(403)之上安装多个第二旋转气缸(402),所述第二旋转气缸(402)的活动部连接旋转底座(404)。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用喷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底座(404)之上安装第三吸盘(40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用喷码机构,包括输送工位,用于输送电芯;输送工位的一侧设置反面印字工位,用于吸取电芯,输送工位的另一侧设置翻转工位,用于翻转电芯;反面印字工位的两侧分别安装喷码工位,一侧喷码工位用于电芯的正面喷码,另一侧喷码工位用于电芯的反面喷码。本实用新型实现正反同时进行喷码、扫码。扫码。扫码。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 龙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三屹晨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