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鱼礁,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已经广泛的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进行近海海洋生物栖息地和渔场的修复,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存在如下问题:
4.1、在使用的时候多数采用的都是水泥或者海底沉积淤泥制备而成的,而过段时间需要进行观察的时候并不便于进行寻找;
5.2、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其结构设计为鱼类等提供的繁殖、生长环境并没有良好的庇敌功能;
6.3、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容易倾倒没有良好的固定结构设计;
7.4、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在使用的时候无法便捷的将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而且倾倒后则更加无法实现此种功能;
8.为此设计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来优化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和顶连接臂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与海底接触,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在顶连接臂、顶盘、底槽和底环上设计多孔结构可使其小型鱼类生物繁殖和躲避,顶连接臂、下侧连接臂、中连接环、顶环和底环组成成的笼型结构可进行一些鱼类在内繁殖和躲避较大型生物无法进入,在顶盘和底盘之间设置中空螺旋架,且中空螺旋架设计为螺旋结构可提供大面积的小型鱼类生长空间,且构成螺旋型躲避结构,在顶环和底环的外侧安装有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在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其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可插入至海底淤泥内进行支撑和固定,在底盘的底部安装插杆组件、调节筒组件、推动杆组件、固定盘组件和外螺纹,可在落入海底后先将插杆组件插入至海底,并将外螺纹埋入海底淤泥内,然后转动调节筒组件并通过调节筒组件推动推动杆组件带动固定盘组件插入至海底淤泥内稳定插入固定在海底淤泥内。
10.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11.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包括顶环、中连接环和底环,所述中
连接环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中槽,所述顶环的底部与底环的顶部分别开设有顶槽和底槽,其中顶槽与中连接环顶部的中槽处等角度安装有上侧连接臂,所述中连接环底部中槽处于底槽之间等间距安装有下侧连接臂,所述中连接环的外侧分90
°
角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外侧端部通过轴承安装有j型导流板,所述顶环的内侧设有顶固定骨架组件,所述底环的内侧设有底固定骨架组件,所述顶环、中连接环、底环、顶固定骨架组件、顶固定骨架组件和转杆皆采用钢材质制备而成。
12.优选的,顶固定骨架组件包括顶连接臂和顶盘,所述顶环的内侧等角度安装有顶连接臂,并位于所述顶连接臂的内端部处安装有顶盘,所述顶连接臂的外侧和顶盘的外侧皆等间距设有槽口。
13.优选的,底固定骨架组件包括底盘和底连接臂,所述底环的内侧等角度安装有底连接臂,所述底连接臂的内端部处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和底连接臂的外侧等间距开设有槽口。
14.优选的,所述顶盘与所述底盘之间安装有中空螺旋架,且所述中空螺旋架的外侧也等间距开设有槽口。
15.优选的,所述顶环的外侧以及所述底环的外侧分60
°
分别安装有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且所述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的端部为锥型结构。
16.优选的,所述底盘的底中部处安装有插杆组件,该插杆组件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筒组件,所述调节筒组件的底部铰接有推动杆组件,所述插杆组件的外底部处安装有夹持盘,位于所述夹持盘的内侧设有可被所述推动杆组件推动的固定盘组件。
17.优选的,所述插杆组件包括底杆和外螺纹,所述底盘的底中部处安装有底杆,且所述底杆外侧的上部处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筒组件。
18.优选的,调节筒组件包括外调节环、底调节环、底环形槽和l型环,所述外螺纹的外侧套设有外调节环,且所述外调节环与所述外螺纹相互啮合,所述外调节环的内底部处开设有底环形槽,所述底环形槽的内部设有l型环,所述l型环的底部安装有底调节环。
19.优选的,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上固定块、侧铰接杆和下固定块,所述底调节环的底部两侧安装有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的外侧铰接有侧铰接杆,所述侧铰接杆的侧底部处铰接有下固定块,且下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盘组件上。
20.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组件包括扩展板和柔性垫,所述夹持盘的顶部开设有条槽,所述夹持盘的内部设有多组扩展板,且每组扩展板之间设有柔性垫,所述扩展板的顶部处安装有下固定块。
21.用于该人工鱼礁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2.步骤1: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和顶连接臂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与海底接触;
23.步骤2: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
24.步骤3: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
25.步骤4:在顶连接臂、顶盘、底槽和底环上设计多孔结构可使其小型鱼类生物繁殖和躲避;
26.步骤5:顶连接臂、下侧连接臂、中连接环、顶环和底环组成成的笼型结构可进行一些鱼类在内繁殖和躲避较大型生物无法进入;
27.步骤6:在顶盘和底盘之间设置中空螺旋架,且中空螺旋架设计为螺旋结构可提供大面积的小型鱼类生长空间,且构成螺旋型躲避结构;
28.步骤7:在顶环和底环的外侧安装有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在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其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可插入至海底淤泥内进行支撑和固定;
29.步骤8:在底盘的底部安装插杆组件、调节筒组件、推动杆组件、固定盘组件和外螺纹,可在落入海底后先将插杆组件插入至海底,并将外螺纹埋入海底淤泥内,然后转动调节筒组件并通过调节筒组件推动推动杆组件带动固定盘组件插入至海底淤泥内稳定插入固定在海底淤泥内。
30.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3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和顶连接臂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与海底接触,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在顶连接臂、顶盘、底槽和底环上设计多孔结构可使其小型鱼类生物繁殖和躲避,顶连接臂、下侧连接臂、中连接环、顶环和底环组成成的笼型结构可进行一些鱼类在内繁殖和躲避较大型生物无法进入,在顶盘和底盘之间设置中空螺旋架,且中空螺旋架设计为螺旋结构可提供大面积的小型鱼类生长空间,且构成螺旋型躲避结构,在顶环和底环的外侧安装有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在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其顶侧卡杆和底侧卡杆可插入至海底淤泥内进行支撑和固定,在底盘的底部安装插杆组件、调节筒组件、推动杆组件、固定盘组件和外螺纹,可在落入海底后先将插杆组件插入至海底,并将外螺纹埋入海底淤泥内,然后转动调节筒组件并通过调节筒组件推动推动杆组件带动固定盘组件插入至海底淤泥内稳定插入固定在海底淤泥内。
附图说明
32.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一的装置整体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一的装置整体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二的装置整体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二的装置整体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二的装置整体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三的装置整体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三的装置整体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三的调节环组件和卡盘组件组合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按照本发明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的一优选实施例三的卡盘组件结构示意图。
41.图中:1-顶环,2-顶侧卡杆,3-顶连接臂,4-中空螺旋架,5-顶盘,6-j型导流板,7-上侧连接臂,8-中连接环,9-下侧连接臂,10-底环,11-底侧卡杆,12-转杆,13-底盘,14-底连接臂,15-底槽,16-顶槽,17-底杆,18-外调节环,19-底调节环,20-侧铰接杆,21-夹持盘,22-扩展板,23-外螺纹,24-底环形槽,25-l型环,26-柔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43.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包括顶环1、中连接环8和底环10,中连接环8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中槽,顶环1的底部与底环10的顶部分别开设有顶槽16和底槽15,其中顶槽16与中连接环8顶部的中槽处等角度安装有上侧连接臂7,中连接环8底部中槽处于底槽15之间等间距安装有下侧连接臂9,中连接环8的外侧分90
°
角安装有转杆12,且转杆12的外侧端部通过轴承安装有j型导流板6,顶环1的内侧设有顶固定骨架组件,底环10的内侧设有底固定骨架组件,顶环1、中连接环8、底环10、顶固定骨架组件、顶固定骨架组件和转杆12皆采用钢材质制备而成。
44.在本实施例中,顶固定骨架组件包括顶连接臂3和顶盘5,顶环1的内侧等角度安装有顶连接臂3,并位于顶连接臂3的内端部处安装有顶盘5,顶连接臂3的外侧和顶盘5的外侧皆等间距设有槽口。
45.在本实施例中,底固定骨架组件包括底盘13和底连接臂14,底环10的内侧等角度安装有底连接臂14,底连接臂14的内端部处安装有底盘13,底盘13和底连接臂14的外侧等间距开设有槽口。
46.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5和顶连接臂3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10与海底接触,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6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6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6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在顶连接臂3、顶盘5、底槽15和底环10上设计多孔结构可使其小型鱼类生物繁殖和躲避,顶连接臂3、下侧连接臂9、中连接环8、顶环1和底环10组成成的笼型结构可进行一些鱼类在内繁殖和躲避较大型生物无法进入。
47.实施例二
4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加了顶盘5与底盘13之间安装有中空螺旋架4,且中空螺旋架4的外侧也等间距开设有槽口,顶环1的外侧以及底环10的外侧分60
°
分别安装有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且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的端部为锥型结构。
49.在顶环1和底环10的外侧安装有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在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其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可插入至海底淤泥内进行支撑和固定。
50.实施例三
5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9所示,与实施例二区别在于增加了底盘13的底中部处安装有插杆组件,该插杆组件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筒组件,调节筒组件的底部铰接有推动杆组件,插杆组件的外底部处安装有夹持盘21,位于夹持盘21的内侧设有可被推动杆组件推动的固定盘组件。
52.在本实施例中,插杆组件包括底杆17和外螺纹23,底盘13的底中部处安装有底杆17,且底杆17外侧的上部处设有外螺纹23,外螺纹23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筒组件。
53.在底盘13的底部安装插杆组件、调节筒组件、推动杆组件、固定盘组件和外螺纹23,可在落入海底后先将插杆组件插入至海底,并将外螺纹23埋入海底淤泥内,然后转动调节筒组件并通过调节筒组件推动推动杆组件带动固定盘组件插入至海底淤泥内稳定插入固定在海底淤泥内。
54.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筒组件包括外调节环18、底调节环19、底环形槽24和l型环25,外螺纹23的外侧套设有外调节环18,且外调节环18与外螺纹23相互啮合,外调节环18的内底部处开设有底环形槽24,底环形槽24的内部设有l型环25,l型环25的底部安装有底调节环19,推动杆组件包括上固定块、侧铰接杆20和下固定块,底调节环19的底部两侧安装有上固定块,上固定块的外侧铰接有侧铰接杆20,侧铰接杆20的侧底部处铰接有下固定块,且下固定块固定在固定盘组件上,固定盘组件包括扩展板22和柔性垫26,夹持盘21的顶部开设有条槽,夹持盘21的内部设有多组扩展板22,且每组扩展板22之间设有柔性垫26,扩展板22的顶部处安装有下固定块。
55.通过转动外调节环18调节外调节环18在外螺纹23外侧的位置,然后使其外调节环18下降,然后带动底调节环19下降,通过底调节环19推动侧铰接杆20运动,通过侧铰接杆20带动扩展板22运动,使其扩展板22和柔性垫26插入至海底沉积淤泥内进一步提高固定强度。
56.用于该人工鱼礁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7.步骤1: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5和顶连接臂3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10与海底接触;
58.步骤2: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6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6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
59.步骤3: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6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
60.步骤4:在顶连接臂3、顶盘5、底槽15和底环10上设计多孔结构可使其小型鱼类生物繁殖和躲避;
61.步骤5:顶连接臂3、下侧连接臂9、中连接环8、顶环1和底环10组成成的笼型结构可进行一些鱼类在内繁殖和躲避较大型生物无法进入;
62.步骤6:在顶盘5和底盘13之间设置中空螺旋架4,且中空螺旋架4设计为螺旋结构可提供大面积的小型鱼类生长空间,且构成螺旋型躲避结构;
63.步骤7:在顶环1和底环10的外侧安装有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在人工鱼礁倾倒
的时候,其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可插入至海底淤泥内进行支撑和固定;
64.步骤8:在底盘13的底部安装插杆组件、调节筒组件、推动杆组件、固定盘组件和外螺纹23,可在落入海底后先将插杆组件插入至海底,并将外螺纹23埋入海底淤泥内,然后转动调节筒组件并通过调节筒组件推动推动杆组件带动固定盘组件插入至海底淤泥内稳定插入固定在海底淤泥内。
65.以上,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环(1)、中连接环(8)和底环(10),所述中连接环(8)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中槽,所述顶环(1)的底部与底环(10)的顶部分别开设有顶槽(16)和底槽(15),其中顶槽(16)与中连接环(8)顶部的中槽处等角度安装有上侧连接臂(7),所述中连接环(8)底部中槽处于底槽(15)之间等间距安装有下侧连接臂(9),所述中连接环(8)的外侧分90
°
角安装有转杆(12),且转杆(12)的外侧端部通过轴承安装有j型导流板(6),所述顶环(1)的内侧设有顶固定骨架组件,所述底环(10)的内侧设有底固定骨架组件,所述顶环(1)、中连接环(8)、底环(10)、顶固定骨架组件、顶固定骨架组件和转杆(12)皆采用钢材质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顶固定骨架组件包括顶连接臂(3)和顶盘(5),所述顶环(1)的内侧等角度安装有顶连接臂(3),并位于所述顶连接臂(3)的内端部处安装有顶盘(5),所述顶连接臂(3)的外侧和顶盘(5)的外侧皆等间距设有槽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底固定骨架组件包括底盘(13)和底连接臂(14),所述底环(10)的内侧等角度安装有底连接臂(14),所述底连接臂(14)的内端部处安装有底盘(13),所述底盘(13)和底连接臂(14)的外侧等间距开设有槽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5)与所述底盘(13)之间安装有中空螺旋架(4),且所述中空螺旋架(4)的外侧也等间距开设有槽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环(1)的外侧以及所述底环(10)的外侧分60
°
分别安装有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且所述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的端部为锥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3)的底中部处安装有插杆组件,该插杆组件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筒组件,所述调节筒组件的底部铰接有推动杆组件,所述插杆组件的外底部处安装有夹持盘(21),位于所述夹持盘(21)的内侧设有可被所述推动杆组件推动的固定盘组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组件包括底杆(17)和外螺纹(23),所述底盘(13)的底中部处安装有底杆(17),且所述底杆(17)外侧的上部处设有外螺纹(23),所述外螺纹(23)的外侧套设有调节筒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调节筒组件包括外调节环(18)、底调节环(19)、底环形槽(24)和l型环(25),所述外螺纹(23)的外侧套设有外调节环(18),且所述外调节环(18)与所述外螺纹(23)相互啮合,所述外调节环(18)的内底部处开设有底环形槽(24),所述底环形槽(24)的内部设有l型环(25),所述l型环(25)的底部安装有底调节环(19)。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杆组件包括上固定块、侧铰接杆(20)和下固定块,所述底调节环(19)的底部两侧安装有上固定块,所述上固定块的外侧铰接有侧铰接杆(20),所述侧铰接杆(20)的侧底部处铰接有下固定块,且下固定块固定在所述固定盘组件上;所述固定盘组件包括扩展板(22)和柔性垫(26),所述夹持盘(21)的顶部开设有条槽,所述夹持盘(21)的内部设有多组扩展
板(22),且每组扩展板(22)之间设有柔性垫(26),所述扩展板(22)的顶部处安装有下固定块。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用于该人工鱼礁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5)和顶连接臂(3)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10)与海底接触;步骤2: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6)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6)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步骤3: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6)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步骤4:在顶连接臂(3)、顶盘(5)、底槽(15)和底环(10)上设计多孔结构可使其小型鱼类生物繁殖和躲避;步骤5:顶连接臂(3)、下侧连接臂(9)、中连接环(8)、顶环(1)和底环(10)组成成的笼型结构可进行一些鱼类在内繁殖和躲避较大型生物无法进入;步骤6:在顶盘(5)和底盘(13)之间设置中空螺旋架(4),且中空螺旋架(4)设计为螺旋结构可提供大面积的小型鱼类生长空间,且构成螺旋型躲避结构;步骤7:在顶环(1)和底环(10)的外侧安装有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在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其顶侧卡杆(2)和底侧卡杆(11)可插入至海底淤泥内进行支撑和固定;步骤8:在底盘(13)的底部安装插杆组件、调节筒组件、推动杆组件、固定盘组件和外螺纹(23),可在落入海底后先将插杆组件插入至海底,并将外螺纹(23)埋入海底淤泥内,然后转动调节筒组件并通过调节筒组件推动推动杆组件带动固定盘组件插入至海底淤泥内稳定插入固定在海底淤泥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海底沉积物持续扰动的人工鱼礁,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采用船只和吊机将需要投放的采用夹持臂可夹持在顶盘和顶连接臂缓慢投放至海底,使其底环与海底接触,落入海底的人工鱼礁其J型导流板在重力下自然垂落,在海底水流流动的时候可通过J型导流板的J型结构设计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当海底暗流强烈运动使其人工鱼礁倾倒的时候,在重力下J型导流板还会自然垂落,同样可以将海底的海底沉积的无机盐等带到表面。到表面。到表面。
技术研发人员:夏陆军 付英杰 张平 胡桂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嵊泗县林业局、嵊泗列岛风景名胜管理局)
技术研发日:2022.03.10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