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1-09  94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


    背景技术:

    2.降尘又称落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微米以上,计量指标单位为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地表沉降物质的量。
    3.大气粉尘自然沉降量的监测是开展较早的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项目。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就要用到施工降尘装置。目前在对房屋建筑进行降尘处理时,多是采用液体雾化并对其进行喷洒从而实现粘附空气中灰尘,并增加灰尘重量,使得灰尘掉落地面。然而水雾在外界的高温以及长时间的放置后则会再度蒸发,此时,灰尘则会再度随着空气流动逸散在房屋建筑内,难以彻底的对房屋建筑的灰尘进行处理。且现有的降尘装置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灰尘以及杂物进行清理,极大的限制了降尘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房屋建筑降尘措施在水雾蒸发后,灰尘再度飞扬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包括:
    6.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空腔、中空腔和上空腔,所述下空腔贯穿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所述中空腔分别开设有孔道连通于所述下空腔和所述上空腔,所述移动底座内可转动地安装有竖向转轴,所述竖向转轴贯穿所述中空腔,所述竖向转轴的下端伸至所述下空腔内,所述竖向转轴的上端伸至所述上空腔内,所述下空腔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竖向转轴的电机;
    7.设置于所述下空腔中的扬尘叶轮,同轴连接于所述竖向转轴的下端;
    8.安装于所述中空腔内的滤尘隔板,所述竖向转轴的中部可转动地贯穿所述滤尘隔板,所述竖向转轴的中部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抵靠于所述滤尘隔板的面向连通于所述下空腔的孔道的一侧;
    9.设置于所述上空腔内的抽吸风叶,所述抽吸风叶连接于所述转轴的上端;
    10.喷头,安装于所述移动底座的外部,所述喷头通过输送管路连通于所述上空腔;以及
    11.雾化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雾化装置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
    12.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与地面间隙设置,所述下空腔的腔口处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腔口和所述地面之间的封堵围挡,所述封堵围挡沿所述腔口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引气环槽,所述引气环槽连通于所述下空腔。
    14.进一步的,所述中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密封防护箱,所述滤尘隔板和所述刮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防护箱内,所述密封防护箱连通于所述孔道。
    1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底座的侧部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连通于所述中空腔,所述检修口安装有检修门,所述密封防护箱安装有电动门,所述电动门对准于所述检修口。
    16.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转轴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轴套,所述刮板的数量为多根,所述刮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部,多根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轴套的周向方向距设置。
    17.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转轴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轴套,所述抽吸风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抽吸风叶连接于所述第二轴套,多个所述抽吸风叶沿所述第二轴套的周向方向设置。
    1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水箱,所述雾化装置连接于所述水箱,所述雾化装置的出雾口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
    19.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路沿移动底座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管路安装有多个所述喷头,多个所述喷头沿所述输送管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一方面,将地面灰尘通过吸收过滤进行收集,彻底根除灰尘在水雾蒸发后继续危害建设施工现场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滤除灰尘后的干净气流将雾化装置产生的大量水雾裹挟输送至移动底座的外部喷头内,通过喷头将大量水雾喷洒于地面润湿地面,使得被吸除灰尘后的地面湿润,同时,避免在本发明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工作时,灰尘大量扬起。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底座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的下空腔和中空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的上空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防护箱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0.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包括:移动底座1、扬尘叶轮2、滤尘隔板3、抽吸风叶4、喷头5和雾化装置6。
    31.具体的,移动底座为可移动的一底座。移动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空腔、中空腔和上空腔。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沿竖直方向设置。容置槽内安装有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将容置槽分隔成,上中下三个空腔,即下空腔、中空腔和上空腔,其中,下空腔贯穿移动底座1的底部。
    32.中空腔分别开设有孔道连通于下空腔和所述上空腔。上层隔板和下层隔板分别开设有所述孔道,每一块隔板上开设的孔道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33.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座1内可转动地安装有竖向转轴11。竖向转轴11贯穿中空腔,竖向转轴11的下端伸至下空腔内,竖向转轴11的上端伸至上空腔内,下空腔内安装有电机12。电机12用于驱动所述竖向转轴1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于竖向转轴。
    34.参阅图3所示,在下空腔中设置有的扬尘叶轮2,具体的,扬尘叶轮同轴连接于竖向转轴11的下端。
    35.参阅图3、图5和图6所示,滤尘隔板3安装于中空腔内的滤尘隔板3。竖向转轴11的中部可转动地贯穿滤尘隔板3。竖向转轴的中部连接有刮板31。刮板31抵靠于滤尘隔板3的面向连通于下空腔的孔道的一侧。刮板用于铲除滤尘隔板的下表面滤除留滞的灰尘。
    36.抽吸风叶4设置于上空腔内。抽吸风叶4连接于转轴的上端。
    37.喷头5安装于移动底座1的外部。喷头5通过输送管路51连通于上空腔。抽吸风叶用于将上空腔内的空气排至输送管路中。
    38.雾化装置6安装于移动底座1。雾化装置6连接于输送管路51。雾化装置用于将清水雾化成水雾。
    39.本发明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40.电机驱动竖向转轴转动,使得扬尘叶轮、刮板和抽吸风叶同时要竖向转动转动。在扬尘叶轮转动后,扬尘叶轮对准于地面,将地面附着的灰尘吹动起来,同时,在抽吸风叶的转动下,使得相互连通的下空腔和中空腔产生负压。下空腔将扬尘叶轮激起的灰尘通过下层隔板的孔道吸入中空腔中。吸入中空腔且携带有大量灰尘的空气经过滤尘隔板的过滤,使得灰尘滤除留滞于滤尘隔板的下表面,在刮板的转动铲除下,避免灰尘封堵滤尘隔板的过滤孔。经过滤尘隔板过滤后的空气进入上空腔内,并被抽吸风叶排入输送管路中。雾化装置将清水进行雾化以产生大量的水雾并连通于输送管路中,大量水雾在被抽吸风叶排入输送管路中的空气裹挟下输送至移动底座的外部的喷头内,大量水雾在气流的裹挟下喷向地面,使得地面湿润。
    41.本发明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一方面,将地面灰尘通过吸收过滤进行收集,彻底根除灰尘在水雾蒸发后继续危害建设施工现场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滤除灰尘后的干净气流将雾化装置产生的大量水雾裹挟输送至移动底座的外部喷头内,通过喷头将大量水雾喷洒于地面润湿地面,使得被吸除灰尘后的地面湿润,同时,避免在本发明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工作时,灰尘大量扬起。
    42.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滚轮13。移动底座呈长方体形,移动底座的相对两侧分别可转动地安装有两滚轮,使得移动底座1的底部与地面间隙设置。为了避免在扬尘叶轮激起灰尘散逸至移动底座的外部,移动底座的下空腔的腔口处安装有封堵围挡。封堵围挡用于封堵移动底座的下空腔的腔口和地面之间,使得被扬尘叶轮激起的灰尘
    围堵在下空腔内。封堵围挡14沿腔口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
    43.进一步的,封堵围挡呈筒形,在本实施例中,封堵围挡为耐磨橡胶套筒。移动底座的下腔口延伸形成有翼缘板,翼缘板沿下腔口设置一圈,封堵围挡的上端套设于翼缘板,封堵围挡的下端抵靠于地面。
    44.在本实施例中,在移动底座的下腔口安装封堵围挡后,移动底座1的底部开设有引气环槽10。引气环槽连通于所述下空腔。引气环槽与容置槽同心设置,引气环槽设置有两圈,引气环槽围绕于容置槽的外部。两圈引气环槽的上部通孔孔道连通于下空腔。
    45.在本实施例中,中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密封防护箱15。如图3至图5所示,密封防护箱固定安装于下层隔板上。滤尘隔板3和刮板31分别设置于密封防护箱15内。密封防护箱15的顶部连通于上层隔板的孔道,密封防护箱的底部连通于下层隔板的孔道。
    46.进一步的,密封防护箱呈圆柱形,滤尘隔板的外径适配于密封防护箱的内径,滤尘隔板沿密封防护箱的进行方向设置。滤尘隔板将密封防护箱分隔呈集尘仓和洁气仓。
    4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移动底座1的侧部开设有检修口。检修口连通于中空腔。检修口安装有检修门16。密封防护箱15安装有电动门。电动门对准于检修口。在密封防护箱的集尘仓内聚集较大灰尘后,通过开启检修口和电动门,在设备关闭的情况下,将集尘仓内聚集的灰尘清除。
    48.参阅图6所示,竖向转轴11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轴套111。刮板31的数量为多根。刮板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轴套111的外部。多根刮板31沿第一轴套111的周向方向距设置。刮板与滤尘隔板呈角度设置。刮板倾斜设置,以便将滤尘隔壁的下表面的灰尘铲除。
    49.参阅图4所示,竖向转轴11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轴套。抽吸风叶4的数量为多个,抽吸风叶4连接于第二轴套。多个抽吸风叶4沿第二轴套的周向方向设置。
    50.较佳的,上空腔内安装有密封罩,竖向转轴的上端伸至密封罩内,抽吸风叶设置于密封罩内。输送管路连通于密封罩的上部,密封罩的下部连通于上层隔板的孔道。
    51.参阅图1和图2所示,移动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水箱。水箱为雾化装置提供清水。雾化装置6连接于水箱。雾化装置6的出雾口连接于输送管路51。雾化装置6为超声波雾化器。
    52.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管路51沿移动底座1的周向方向设置。输送管路51安装有多个喷头5。多个喷头5沿输送管路5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3.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下空腔、中空腔和上空腔,所述下空腔贯穿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所述中空腔分别开设有孔道连通于所述下空腔和所述上空腔,所述移动底座内可转动地安装有竖向转轴,所述竖向转轴贯穿所述中空腔,所述竖向转轴的下端伸至所述下空腔内,所述竖向转轴的上端伸至所述上空腔内,所述下空腔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竖向转轴的电机;设置于所述下空腔中的扬尘叶轮,同轴连接于所述竖向转轴的下端;安装于所述中空腔内的滤尘隔板,所述竖向转轴的中部可转动地贯穿所述滤尘隔板,所述竖向转轴的中部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抵靠于所述滤尘隔板的面向连通于所述下空腔的孔道的一侧;设置于所述上空腔内的抽吸风叶,所述抽吸风叶连接于所述转轴的上端;喷头,安装于所述移动底座的外部,所述喷头通过输送管路连通于所述上空腔;以及雾化装置,安装于所述移动底座,所述雾化装置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与地面间隙设置,所述下空腔的腔口处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腔口和所述地面之间的封堵围挡,所述封堵围挡沿所述腔口的周向方向设置一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开设有引气环槽,所述引气环槽连通于所述下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密封防护箱,所述滤尘隔板和所述刮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密封防护箱内,所述密封防护箱连通于所述孔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侧部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连通于所述中空腔,所述检修口安装有检修门,所述密封防护箱安装有电动门,所述电动门对准于所述检修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转轴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轴套,所述刮板的数量为多根,所述刮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外部,多根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轴套的周向方向距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转轴的上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轴套,所述抽吸风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抽吸风叶连接于所述第二轴套,多个所述抽吸风叶沿所述第二轴套的周向方向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水箱,所述雾化装置连接于所述水箱,所述雾化装置的出雾口连接于所述输送管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路沿移动底座的周向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管路安装有多个所述喷头,多个所述喷头沿所述输送管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将地面灰尘通过吸收过滤进行收集,彻底根除灰尘在水雾蒸发后继续危害建设施工现场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滤除灰尘后的干净气流将雾化装置产生的大量水雾裹挟输送至移动底座的外部喷头内,通过喷头将大量水雾喷洒于地面润湿地面,使得被吸除灰尘后的地面湿润,同时,避免在本发明的环保建筑用降尘设备工作时,灰尘大量扬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房屋建筑降尘措施在水雾蒸发后,灰尘再度飞扬的问题。灰尘再度飞扬的问题。灰尘再度飞扬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鹤 张晖 张晓晨 周旭 谢雨洋 陈国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