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1-10  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测试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极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材料和智能服装在人体健康监测、娱乐健身和军事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智能纺织材料和智能服装测试评价的标准化是其进步和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智能材料和智能服装技术的研发越来越多,智能材料和智能服装在人体应用上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复杂和更具挑战。在人体上直接测试评估智能材料和智能服装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是测试环境与应用环境一致,测试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就是测试对象的参数未知,不同的测试对象的参数不相同,并且测试对象的参数是动态变化的。现在还没有能直接将电极夹持固定并且能够封装和便于连接的装置。
    3.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的产品有一些简单用于电化学测试的电极夹,也有一些评价生物电干电极的模拟人体的简单的设备,不能满足人体真实参数模拟测试的需要,在评估智能纺织品性能时候缺乏相应的方法和设备,因此,开发一种电极的夹持装置对于智能材料和智能服装的评价和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极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种存在的多个技术问题。
    5.一种电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夹持圈和下电极夹持圈,在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中央有一个凹槽,凹槽中间有一个螺纹通孔,凹槽侧方有一贯通边缘的沟槽,在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中间开有上下两层直径不等的底孔和上孔,在下电极夹持圈的边缘有4 个通孔,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和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能将电极固定,并且通过沉降螺丝紧固,电极上的导线能够通过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的沟槽伸出,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通过所述的螺纹通孔与外界的连接杆相连。
    6.进一步,所述上电极夹持圈采用了聚四氟乙烯棒、聚乙烯或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备,所述上电极夹持圈的直径在30mm到50mm 之间,厚度在15mm到25mm之间,所述螺纹通孔的直径在3mm到6mm之间,所述上电极夹持圈凹槽的直径为10mm到30mm之间,所述上电极夹持圈凹槽通过上电极夹持圈沟槽与外侧面连通,其直径为0.5mm到2mm之间。
    7.进一步,所述下电极夹持圈采用了聚四氟乙烯棒、聚乙烯或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备,所述下电极夹持圈的直径在30mm到50mm 之间,厚度在5mm到10mm之间,所述螺纹通孔的直径在3mm到6mm之间,所述下电极夹持圈底孔的直径为10mm到15mm之间,所述下电极夹持圈上孔的直径为12mm到17mm 之间,底孔与上孔的中心重合,且直径差为2mm-3mm之间。
    8.进一步,所述上电极夹持圈与下电极夹持圈的直径应相等,且边缘的螺纹和通孔
    要能一一对应。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点:
    10.由于采用了上下夹持圈夹持电极,夹持圈中间的凹槽形状尺寸可以根据电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下夹持圈的梯度凹槽设计有利于防止电极的滑脱,可以为仿真系统的电极的固定和安装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设计方案和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极夹持装置的上电极夹持圈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极夹持装置的上电极夹持圈的顶面和剖面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极夹持装置的下电极夹持圈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极夹持装置的下电极夹持圈的顶面和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理解为不包括本书,以上、以下、以内理解为包括本书。
    18.一种电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夹持圈(1)和下电极夹持圈(6),在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1)中央有一个凹槽(3),所述的凹槽(3)中间有一个螺纹通孔(5),所述的凹槽(3)侧方有一贯通边缘的沟槽(4),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1)的边缘有4个螺纹孔(2),在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中(6)间开有上下两层直径不等的底孔(8)和上孔(9),在所述下电极夹持圈(6)的边缘有4个通孔(7),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1)和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6)能将电极固定,并且通过沉降螺丝紧固,电极上的导线能够通过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1)的沟槽(4)伸出,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1)通过所述的螺纹通孔(5)与外界的连接杆相连。
    19.所述上电极夹持圈(1)采用了聚四氟乙烯棒、聚乙烯或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通过机械加工或浇铸方式制备,依据所夹持的电极的尺寸,所述上电极夹持圈(6)的直径在30mm到50mm之间,所述上电极夹持圈(6)的厚度在15mm到25mm之间,所述螺纹通孔(5)的直径在3mm到6mm之间,其长度应不少于所述上电极夹持圈(6)厚度的0.7倍,而较长的螺纹通孔有利于外界连接杆与电极夹持圈相连,并保持垂直状态,根据需要夹持的电极的尺寸确定上电极夹持圈凹槽的尺寸,所述上电极夹持圈凹槽(3)的直径为10mm到30mm之间,其深度应小于所述上电极夹持圈(6) 厚度的0.3倍,所述上电极夹持圈凹槽(3)通过上电极夹持圈沟槽(4)与外侧面连通,其直径为0.5mm到2mm之
    间,便于电极的引线与外界相连,电极的引线可以为螺丝状结构。
    20.所述下电极夹持圈(6)采用聚四氟乙烯棒、聚乙烯或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备,所述下电极夹持圈(6)的直径在30mm到50mm 之间,厚度在5mm到10mm之间,所述螺纹通孔(7)的直径在3mm到6mm之间,所述下电极夹持圈(6)的底孔(8)直径为10mm到15mm之间,所述下电极夹持圈(6)的上孔(9)直径为12mm到17mm之间,所述底孔(8)与上孔(9)的中心重合,且直径差为 2mm-3mm之间。
    21.所述上电极夹持圈(1)与下电极夹持圈(6)的直径应相等,且所述上电极夹持圈 (1)边缘的螺纹孔(2)和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6)的通孔(7)要能一一对应,沉降螺丝能够通过所述的通孔(7)与螺纹孔(2)紧固。
    2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电极夹持圈和下电极夹持圈,在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中央有一个凹槽,凹槽中间有一个螺纹通孔,凹槽侧方有一贯通边缘的沟槽,在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中间开有上下两层直径不等的底孔和上孔,在下电极夹持圈的边缘有4个通孔,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和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能将电极固定,并且通过沉降螺丝紧固,电极上的导线能够通过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的沟槽伸出,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通过所述的螺纹通孔与外界的连接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夹持圈采用了聚四氟乙烯棒、聚乙烯或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备,所述上电极夹持圈的直径在30mm到50mm之间,厚度在15mm到25mm之间,所述螺纹通孔的直径在3mm到6mm之间,所述上电极夹持圈凹槽的直径为10mm到30mm之间,所述上电极夹持圈凹槽通过上电极夹持圈沟槽与外侧面连通,其直径为0.5mm到2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极夹持圈采用了聚四氟乙烯棒、聚乙烯或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制备,所述下电极夹持圈的直径在30mm到50mm之间,厚度在5mm到10mm之间,所述螺纹通孔的直径在3mm到6mm之间,所述下电极夹持圈底孔的直径为10mm到15mm之间,所述下电极夹持圈上孔的直径为12mm到17mm之间,底孔与上孔的中心重合,且直径差为2mm-3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夹持圈与下电极夹持圈的直径应相等,且边缘的螺纹和通孔要能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极夹持装置,所述的电极夹持装置包括包括上电极夹持圈和下电极夹持圈,在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中央有一个凹槽,凹槽中间有一个螺纹通孔,凹槽侧方有一贯通边缘的沟槽,在所述的下电极夹持圈中间开有上下两层直径不等的底孔和上孔,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和下电极夹持圈能够将电极封装在里面,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的凹槽能够将电极的引线导出,所述的上电极夹持圈的螺纹通孔能够与外界的连接棒连接,安装到其他设备中,为电极的封装和固定提供支持。封装和固定提供支持。封装和固定提供支持。


    技术研发人员:刘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智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7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