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包装罐是指罐身各处横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罐颈短,罐颈内径比罐身内颈稍小或无罐颈的一种包装容器,是刚性包装的一种。包装材料强度较高,罐体抗变形能力强。包装操作是装填操作,然后将罐口封闭,可做运输包装、外包装,也可做商业包装,内包装用。在包装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待包装的物品标签贴附在其表面,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工作人员手动贴附,因此导致在标签贴附的过程中出现标签贴附不准确的情况,造成包装罐成为残次品。
3.因此,现有技术中包装罐的生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通过设置有两个弧形板和输送带,弧形板和液压缸连接,且其中一个弧形板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使用过程中,将标签穿过两个矩形框,利用两个弧形板相互靠近,从而将标签贴附在包装罐上,以及通过设置有上下两个夹板,利用两个夹板对包装罐限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装罐的生产次品率不易控制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输送带,便于带动包装罐移动,且输送带的上方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设置有下夹板和上夹板,便于对包装罐限位,所述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设置有弧形板,便于将标签贴附在包装罐的外侧,两个所述弧形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便于带动弧形板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便于对整体装置支撑,且两个支撑柱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底部的两端,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8.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带的内侧两端分别啮合有从动辊和主动辊,便于带动输送带传动,且从动辊和主动辊的两端均活动贯穿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板,所述主动辊的一端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皮带轮,便于与外部动力装置连接。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下夹板相背离一侧壁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便于带动下夹板移动,且第一螺杆的中部外周面上螺纹套接有第一支撑座,便于对第一螺杆支撑,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上夹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壁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便于带动上夹板移动,且第二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便于转动第二螺杆,两个所述第
二螺杆之间螺纹套接有横杆,便于对第二螺杆支撑,且横杆的顶部两端均螺纹贯穿至底部连接有第三螺杆,便于带动横杆移动,所述第三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便于转动第三螺杆,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转动连接。
11.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背离液压缸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便于标签的穿过,所述液压缸的中部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第二支撑座,便于对液压缸支撑,且第二支撑座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两个弧形板和输送带,弧形板和液压缸连接,且其中一个弧形板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使用过程中,将标签穿过两个矩形框,利用两个弧形板相互靠近,从而将标签贴附在包装罐上,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标签贴歪的风险。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上下两个夹板,利用两个夹板对包装罐限位,避免包装罐移动过程中出现摔倒的情况,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15.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和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上方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输送带、弧形板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00、支撑板;101、支撑柱;200、输送带;201、从动辊;202、主动辊;2021、皮带轮;300、下夹板;301、第一螺杆;302、第一支撑座;400、上夹板;401、第二螺杆;4011、第一旋钮;500、横杆;501、第三螺杆;5011、第二旋钮;600、弧形板;601、矩形框;700、液压缸;701、第二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4.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板100,两个支撑板100之间设置有输送带200,且输送带200的上方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设置有下夹板300和上夹板400,下夹板300和上夹板400之间设置有弧形板600,两个弧形板600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700,利用输送带200转动,使得当输送带200上放置有包装罐时,可以从输送带20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根据需要贴标的包装罐大小分别调整两个下夹板300和两个上夹板40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两个下夹板300
对包装罐的底部限位,两个上夹板400对包装罐的顶部限位,将待贴标的包装罐放置在输送带200上,使得输送带200带动包装罐移动,当包装罐移动至两个弧形板600之间时,外部动力装置暂停,液压缸700启动,液压缸700推动两个弧形板600相互靠近,从而将标签贴附在包装罐的外侧;
25.支撑板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101,用于方便对整体装置支撑,且两个支撑柱101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0底部的两端,用于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26.输送带200的内侧两端分别啮合有从动辊201和主动辊202,用于方便带动输送带200传动,且从动辊201和主动辊202的两端均活动贯穿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板100,主动辊202的一端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皮带轮2021,用于方便与外部动力装置连接;
27.两个下夹板300相背离一侧壁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301,用于方便带动下夹板300移动,且第一螺杆301的中部外周面上螺纹套接有第一支撑座302,用于方便对第一螺杆301支撑,第一支撑座302的底部与支撑板100的顶部固定连接;
28.两个上夹板400相互背离的一侧壁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401,用于方便带动上夹板400移动,且第二螺杆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4011,用于方便转动第二螺杆401,两个第二螺杆401之间螺纹套接有横杆500,用于方便对第二螺杆401支撑,且横杆500的顶部两端均螺纹贯穿至底部连接有第三螺杆501,用于方便带动横杆500移动,第三螺杆5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5011,用于方便转动第三螺杆501,底部与支撑板100的顶部转动连接;
29.其中一个弧形板600背离液压缸700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601,用于方便标签的穿过,液压缸700的中部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第二支撑座701,用于方便对液压缸700支撑,且第二支撑座701的底部与支撑板100的顶部固定连接。
30.工作原理:在该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使用时,首先将皮带轮2021与外部动力装置连接,使得外部动力装置通过带动皮带轮2021转动进而带动主动辊202转动,主动辊202的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输送带200转动,从而使得当输送带200上放置有包装罐时,可以从输送带20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根据需要贴标的包装罐大小分别调整两个下夹板300和两个上夹板40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两个下夹板300对包装罐的底部限位,两个上夹板400对包装罐的顶部限位,此时将标签的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矩形框601,并将待贴标的包装罐放置在输送带200上,使得输送带200带动包装罐移动,当包装罐移动至两个弧形板600之间时,外部动力装置暂停,液压缸700启动,液压缸700推动两个弧形板600相互靠近,由于标签穿过两个矩形框601,因此弧形板600的移动同时带动标签移动,从而将标签贴附在包装罐的外周面上,完成贴标作业,贴标完成后,液压缸700带动两个弧形板600相互远离,同时外部动力装置再次启动带动输送带200移动,从而将贴标完成的包装罐输送至下一工序。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包括两个支撑板(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板(100)之间设置有输送带(200),且输送带(200)的上方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设置有下夹板(300)和上夹板(400),所述下夹板(300)和上夹板(400)之间设置有弧形板(600),两个所述弧形板(600)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7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柱(101),且两个支撑柱(101)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板(100)底部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00)的内侧两端分别啮合有从动辊(201)和主动辊(202),且从动辊(201)和主动辊(202)的两端均活动贯穿对应位置处的支撑板(100),所述主动辊(202)的一端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皮带轮(20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夹板(300)相背离一侧壁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螺杆(301),且第一螺杆(301)的中部外周面上螺纹套接有第一支撑座(302),所述第一支撑座(302)的底部与支撑板(100)的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夹板(400)相互背离的一侧壁两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螺杆(401),且第二螺杆(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4011),两个所述第二螺杆(401)之间螺纹套接有横杆(500),且横杆(500)的顶部两端均螺纹贯穿至底部连接有第三螺杆(501),所述第三螺杆(5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5011),底部与支撑板(100)的顶部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板(600)背离液压缸(700)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601),所述液压缸(700)的中部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第二支撑座(701),且第二支撑座(701)的底部与支撑板(100)的顶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次品率的包装罐制备用定位结构,涉及包装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输送带,且输送带的上方两侧均沿竖直方向向上依次设置有下夹板和上夹板,下夹板和上夹板之间设置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两个弧形板和输送带,弧形板和液压缸连接,且其中一个弧形板一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使用过程中,将标签穿过两个矩形框,利用两个弧形板相互靠近,从而将标签贴附在包装罐上,以及通过设置有上下两个夹板,利用两个夹板对包装罐限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装罐的生产次品率不易控制的问题。品率不易控制的问题。品率不易控制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谢丙坤 印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鑫豫达印铁制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