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塑膜成型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铝塑膜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2.铝塑膜成型机是锂离子电池铝塑膜包装膜的自动成型设备,可实现从包装膜卷材到单个成型包装膜的自动化操作。
3.现有的铝塑膜成型机设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自动放料、穿刺、冲压成型、压紧、自动送料、裁切。电控系统核心部件为冲压成型伺服/送料伺服/顶料伺服辅以刀架步进与修边步进。但是,铝塑膜成型机在放料过程中会出现铝塑膜跑偏的问题。
4.铝塑膜跑偏会直接影响产品或生产原材料的传输给生产过程中的定位或计量带来很多的不便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塑膜用上料机构。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包括纠偏机构和卷料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源、滑动模块、纠偏滑板和侧板;所述滑动模块安装于所述纠偏滑板之上;所述纠偏滑板和所述侧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包括前后纠偏伺服电机,所述前后纠偏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依次穿过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纠偏滑板之上;
8.所述卷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源、铝塑膜卷和多个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安装于纠偏滚筒固定板上,且所述纠偏滚筒固定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铝塑膜卷依次绕卷在所述第一滚筒上,且通过所述第一滚筒输送;第二驱动源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气胀轴,所述气胀轴穿过所述铝塑膜卷。
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块包括相互嵌合的纠偏导轨和滑块,所述滑块贴合且固定于所述纠偏滑板。
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纠偏导轨的两侧分别安装纠偏导轨挡片。
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的两端安装轴夹,所述轴夹限制所述第一滚筒的左右移动。
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滚筒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卷料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第一滚筒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二滚筒的安装高度,所述铝塑膜卷还绕卷于所述第二滚筒,且通过所述第二滚筒张紧铝膜。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的一端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嵌合于轴向升降导轨,所述滑动块可通过锁紧元件固定。
15.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轨的一侧安装传感器支架,所述传感器支架用于固定多个传感器。
16.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卷料机构还包括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活塞杆用于抵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铝塑膜。
17.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用上料机构还包括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信号连接,控制所述气胀轴收紧和松弛。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机构主要是将整套的铝塑膜套在气胀轴上,实现自动上料。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纠偏机构防止铝塑膜跑偏,保证证每次输出的铝塑膜都在同一位置,收卷端面平齐,使铝塑膜成型机后续的分切工序准确,降低消耗。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滚筒的位置可调,以适应较宽范围的产品尺寸从而张紧铝塑膜,且保证准确的送料断切长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7.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纠偏导轨挡片;2、纠偏导轨;3、滑块;4、纠偏滑板;5、前后纠偏伺服电机;6、第一滚筒;7、轴夹;8、纠偏滚筒固定板;9、第二滚筒;10、按钮开关;11、放卷纠偏后的铝膜;12、铝塑膜卷;13、升降导轨;14、传感器支架;15、压紧气缸;16、气胀轴;1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30.结合图1~图4,一种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包括纠偏机构和卷料机构。纠偏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源、滑动模块、纠偏滑板4和侧板。滑动模块安装于纠偏滑板4之上。纠偏滑板4和侧板相互垂直连接。第一驱动源包括前后纠偏伺服电机5,前后纠偏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滚珠丝杆,滚珠丝杆依次穿过连接块,且连接块固定于纠偏滑板4之上。
31.卷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源、铝塑膜卷12和多个第一滚筒6。多个第一滚筒6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卷料机构包括五个第一滚筒6,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第一滚筒6的数量。第一滚筒6安装于纠偏滚筒固定板8上,且纠偏滚筒固定板8的一侧固定于
侧板上。铝塑膜卷12依次绕卷在第一滚筒6上,且通过第一滚筒6输送。第二驱动源包括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气胀轴16,气胀轴16穿过铝塑膜卷12。
32.滑动模块包括相互嵌合的纠偏导轨2和滑块3,滑块3贴合且固定于纠偏滑板4。纠偏导轨2的两侧分别安装纠偏导轨挡片1。纠偏导轨2固定于机架上。
33.第一滚筒6的两端安装轴夹7,轴夹7限制第一滚筒6的左右移动。
34.卷料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筒9,第二滚筒9的一端固定于侧板上,且第一滚筒6的安装高度>第二滚筒9的安装高度,铝塑膜卷12还绕卷于第二滚筒9,且通过第二滚筒9张紧铝膜。
35.第二滚筒9的一端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嵌合于轴向升降导轨13,滑动块可通过锁紧元件固定。根据铝塑膜的张紧要求,可调整第二滚筒9的高度,选择滑动块在升降导轨13上的位置,且通过锁紧元件固定。优选地,锁紧元件为紧固螺栓,轴向穿过滑动块,其一端抵接于侧板。
36.升降导轨13的一侧安装传感器支架14,传感器支架14用于固定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实现感应铝膜的上下极限位置的目的。
37.卷料机构还包括压紧气缸15,压紧气缸15的活塞杆用于抵接相邻两个第一滚筒6之间的铝塑膜。
38.铝塑膜用上料机构还包括按钮开关10,按钮开关10和第二驱动源信号连接,控制气胀轴16收紧和松弛。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0.人工放卷式铝塑膜至气胀轴16上,启动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轴带动气胀轴16转动,实现铝塑膜卷12的放卷,且铝塑膜卷12放卷的铝塑膜依次穿过第一滚筒6和第二滚筒9,随着铝塑膜卷12的转动和铝塑膜成型机的拉料机构,第一滚筒6和第二滚筒9转动传输铝塑膜,传输过程中,可通过压紧气缸15的活塞杆推出压紧铝塑膜,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启动前后纠偏伺服电机5调整卷料机构的位置,具体地,前后纠偏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驱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纠偏滑板4沿纠偏导轨2的设置方向运动,从而调整侧板的位置,保证每次输出的铝塑膜都在同一位置。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机构和卷料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源、滑动模块、纠偏滑板(4)和侧板;所述滑动模块安装于所述纠偏滑板(4)之上;所述纠偏滑板(4)和所述侧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源包括前后纠偏伺服电机(5),所述前后纠偏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依次穿过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纠偏滑板(4)之上;所述卷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源、铝塑膜卷(12)和多个第一滚筒(6);所述第一滚筒(6)安装于纠偏滚筒固定板(8)上,且所述纠偏滚筒固定板(8)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侧板上;所述铝塑膜卷(12)依次绕卷在所述第一滚筒(6)上,且通过所述第一滚筒(6)输送;第二驱动源包括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连接气胀轴(16),所述气胀轴(16)穿过所述铝塑膜卷(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模块包括相互嵌合的纠偏导轨(2)和滑块(3),所述滑块(3)贴合且固定于所述纠偏滑板(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导轨(2)的两侧分别安装纠偏导轨挡片(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6)的两端安装轴夹(7),所述轴夹(7)限制所述第一滚筒(6)的左右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滚筒(6)的中轴线相互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筒(9),所述第二滚筒(9)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第一滚筒(6)的安装高度>所述第二滚筒(9)的安装高度,所述铝塑膜卷(12)还绕卷于所述第二滚筒(9),且通过所述第二滚筒(9)张紧铝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筒(9)的一端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嵌合于轴向升降导轨(13),所述滑动块可通过锁紧元件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轨(13)的一侧安装传感器支架(14),所述传感器支架(14)用于固定多个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机构还包括压紧气缸(15),所述压紧气缸(15)的活塞杆用于抵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滚筒(6)之间的铝塑膜。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塑膜用上料机构还包括按钮开关(10),所述按钮开关(10)和所述第二驱动源信号连接,控制所述气胀轴(16)收紧和松弛。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塑膜用上料机构,包括纠偏机构和卷料机构;纠偏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源、滑动模块、纠偏滑板和侧板;滑动模块安装于纠偏滑板之上;纠偏滑板和侧板相互垂直连接;第一驱动源包括前后纠偏伺服电机,前后纠偏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珠丝杆,滚珠丝杆依次穿过连接块,且连接块固定于纠偏滑板之上;卷料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源、铝塑膜卷和多个第一滚筒;第一滚筒安装于纠偏滚筒固定板上,且纠偏滚筒固定板的一侧固定于侧板上;铝塑膜卷依次绕卷在第一滚筒上,且通过第一滚筒输送;第二驱动源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气胀轴,气胀轴穿过铝塑膜卷。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上料,并且可以调整机构的位置。并且可以调整机构的位置。并且可以调整机构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 龙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三屹晨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