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
背景技术:
2.电梯按其结构主要包括机房、井道、底坑、轿厢、轿厢架和层站。
3.现在的电梯轿厢架每侧为单立柱设计,对工厂折弯以及焊接等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同时对现场安装人员在拼装各部件时,相对位置精度控制把控要好,由于各零部件装配位置需通过垫片调整才能消除加工与装配误差,所以安装过程中尺寸控制不好极易造成结构应力,引起电梯共震影响电梯舒适度。因此为了减小轿厢的震动,提升电梯运行时乘客的舒适性,亟需一种能够防止电梯震动的轿厢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以解决现在的轿厢架易在安装过程中导致结构应力,引起电梯共震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包括轿架上梁、四根立柱和下托架,四根所述立柱镜像设置在下托架的两侧,其位于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上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梁设有返绳轮与导靴。
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在将在下托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两根立柱,在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通过连接件将两根立柱固定连接,因此下托架与立柱之间具有四个连接点,可以有效确保下托架的稳定性和平稳性,不易发生倾斜,同时采用四根立柱式设计,增加了轿厢架在电梯井中上下滑动时的稳定性,可以减小双立柱式轿厢架因为结构应力情况引起的电梯共震,提升了乘客在乘坐电梯时舒适性。
7.进一步,四根所述立柱的顶端与轿架上梁垂直,四根所述立柱的低端与下托架垂直。其目的是,通过该种设置立柱与轿架上梁和下托架正面连接,装配过程中不存在配合间隙问题,所以无需垫片调整,大大减少了安装过程中的装配要求,消除了结构装配应力。
8.进一步,所述下托架为整体焊接成型。其目的是,通过该种设置,可以确保下托架的整体强度,与现有的组合式的下托架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不易在轿厢运行中发生震动。
9.进一步,所述轿架上梁设有的返绳轮为两个。其目的是,通过该种设置可以让曳引机的钢绳绕过两个反绳轮,使包角达到180
°
,可以有效增大整个曳引系统中的曳引力,提高电梯的安全性。
10.进一步,连接所述立柱的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分别设置在立柱的上部和下部,连接件与立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目的是,通过该种设置可以通过连接于立柱上部和下部的连接件,对两根立柱进行固定,增强其稳定性,避免出现震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正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右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轿架上梁1、立柱2、返绳轮3、下托架4、导靴5、连接件6、安全钳7。
1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16.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包括轿架上梁1、四根立柱2和下托架4,下托架4为整体焊接成型,四根立柱2镜像设置在下托架4的两侧,其位于下托架4同一侧的两根立柱2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下托架4同一侧的两根立柱2之间通过两个相同的连接件6螺栓连接,两个连接件6分别设置在立柱2的上部和下部,四根立柱2的顶端与上梁固定连接,上梁的两端均设有返绳轮3与导靴5,两个导靴5位于分别位于下托架4两侧的立柱2的上方。两个反绳轮位于轿架上梁1的下表面,轿架上梁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两个转轴,两个反绳轮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转轴上。下托架4上固定连接有安全钳7,其安全钳7 位于两根立柱2之间。
17.四根立柱2的顶端与轿架上梁1垂直,且立柱2与轿架上梁1之间通过8.8级高强度螺栓连接,四根立柱2的低端与下托架4垂直,且四根立柱2的低端与下托架4同样通过8.8 级高强度螺栓连接。
1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9.本方案通过在将在下托架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两根立柱2,在下托架4同一侧的两根立柱2通过连接件6将两根立柱2固定连接,因此下托架4与立柱2之间具有四个连接点,可以有效确保下托架4的稳定性和平稳性,不易发生倾斜,同时采用四根立柱2式设计,增加了轿厢架在电梯井中上下滑动时的稳定性,可以减小双立柱2式轿厢架因为结构应力情况引起的电梯共震,提升了乘客在乘坐电梯时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轿架上梁、四根立柱和下托架,四根所述立柱镜像设置在下托架的两侧,其位于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立柱的顶端与所述上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梁设有返绳轮与导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其特征在于:四根所述立柱的顶端与轿架上梁垂直,四根所述立柱的低端与下托架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架为整体焊接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轿架上梁设有的返绳轮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立柱的所述连接件为两个,两个连接件分别设置在立柱的上部和下部,连接件与立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电梯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防震轿厢架,包括轿架上梁、四根立柱和下托架,四根立柱镜像设置在下托架的两侧,其位于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留有间隙,且位于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四根立柱的顶端与所述上梁固定连接,上梁设有返绳轮与导靴。本方案通过在将在下托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两根立柱,在下托架同一侧的两根立柱通过连接件将两根立柱固定连接,因此下托架与立柱之间具有四个连接点,可以确保下托架的稳定性和平稳性,不易发生倾斜,同时采用四根立柱式设计,增加了轿厢架在电梯井中上下滑动时的稳定性,可以减小双立柱式轿厢架因为结构应力情况引起的电梯共震,提升了乘客在乘坐电梯时舒适性。时舒适性。时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