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1-24  10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很多设备会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汽,为了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一般都会通过余热回收系统对这些热气进行回收利用,目前,最常见的余热利用方式就是通过余热对生活用水进行加热。
    3.但是,现有技术中,只用于加热生活用水对余热的利用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余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以提高蒸汽余热利用率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罐;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固定安装在水罐内,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水罐外;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安装在蛇形管的一端;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水罐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上;净化罐,所述净化罐设于第一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净化罐固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安装在净化罐内,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净化罐外;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净化罐的一侧,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烟囱,所述烟囱设于净化罐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烟囱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的顶部;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于第一连接管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三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三风机的出风口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第三风机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冷凝器固定连接;净水器,净水器设于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净水器与冷凝器相连接;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固定安装在净水器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罐的顶部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净化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净化罐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净化罐外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净化罐内转动安装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带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扇。
    7.优选的,所述净化罐内固定安装有隔离管,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隔离管内并与隔离管转动连接,所述带动杆的底端延伸至隔离管内并与隔离管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排气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气罩。
    9.优选的,所述净化罐内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锥角。
    10.优选的,所述电机上固定套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一侧与净化罐的一侧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净化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净化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废管。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电机、转动杆、第一锥形齿轮、带动杆、第二锥形齿轮和螺旋扇相配合,可以让净化罐中的蒸汽和废气充分融合,以此提高蒸汽对废气的净化效果,通过第三连接管、第三风机、第四连接管、冷凝器、净水器和第五连接管相配合,可以将一部分蒸汽液化并转化为生活用水。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净化罐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净化罐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水罐;2、蛇形管;3、第一连接管;4、第一风机;5、第二连接管;6、净化罐;7、排气管;8、第二风机;9、烟囱;10、第三连接管;11、第三风机;12、第四连接管;13、冷凝器;14、净水器;15、第五连接管;16、电机;17、转动杆;18、第一锥形齿轮;19、带动杆;20、第二锥形齿轮;21、螺旋扇。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净化罐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净化罐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罐1,水罐1上分别安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对水罐1内的水进行更换;蛇形管2,所述蛇形管2固定安装在水罐1内,所述蛇形管2的两端均延伸至水罐1外,蛇形管2可以为扭曲状,这可以增加蛇形管2与生活用水的接触范围,从而提高生活用水的加热效果;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固定安装在蛇形管2的一端;第一风机4,所述第一风机4设于水罐1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4的进风口与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固定安装在第一风机4的出风口上;净化罐6,所述净化罐6设于第一风机4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5的一端与净化罐6固定连接;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固定安装在净化罐6内,所述排气管7的一端延伸至净化罐6外,排气管设于净化罐6的上方,这使得蒸汽和废气在进入净化罐6内可以一同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进行接触,以此实现对废气的净化;第二风机8,所述第二风机8设于净化罐6的一侧,所述排气管7的一端与第二风机8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烟囱9,所述烟囱9设于净化罐6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8的出风口与烟囱9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10,所述第三连接管10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3的顶部,第三连接管10可以将第一连接管3中的蒸汽抽出一部分,使得蒸汽的一部分用于对废气进行净化,而另一部分可以冷凝成生活用水,以此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第三风机11,所述第三风机11设于第一连接管3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管10的一
    端与第三风机11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管12,所述第四连接管12固定安装在第三风机11的出风口上;冷凝器13,所述冷凝器13设于第三风机11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管12的一端与冷凝器13固定连接,冷凝器13可以加速蒸汽的液化,使得蒸汽可以更快的转换成液体;净水器14,净水器14设于冷凝器13的一侧,所述净水器14与冷凝器13相连接;第五连接管15,所述第五连接管15固定安装在净水器14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管15的另一端与水罐1的顶部固定连接。
    20.所述净化罐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6,所述净化罐6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的一端延伸至净化罐6外并与电机1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8,所述净化罐6内转动安装有带动杆19,所述带动杆19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2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8与第二锥形齿轮20啮合,所述带动杆1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扇21,螺旋扇21通过转动可以对净化罐6内的蒸汽和废气进行混合,使得蒸汽可以更好的与废气相接触并对废气进行净化。
    21.所述净化罐6内固定安装有隔离管,所述转动杆17的一端延伸至隔离管内并与隔离管转动连接,所述带动杆19的底端延伸至隔离管内并与隔离管转动连接,隔离管内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通过轴承与转动杆17转动连接,隔离管不但可以对转动杆17和带动杆19进行支撑,同时还可以对第一锥形齿轮18和第二锥形齿轮20进行隔离,避免第一锥形齿轮18和第二锥形齿轮20与蒸汽和废气相接触。
    22.所述排气管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气罩,吸气罩可以让净化后的废气更容易进入排气管7内。
    23.所述净化罐6内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锥角,网板在与蒸汽相接触后,一部分蒸汽会在网板上聚集液化,随后,这些液化的蒸汽通过锥角均匀的下落,以此配合蒸汽对废气进行净化。
    24.所述电机16上固定套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一侧与净化罐6的一侧固定连接,防护可以对电机16进行隔离防护。
    25.所述净化罐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净化罐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废管,废气可通过进气管进入净化罐6中。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27.使用时,蒸气进入蛇形管2内,蒸汽在经过蛇形管2时,会对蛇形管2进行加热,然后通过蛇形管2对水罐1内的水进行加热,随后,蒸汽在第一风机4的引动下,经过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5进入净化罐6中,与此同时,工业废气工作进气管进入净化罐6内,此时,蒸汽会与废气相接触,从而开始对废气中的烟灰和微粒进行净化,与此同时,启动电机16,电机16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杆17转动,转动杆17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8带动第二锥形齿轮20转动,第二锥形齿轮20则通过带动杆19带动螺旋扇21转动,螺旋扇21通过转动可以对蒸汽和废气进行搅动,以加速蒸汽和废气和接触,当蒸汽与网板相接触时,会聚集液化,然后通过锥角滴落,从而使得净化罐6内形成喷淋净化器,随后,当蒸汽和水滴与废气中的微粒接触后会变成污水落到净化罐6的底部,然后通过排废管排出,随后,在第二风机8的引动下,经过净化的废气会通过吸气罩进入排气管7中,然后通过排期管7进入烟囱9中排出,从而通过蒸汽完成了对生活用水的加热工作以及对工业废气的净化工作,与此同时,第三风机11将一部分蒸汽从第一连接管3中抽出并通过第三连接管10和第四连接管12输送至冷凝器13
    中,随后,冷凝器13将蒸汽液化并输送至净水器14中,净水器14对冷凝水进行过滤后通过第五连接管15输送至水罐1中,从而可以将一部分蒸汽转换成生活用水。
    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电机16、转动杆17、第一锥形齿轮18、带动杆19、第二锥形齿轮20和螺旋扇21相配合,可以让净化罐6中的蒸汽和废气充分融合,以此提高蒸汽对废气的净化效果,通过第三连接管10、第三风机11、第四连接管12、冷凝器13、净水器14和第五连接管15相配合,可以将一部分蒸汽液化并转化为生活用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罐;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固定安装在水罐内,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水罐外;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安装在蛇形管的一端;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水罐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上;净化罐,所述净化罐设于第一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净化罐固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安装在净化罐内,所述排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净化罐外;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于净化罐的一侧,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第二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烟囱,所述烟囱设于净化罐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烟囱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管的顶部;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设于第一连接管的顶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三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三风机的出风口上;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第三风机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冷凝器固定连接;净水器,净水器设于冷凝器的一侧,所述净水器与冷凝器相连接;第五连接管,所述第五连接管固定安装在净水器的一侧,所述第五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水罐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净化罐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净化罐外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净化罐内转动安装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带动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螺旋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内固定安装有隔离管,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隔离管内并与隔离管转动连接,所述带动杆的底端延伸至隔离管内并与隔离管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气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内固定安装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锥角。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固定套设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一侧与净化罐的一侧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净化罐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废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所述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水罐;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固定安装在水罐内,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水罐外;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安装在蛇形管的一端;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水罐的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固定安装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上;净化罐,所述净化罐设于第一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净化罐固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固定安装在净化罐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节能用蒸汽余热回收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可以提高蒸汽余热利用率的优点。率的优点。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婷婷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9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