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07-08  163



    1.本发明涉及检疫检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布鲁氏杆菌会引起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危害较大。在我国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牛、羊、猪3种牲畜。布病主要损害人、畜的生殖系统和关节,对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危害。
    3.在布病的检疫检验工作中,通过抽血进行血清分析,是布鲁氏杆菌非常重要的一种检验手段。现有技术中,对牛进行采血检测时,由于牛尾根敏感度低、静脉较粗且较浅,因此是较佳的采血位置,牛尾采血的具体位置是位于距离尾根10cm左右,第4、5尾椎骨交界中点凹陷处,里面对应的是牛尾静脉和牛尾中动脉。
    4.实操中,需要一人对牛进行保定,操作者一只手将尾部拉直抬起,使尾根暴露,大致判断位置后,另一只手拿取采血针进行采血,见回血后,即可抽血。抽血完毕后,需用酒精棉球进行按压伤口几分钟,以防止出血。
    5.然而这种方式进行操作时,存在诸多不便。1、操作者需一只手将尾部拉起、拉直,当大批量操作时,操作者易疲劳;2、抽血时操作者由于一手拉牛尾,只能单手进行抽血操作,操作较为不便,尤其是采用针管抽血时,单手操作极为不便;3、由于抽血完毕后需要用酒精棉按压几分钟,在大批量检验中,会严重影响检验效率,辅助按压时间远超实际抽血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牛尾根采血时操作较为不便、操作者易疲劳的问题。
    7.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包括:
    8.支座,其呈c字形结构,用于支撑在牛臀部;
    9.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具有一用于固定尾部的固定环、另一端铰接至所述支座的中部;其中,
    10.所述固定环通过一弹性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固定环的轴心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且所述固定环斜向下倾斜。
    11.更优地,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一放置槽,使所述固定环呈c字形结构,所述放置槽朝向所述弹性连接部偏斜,以防止尾部从固定环中脱离。
    12.更优地,还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蜗轮上,所述蜗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蜗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旋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相配合,所述蜗杆转动时,带动所述蜗轮转动。
    13.更优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由弹性材料制成,用于夹持卫生棉。
    14.更优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呈腰圆形结构,所述导向环由硬质材料制成;
    15.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纱布、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导向环两侧的两个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丝杠和滑块;所述导向环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滑槽,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驱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滚轮的两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丝杠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丝杠的一端驱动连接有所述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滑槽内,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丝杠相配合的螺纹孔,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滚轮的两端,所述纱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滚轮、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滚轮,任意一所述第一锥齿轮上同轴驱动连接有第二旋钮;其中,
    16.所述第一滚轮转动时释放纱布的长度等于第二滚轮的移动距离。
    17.本发明提供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通过将支座支撑在牛臀部,将牛尾固定在固定环内,即可将牛尾抬起并固定,无需操作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进而降低操作强度,避免疲劳;由于采样装置将牛尾固定,操作者可解放双手,更加方便的进行采血操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22.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23.图6为图2的主视图;
    24.图7为图6中c-c剖视图;
    25.图8为图7中d处局部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支座;11蜗杆;20支撑杆;21蜗轮;22导向环;30固定环;301放置槽;31弹性连接部;41第一滚轮;42第二滚轮;50第二旋钮;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丝杠;5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鲁氏杆菌检测用血液采样装置,包括支座10和支撑杆20,其中,支座10呈c字形结构,用于支撑在牛臀部,图1展示了支座10的具体安装位置和方法;
    31.支撑杆20的一端具有一用于固定尾部的固定环30、另一端铰接至支座10的中部;其中,固定环30通过一弹性连接部31连接至支撑杆20上,固定环30的轴心线与支撑杆20的延伸方向具有一夹角且固定环30斜向下倾斜。
    32.使用时,将支撑座支撑在牛臀部,将牛尾拉直使其贴合在支撑杆20上,将牛尾穿过固定环30,由于固定环30向下倾斜且通过弹性连接部31连接,牛尾上翘时和固定环30之间形成阻力,从而防止牛尾从固定环30中脱离,同时牛尾呈拉直状态,从而可以模拟人手拉直、抬起的效果。
    33.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固定环30上开设有一放置槽301,使固定环30呈c字形结构,放置槽301朝向弹性连接部31偏斜,以防止尾部从固定环30中脱离。放置槽301可以方便放置牛尾,从而使牛尾能够更方便的穿过固定环30,同时由于放置槽301偏向一侧开设,不影响牛尾与固定环30之间的受力。
    34.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本装置还包括蜗轮21和蜗杆11,支撑杆20远离固定环30的一端固定连接至蜗轮21上,蜗杆1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座10上,蜗轮2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座10上,蜗杆1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旋钮;蜗轮21与蜗杆11相配合,蜗杆11转动时,带动蜗轮21转动。
    35.通过转动第一旋钮,第一旋钮带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转动时带动蜗轮21转动,蜗轮21转动时会带动支撑杆20实现偏转,进而调节支撑杆20与牛臀部的角度,方便不同操作者操作时的个性化需求。
    36.实施例二:
    37.由于牛尾采血完毕后需要几分钟的按压时间以防出血,该过程时间较长,影响检验效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0上设置有导向环22,导向环22的位置和采血处的位置相对应,导向环22由弹性材料制成,用于夹持卫生棉。
    38.采血完毕后,将卫生棉塞入导向环22内,由于导向环22为弹性材料制成,会挤压卫生棉,从而将卫生棉固定住,无需人手进行按压。
    39.实施例三:
    40.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0上设置有导向环22,导向环22呈腰圆形结构,其形状由图7所示,导向环22由硬质材料制成;
    41.采样装置还包括纱布(图中未示出)、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和对称设置在导向环22两侧的两个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丝杠53和滑块54;导向环22的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滑槽,两个第一锥齿轮51分别驱动连接至第一滚轮41的两端,第一锥齿轮51可转动地设置在导向滑槽内,丝杠53可转动地设置在导向滑槽内,丝杠53的一端驱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2,第一锥齿轮51与第二锥齿轮52相啮合,滑块54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滑槽内,滑块54上开设有与丝杠53相配合的螺纹孔,两个滑块54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二滚轮42的两端,两个滑块54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滚轮42同步移动,纱布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滚轮41、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滚轮42,任意一第一锥齿轮51上同轴驱动连接有第二旋钮50;其中,
    42.第一滚轮41转动时释放纱布的长度等于第二滚轮42的移动距离。
    43.工作时,当抽血完毕后,将酒精棉按压在采血处,转动第二旋钮50,第二旋钮50带动第一锥齿轮51转动,第一锥齿轮51与第二锥齿轮52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52转动,第二锥
    齿轮52带动丝杠53转动,进而带动滑块54在导向滑槽内移动。初始时,纱布的一端绕设在第一滚轮4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滚轮42上。当第一滚轮41转动时,释放纱布,而第二滚轮42的移动会带动纱布移动从而拉长,随着第二滚轮42的移动带动纱布覆盖在酒精棉上后,纱布即可覆压在酒精棉上,从而无需人手进行按压操作。由于第一滚轮41转动时释放纱布,而第二滚轮42移动时拉长纱布,两者相配合,进而保证了纱布始终处于绷紧状态,从而避免纱布松弛而造成无法有效覆压酒精棉,造成采血口出血。
    44.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