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工程是一个建筑学术语,从事研究和建造各种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一门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隧道施工过程中其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较低,需要使用换风设备提高隧道内空气的流通效率,然而现有的空气流通装置功能单一,不便对换气气体进行净化和调节湿度,难以满足隧道内对空气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架、流通管、通风机构、过滤板和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的顶部,所述流通管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顶部,所述通风机构设置在流通管内,所述过滤板滑动安装在流通管内,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流通管内,所述控制机构与过滤板相连接,所述通风机构包括连接条、伺服电机、扇叶、若干个加热片、水盒、输送泵、输送管和若干个喷洒头,所述流通管内固定安装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流通管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热片,所述流通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盒,所述水盒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水盒内,所述输送泵的出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置在流通管内,所述输送管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喷洒头,所述流通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流通管的底部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内安装有收集盒。
6.具体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转杆、凸轮、带轮一、蜗轮、调节杆、蜗杆和带轮二,所述流通管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驱动转杆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蜗轮和带轮二。
7.具体的,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驱动转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带轮一,所述带轮一与带轮二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所述驱动转杆上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过滤板的一侧相接触。
8.具体的,所述收集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收集盒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槽内,两个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控制孔,控制孔内滑动安装有齿条,齿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杆上,两个齿条上均套设有压簧,所述控制孔内转动安装有控制块,控制块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
有齿轮和调节盘,齿轮与两个齿条啮合。
9.具体的,所述流通管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辅助片,辅助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过滤板上。
10.具体的,所述过滤板上固定安装有辅助块,流通管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辅助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可灵活切换使用位置,使用起来更加灵活,在对空气流通时可过滤其中的杂质,提升流通气体的净化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还可根据隧道内的环境自动调节流通空气的温湿度。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支撑底板;2、支撑架;3、流通管;4、连接条;5、伺服电机;6、扇叶;7、加热片;8、水盒;9、输送泵;10、输送管;11、喷洒头;12、过滤板;13、弹簧;14、驱动转杆;15、带轮一;16、调节杆;17、蜗轮;18、蜗杆;19、带轮二;20、温湿度传感器;21、收集盒;22、限位杆;23、齿条;24、齿轮;25、调节盘。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照图1-4,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架2、流通管3和过滤板12,所述支撑架2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的顶部,所述流通管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的顶部,所述过滤板12滑动安装在流通管3内,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流通管3内,所述流通管3内固定安装有连接条4,所述连接条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6,所述流通管3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热片7,所述流通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盒8,所述水盒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泵9,所述输送泵9的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水盒8内,所述输送泵9的出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0,所述输送管10设置在流通管3内,
所述输送管10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喷洒头11,所述流通管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驱动转杆14和调节杆16,所述调节杆1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蜗轮17和带轮二19,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蜗杆18,所述蜗杆18与蜗轮17啮合,所述驱动转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带轮一15,所述带轮一15与带轮二19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所述驱动转杆14上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过滤板12的一侧相接触,所述流通管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20,所述流通管3的底部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内安装有收集盒21。
22.本实施例中,所述收集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收集盒2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杆22,限位杆22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槽内,两个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控制孔,控制孔内滑动安装有齿条23,齿条2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杆22上,两个齿条23上均套设有压簧,所述控制孔内转动安装有控制块,控制块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24和调节盘25,齿轮24与两个齿条23啮合。
23.本实施例中,流通管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辅助片,辅助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过滤板12上。
24.本实施例中,过滤板12上固定安装有辅助块,流通管3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辅助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辅助块可辅助过滤板12移动。
25.本实施例中,支撑底板1带动流通管3移动到隧道内需要流通空气的位置时,伺服电机5带动扇叶6转动,扇叶6带动流通管3内的空气流动,同时过滤板12可对流通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过滤净化,伺服电机5还带动蜗杆18转动,蜗杆18带动蜗轮17上的调节杆16旋转,调节杆16带动带轮二19转动,带轮二19带动皮带运动,皮带带动带轮一15转动,带轮一15带动驱动转杆14转动,驱动转杆14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带动过滤板12运动,过滤板12挤压弹簧13后复位回弹,使得过滤板12来回晃动可对附着在表面的灰尘清理下来,收集盒21对其进行收集,温湿度传感器20可对周围环境进行监测,输送泵9将水盒8内的水输送到输送管10内,再由输送管10送入喷洒头11上喷出,扇叶6可对喷雾输送,并可调节空气中的湿度,加热片7开启后,可加热经过的空气,并调节气体中的温度,转动调节盘25时可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带动两个齿条23移动,齿条23带动对应的限位杆22滑动,限位杆22滑出限位槽后可取消收集盒21的固定限制,可将收集到的灰尘杂质清理。
26.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装置功能全面,不仅可对换气气体进行净化,还可根据现场环境调节温湿度,可满足隧道内对空气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板(1)、支撑架(2)、流通管(3)、通风机构、过滤板(12)和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2)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的顶部,所述流通管(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2)的顶部,所述通风机构设置在流通管(3)内,所述过滤板(12)滑动安装在流通管(3)内,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流通管(3)内,所述控制机构与过滤板(12)相连接,所述通风机构包括连接条(4)、伺服电机(5)、扇叶(6)、若干个加热片(7)、水盒(8)、输送泵(9)、输送管(10)和若干个喷洒头(11),所述流通管(3)内固定安装有连接条(4),所述连接条(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5),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扇叶(6),所述流通管(3)内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热片(7),所述流通管(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盒(8),所述水盒(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输送泵(9),所述输送泵(9)的进水管固定安装在水盒(8)内,所述输送泵(9)的出水管上固定连接有输送管(10),所述输送管(10)设置在流通管(3)内,所述输送管(10)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喷洒头(11),所述流通管(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20),所述流通管(3)的底部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内安装有收集盒(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驱动转杆(14)、凸轮、带轮一(15)、蜗轮(17)、调节杆(16)、蜗杆(18)和带轮二(19),所述流通管(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内分别转动安装有驱动转杆(14)和调节杆(16),所述调节杆(1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蜗轮(17)和带轮二(1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蜗杆(18),所述蜗杆(18)与蜗轮(17)啮合,所述驱动转杆(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带轮一(15),所述带轮一(15)与带轮二(19)传动连接有同一个皮带,所述驱动转杆(14)上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与过滤板(12)的一侧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孔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收集盒(21)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两个凹槽内均滑动安装有限位杆(22),限位杆(22)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槽内,两个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控制孔,控制孔内滑动安装有齿条(23),齿条(2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对应的限位杆(22)上,两个齿条(23)上均套设有压簧,所述控制孔内转动安装有控制块,控制块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24)和调节盘(25),齿轮(24)与两个齿条(23)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3)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辅助片,辅助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过滤板(1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12)上固定安装有辅助块,流通管(3)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辅助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隧道工程用空气流通装置,针对现有空气流通装置功能单一,不便对换气气体进行净化和调节湿度,难以满足隧道内对空气的需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支撑底板、支撑架、流通管、通风机构、过滤板和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的顶部,所述流通管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顶部,所述通风机构设置在流通管内,所述过滤板滑动安装在流通管内,所述控制机构设置在流通管内,所述控制机构与过滤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通装置功能全面,不仅可对换气气体进行净化,还可根据现场环境调节温湿度,可满足隧道内对空气的需求。可满足隧道内对空气的需求。可满足隧道内对空气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军政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