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运输领域,涉及包裹打散分离技术,具体是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物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少省市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物流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和世界经济接轨的趋势也将加强,这是物流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但物流行业还不是很成熟,仍存在“弱小、松散、速度慢”以及在宏观管理上不协调的问题,企业经营范围不大,市场拓展能力不强,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都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对单件包裹进行分离时,首先需要将成堆的物件进行打散,使物件依次通过分离装置。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包括护罩和底板,所述护罩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护罩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槽口,所述护罩内安装有传送组件,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多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轮与所述传送组件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送组件包括滑床、驱动辊筒、张紧辊筒、第一从动辊筒和第二从动辊筒,所述驱动辊筒、张紧辊筒、第一从动辊筒和第二从动辊筒外壁包覆有输送带,所述滑床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所述驱动辊筒、张紧辊筒、第一从动辊筒和第二从动辊筒的转轴均与所述滑床侧壁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带的顶部穿过所述槽口且位于所述护罩的顶面上方。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从动辊筒和第二从动辊筒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张紧辊筒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辊筒和第二从动辊筒之间,所述驱动辊筒位于所述张紧辊筒垂直方向的下方,所述输送带依次套设在所述驱动辊筒、张紧辊筒、第一从动辊筒和第二从动辊筒的圆周表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面还设置有用于电线摆放的线槽。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床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的顶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辊筒通过皮带轮与驱动电机连接,且所有所述传送组件的驱动辊筒共用一根转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电机的个数为2-4个。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护罩内开设多个槽口,且槽口内安装有传送组件,在物件堆落在传送组件时,由于传送组件在护罩内的间隔设置,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不同,因此物件在护罩与传送组件上的接触面积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物体的输送速度不同,随着传送组件的运转,将物件依次向前输送至分离装置,将堆积的物件进行打散、转运。
附图说明
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6.图1为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的外观视图;
17.图2为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18.图3为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的传送组件结构图。
19.图中:1、护罩;11、槽口;2、传送组件;21、滑床;22、驱动辊筒;23、张紧辊筒;24、第一从动辊筒;25、第二从动辊筒;26、输送带;3、驱动电机;4、线槽;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结合图1-3可知,该装置包括护罩1和底板5,护罩1固定设置与底板5的顶面,护罩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个槽口11,在护罩1内部安装有传送组件2,底板5的底面安装有多个驱动电机3,槽口11的数量设定在6-10个,驱动电机3的个数为2-4个,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槽口11的数量为10个,驱动电机3为3个,槽口11等距分布在护罩1表面,进一步的,在底板5的底面还设置有线槽4,用来摆放与电源连接的电线。
23.传送组件2包括滑床21、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外壁包覆有输送带26,滑床21对称设置于输送带26的两侧,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的转轴均与滑床21侧壁连接。输送带26的顶部穿过槽口11且位于护罩1的顶面上方,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处于同一水平面,张紧辊筒23设置于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之间,驱动辊筒22位于张紧辊筒23垂直方向的下方,输送带26依次套设在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的圆周表面。滑床21底部固定安装于底板5的顶面。驱动辊筒22通过皮带轮与驱动电机3连接,且所有传送组件2的驱动辊筒22共用一根转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驱动电机3的数量,通过设置多个驱动电机3,避免单
个电机动力不足,影响打散效果。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罩1内开设多个槽口11,且槽口11内安装有传送组件2,在物件堆落在传送组件2时,由于传送组件2在护罩1内的间隔设置,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不同,因此物件在护罩1与传送组件2上的接触面积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物体的输送速度不同,随着传送组件2的运转,将物件依次向前输送至分离装置,将堆积的物件进行打散、转运。
25.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包括护罩(1)和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1)固定于所述底板(5)的顶面,所述护罩(1)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槽口(11),所述护罩(1)内安装有传送组件(2),所述底板(5)的底面安装有多个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通过皮带轮与所述传送组件(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2)包括滑床(21)、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所述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外壁包覆有输送带(26),所述滑床(21)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带(26)的两侧,所述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的转轴均与所述滑床(21)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6)的顶部穿过所述槽口(11)且位于所述护罩(1)的顶面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张紧辊筒(23)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之间,所述驱动辊筒(22)位于所述张紧辊筒(23)垂直方向的下方,所述输送带(26)依次套设在所述驱动辊筒(22)、张紧辊筒(23)、第一从动辊筒(24)和第二从动辊筒(25)的圆周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底面还设置有用于电线摆放的线槽(4)。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床(21)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5)的顶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筒(22)通过皮带轮与驱动电机(3)连接,且所有所述传送组件(2)的驱动辊筒(22)共用一根转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的个数为2-4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件分离打散装置,包括护罩和底板,所述护罩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面,所述护罩的顶面开设有多个槽口,所述护罩内安装有传送组件,所述底板的底面安装有多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轮与所述传送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护罩内开设多个槽口,且槽口内安装有传送组件,在物件堆落在传送组件时,由于传送组件在护罩内的间隔设置,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不同,因此物件在护罩与传送组件上的接触面积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物体的输送速度不同,随着传送组件的运转,将物件依次向前输送至分离装置,将堆积的物件进行打散、转运。转运。转运。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华 陈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永隆(苏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