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1-29  10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2.偏瘫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偏瘫患者最大程度恢复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对其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故尽早进行身体康复功能训练,患者肢体处无意识状态,需要依靠外力摆放不同姿势,防止肢体挛缩产生畸形病变,以及达到功能康复效果。
    3.现有的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上肢体位摆放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大且结构之间均固定连接,在穿戴时或携带时均不够方便,影响使用人员的使用效果,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包括披肩主体与支撑臂,所述披肩主体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披肩主体的底端一周固定安装有固定皮带,所述支撑臂的外端一侧设置有伸缩穿刺管套,且伸缩穿刺管套的内壁两端均设置有消毒灯,所述披肩主体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一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电动推杆;
    7.所述支撑臂包括有主臂与伸缩副臂,所述主臂的外端靠近伸缩副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所述主臂的外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座,且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的大小结构均相同。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座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块,且固定座通过转轴与转动块转动连接,且固定座通过连接块与第二转动座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且电动推杆通过连接块与转动块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臂的外壁对应第二转动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主臂的外壁对应第一转动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大小结构相同。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副臂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一魔术贴带,所述主臂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魔术贴带,且第一魔术贴带与第二魔术贴带的结构相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内部对应伸缩副臂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副臂包括有外连接臂与内连接臂,所述外连接臂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内连接臂,所述外连接臂的内部对应内连接臂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孔,且外连接臂通过连接槽孔与内连接臂滑动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连接臂的内部一侧贯穿刻蚀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与螺纹槽相互啮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设置的披肩主体与支撑臂,将披肩主体披在肩上后,通过固定皮带将披肩主体进行固定,使用人员则可以通过第一魔术贴带与第二魔术贴带的配合,将手臂固定在支撑臂设置的主臂与伸缩副臂上,当使用人员需要改变手臂的支撑角度时,则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二电机进行通电,通过第二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的配合,则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座中的转动轴进行转动,则可以带动伸缩副臂进行角度改变,同原理,通过第一电机进行转动,则可以通过第一转动座带动主臂进行角度变化,则可以更好的贴合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有效的提高患者恢复的效果,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16.2、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与伸缩副臂,当使用人员需要携带该装置时,则可以调节伸缩副臂设置的外连接臂与内连接臂,将内连接臂缩进外连接臂的连接槽孔中后,通过调节螺杆与螺纹槽的配合进行固定,通过调节伸缩副臂转向主臂,通过电动推杆拉动连接块,则可以通过转动块的配合,带动伸缩副臂与主臂与披肩主体进行折叠,则可以将该装置进行折叠,便于使用人员进行携带,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中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中第一转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中伸缩副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披肩主体;2、支撑臂;3、固定皮带;4、伸缩穿刺管套;5、固定座;6、电动推杆;7、转动块;8、连接块;9、第一转动座;10、第二转动座;11、第一魔术贴带;12、第二魔术贴带;13、转动轴;14、传动齿轮;15、驱动齿轮;101、外连接臂; 102、内连接臂;103、连接槽孔;104、螺纹槽;105、调节螺杆;201、主臂;202、伸缩副臂;203、第一电机;204、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包括披肩主体1与支撑臂2,披肩主体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臂2,披肩主体1的底端一周固定安装有固定皮带3,支撑臂2的外端一侧设置有伸缩穿刺管套4,且伸缩穿刺管套4的内壁两端均设置有消毒灯,披肩主体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的内壁一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电动推杆6;
    23.支撑臂2包括有主臂201与伸缩副臂202,主臂201的外端靠近伸缩副臂2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9,主臂201的外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座10,且第一转动座9 与第二转动座10的大小结构均相同。
    24.在图1-2中:第二转动座10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块7,且固定座5通过转轴与转动块7转动连接,且固定座5通过连接块8与第二转动座10连接,转动块7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8,且电动推杆6通过连接块8与转动块7连接。
    25.在图2中:主臂201的外壁对应第二转动座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03,主臂 201的外壁对应第一转动座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04,且第一电机203与第二电机204的大小结构相同。
    26.在图2中:伸缩副臂202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一魔术贴带11,主臂201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魔术贴带12,且第一魔术贴带11与第二魔术贴带12的结构相同,通过通过第一魔术贴带11与第二魔术贴带12的配合,将手臂固定在支撑臂2设置的主臂201与伸缩副臂202上。
    27.在图2-3中:第一转动座9的内部对应伸缩副臂202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14,第二电机204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15,且驱动齿轮15与传动齿轮14之间相互啮合,通过驱动齿轮15与传动齿轮14 的配合,则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座9中的转动轴13进行转动。
    28.在图2与4中:伸缩副臂202包括有外连接臂101与内连接臂102,外连接臂10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内连接臂102,外连接臂101的内部对应内连接臂10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孔103,且外连接臂101通过连接槽孔103与内连接臂102滑动连接,通过内连接臂102 带动外连接臂101在连接槽孔103中进行伸缩。
    29.在图4中:外连接臂101的内部一侧贯穿刻蚀有螺纹槽104,螺纹槽10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杆105,且调节螺杆105与螺纹槽104相互啮合,通过调节螺杆105与螺纹槽104的配合将外连接臂101与内连接臂102进行固定。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披肩主体1披在肩上后,通过固定皮带3将披肩主体1 进行固定,使用人员则可以通过第一魔术贴带11与第二魔术贴带12的配合,将手臂固定在支撑臂2设置的主臂201与伸缩副臂202上,使用人员需要穿管时,则可以将穿刺管从伸缩穿刺管套4中插入,通过消毒灯进行光照消毒,保持无菌化使用,使用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伸缩穿刺管套4进行长度伸缩,提高使用时的精密性,当使用人员需要改变手臂的支撑角度时,则可以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二电机204进行通电,通过第二电机204 带动驱动齿轮15进行转动,通过驱动齿轮15与传动齿轮14的配合,则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座9中的转动轴13进行转动,则可以带动伸缩副臂202进行角度改变,同原理,通过第一电机203进行转动,则可以通过第一转动座9带动主臂201进行角度变化,则可以更好的贴合患者的肢体进行支撑,有效的提高患者恢复的效果,当使用人员需要携带该装置时,则可以调节伸缩副臂202设置的外连接臂101与内连接臂102,将内连接臂102缩进外连接臂101的连接槽孔103中后,通过调节螺杆105与螺纹槽104的配合进行固定,通过调节伸缩副臂202转向主臂201,通过电动推杆6拉动连接块8,则可以通过转动块7 的配合,带动伸缩副臂202与主臂201与披肩主体1进行折叠,则可以将该装置进行折叠,便于使用人员进行携带,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较为实用。
    31.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包括披肩主体(1)与支撑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披肩主体(1)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臂(2),所述披肩主体(1)的底端一周固定安装有固定皮带(3),所述支撑臂(2)的外端一侧设置有伸缩穿刺管套(4),且伸缩穿刺管套(4)的内壁两端均设置有消毒灯,所述披肩主体(1)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内壁一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电动推杆(6);所述支撑臂(2)包括有主臂(201)与伸缩副臂(202),所述主臂(201)的外端靠近伸缩副臂(2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9),所述主臂(201)的外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座(10),且第一转动座(9)与第二转动座(10)的大小结构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座(10)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块(7),且固定座(5)通过转轴与转动块(7)转动连接,且固定座(5)通过连接块(8)与第二转动座(10)连接,所述转动块(7)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8),且电动推杆(6)通过连接块(8)与转动块(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臂(201)的外壁对应第二转动座(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03),所述主臂(201)的外壁对应第一转动座(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04),且第一电机(203)与第二电机(204)的大小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副臂(202)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一魔术贴带(11),所述主臂(201)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魔术贴带(12),且第一魔术贴带(11)与第二魔术贴带(12)的结构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座(9)的内部对应伸缩副臂(202)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14),所述第二电机(204)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15),且驱动齿轮(15)与传动齿轮(14)之间相互啮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副臂(202)包括有外连接臂(101)与内连接臂(102),所述外连接臂(10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内连接臂(102),所述外连接臂(101)的内部对应内连接臂(10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孔(103),且外连接臂(101)通过连接槽孔(103)与内连接臂(102)滑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臂(101)的内部一侧贯穿刻蚀有螺纹槽(104),所述螺纹槽(104)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杆(105),且调节螺杆(105)与螺纹槽(104)相互啮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包括披肩主体与支撑臂,所述披肩主体的外壁一侧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披肩主体的底端一周固定安装有固定皮带,所述披肩主体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一侧均通过转轴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支撑臂包括有主臂与伸缩副臂,所述主臂的外端靠近伸缩副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座,所述主臂的外端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转动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辅助上肢体位摆放装置,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实现更稳定高效的进行肢体支撑,能够便于使用人员进行携带,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思 李春露 闻丽芬 杨蕊 罗玉苑 寸丽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0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