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2-18  9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以小型化实现整体推力的增大及良好的平衡性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透镜驱动装置被分为线圈横绕的横绕式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纵绕的纵绕式透镜驱动装置。与横绕式透镜驱动装置相比,纵绕式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利用率高,推力更好,因此作为透镜驱动装置,多采用纵绕式的结构。
    3.现有的纵绕式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侧部件、设置于固定侧部件内部且能够相对于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用于保持透镜组件的透镜保持部、设置于透镜保持部的驱动线圈(也称为线圈)、设置于固定侧部件的与驱动线圈相对置的驱动磁石,透镜保持部在驱动磁石以及驱动线圈的驱动力作用下能够沿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移动。
    4.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当驱动线圈从与驱动磁石对置的中心位置偏离时推力变小、从而透镜保持部的移动不能达到全行程(预先设定的最大可动距离)的问题。
    5.具体而言,图1a是现有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产品示意图,图1b是现有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6.图1a中从上到下依次示出了驱动磁石911、驱动线圈912、透镜保持部913、驱动线圈911、驱动磁石912。其中,驱动磁石911被安装于固定侧部件917,不可移动地被保持在固定侧部件上。驱动线圈912以中心位置与驱动磁石911的中心位置c相对的方式与驱动磁石911对置地设置,并以纵绕的方式卷绕在透镜保持部913上,在电磁力的驱动下,驱动线圈912和透镜保持部913作为整体相对于驱动磁石911沿x轴移动。但是随着驱动线圈912和透镜保持部913距离中心位置c越远,驱动线圈912所受到的电磁力越小,移动变慢直至停止。
    7.图2示出了随驱动线圈自中心位置c离开所受到的力的变化图,纵轴为力的大小,单位为牛顿(n),横轴为与中心位置c的偏离量

    s,单位为毫米(mm)。从图2可知,驱动线圈912在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作为对透镜保持部913的推力发挥作用,但是该推力从驱动线圈912自中心位置c离开起开始变化,随着距离中心位置c的偏离量的增加而不断变小。
    8.为了增大推力而实现期望的全行程,可以考虑增加线圈的匝数或增大驱动磁石的体积,但这样会带来透镜驱动装置整体体积的增大,不易实现小型化。
    9.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实现推力的增大的透镜驱动装置。
    10.另外,以往,在为了进行位置检测而配置霍尔元件时,额外设置有位置检测磁石,并为了保证平衡性而在与位置检测磁石相对的对角位置配置平衡用磁石。但是额外设置的位置检测磁石和平衡用磁石的作用单一,利用率不高。而且,对角配置这一结构的平衡性还有提升的空间。
    11.因此,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磁石的利用率且平衡性优良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12.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小型化的同时增大整体推力且平衡性良好的透镜驱动装置。
    13.技术方案一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侧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用于保持透镜组件的透镜保持部、设置于所述透镜保持部的驱动线圈、设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的与所述驱动线圈相对置的驱动磁石,所述透镜保持部在所述驱动磁石以及所述驱动线圈的驱动力作用下能够沿作为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保持部设置有助推磁石;所述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磁石以及所述助推磁石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驱动磁石由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枚磁石构成;所述两枚磁石的着磁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一致,且极性相反;所述助推磁石的着磁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一致;从第三方向观察时,所述助推磁石的极性与相对侧的所述驱动磁石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三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14.根据技术方案一的结构,助推磁石的极性与相对侧的驱动磁石的极性在第三方向上相反,从而在驱动线圈从驱动磁石的中心位置偏离时,虽然受到的电磁力减小但驱动磁石与助推磁石的磁石间磁力增加,整体的合力基本保持不变。与以往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比,镜头整体受到的推力变大,可以实现预先设定的全行程。
    15.技术方案二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磁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驱动磁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助推磁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与构成所述驱动磁石的所述两枚磁石中的任意一枚相对,所述助推磁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构成所述驱动磁石的所述两枚磁石中的另一枚相对。
    16.根据技术方案二的结构,助推磁石发挥辅助助推的作用,与驱动磁石相比,可以将尺寸设置得小,另外助推磁石的两极与驱动磁石中的两枚磁石对置地设置,从而在驱动线圈从驱动磁石的中心位置偏离时磁石间的磁力增大。
    17.技术方案三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磁石与所述驱动线圈配置在所述驱动磁石的同一侧。
    18.根据技术方案三的结构,通过使助推磁石与驱动线圈配置在驱动磁石的同一侧,能够使组装变得方便,空间利用率较好。
    19.技术方案四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助推磁石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的单枚磁石,且所述助推磁石设置于与所述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
    20.根据技术方案四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对应于驱动磁石设置一枚助推磁石且将助推磁石设置于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平衡性及稳定性。该一枚助推磁石只要是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即可,可以形成为块体,也可以形成为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
    21.技术方案五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助推磁石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的两枚磁石,且两枚所述助推磁石分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的位置。
    22.根据技术方案五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对应于驱动磁石设置两枚助推磁石且将两
    枚助推磁石分别设置于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的位置,也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平衡性及稳定性。
    23.技术方案六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助推磁石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的三枚以上的磁石,且三枚以上的所述助推磁石沿所述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以相同的间隔配置。
    24.根据技术方案六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对应于驱动磁石设置三枚助推磁石且将三枚助推磁石沿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以相同的间隔配置,也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平衡性及稳定性。
    25.技术方案七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磁石以及所述助推磁石以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设置。
    26.根据技术方案七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使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助推磁石以透镜组件的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地设置,能够使镜头整体受到的推力变大,并实现透镜驱动装置的平衡性及稳定性。
    27.技术方案八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的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的霍尔元件(ic),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助推磁石中的任意一个相邻设置,构成用于检测所述透镜保持部所在位置的霍尔电路。
    28.根据技术方案八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使霍尔元件与助推磁石中的任意一个相邻地设置,能够平衡性良好地检测透镜保持部的位置。
    29.实用新型效果
    30.通过驱动磁石和助推磁石的相互作用,能够在驱动线圈从驱动磁石的中心位置偏离时不使推力变小地驱动透镜保持部,从而整体的推力变大,改善了直线性,能够可靠地实现产品的特性。另外通过设置助推磁石,抑制了线圈绕数的增加和磁石体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促进产品的小型化。另外,助推磁石的设置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实现了结构的简单化。
    31.此外,通过使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助推磁石以透镜组件的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设置,且霍尔元件与助推磁石中的任意一个相邻设置,与以往的在对角设置2个磁石来进行位置检测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磁石的利用率更高,平衡性及稳定性变得更好。
    附图说明
    32.图1a是现有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产品示意图,图1b是现有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图。
    33.图2是现有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受力分析图。
    34.图3是实施方式1的分解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35.图4是实施方式1的组装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36.图5是将图4的壳体去掉后的组装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37.图6是表示驱动磁石、驱动线圈以及助推磁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各个磁石的着磁方向的示意图。
    38.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受力分析图。
    39.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具有非潜望式镜头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
    40.图9a、图9b、图9c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助推磁石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41.图10a、图10b、图10c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助推磁石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42.图11a是现有技术的具有霍尔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11b是实施方式4的具有霍尔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43.附图标记说明
    44.10透镜驱动装置;11壳体;12、913透镜保持部;12a、12b、12c、12d侧壁;13镜头;14、14a、14b、14c、14d助推磁石;15、912驱动线圈(线圈);15a第1驱动线圈;15b第2驱动线圈;16、911驱动磁石;16a第1驱动磁石;16b第2驱动磁石;16a第1磁石;16b第2磁石;16c第3磁石;16d第4磁石;17、917固定侧部件;17a、17b立壁;17c底板;18霍尔元件;914位置检测磁石;915霍尔元件;916平衡用磁石;f1电磁力;f2磁石间磁力;f3合力。
    具体实施方式
    45.(实施方式1)
    46.以下,参照图3~图7,对实施方式1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47.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分解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组装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将图4的壳体去掉后的组装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48.下面边参照图3~图5边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
    49.在本说明书中,如图3所示那样定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二方向y是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方向,第三方向z是与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垂直的方向。其中,x方向是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y方向是驱动线圈与驱动磁石对置的方向,z方向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厚度方向、换言之是驱动磁石的延伸方向。
    50.图3中将透镜驱动装置10的主要构件分体地显示为:壳体11、透镜保持部12、镜头13、成对的助推磁石14、一对驱动线圈15、一对驱动磁石16、固定侧部件17。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结构。
    51.固定侧部件17作为透镜驱动装置10的底座被使用,例如形成为四边形的形状。固定侧部件17包括底板17c和立设于底板的一对立壁(17a、17b)。所述一对立壁(17a、17b)沿着与光轴平行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一对侧壁上具有用于固定驱动磁石16的未图示的结构。此外,在一对侧壁之间收容透镜保持部12。
    52.壳体11具有顶板和立设于所述顶板的两对外壁,其中顶板形成为与固定侧部件17的底板大致相同大小的四边形,两对外壁可相对于固定侧部件17进行配置,在壳体11的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一个外壁上形成有供镜头13穿过的开口。
    53.图示中的镜头13为内置有多组透镜组件的、能够实现大倍率的光学变焦的潜望式结构,但是镜头13也可以是普通式结构。镜头13被保持在透镜保持部12中。
    54.透镜保持部12包括上板、下板、沿光轴方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对侧壁(12a、12b)和沿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y)延伸的一对侧壁(12c、12d),一对侧壁(12c、12d)上设有供镜头13穿过的开口。透镜保持部12设置于固定侧部件17的内部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侧部件17移动。透镜保持部12上具有供驱动线圈卷绕的未图示的结构。
    55.一对驱动线圈15由第1驱动线圈15a和第2驱动线圈15b构成,该第1驱动线圈15a和
    第2驱动线圈15b以光轴为对称轴分别被设置在透镜保持部12的沿光轴方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对侧壁(12a、12b)上。
    56.一对驱动磁石16由第1驱动磁石16a和第2驱动磁石16b构成,该第一驱动磁石16a和第2驱动磁石16b以光轴为对称轴分别被设置在固定侧部件17的沿光轴方向(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对立壁(17a、17b)上。第1驱动磁石16a和第2驱动磁石16b沿第三方向z延伸为长条状。另外第1驱动磁石16a和第2驱动磁石16b分别由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的两枚磁石构成,如图3所示,第1驱动磁石16a由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1磁石16a和第2磁石16b构成,第2驱动磁石16b由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3磁石16c和第4磁石16d构成。
    57.以下将经过光轴的由x方向和z方向规定的xz平面设为虚拟对称面,将对称面的一侧称为光轴的一侧,将对称面的另一侧称为光轴的另一侧。驱动线圈15与驱动磁石16在光轴的两侧分别相对置地设置。在光轴的一侧,第1驱动线圈15a与第1驱动磁石16a相对置地设置,在光轴的另一侧,第2驱动线圈15b与第2驱动磁石16b相对置地设置。
    58.第1驱动线圈15a与第2驱动线圈15b通过未图示的线圈连接部相互连接,并在经由未图示的外部电路施加电压时,在各自中流过电流,从而在第1驱动磁石16a和第2驱动磁石16b的作用下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电磁力。该电磁力的方向是由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的配置位置和通电方向决定的。在驱动线圈15中未流过电流时,其中心位置与位于光轴同一侧的对置的驱动磁石16的中心位置大致相同,在驱动线圈中流过电流而基于驱动磁石的磁场作用产生了电磁力的情况下,驱动线圈15能够带动透镜保持部12向远离中心位置的位置移动,但电磁力随着距离中心位置越远而变得越小,从而驱动线圈所受到的推力减小。
    59.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驱动线圈所受到的推力随着自中心位置偏离而减小,在透镜保持部12上以光轴为对称轴换言之以经过光轴的xz平面作为对称面而设置了成对的助推磁石14。助推磁石14与驱动线圈15、驱动磁石16并排地设置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上。在图3中示出了成对的助推磁石14为2对助推磁石且该2对助推磁石在经过光轴的xz平面(即虚拟对称面)的两侧各配置有1对的情况。具体来说,助推磁石14包括在虚拟对称面的一侧与驱动线圈15a、驱动磁石16a对置地配置的一对助推磁石(14a、14b)和在虚拟对称面的另一侧与驱动线圈15b、驱动磁石16b对置地配置的一对助推磁石(14c、14d)。助推磁石14a、14b分别设置于与驱动磁石16a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的位置,助推磁石14c、14d分别设置于与驱动磁石16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的位置。另外,该2对助推磁石中的每个助推磁石都被配置在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平面上,换言之配置在由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规定的yz平面上。以上虽然例示了成对的助推磁石14为2对的情况,但其对数不限定于此。
    60.图6是表示驱动磁石、驱动线圈以及助推磁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各个磁石的着磁方向的示意图。另外,图6是俯视观察即从第三方向观察时看到的驱动磁石、驱动线圈以及助推磁石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了方便图示,图6中省略了一些部件的结构。
    61.助推磁石14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小于驱动磁石16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另外,助推磁石14的第一方向x上的一端部与构成驱动磁石16的两枚磁石中的任意一枚相对,助推磁石14的第一方向x上的另一端部与构成驱动磁石16的两枚磁石中的另一枚相对。
    62.以下以位于光轴的一侧即位于图6中的光轴的右侧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位于光轴的另一侧即位于图6中的光轴的左侧的结构与右侧相同。
    63.在图6中,将朝向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方向称作“后方”,将与朝向第一方向x的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作“前方”。如图6所示,构成驱动磁石16a的两枚磁石在x方向上并排地配置。设两枚磁石中的第1磁石16a位于第2磁石16b的后方,第1磁石16a以s极位于左侧而n极位于右侧的方式被着磁,在此情况下第2磁石16b以n极位于左侧而s极位于右侧的方式被着磁。上述第1磁石16a和第2磁石16b中的n极和s极的着磁方向只是一例,只要两枚磁石的着磁方向与第二方向y相一致且极性相反即可,也可以将第1磁石16a和第2磁石16b中的n极和s极的着磁方向颠倒。
    64.助推磁石14a的着磁方向与第一方向x相一致,从第三方向z观察时,助推磁石14a的极性与相对侧的驱动磁石16a的极性相反。换言之,当如上述那样第1磁石16a以s极位于左侧而n极位于右侧的方式被着磁时,在第二方向y上与第1磁石16a相对的助推磁石14a的一端部(后方端部)被着磁为n极,在第二方向y上与第2磁石16b相对的助推磁石14a的另一端部(前方端部)被着磁为s极。
    65.为了方便组装,助推磁石14与驱动线圈15被配置在驱动磁石16的同一侧。图6中示出了驱动线圈15配置于助推磁石14与驱动磁石16之间的情况,即与驱动线圈15相比将助推磁石14配置在距离驱动磁石16更远的位置,但是驱动线圈15与助推磁石14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可以不限定于此。助推磁石14也可以配置在与驱动线圈15相比靠驱动磁石16更近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驱动线圈15的内部,即与驱动线圈15相比距驱动磁石16同等距离的位置。
    66.通过设为上述的结构,在驱动磁石16以及驱动线圈15的电磁力f1作用下使透镜保持部12沿第一方向x移动,同时随着透镜保持部12的移动,透镜保持部12上的助推磁石14与驱动磁石16的磁石间的磁力(排斥力)变大。图7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受力分析图,其中纵轴为力的大小f,单位为牛顿(n),横轴为与中心位置的偏离量

    s,单位为毫米(mm)。通过图7可知,随着透镜保持部12沿第一方向x的移动,虽然电磁力f1变小,但是磁石间的磁力f2变大,从而透镜保持12受到的整体的推力f3大致保持直线性,能够不降低推力地实现期望的全行程。
    67.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推力的增大,抑制了线圈绕数的增加和磁石体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促进产品的小型化。
    68.(实施方式2)
    69.实施方式1例示了镜头13为潜望式的情况,但镜头13也可以是普通式的结构。在此情况下,透镜保持部12的光轴方向的厚度被设置得薄。
    70.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具有非潜望式镜头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构造的立体图。
    71.与实施方式1的图5相比,助推磁石14未被设置在透镜保持部12的与由第一方向x和第2方向y规定的xy平面平行的表面上,而是被设置在透镜保持部12的与由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规定的yz平面平行的表面上。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72.根据实施方式2的结构,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推力的增大,抑制了线圈绕数的增加和磁石体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促进产品的小型化。
    73.(实施方式3)
    74.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如下的结构: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助推磁石以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设置,且在光轴的两侧即虚拟对称面的两侧将助推磁石设为在第二方向y上与驱动磁石相对的两枚磁石,两枚助推磁石分别设置于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
    的位置。
    75.图9a、图9b、图9c中图示了实施方式2的助推磁石为四点式的结构。如图9a、图9b、图9c所示,助推磁石可以设置为四边形,也可设置为圆形,也可以设置为多边形。
    76.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2的区别点在于,助推磁石的配置位置与配置数量不同。
    77.实施方式3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助推磁石以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设置,且在光轴的两侧即虚拟对称面的两侧将助推磁石设为在第二方向y上与驱动磁石相对的单枚磁石,该单枚助推磁石设置于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
    78.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在光轴的两侧配置有单枚磁石的示意图,该单枚磁石可以如图10a所示以较小的块体形成在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该块体的形状如图9a~图9c所示可以形成为四边形、圆形或多边形,此外该单枚磁石也可以如图10b所示以沿着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助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小于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79.另外,实施方式3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助推磁石以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设置,且在光轴的两侧即虚拟对称面的两侧将助推磁石设为在第二方向上与驱动磁石相对的三枚以上的磁石,三枚以上的助推磁石沿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以相同的间隔配置。
    80.图10c示出了在光轴的两侧配置有三枚磁石的示意图,但磁石的数量不限定于三枚,也可以是三枚以上。
    81.实施方式3中的助推磁石的配置位置与配置数量适用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任一个。结合了实施方式1、2的结构的实施方式3当然也具备实施方式1、2的结构的优点。
    82.(实施方式4)
    83.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3相比,还具备设置于固定侧部件17的第一方向x或第三方向z上的霍尔元件(ic),霍尔元件(ic)与助推磁石14中的任意一个相邻设置,构成用于检测透镜保持部12所在位置的霍尔电路。
    84.通过设置霍尔电路,能够对透镜保持部的移动距离进行检测并控制。
    85.现有技术中,关于霍尔电路的设置有如下的方法。
    86.图11a是现有技术的具有霍尔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在固定侧部件917上设置霍尔元件915,并在可移动的透镜保持部913上设置位置检测磁石914,同时为了平衡性在透镜保持部913的与位置检测磁石914对角的位置配置平衡用磁石916。位置检测磁石914只挥发位置检测的作用,平衡用磁石916作为位置检测磁石914的对重只发挥平衡的作用。额外设置的位置检测磁石和平衡用磁石的作用单一,利用率不高。而且,对角配置这一结构的平衡性还有提升的空间。
    87.图11b是实施方式4的具有霍尔元件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b所示,在固定侧部件上设置霍尔元件18,并在可移动的透镜保持部12上设置成对的助推磁石14(14a、14b、14c、14d),成对的助推磁石中的某一个作为位置检测磁石发挥作用,另外成对的助推磁石中的每一个都发挥对透镜保持部的助推作用。
    88.与现有技术的对角配置相比,实施方式4的助推磁石14的平衡性更好,稳定性更优。
    89.另外,使用霍尔元件来检测位置变化时,助推磁石的着磁方向以及霍尔元件与助推磁石之间的方位关系可以自由设定。这是因为,霍尔元件检测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霍尔元件基于助推磁石的磁场强度的变化而产生电压,霍尔元件中的电压和其与助推磁石之间的距离存在反比的关系。从而,无论助推磁石的着磁方向以及霍尔元件与助推磁石的方位关系如何,都能够检测透镜保持部的移动。
    90.实施方式4的结构适用于实施方式1~3中的任一个。结合了实施方式1~3的结构的实施方式4当然也具备实施方式1~3的结构的优点。
    91.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效的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侧部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移动的用于保持透镜组件的透镜保持部、设置于所述透镜保持部的驱动线圈、设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的与所述驱动线圈相对置的驱动磁石,所述透镜保持部在所述驱动磁石以及所述驱动线圈的驱动力作用下能够沿作为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保持部设置有助推磁石;所述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磁石以及所述助推磁石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设置;所述驱动磁石由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枚磁石构成;所述两枚磁石的着磁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一致,且极性相反;所述助推磁石的着磁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一致;从第三方向观察时,所述助推磁石的极性与相对侧的所述驱动磁石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三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磁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驱动磁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助推磁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端部与构成所述驱动磁石的所述两枚磁石中的任意一枚相对,所述助推磁石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与构成所述驱动磁石的所述两枚磁石中的另一枚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磁石与所述驱动线圈配置在所述驱动磁石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助推磁石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的单枚磁石,且所述助推磁石设置于与所述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相对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助推磁石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的两枚磁石,且两枚所述助推磁石分别设置于与所述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对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磁石为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所述助推磁石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驱动磁石相对的三枚以上的磁石,且三枚以上的所述助推磁石沿所述驱动磁石的长度方向以相同的间隔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磁石以及所述助推磁石以所述透镜组件的光轴为对称轴进行成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固定侧部件的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上的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与所述助推磁石中的任意一个相邻设置,构成用于检测所述透镜保持部所在位置的霍尔电路。

    技术总结
    一种能够增大整体推力且平衡性良好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固定侧部件、能够在固定侧部件内相对移动的透镜保持部、设置于透镜保持部的驱动线圈、设置于固定侧部件的与驱动线圈相对置的驱动磁石,透镜保持部在驱动磁石以及驱动线圈的驱动力作用下能够沿作为透镜组件的光轴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在透镜保持部设置有助推磁石;驱动线圈、驱动磁石以及助推磁石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设置;驱动磁石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两枚磁石构成;两枚磁石的着磁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一致,且极性相反;助推磁石的着磁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一致;从第三方向观察时,助推磁石的极性与相对侧的驱动磁石的极性相反;第三方向为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直的方向。直的方向。


    技术研发人员:周晶 陆飞洋 王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1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