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2-21  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拆卸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


    背景技术:

    2.如图6和图7,根据消费者的使用要求需要将面板100和锅体200进行拆装,故需要一种连接件将面板100和锅体200进行连接并达到快速拆装的要求,而现有的连接件具有结构复杂,拆装耗时的缺点,需要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实现快速拆装的使用目的,并降低生产成本。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连接件,包括夹持件及被夹持件;
    6.所述夹持件包括驱动组件、复位件、上卡板及下托板;
    7.所述复位件位于驱动组件的下方;
    8.所述驱动组件、复位件位于上卡板的同侧;
    9.所述上卡板和下托板分别位于被夹持件的上、下两侧;
    10.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上卡板远离被夹持件的正上方;
    11.所述复位件驱动运动上卡板运动至被夹持件的正上方。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左压块和右压块,所述左压块设有左斜部,所述右压块设有右斜部,左斜部和右斜部均靠近上卡板设置,左斜边和右斜板间距设置,所述上卡板分别与左斜部、右斜部抵触,所述左斜部、右斜部的开口处规格小于上卡板的宽度。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卡板呈l状。
    14.进一步的,所述下托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底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底板的同侧,所述第二侧板的顶部与所述上卡板的下端面间距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穿孔,所述上卡板贯穿穿孔。
    16.进一步的,所述被夹持件包括连接部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插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复位件、上卡板及下托板,实现夹持或松开被夹持件的目的,实现面板和锅体的快速拆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件拆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板、锅体组装前状态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板、锅体组装后状态图。
    25.附图标记包括:
    26.1—夹持件
    ꢀꢀꢀꢀꢀꢀꢀꢀꢀꢀꢀꢀꢀꢀ
    11—驱动组件
    ꢀꢀꢀꢀꢀꢀꢀꢀꢀꢀꢀꢀ
    111—左压块
    27.112—右压块
    ꢀꢀꢀꢀꢀꢀꢀꢀꢀꢀꢀꢀ
    12—复位件
    ꢀꢀꢀꢀꢀꢀꢀꢀꢀꢀꢀꢀꢀꢀ
    13—上卡板
    28.14—下托板
    ꢀꢀꢀꢀꢀꢀꢀꢀꢀꢀꢀꢀꢀ
    141—第一侧板
    ꢀꢀꢀꢀꢀꢀꢀꢀꢀꢀꢀ
    142—底板
    29.143—第二侧板
    ꢀꢀꢀꢀꢀꢀꢀꢀꢀꢀ
    144—弯折部
    ꢀꢀꢀꢀꢀꢀꢀꢀꢀꢀꢀꢀꢀ
    2—被夹持件
    30.21—连接部
    ꢀꢀꢀꢀꢀꢀꢀꢀꢀꢀꢀꢀꢀ
    22—卡接部
    31.100—面板
    ꢀꢀꢀꢀꢀꢀꢀꢀꢀꢀꢀꢀꢀꢀ
    200—锅体。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件,包括夹持件1及被夹持件 2;所述夹持件1包括驱动组件11、复位件12、上卡板13及下托板14;所述复位件12位于驱动组件11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11、复位件12位于上卡板 13的同侧;所述上卡板13和下托板14分别位于被夹持件2的上、下两侧;所述驱动组件11驱动上卡板13远离被夹持件2的正上方;所述复位件12驱动运动上卡板13运动至被夹持件2的正上方。
    3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需要将面板100和锅体20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组装,首先将驱动组件11安装在面板100,复位件12安装在面板100 并位于驱动组件11的下方,上卡板13滑动连接于面板100,下托板14固定连接于面板100,被夹持件2安装在锅体200,被夹持件2靠近夹持件1设置,上卡板13位于被夹持件2的上方,下托板14位于被夹持件2的下方,驱动组件11驱动上卡板13远离被夹持件2,实现面板100和锅体200的分离,复位件12驱动上卡板13运动至被夹持件2的正上方,上卡板13和下托板14 共同夹持被夹持件2,实现面板100和锅体200的组装。
    35.通过设置驱动组件11、复位件12、上卡板13及下托板14,实现夹持或松开被夹持件2的目的,实现面板100和锅体200的拆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36.所述驱动组件11包括左压块111和右压块112,所述左压块111设有左斜部,所述右压块112设有右斜部,左斜部和右斜部均靠近上卡板13设置,左斜边和右斜板间距设置,所述上卡板13分别与左斜部、右斜部抵触,所述左斜部、右斜部的开口处规格小于上卡板13的宽度,左压块111和右压块112分别安装在面板100,通过使用者按压左压块111和右压块112,实现上卡板13的移动,使得上卡板13远离被夹持件2,实现面板100和锅体200分拆的目的。
    37.所述上卡板13呈l状,上卡板13的纵向部与驱动组件11和复位件12连接,上卡板13的横向部用于压持被夹持件2,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38.所述下托板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41、底板142及第二侧板143,所述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3位于底板142的同侧,所述第二侧板143的顶部与所述上卡板13的下端面间距设置,大致呈u型的下托板14,承载力强,使用寿命长,增加承托的力度,提高使用安
    全性,在第二侧板143的自由端设有弯折部144,进一步增加下托板14的结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39.所述第一侧板141设有穿孔,所述上卡板13贯穿穿孔,穿孔的设置,使得上卡板13运动方向具有稳定性,确保夹持被夹持件2的精准性。
    40.所述被夹持件2包括连接部21及卡接部22,所述卡接部22插接于第一侧板 141和第二侧板143之间,连接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21与锅体200贴合并通过螺丝连接件连接在锅体200,卡接部33与锅体200间距设置,卡接部33嵌于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3之间,底板142托住卡接部33,增加组装的牢固性。
    4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件(1)及被夹持件(2);所述夹持件(1)包括驱动组件(11)、复位件(12)、上卡板(13)及下托板(14);所述复位件(12)位于驱动组件(11)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11)、复位件(12)位于上卡板(13)的同侧;所述上卡板(13)和下托板(14)分别位于被夹持件(2)的上、下两侧;所述驱动组件(11)驱动上卡板(13)远离被夹持件(2)的正上方;所述复位件(12)驱动运动上卡板(13)运动至被夹持件(2)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包括左压块(111)和右压块(112),所述左压块(111)设有左斜部,所述右压块(112)设有右斜部,左斜部和右斜部均靠近上卡板(13)设置,左斜边和右斜板间距设置,所述上卡板(13)分别与左斜部、右斜部抵触,所述左斜部、右斜部的开口处规格小于上卡板(13)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板(13)呈l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板(1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41)、底板(142)及第二侧板(143),所述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3)位于底板(142)的同侧,所述第二侧板(143)的顶部与所述上卡板(13)的下端面间距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41)设有穿孔,所述上卡板(13)贯穿穿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夹持件(2)包括连接部(21)及卡接部(22),所述卡接部(22)插接于第一侧板(141)和第二侧板(143)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拆卸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件;包括夹持件及被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驱动组件、复位件、上卡板及下托板;所述复位件位于驱动组件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复位件位于上卡板的同侧;所述上卡板和下托板分别位于被夹持件的上、下两侧;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上卡板远离被夹持件的正上方;所述复位件驱动运动上卡板运动至被夹持件的正上方;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复位件、上卡板及下托板,实现夹持或松开被夹持件的目的,实现面板和锅体的快速拆装,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成本低的特点。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刘靖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布鲁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2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