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x线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 线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普及和介入领域的不断拓宽,在心脏冠脉介入,射频消融术、外周等治疗过程中因病情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因透视曝光时间过长,将超过充许的放射剂量,给病人带来癌症和遗传疾病可能及引起病人皮肤损伤的几率也越来越大,介入医生应充分了解x线辐射对病人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眼晶体、甲状腺皮肤等组织的损伤特点,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防护法规,积极为病人提供防护用品采取防护措施。
3.目前手术x线防护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
4.现有手术x线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有效灵活的调节,使得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较为不便,且无法对非检查部位进行全面的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手术x线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有效灵活的调节,使得医护人员手术操作较为不便,且无法对非检查部位进行全面的防护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 线防护装置,包括手术平台,所述手术平台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一,两个所述滑槽一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滑块一,两个所述滑块一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下端前后两侧,所述防护罩的上端开设有方型贯穿槽,所述方型贯穿槽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板,两个所述横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方型贯穿槽内部前后两侧面上,两个所述横板上均活动连接有两个移动块,四个所述移动块两两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防护布层一相对靠近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防护布层一的相对远离端分别穿过方型贯穿槽的前后两侧面,且分别绕过两个导向杆与两个缠绕筒一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移动块内部左右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二,八个所述滑块二两两一组分为四组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横板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的滑槽二内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个所述移动块均通过其上端开设的螺纹孔分别与四个紧固螺栓活动连接,四个所述紧固螺栓的下端两两一组分别紧贴两个横板的上表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缠绕筒一分别与两个转轴一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轴一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座,四个所述支撑座两两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前后两侧面上,所述转轴一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导向杆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的前后两侧面上,所述防护罩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轴二,两个所述转轴二的后端均活动连接在防护罩内部后侧面上。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转轴二的前侧均穿过防护罩的前侧壁分别与两个链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链轮之间通过设置的链条传动连接,右侧所述转轴二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二。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转轴二位于防护罩内部的部分上均固定连接有缠绕筒二,两个所述缠绕筒二分别与防护布层二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且两个缠绕筒二上均缠绕有一定长度的防护布层二,所述防护布层二上开设有治疗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护罩能够对患者非检测部位进行防护,使得非操作区域的人体能在有效安全的防护下,减少治疗过程中因透视曝光时间过长而接受的放射剂量,通过设置的滑块以及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带动防护罩在手术平台上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防护罩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能够方便患者根据医生的要求躺在手术平台上,通过设置的转动把手二、转轴二、缠绕筒二以及链轮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带动防护布层二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该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待检测部位灵活的调节治疗孔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上,接着通过设置的转动把手一、转轴一、缠绕筒一、导向杆、移动块以及横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方便的调节两个防护布层一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该装置能够根据患者待检测部位的大小灵活的调节治疗孔的大小,使得医护人员手术操作键位方便,并且能够对患者非检测部位进行有效的防护。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块主视剖面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手术平台、2滑块一、3防护罩、4防护布层二、5转轴二、6缠绕筒二、7方型贯穿槽、8防护布层一、9治疗孔、10移动块、11紧固螺栓、 12横板、13支撑座、14转轴一、15链轮、16导向杆、17转动把手二、18转动把手一、19缠绕筒一、20滑块二、21滑块一、22滑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包括手术平台1,其特征在于:手术平台1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一2,两个滑槽一2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滑块一21,两个滑块一21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3下端前后两侧,通过设置的
滑块一21以及滑槽一2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方便的带动防护罩3在手术平台1上进行移动,进而方便患者躺在手术平台1上进行治疗,同时能够根据患者的检查部位对防护罩3的位置进行灵活的调节,通过设置的防护罩3能够对患者的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防护罩3的上端开设有方型贯穿槽7,方型贯穿槽7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板12,两个横板12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方型贯穿槽7内部前后两侧面上,两个横板12上均活动连接有两个移动块10,四个移动块10两两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防护布层一8相对靠近端的左右两侧,通过设置的横板12能够对移动块10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带动设置的移动块10在两个横板12上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两个防护布层一8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调节两个防护布层一8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得该装置根据治疗需求对治疗孔9 的大小进行调节,两个防护布层一8的相对远离端分别穿过方型贯穿槽7的前后两侧面,且分别绕过两个导向杆16与两个缠绕筒一19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的缠绕筒一19能够对防护布层一8进行收纳,避免防护布层一8受到损坏,通过设置的导向杆16能够对防护布层一8的运动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四个移动块10内部左右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二20,八个滑块二20两两一组分为四组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横板12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的滑槽二22 内部,通过设置的滑块二20以及滑槽二22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对移动块10 的运动方向起到限制的作用,增加移动块1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四个移动块10均通过其上端开设的螺纹孔分别与四个紧固螺栓11活动连接,四个紧固螺栓11的下端两两一组分别紧贴两个横板12的上表面,通过转动设置的紧固螺栓11,使得紧固螺栓11的下端紧贴对应横板12的上表面,此时能够将移动块10固定住,避免移动块10的运动,通过反向转动紧固螺栓11调节紧固螺栓11与对应横板之间的距离,此时即可带动移动块10在横板12上进行移动,两个缠绕筒一19分别与两个转轴一14固定连接,两个转轴一14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座13,四个支撑座13两两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3前后两侧面上,转轴一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一18,通过设置的支撑座13能够对转轴一14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转动转动把手一18带动转轴一14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两个缠绕筒一19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防护布层一8的收卷,保证防护布层一8在使用过程中其表面的平整性,避免出现褶皱的情况,两个导向杆16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3的前后两侧面上,防护罩3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轴二5,两个转轴二5的后端均活动连接在防护罩3内部后侧面上,两个转轴二5的前侧均穿过防护罩3的前侧壁分别与两个链轮15固定连接,两个链轮15之间通过设置的链条传动连接,右侧转轴二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二17,两个转轴二5位于防护罩3内部的部分上均固定连接有缠绕筒二6,两个缠绕筒二6分别与防护布层二4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且两个缠绕筒二6上均缠绕有一定长度的防护布层二4,防护布层二4上开设有治疗孔9,通过转动转动把手二17在设置的两个链轮15 的作用下能够带动两个转轴二5进行转动,通过两个转轴二5的转动在设置的缠绕筒二6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防护布层二4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治疗孔9 的位置进行调节。
23.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24.在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防护罩3移动至手术平台1的一端,然后患者根据医生的指示躺在手术平台1上,接着拉动防护罩3至合适的位置上,实现对患者非检测部位进行防护,然后根据患者待检测部位转动转动把手二17 带动右侧转轴二5进行转动,然后在设置的两个链轮15之间的相互配合下能够实现带动左侧转轴二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缠绕筒二6进行转动,通过两个缠绕筒二6的转动能够带动防护布层二4进行移动,使得治疗孔9
移动至患者的待检测部位,接着转动两个转动把手一18带动两个转轴一1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缠绕筒一19进行转动,此时通过带动防护布层一8上设置的移动块10在两个横板12上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两个防护布层一8 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通过调节两个防护布层一8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得该装置根据治疗需求对治疗孔9的大小进行调节,并且能够对患者非检测部位进行有效的防护,此时即可通过调节后的治疗孔9对患者的检测部位进行检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包括手术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术平台(1)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一(2),两个所述滑槽一(2)内部均活动连接有滑块一(21),两个所述滑块一(21)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3)下端前后两侧,所述防护罩(3)的上端开设有方型贯穿槽(7),所述方型贯穿槽(7)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板(12),两个所述横板(12)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方型贯穿槽(7)内部前后两侧面上,两个所述横板(12)上均活动连接有两个移动块(10),四个所述移动块(10)两两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防护布层一(8)相对靠近端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防护布层一(8)的相对远离端分别穿过方型贯穿槽(7)的前后两侧面,且分别绕过两个导向杆(16)与两个缠绕筒一(19)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移动块(10)内部左右两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二(20),八个所述滑块二(20)两两一组分为四组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横板(12)左右两侧面上均开设的滑槽二(22)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移动块(10)均通过其上端开设的螺纹孔分别与四个紧固螺栓(11)活动连接,四个所述紧固螺栓(11)的下端两两一组分别紧贴两个横板(12)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缠绕筒一(19)分别与两个转轴一(1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轴一(14)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支撑座(13),四个所述支撑座(13)两两一组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3)前后两侧面上,所述转轴一(14)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一(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杆(16)分别固定连接在防护罩(3)的前后两侧面上,所述防护罩(3)内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转轴二(5),两个所述转轴二(5)的后端均活动连接在防护罩(3)内部后侧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轴二(5)的前侧均穿过防护罩(3)的前侧壁分别与两个链轮(1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链轮(15)之间通过设置的链条传动连接,右侧所述转轴二(5)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二(17)。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轴二(5)位于防护罩(3)内部的部分上均固定连接有缠绕筒二(6),两个所述缠绕筒二(6)分别与防护布层二(4)的左右两侧活动连接,且两个缠绕筒二(6)上均缠绕有一定长度的防护布层二(4),所述防护布层二(4)上开设有治疗孔(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周介入手术X线防护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手术平台,所述手术平台上表面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防护罩能够对患者非检测部位进行防护,使得非操作区域的人体能在有效安全的防护下,减少治疗过程中因透视曝光时间过长而接受的放射剂量,通过设置的滑块以及滑槽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带动防护罩在手术平台上进行移动,进而能够对防护罩的位置进行调节,同时能够方便患者根据医生的要求躺在手术平台上,通过设置的转动把手二、转轴二、缠绕筒二以及链轮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带动防护布层二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该装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待检测部位灵活的调节治疗孔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上。上。上。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 赵红恩 谢永伟 王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静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