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叶结构及风扇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3-14  99



    1.本发明涉及一种扇叶结构及风扇灯,属于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风扇灯在风扇运行时出风比较集中,风量影响范围较小,在靠近风扇旋转轴附近的风速比较大,而在风扇边缘区域的风速较小。
    3.虽然增加扇叶面积和/或延伸扇叶长度能够改善风速的问题,但是增加扇叶面积和/或延伸扇叶长度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增大了组装的难度。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扇叶结构及风扇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叶结构,该扇叶结构能够扩大周围的风量影响范围。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叶结构,所述扇叶结构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扇叶结构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扇叶结构的旋转轴线,所述扇叶结构还包括:
    7.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空气流入的一侧曲边,所述第一边缘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第一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增大;
    8.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为空气流出的一侧曲边,所述第二边缘也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且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二端部处连接,所述第二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
    9.导流面,所述导流面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导流面自所述第一边缘至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向下弯曲延伸;以及
    10.导向筋,所述导向筋设于所述导流面并在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竖向延伸,以与所述扇叶结构下方的空气接触,将空气引导至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区域。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筋在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呈条状设置,并突设于所述导流面的下表面。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筋呈弧形设置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凸出。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筋设置有多个,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一导向筋和靠近所述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一导向筋的凸出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导向筋的凸出曲率。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筋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筋和所述第二导向筋之间的第三导向筋,所述第三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以及所述第一导向筋均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倾斜,且三者的倾斜角度依次逐渐减小。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以及所述第三导向
    筋的两端均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边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段和第二弧段,在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连线的距离达到峰值。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第二弧段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
    °
    ~180
    °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边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弧段和第四弧段,所述第三弧段朝向空气流入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四弧段朝向空气流出的一侧凸出,且所述第四弧段与所述第一边缘连接。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弧段与所述第一弧段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段与所述第二弧段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段的凸出曲率、所述第三弧段的凸出曲率、所述第二弧段的凸出曲率以及所述第一弧段的凸出曲率依次逐渐减小。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弧段与所述第二弧段沿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边缘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弧段连接的第五弧段,所述第五弧段与所述第四弧段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形成弯曲弧段。
    2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边缘自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呈波浪状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增大,且增大的幅度小于所述第一边缘增大的幅度。
    2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面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宽度,且所述导流面的靠近第二端部的一侧向上弯曲、靠近第一端部的一侧向下弯曲。
    2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灯,以更好地应用上述扇叶结构,提高风扇灯的性能。
    2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灯,包括灯具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风扇灯还包括前述的扇叶结构。
    2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灯包括三个所述扇叶结构,当三个扇叶结构均收合于所述风扇灯时,前一个所述扇叶结构的第一边缘的靠近旋转轴线的一侧与后一个所述扇叶结构的第一边缘的远离旋转轴线的一侧相对设置,且该前一个所述扇叶结构与后一个所述扇叶结构之间形成有间隙。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扇叶结构通过在导流面的下表面设置导向筋,从而可利用导向筋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以及导流面的相互配合,在扇叶结构旋转工作时,扩大了风量影响范围;此外,扇叶结构在风扇灯上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风扇灯的性能,而且还增加了风扇灯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符合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风扇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的分解图。
    29.图3是图2中扇叶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2中扇叶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扇叶结构工作时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32.图6是图2中扇叶结构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图1所示风扇灯去除悬挂组件后的俯视图。
    34.图8是图7中扇叶结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图2中旋转盘与灯具组件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图9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8.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扇叶结构100,该扇叶结构100可以应用在电风扇、风扇灯等产品。扇叶结构100为电风扇、风扇灯等吹风产品中用于推动空气流动的部件,其可以围绕自身旋转轴线l高速旋转,以推动周围空气流动,从而实现吹风的效果。为了提升吹风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扇叶结构100的形状和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相比于传统的扇叶结构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扇叶结构100具有更佳的吹风效果。
    39.本发明将以风扇灯为例,详细说明风扇灯的结构及其扇叶结构100、工作原理及过程。当然,本发明的扇叶结构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吹风产品中,于此不作过多限制。
    40.如图1和图2并结合图10所示,风扇灯包括灯具组件200、风扇组件以及悬挂组件300。风扇组件包括扇叶组件、驱动组件400以及旋转组件500;灯具组件200包括光源组件201、底盘202以及灯罩203。灯罩203和底盘202连接并形成供收容光源组件201的收容腔,旋转组件500与底盘202固定连接,并与扇叶组件转动连接。当风扇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扇叶组件收合并位于旋转组件500的正上方,当风扇组件处于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400驱动旋转组件500旋转,并带动扇叶组件旋转,扇叶组件展开并远离旋转组件500,且随着旋转组件500旋转。
    41.扇叶组件包括三个相同的扇叶结构100。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该扇叶结构100包括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第一端部10靠近旋转轴线l设置,第二端部20远离旋转轴线l设置。扇叶结构100还包括第一边缘30、第二边缘40、连接于第一边缘30与第二边缘40之间的导流面50以及设于导流面50的导向筋60。当风扇组件开始工作时,扇叶结构100展开并旋转,使得空气先从第一边缘30流入,与导流面50接触后再从第二边缘40流出,空气撞击在导流面50的下表面,并在导流面50的下表面的推动作用下,向前下方流动以实现吹风。与此同时,结合图5和图6,如虚线部分,空气与导流面50的导向筋60接触,导向筋60将经过导流面50上的空气分成多个区域,并将靠近旋转轴线l的空气引导至远离第一端部10的区域,使得扇叶结构100的边缘区域出风量增加,也就是说,在扇叶结构100的导流面50上存在导向筋60,能够将空气引导至远离风扇灯的中心区域,使空气向扇叶结构100的四周扩散,达到扩大风量影响范围的效果,从而提高风扇灯的吹风效果。
    42.结合图3、图4以及图6,第一边缘30和第二边缘40均设置在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之间。第一边缘30为空气流入的一侧曲边,即受风侧;第二边缘40为空气流出的一侧曲边,即背风侧,从而,当扇叶结构100旋转时,第一边缘30先与空气接触,第二边缘40后与空气接触,且空气从第二边缘40区域脱离扇叶结构100。第一边缘30与第二边缘40相背设置在
    扇叶结构100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
    43.具体地,第一边缘3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第一端部10朝向第二端部20逐渐增大;第二边缘40与第一边缘30在扇叶结构100的第二端部20处连接,第二边缘4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边缘3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也就是说,扇叶结构100的第二端部20高、第一端部10低,如此设置,可以更好地推动空气。由于第一边缘30比第二边缘40高,所以上述导流面50设置为自第一边缘30至第二边缘40的方向向下弯曲延伸。
    44.进一步地,导流面50的靠近第一端部10的宽度小于远离第一端部10的宽度,且导流面50在靠近第二端部20处向上弯曲,导流面50在远离第二端部20处向下弯曲。由于导流面50的第二端部20高、第一端部10低,即远离旋转轴线l的导流面50向上弯曲,靠近旋转轴线l的导流面50向下弯曲,从而使得导流面50不但具有较佳的兜风效果,能够使更多的空气流动,达到更好地搅动空气的效果,而且还与导流面50上的导向筋60相互配合,使得靠近扇叶结构100的第一端部10的空气分散并导向第二端部20,以提高扇叶结构100边缘区域的风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扇叶结构100的吹风效果。
    45.优选地,导向筋60与导流面50一体设置,且在第一边缘30与第二边缘40之间竖向延伸,以更好地与扇叶结构100下方的空气接触,将空气引导至远离第一端部10的区域。进一步地,导向筋60在第一边缘30与第二边缘40之间呈条状设置,并突设于导流面50的下表面,且导向筋60呈弧形设置并朝向第一端部10凸出。由于扇叶结构100旋转兜风时,产生的风量基本处于扇叶结构100的下方,且空气先从第一边缘30流入并与导流面50接触,最后从第二边缘40流出,所以将导向筋60设于导流面50的下表面,可以使得导向筋60和导流面50均与扇叶结构100下方的空气接触,能够更好地根据空气流动性以及产风特性,将靠近扇叶结构100的第一端部10的风量分散并导向第二端部20的附近,使得风扇灯的吹风效果更好。
    46.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导向筋60导流空气的效果,本发明中的导向筋60设置有多个,包括靠近第一端部10设置的第一导向筋61和靠近第二端部20设置的第二导向筋63,第一导向筋61的凸出曲率大于第二导向筋63的凸出曲率。进一步地,导向筋60还包括位于第一导向筋61和第二导向筋63之间的第三导向筋62,第三导向筋62、第二导向筋63以及第一导向筋61均朝向旋转轴线l倾斜,即均朝向扇叶结构100的第一端部10倾斜,且第一导向筋61、第二导向筋63及第三导向筋62的倾斜角度逐渐减小。第一导向筋61、第二导向筋63以及第三导向筋62的两端均分别靠近第一边缘30和第二边缘40。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导向筋60和导流面50相互配合兜风,以更好地将靠近旋转轴线l的空气进行分流并引导至远离旋转轴线l,使风量向扇叶结构100的边缘区域扩散。当然,导向筋60的数量以及倾斜角度、凸出曲率可根据扇叶结构100的具体尺寸、形状任意设计,只要能够将靠近第一端部10的风量分散并导向第二端部20即可,于此不作过多限制。
    47.如图3和图7所示,扇叶结构100的第一边缘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段31和第二弧段32,在第一弧段31和第二弧段32的连接处,第一边缘30与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之间连线的距离达到峰值,且第一弧段31与第二弧段32之间形成的夹角λ为100
    °
    ~180
    °
    。如此设置,当三个扇叶结构100处于聚拢状态时,每个扇叶结构100均不会发生重叠。此外,前一个扇叶结构100的第一边缘30的靠近旋转轴线l一侧与后一个扇叶结构100的第一边缘30的远离旋转轴线l的一侧相对设置,且在该前一个扇叶结构100与后一个扇叶结构100之间形成有间隙。如此设置,使得每个扇叶结构100在收合聚拢时不会发生碰撞或重叠,以更好地
    保护扇叶结构100。
    48.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边缘40自第一端部10至第二端部20呈波浪状延伸设置,且第二边缘4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第一端部10朝向第二端部20逐渐增大,且该增大的幅度小于第一边缘30增大的幅度。第二边缘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弧段41和第四弧段42,第三弧段41朝向受风侧凸出,第四弧段42朝向背风侧凸出,且第四弧段42与第一边缘30连接。也就是说,第三弧段41朝向空气流入的一侧凸出,即朝向第一边缘30凸出,第四弧段42朝向空气流出的一侧凸出,即沿背离第一边缘30的方向凸出。进一步地,第三弧段41与第一弧段31相对设置,第四弧段42与第二弧段32相对设置,且第四弧段42的凸出曲率、第三弧段41的凸出曲率、第二弧段32的凸出曲率以及第一弧段31的凸出曲率依次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不但可以更好地利用第一边缘30对空气进行导流,使空气更加顺畅地流入第一边缘30并从第二边缘40顺畅地流出,而且还可以与导流面50和导向筋60相互配合,将靠近第一端部10的空气分散并引导至第二端部20的周围,使得扇叶结构100下方的空气风量更加地均匀,有效提高了风扇灯的吹风效果。
    49.如图3所示,第一弧段31与第二弧段32沿第一端部10至第二端部20的方向依次连接,第一边缘30还包括与第二弧段32连接的第五弧段33,第五弧段33与第四弧段42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形成有弯曲弧段。在该弯曲弧段处的第一边缘30与第二边缘40之间的导流面50向上弯曲,也就是说,扇叶结构100的末端向上翘起。如此设置,可以在扇叶结构100旋转时对空气流动产生导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空气与扇叶结构100之间的碰撞,从而不但有利于降低扇叶结构100旋转时的噪声和能耗,而且还能够减小扇叶结构100在第二端部20周围对风量的聚拢,使得导向筋60将空气更好地向扇叶结构100的四周导流分散。
    50.如图6至图10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400与旋转组件500和风扇组件电性连接,风扇组件安装在旋转组件500上,以通过驱动组件400驱动旋转组件500带动风扇组件旋转并展开。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组件500包括旋转盘501,在旋转盘501上设有多个安装部502。具体地,多个安装部502均匀设置在旋转盘501的靠近边缘的区域。与此对应地,扇叶结构100靠近第一端部10的位置处设有转动座70,该转动座70对应安装于安装部502,且安装部502与转动座7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优选地,安装部502为凹槽,转动座70为与凹槽对应设置的凸起部,凸起部嵌入至凹槽并与凹槽转动连接。当然,安装部502和转动座7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满足安装部502和转动座70转动连接即可,于此不作过多限制。
    51.为了使扇叶结构100在非旋转状态下能够收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安装部502与转动座70之间可以设置弹性元件,其中,弹性元件可以是扭簧。如此设置,在扇叶结构100处于非旋转状态的情况下,弹性元件通过弹力作用驱使扇叶结构100相对于旋转盘501旋转收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风扇灯的外观性能,且减小了风扇灯的整体体积。在扇叶结构100随旋转盘501旋转时,扇叶结构10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甩,随着旋转盘501的速度逐渐加快,当离心力大于弹性元件的弹力时,扇叶结构100相对于旋转盘501展开,从而实现吹风效果。
    52.驱动组件400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旋转结构以及固定结构,旋转结构与旋转盘501连接,固定结构与悬挂组件300连接,如此设置,驱动电机可以驱动旋转盘501带动扇叶结构100旋转展开。
    53.灯具组件200设置在旋转盘501的下方,且灯具组件200与悬挂组件300连接,使得
    灯具组件200能够稳定地悬挂在屋顶或其他安装面上。灯具组件200包括光源组件201、底盘202以及灯罩203。灯罩203和底盘202连接并形成供收容光源组件201的收容腔,光源组件201呈环形设置并固定连接在底盘202上。底盘202和旋转盘501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环形壳体204将旋转盘501、底盘202以及灯罩203依次固定连接,不仅实现了灯具组件200和旋转盘501的固定连接,而且还能够有效保护灯具组件200的内部结构,避免损坏。
    54.具体地,底盘202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供放置驱动组件400和悬挂组件300的通孔(未标号),与此对应地,旋转盘501上也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穿孔(未标号),在通孔的附近设有用于给驱动组件400和光源组件201供电的电源板205,驱动电机依次穿过穿孔和通孔并与电源板205电性连接,当启动驱动电机时,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盘501旋转,旋转盘501再带动扇叶结构100旋转并展开。进一步地,灯具组件200还包括与底盘202连接的盖板206,该盖板206能够保护电源板205,避免其损坏。
    5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旋转组件500、驱动组件400、灯具组件200以及悬挂组件300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限制上述各组件的具体结构。
    5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扇叶结构100通过在导流面50的下表面设置导向筋60,从而可利用导向筋60与第一边缘30、第二边缘40以及导流面50的相互配合,在扇叶结构100旋转工作时,扩大了风量影响范围;此外,扇叶结构100在风扇灯上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风扇灯的性能,而且还增加了风扇灯的美观度。
    5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结构(100)包括第一端部(10)和第二端部(20),所述第一端部(10)靠近所述扇叶结构(100)的旋转轴线(l),所述第二端部(20)远离所述扇叶结构(100)的旋转轴线(l),所述扇叶结构(100)还包括:第一边缘(30),所述第一边缘(30)为空气流入的一侧曲边,所述第一边缘(30)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10)与所述第二端部(20)之间,且所述第一边缘(3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部(10)朝向所述第二端部(20)逐渐增大;第二边缘(40),所述第二边缘(40)为空气流出的一侧曲边,所述第二边缘(40)也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10)与所述第二端部(20)之间,且所述第二边缘(40)与所述第一边缘(30)在所述第二端部(20)处连接,所述第二边缘(4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边缘(3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导流面(50),所述导流面(50)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30)与所述第二边缘(40)之间,所述导流面(50)自所述第一边缘(30)至所述第二边缘(40)的方向向下弯曲延伸;以及导向筋(60),所述导向筋(60)设于所述导流面(50)并在所述第一边缘(30)与第二边缘(40)之间竖向延伸,以与所述扇叶结构(100)下方的空气接触,将空气引导至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0)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60)在所述第一边缘(30)与所述第二边缘(40)之间呈条状设置,并突设于所述导流面(50)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60)呈弧形设置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10)凸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60)设置有多个,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0)设置的第一导向筋(61)和靠近所述第二端部(20)设置的第二导向筋(63),所述第一导向筋(61)的凸出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导向筋(63)的凸出曲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6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筋(61)和所述第二导向筋(63)之间的第三导向筋(62),所述第三导向筋(62)、所述第二导向筋(63)以及所述第一导向筋(61)均朝向所述旋转轴线(l)倾斜,且三者的倾斜角度依次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筋(61)、所述第二导向筋(63)以及所述第三导向筋(62)的两端均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边缘(30)和所述第二边缘(4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第一边缘(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段(31)和第二弧段(32),在所述第一弧段(31)和所述第二弧段(32)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边缘(30)与所述第一端部(10)和所述第二端部(20)之间连线的距离达到峰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段(31)与所述第二弧段(3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00)
    °
    ~180
    °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弧段(41)和第四弧段(42),所述第三弧段(41)朝向空气流入的一侧凸出,所述第四弧段(42)朝向空气流出的一侧凸出,且所述第四弧段(42)与所述第一边缘(30)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弧段(41)与所述第一弧段(3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段(42)与所述第二弧段(32)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弧段(42)
    的凸出曲率、所述第三弧段(41)的凸出曲率、所述第二弧段(32)的凸出曲率以及所述第一弧段(31)的凸出曲率依次逐渐减小。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段(31)与所述第二弧段(32)沿所述第一端部(10)至所述第二端部(20)的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边缘(3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弧段(32)连接的第五弧段(33),所述第五弧段(33)与所述第四弧段(42)连接,且两者的连接处形成弯曲弧段。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40)自所述第一端部(10)至所述第二端部(20)呈波浪状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边缘(40)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部(10)朝向所述第二端部(20)逐渐增大,且增大的幅度小于所述第一边缘(30)增大的幅度。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叶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50)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0)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第一端部(10)的宽度,且所述导流面(50)的靠近第二端部(20)的一侧向上弯曲、靠近第一端部(10)的一侧向下弯曲。14.一种风扇灯,包括灯具组件(200)和驱动组件(400),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灯还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扇叶结构(100)。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扇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灯包括三个所述扇叶结构(100),当三个扇叶结构(100)均收合于所述风扇灯时,前一个所述扇叶结构(100)的第一边缘(30)的靠近旋转轴线(l)的一侧与后一个所述扇叶结构(100)的第一边缘(30)的远离旋转轴线(l)的一侧相对设置,且该前一个所述扇叶结构(100)与后一个所述扇叶结构(100)之间形成有间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叶结构及风扇灯,扇叶结构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空气流入的第一边缘、空气流出的第二边缘、导流面以及导向筋。第一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自第一端部朝向第二端部逐渐增大;第二边缘与第一边缘在第二端部处连接,且第二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低于第一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导流面自第一边缘至第二边缘的方向向下弯曲延伸。导向筋设于导流面并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竖向延伸,以与扇叶结构下方的空气接触,将空气引导至远离第一端部的区域。本发明的扇叶结构通过在导流面的下表面设置导向筋,从而可利用导向筋与第一边缘、第二边缘以及导流面的相互配合,在扇叶结构旋转工作时,扩大风量影响范围。扩大风量影响范围。扩大风量影响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0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3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