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包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都在流水生产线上配置了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了便于对已生产完成的产品在后续程序中的储存和运输,都需要将产品包装入塑料袋中,然后贴上标签,打包装箱。
3.现有的包装机使用时自动化程度不够高,产品在不同打包工序间需要人工搬运,包装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多个打包工序并且完全自动化的自动包装机。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自动包装机,所述自动包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入袋装置、封口装置、贴标签装置、上下封箱装置以及侧封箱装置,所述入袋装置包括入袋输送带、位于所述入袋输送带上方的分膜架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分膜架的导膜轮,所述分膜架将对折膜分开,上膜由所述分膜架上方翻折至所述分膜架下方并位于所述入袋输送带上方,下膜位于所述入袋输送带下方,上膜以及下膜翻折后沿所述入袋输送带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封口装置包括纵封刀以及横封刀,所述纵封刀以及所述横封刀移动接触对折膜使对折膜切断并封口;所述贴标签装置包括放卷轮、剥离板以及收卷轮,所述放卷轮安装成卷的标签带,标签带经所述剥离板剥离后,标签贴附于产品,底纸缠绕于所述收卷轮上;所述上下封箱装置包括第一箱子输送带、折盖结构以及两上下胶纸结构,两所述上下胶纸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箱子输送带上下两侧,所述折盖结构按压所述第一箱子输送带上的箱子侧盖使两侧盖合拢,两所述上下胶纸结构分别对箱子上下处的两侧盖之间贴胶带并裁断胶带;所述侧封箱装置还包括第二箱子输送带以及两侧胶纸结构,两所述侧胶纸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箱子输送带两侧,两所述侧胶纸结构分别对箱子的侧盖与侧壁之间贴胶带并裁断胶带。
7.进一步地,所述入袋装置还包括卷膜安装轴,所述分膜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分膜架朝向所述卷膜安装轴一侧为直角边,所述导膜轮位于所述分膜架的直角边与斜角边的交汇端。
8.进一步地,所述纵封刀以与所述横封刀垂直。
9.进一步地,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封口机床以及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所述封口机床并能相对所述封口机床上下移动,所述纵封刀以及所述横封刀固定于所述升降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收料轮,所述收料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封口机床,所述收料轮缠绕所述纵封刀以及所述横封刀裁切下的剩余对折膜。
11.进一步地,所述贴标签装置还包括辊轮组,所述辊轮组包括若干辊轮,若干辊轮位于所述放卷轮以及所述剥离板之间调节标签带的张紧力。
12.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封箱装置还包括上下封箱支架,所述折盖结构包括两折盖驱动件以及两抵压杆,每一所述折盖驱动件一端与所述上下封箱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抵压杆连接,两所述折盖驱动件分别带动两所述抵压杆相向移动抵触两侧盖,使两侧盖合拢。
13.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封箱装置还包括防凹板,所述防凹板固定于所述上下封箱支架,所述防凹板设有防凹边,所述防凹边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防凹边位于侧盖底部,防止所述抵压杆将侧盖边缘抵压倾斜。
14.进一步地,所述上下封箱装置还包括滚压结构,所述滚压结构包括安装杆以及导轮,所述安装杆安装于所述上下封箱支架,所述导轮安装于所述安装杆,所述导轮从两所述侧盖之间的胶带尾部滚过,使胶带尾部服帖。
15.进一步地,所述侧封箱装置还包括刮封结构,所述刮封结构包括毛刷,所述毛刷刷过箱子侧盖与侧壁之间的胶带,使箱子侧角的胶带平整。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自动包装设备通过依次设置的入袋装置、封口装置、贴标签装置、上下封箱装置以及侧封箱装置,能够实现入袋、塑封、贴标签、装箱等不同工序的自动化包装,包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包装机的一局部结构主视图;
18.图2为图1的自动包装机的一局部结构俯视图;
19.图3为图2的自动包装机的一局部结构侧视图;
20.图4为图1的自动包装机的另一局部结构俯视图。
21.图中:10、入袋装置;11、入袋机床;12、入袋输送带;13、卷膜安装轴;14、传动轴;15、分膜架;16、导膜轮;17、入袋宽度调节结构;170、入袋挡板;171、螺杆;172、宽度调节手轮;18、高度调节手轮;20、封口装置;21、封口机床;22、升降结构;23、纵封刀;24、横封刀;25、温度控制器;26、防护罩;260、壳体;261、关闭气缸;27、收料轮;28、第一驱动传感器;29、转轴;30、贴标签装置;31、贴标签机床;310、主体;311、滚动轮;312、支撑脚; 32、贴标签输送带;33、第二驱动传感器;34、支撑柱;35、贴标签高度调节结构;350、贴标签支架;351、贴标签手轮;352、丝杆; 353、配合块;36、放卷轮;37、辊轮组;38、剥离板;39、收卷轮; 40、上下封箱装置;41、第一箱子输送带;42、上下封箱支架;43、折盖结构;430、折盖驱动件;431、抵压杆;44、防凹板;45、上下胶纸结构;450、上下贴胶纸组件;451、裁胶纸组件;46、滚压结构; 460、安装杆;461、导轮;47、上下封箱高度调节结构;48、上下封箱宽度调节结构;480、上下封箱手轮;481、上下封箱挡板;50、侧封箱装置;51、滚轮;52、封箱感应器;53、推板;54、侧封箱支架; 55、侧胶纸结构;56、刮封结构;560、刮封驱动件;561、安装板; 562、毛刷;57、第二箱子输送带;58、侧封箱宽度调节结构;580、侧封箱挡板;581、侧封箱手轮;59、侧封箱高度调节结构;20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包装机,自动包装机用于将产品200入袋包装、贴标签并封装于箱子中。自动包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入袋装置10、封口装置20、贴标签装置30、上下封箱装置40以及侧封箱装置50。
26.入袋装置10包括入袋机床11、入袋输送带12、卷膜安装轴13、传动轴14、分膜架15、导膜轮16、入袋宽度调节结构17以及高度调节手轮18。入袋输送带12安装于入袋机床11并且能在入袋机床 11上移动。入袋输送带12用于输送产品200,使产品200沿直线移动。卷膜安装轴13转动安装于入袋机床11。卷膜安装轴13用于安装成卷的对折膜。传动轴14转动安装于入袋机床11。对折膜缠绕于传动轴14,传动轴14带动对折膜移动。分膜架15呈三角形。具体的,分膜架15为直角三角形。分膜架15为镂空结构,降低分膜架 15重量。分膜架15安装于入袋机床11并能通过高度调节手轮18调节高度,便于入袋装置10适用不同高度的产品200。分膜架15的直角边朝向卷膜安装轴13。导膜轮16转动安装于分膜架15端部,引导对折膜分离以及翻折。具体的,导膜轮16位于分膜架15的直角边以及斜边的交汇角上。入袋宽度调节结构17包括入袋挡板170、螺杆171、宽度调节手轮172。宽度调节手轮172安装于螺杆171端部。螺杆171与入袋机床11配合,入袋挡板170与螺杆171螺纹配合。入袋挡板170位于入袋输送带12上,入袋挡板170与入袋输送带12 边缘形成货道,产品200位于货道中,入袋挡板170与产品200抵触,防止产品200在入袋输送带12上横向移动,进入胶袋时无法靠近胶袋折叠边缘。宽度调节手轮172转动,带动螺杆171转动,使入袋挡板170移动,以适用宽度不同的产品200。高度调节手轮18转动安装于入袋机床11并与分膜架15配合,高度调节手轮18转动带动分膜架15相对入袋输送带12移动,以调节分膜架15与入袋输送带12 之间的距离,以适用高度不同的产品200。
27.封口装置20包括封口机床21、封口输送带、升降结构22、纵封刀23、横封刀24、温度控制器25、防护罩26、收料轮27、第一驱动传感器28、转轴29以及控制器。封口输送带安装于封口机床21 并能相对封口机床21移动。升降结构22包括升降驱动件以及固定板,升降驱动件安装于封口机床21,固定板固定于升降驱动件。升降驱动件为气缸。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固定于固定板。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相互垂直。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都垂直于封口输送带。温度控制器2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的温度,使纵
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的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便于对胶袋封口。防护罩26包括壳体260以及关闭气缸261,壳体 260转动安装于封口机床21,关闭气缸261一端与封口机床2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260连接。关闭气缸26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控制防护罩26的开启以及关闭。收料轮27转动安装于封口机床21末端,收料轮27用于缠绕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裁切下的剩余对折膜。防止裁切下的剩余对折膜胡乱堆放导致影响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工作。第一驱动传感器28为光电传感器。第一驱动传感器28 与升降结构22电性连接,第一驱动传感器28检测到产品200进入封口输送带上的对折膜中后驱动升降结构22下移,使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同时对对折膜的两侧面塑封。转轴29转动安装于封口机床21,转轴29位于收料轮27以及封口输送带之间。
28.贴标签装置30包括贴标签机床31、贴标签输送带32、第二驱动传感器33、支撑柱34、贴标签高度调节结构35、放卷轮36、辊轮组 37、剥离板38以及收卷轮39。贴标签机床31包括主体310、滚动轮 311以及支撑脚312。滚动轮311以及支撑脚312安装于主体310底部。滚动轮311便于贴标签装置30移动。支撑脚312支撑贴标签机床31。滚动轮311以及支撑脚312间隔交错设置。贴标签输送带32 安装于主体310上并能沿主体310移动。第二驱动传感器33固定于贴标签机床31并位于贴标签输送带32一侧。第二驱动传感器33为光电传感器。第二驱动传感器33监测贴标签输送带32上是否有产品 200。支撑柱34固定于贴标签机床31的上表面。支撑柱34用于安装贴标签高度调节结构35。贴标签高度调节结构35包括贴标签支架350、贴标签手轮351、丝杆352以及配合块353。贴标签支架350固定于支撑柱34。丝杆352转动安装于贴标签支架350,配合块353与丝杆 352配合。贴标签手轮351固定于丝杆352端部。贴标签手轮351带动丝杆352转动,使配合块353上下移动。放卷轮36转动安装于配合块353。放卷轮36用于安装成卷的标签带。辊轮组37包括若干辊轮,若干辊轮安装于配合块353。若干辊轮位于放卷轮36以及剥离板38之间调节标签带的张紧力。剥离板38端部呈锐角。剥离板38 固定于配合块353。标签带绕过剥离板38的锐角,使标签脱离标签带,实现标签与底纸的分离。收卷轮39转动安装于配合块353。收卷轮39用于收集底纸。
29.上下封箱装置40包括第一箱子输送带41、上下封箱支架42、折盖结构43、防凹板44、两上下胶纸结构45、滚压结构46、上下封箱高度调节结构47以及上下封箱宽度调节结构48。上下封箱支架42 安装于第一箱子输送带41上方。折盖结构43包括折盖驱动件430以及抵压杆431。折盖驱动件430为气缸。折盖驱动件430一端与上下封箱支架42连接,输出端与抵压杆431连接。防凹板44固定于上下封箱支架42,防凹板44设有防凹边,防凹边与水平面平行。使用时防凹边位于侧盖底部,防止抵压杆431将侧盖边缘抵压倾斜。两上下胶纸结构45分别安装于第一箱子输送带41以及上下封箱支架42。即两上下胶纸结构45分别位于箱子上下两端。两上下胶纸结构45错开排布并位于同一直线上。每一上下胶纸结构45包括上下贴胶纸组件450以及裁胶纸组件451。上下贴胶纸组件450用于贴胶带。裁胶纸组件451用于将胶带裁断。滚压结构46包括安装杆460以及导轮 461。安装杆460安装于上下封箱支架42,导轮461安装于安装杆460。导轮461从箱子两侧盖之间的胶带尾部滚过,使胶带尾部服帖。上下封箱高度调节结构47与上下封箱支架42配合,通过上下封箱高度调节结构47调节上下封箱支架42的高度,从而调节上下封箱支架42 与第一箱子输送带41的距离,使自动包装机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箱子。上下封箱宽度调节结构48包括上下封箱手轮480以及上下封箱挡板 481。上下封箱挡板481位于第一箱子输送带41上方,上下封箱手轮 480与上下封箱挡板
481配合,转动上下封箱手轮480能够使上下封箱挡板481在第一箱子输送带41上移动,上下封箱挡板481使箱子在第一箱子输送带41的宽度方向上定位。上下封箱挡板481在第一箱子输送带41上移动能够使自动包装机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箱子。
30.侧封箱装置50包括滚轮51、封箱感应器52、推板53、侧封箱支架54、侧胶纸结构55、刮封结构56、第二箱子输送带57、侧封箱宽度调节结构58、侧封箱高度调节结构59。滚轮51从第一箱子输送带41延伸而出,滚轮51的滚动方向与第一箱子输送带41的延伸方向相同。封箱感应器52为光电感应器。封箱感应器52与自动包装机的控制器电性连接。封箱感应器52感应滚轮51上是否有箱子。当封箱感应器52感应到滚轮51上有箱子时,控制器控制推板53使推板 53推动箱子。推板53用于将箱子从滚轮51上推动至第二箱子输送带57上。侧封箱支架54安装于第二箱子输送带57上方。侧胶纸结构55的数量有两个,两侧胶纸结构55分别安装于侧封箱支架54上,两侧胶纸结构55位于第二箱子输送带57的相对两侧。刮封结构56 的数量为两个,每一刮封结构56包括刮封驱动件560、安装板561 以及毛刷562。安装板561安装于刮封驱动件560的输出端。毛刷562 固定安装于安装板561。第二箱子输送带57与第一箱子输送带41垂直。滚轮51位于第二箱子输送带57以及第一箱子输送带41之间。第一箱子输送带41、滚轮51以及第二箱子输送带57呈l形。上述设计能够使箱子移动方向转变。侧封箱宽度调节结构58包括侧封箱挡板580以及侧封箱手轮581。侧封箱挡板580安装于第二箱子输送带57,侧封箱手轮581与侧封箱挡板580配合。侧封箱手轮581转动带动侧封箱挡板580在第二箱子输送带57上移动,侧封箱挡板580 使箱子在第二箱子输送带57的宽度方向上定位。侧封箱挡板580在第二箱子输送带57上移动能够使自动包装机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箱子。侧封箱高度调节结构59与侧封箱支架54配合,调节侧封箱支架54 的高度,使自动包装机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箱子。
31.使用自动包装机时,先将成卷的对折膜安装于卷膜安装轴13,再将对折膜端部依次缠绕于传动轴14、上膜经分膜架15翻折,使上膜延伸方向由原来的垂直于入袋输送带12变为和入袋输送带12同方向延伸。开启入袋装置10,传动轴14转动,拉动对折膜。产品200 在入袋输送带12上沿入袋输送带12移动,对折膜经导膜轮16以及分膜架15分开,上膜由分膜架15上方翻折至分膜架15下方并位于入袋输送带12上方,下膜位于入袋输送带12下方,上膜以及下膜翻折后沿入袋输送带12运动方向延伸,此时入袋输送带12上的产品 200位于上膜以及下膜之间,入袋输送带12将产品200向前输送直至与入袋输送带12分离,产品200落入上膜以及下膜之间完成入袋,实现地毯自动放入胶袋中,当第一驱动传感器28检测到产品200完全进入对折膜中时,控制器控制升降结构22下降,纵封刀23以及横封刀24将对折膜相邻两侧的开口塑封,并且裁断,使胶袋的两侧面封口一次性封上。产品200移动至贴标签输送带32,贴标签输送带 32带动产品200移动,成卷的标签带安装于放卷轮36,标签带绕过辊轮组37以及剥离板38,在剥离板38处标签脱离标签带,实现标签与底纸的分离,底纸缠绕于收卷轮39上。第二驱动传感器33检测到产品200移动至剥离板38下方时,控制吸取装置吸取剥离下的标签,将标签贴在产品200上。将产品200用机械手或吸取装置放入箱子中,将箱子放置于上下封箱装置40的第一箱子输送带41,第一箱子输送带41带动箱子移动。折盖驱动件430带动抵压杆431抵压箱子的两侧盖,使箱子的两侧盖合拢并与水平面平行。防凹板44的防凹边与水平面平行,防凹边位于侧盖底部,防止抵压杆431将侧盖边缘抵压倾斜。第一箱子输送带41继续带动箱子移动,两上下贴胶纸组件450分别对箱子上下表面的两侧
盖进行贴胶带。裁胶纸组件451 将胶带裁断。滚压结构46的导轮461对箱子上的胶带尾部进行滚压,防止胶带尾部由于裁剪导致的翘起。箱子进入滚轮51后,封箱感应器52感应到滚轮51上有箱子,控制器控制推板53使推板53将箱子推到第二箱子输送带57上。第二箱子输送带57带动箱子移动,两侧胶纸结构55分别对箱子的两侧角进行贴胶带并胶带裁断。刮封结构 56的毛刷562刷过箱子侧盖与侧壁之间的胶带,使箱子侧角的胶带平整,实现一个设备对箱子上下面以及多个角封口。
32.通过上述设计,整个产品200的入袋、封口、贴标签以及封装于箱子等包装步骤都能实现自动化,包装效率高,并且整个包装机结构简单、成本低。
3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演变,都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做的等同修饰与演变,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包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入袋装置、封口装置、贴标签装置、上下封箱装置以及侧封箱装置,所述入袋装置包括入袋输送带、位于所述入袋输送带上方的分膜架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分膜架的导膜轮,所述分膜架将对折膜分开,上膜由所述分膜架上方翻折至所述分膜架下方并位于所述入袋输送带上方,下膜位于所述入袋输送带下方,上膜以及下膜翻折后沿所述入袋输送带运动方向延伸;所述封口装置包括纵封刀以及横封刀,所述纵封刀以及所述横封刀移动接触对折膜使对折膜切断并封口;所述贴标签装置包括放卷轮、剥离板以及收卷轮,所述放卷轮安装成卷的标签带,标签带经所述剥离板剥离后,标签贴附于产品,底纸缠绕于所述收卷轮上;所述上下封箱装置包括第一箱子输送带、折盖结构以及两上下胶纸结构,两所述上下胶纸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箱子输送带上下两侧,所述折盖结构按压所述第一箱子输送带上的箱子侧盖使两侧盖合拢,两所述上下胶纸结构分别对箱子上下处的两侧盖之间贴胶带并裁断胶带;所述侧封箱装置还包括第二箱子输送带以及两侧胶纸结构,两所述侧胶纸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箱子输送带两侧,两所述侧胶纸结构分别对箱子的侧盖与侧壁之间贴胶带并裁断胶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袋装置还包括卷膜安装轴,所述分膜架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分膜架朝向所述卷膜安装轴一侧为直角边,所述导膜轮位于所述分膜架的直角边与斜角边的交汇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封刀以与所述横封刀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封口机床以及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安装于所述封口机床并能相对所述封口机床上下移动,所述纵封刀以及所述横封刀固定于所述升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装置还包括收料轮,所述收料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封口机床,所述收料轮缠绕所述纵封刀以及所述横封刀裁切下的剩余对折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标签装置还包括辊轮组,所述辊轮组包括若干辊轮,若干辊轮位于所述放卷轮以及所述剥离板之间调节标签带的张紧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封箱装置还包括上下封箱支架,所述折盖结构包括两折盖驱动件以及两抵压杆,每一所述折盖驱动件一端与所述上下封箱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抵压杆连接,两所述折盖驱动件分别带动两所述抵压杆相向移动抵触两侧盖,使两侧盖合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封箱装置还包括防凹板,所述防凹板固定于所述上下封箱支架,所述防凹板设有防凹边,所述防凹边与水平面平行,所述防凹边位于侧盖底部,防止所述抵压杆将侧盖边缘抵压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封箱装置还包括滚压结构,所述滚压结构包括安装杆以及导轮,所述安装杆安装于所述上下封箱支架,所述导轮安
装于所述安装杆,所述导轮从两所述侧盖之间的胶带尾部滚过,使胶带尾部服帖。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封箱装置还包括刮封结构,所述刮封结构包括毛刷,所述毛刷刷过箱子侧盖与侧壁之间的胶带,使箱子侧角的胶带平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包装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入袋装置、封口装置、贴标签装置、上下封箱装置以及侧封箱装置,分膜架将对折膜分开,上膜由分膜架上方翻折至分膜架下方并位于入袋输送带上方,下膜位于入袋输送带下方;纵封刀以及横封刀移动接触对折膜使对折膜切断并封口;标签带经剥离板剥离后,标签贴附于产品,底纸缠绕于收卷轮上;折盖结构按压第一箱子输送带上的箱子侧盖使两侧盖合拢,两上下胶纸结构分别对箱子上下处的两侧盖之间贴胶带并裁断胶带,两侧胶纸结构分别位于第二箱子输送带两侧,两侧胶纸结构分别对箱子的侧盖与侧壁之间贴胶带并裁断胶带,能够实现入袋、塑封、贴标签、装箱等不同工序的自动化包装,包装效率高。率高。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平 刘克义 郑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时利和地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2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