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3-15  98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正反插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cn109428184a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设有第一基座的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基座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绝缘本体之间的中间屏蔽片,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及中间屏蔽片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固定孔,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各固定孔以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及加强件固定的多哑铃结构,多哑铃结构在最外侧端子之间每相邻端子之间设置,由于端子之间距离较小,在成型哑铃结构良率不高。
    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良率的更稳定地固持基座的电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固持有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持有下排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之间的中间屏蔽片,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间隔两个端子位置的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一对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所述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固定柱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电源端子之间。
    6.进一步,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呈前后两排排布。
    7.进一步,所述固定柱位于前排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之间。
    8.进一步,所述固定柱灌胶成型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内。
    9.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基座及所述第二基座的收容所述固定柱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呈直线设置。
    10.进一步,所述贯通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通孔及设置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固定柱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及底部和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中间部,所述顶部与底部的直径相等,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部及所述底部的直径。
    11.进一步,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第二基座向下延伸设置的一对固定块,所
    述固定块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电源端子之间,所述固定柱穿设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柱呈柱状,所述固定柱的所述顶部具有上端面,所述固定柱的所述底部具有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齐平。
    12.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贯通槽前端的挡部,所述挡部呈竖直方向平板设置,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贴靠于所述挡部后端面设置的防水胶板,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防水胶板的后方,所述防水胶板至少部分包裹所述固定块。
    13.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容纳所述绝缘本体及所述导电端子的遮蔽壳体及抵靠所述防水胶板后方的副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前方的收容空间、位于后方的灌胶空间及分隔所述收容空间及所述灌胶空间的间隔板,所述挡板贴靠于所述间隔板的后表面,所述防水胶板位于所述灌胶空间并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面齐平。
    14.进一步,所述中间屏蔽片包括设置于所述板部的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前板部、自所述前板部后端向后延伸出所述灌胶空间的焊脚及位于所述焊脚外侧的卡持部,所述遮蔽壳体两侧设有夹持所述卡持部的夹持部,所述副壳体贴设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所述焊脚的上方并与所述焊脚的上方点焊固定。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基座及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基座上设置了供固定柱穿设的贯通槽,固定柱将上下拼合设置的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固定,进一步加强了基座的固定,并且由于固定柱是设置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少了高频信号端子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保证了足够的空间,提升了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组合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0.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21.图6是绝缘本体、中间屏蔽片和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22.图7是图6自另一方向看的图。
    23.图8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2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5.电连接器
    ꢀꢀꢀꢀꢀꢀꢀꢀꢀꢀꢀ
    100
    ꢀꢀꢀꢀꢀꢀꢀꢀꢀꢀꢀ
    绝缘本体
    ꢀꢀꢀꢀꢀꢀꢀꢀꢀꢀ126.基座
    ꢀꢀꢀꢀꢀꢀꢀꢀꢀꢀꢀꢀꢀꢀꢀ
    11
    ꢀꢀꢀꢀꢀꢀꢀꢀꢀꢀꢀꢀ
    贯通槽
    ꢀꢀꢀꢀꢀꢀꢀꢀꢀꢀꢀꢀ
    111
    27.挡部
    ꢀꢀꢀꢀꢀꢀꢀꢀꢀꢀꢀꢀꢀꢀꢀ
    112
    ꢀꢀꢀꢀꢀꢀꢀꢀꢀꢀꢀ
    后端面
    ꢀꢀꢀꢀꢀꢀꢀꢀꢀꢀꢀꢀ
    1121
    28.舌板
    ꢀꢀꢀꢀꢀꢀꢀꢀꢀꢀꢀꢀꢀꢀꢀ
    12
    ꢀꢀꢀꢀꢀꢀꢀꢀꢀꢀꢀꢀ
    第一绝缘本体
    ꢀꢀꢀꢀꢀꢀ
    13
    29.第一基座
    ꢀꢀꢀꢀꢀꢀꢀꢀꢀꢀꢀ
    131
    ꢀꢀꢀꢀꢀꢀꢀꢀꢀꢀꢀ
    第一通孔
    ꢀꢀꢀꢀꢀꢀꢀꢀꢀꢀ
    1311
    30.第一舌板
    ꢀꢀꢀꢀꢀꢀꢀꢀꢀꢀꢀ
    132
    ꢀꢀꢀꢀꢀꢀꢀꢀꢀꢀꢀ
    第二绝缘本体
    ꢀꢀꢀꢀꢀꢀ
    14
    31.第二基座
    ꢀꢀꢀꢀꢀꢀꢀꢀꢀꢀꢀ
    141
    ꢀꢀꢀꢀꢀꢀꢀꢀꢀꢀꢀ
    固定块
    ꢀꢀꢀꢀꢀꢀꢀꢀꢀꢀꢀꢀ
    1411
    32.第二通孔
    ꢀꢀꢀꢀꢀꢀꢀꢀꢀꢀꢀ
    1412
    ꢀꢀꢀꢀꢀꢀꢀꢀꢀꢀ
    第二舌板
    ꢀꢀꢀꢀꢀꢀꢀꢀꢀꢀ
    142
    33.第三绝缘本体
    ꢀꢀꢀꢀꢀꢀꢀ
    15
    ꢀꢀꢀꢀꢀꢀꢀꢀꢀꢀꢀꢀ
    导电端子
    ꢀꢀꢀꢀꢀꢀꢀꢀꢀꢀ234.上排导电端子
    ꢀꢀꢀꢀꢀꢀꢀ
    21
    ꢀꢀꢀꢀꢀꢀꢀꢀꢀꢀꢀꢀ
    下排导电端子
    ꢀꢀꢀꢀꢀꢀ
    22
    35.接触部
    ꢀꢀꢀꢀꢀꢀꢀꢀꢀꢀꢀꢀꢀ
    23
    ꢀꢀꢀꢀꢀꢀꢀꢀꢀꢀꢀꢀ
    固定部
    ꢀꢀꢀꢀꢀꢀꢀꢀꢀꢀꢀꢀ
    24
    36.焊接部
    ꢀꢀꢀꢀꢀꢀꢀꢀꢀꢀꢀꢀꢀ
    25
    ꢀꢀꢀꢀꢀꢀꢀꢀꢀꢀꢀꢀ
    接地端子
    ꢀꢀꢀꢀꢀꢀꢀꢀꢀꢀ
    2g
    37.第一勾部
    ꢀꢀꢀꢀꢀꢀꢀꢀꢀꢀꢀ
    2g1
    ꢀꢀꢀꢀꢀꢀꢀꢀꢀꢀꢀ
    第二勾部
    ꢀꢀꢀꢀꢀꢀꢀꢀꢀꢀ
    2g2
    38.电源端子
    ꢀꢀꢀꢀꢀꢀꢀꢀꢀꢀꢀ
    2p
    ꢀꢀꢀꢀꢀꢀꢀꢀꢀꢀꢀꢀ
    信号端子
    ꢀꢀꢀꢀꢀꢀꢀꢀꢀꢀ
    2s
    39.中间屏蔽片
    ꢀꢀꢀꢀꢀꢀꢀꢀꢀ3ꢀꢀꢀꢀꢀꢀꢀꢀꢀꢀꢀꢀꢀ
    主体部
    ꢀꢀꢀꢀꢀꢀꢀꢀꢀꢀꢀꢀ
    31
    40.第三通孔
    ꢀꢀꢀꢀꢀꢀꢀꢀꢀꢀꢀ
    311
    ꢀꢀꢀꢀꢀꢀꢀꢀꢀꢀꢀ
    焊脚
    ꢀꢀꢀꢀꢀꢀꢀꢀꢀꢀꢀꢀꢀꢀ
    32
    41.卡持部
    ꢀꢀꢀꢀꢀꢀꢀꢀꢀꢀꢀꢀꢀ
    321
    ꢀꢀꢀꢀꢀꢀꢀꢀꢀꢀꢀ
    前板部
    ꢀꢀꢀꢀꢀꢀꢀꢀꢀꢀꢀꢀ
    33
    42.固定柱
    ꢀꢀꢀꢀꢀꢀꢀꢀꢀꢀꢀꢀꢀ4ꢀꢀꢀꢀꢀꢀꢀꢀꢀꢀꢀꢀꢀ
    上端面
    ꢀꢀꢀꢀꢀꢀꢀꢀꢀꢀꢀꢀ
    41
    43.下端面
    ꢀꢀꢀꢀꢀꢀꢀꢀꢀꢀꢀꢀꢀ
    42
    ꢀꢀꢀꢀꢀꢀꢀꢀꢀꢀꢀꢀ
    顶部
    ꢀꢀꢀꢀꢀꢀꢀꢀꢀꢀꢀꢀꢀꢀ
    43
    44.底部
    ꢀꢀꢀꢀꢀꢀꢀꢀꢀꢀꢀꢀꢀꢀꢀ
    44
    ꢀꢀꢀꢀꢀꢀꢀꢀꢀꢀꢀꢀ
    中间部
    ꢀꢀꢀꢀꢀꢀꢀꢀꢀꢀꢀꢀ
    45
    45.遮蔽壳体
    ꢀꢀꢀꢀꢀꢀꢀꢀꢀꢀꢀ5ꢀꢀꢀꢀꢀꢀꢀꢀꢀꢀꢀꢀꢀ
    收容空间
    ꢀꢀꢀꢀꢀꢀꢀꢀꢀꢀ
    51
    46.灌胶空间
    ꢀꢀꢀꢀꢀꢀꢀꢀꢀꢀꢀ
    52
    ꢀꢀꢀꢀꢀꢀꢀꢀꢀꢀꢀꢀ
    间隔板
    ꢀꢀꢀꢀꢀꢀꢀꢀꢀꢀꢀꢀ
    53
    47.夹持部
    ꢀꢀꢀꢀꢀꢀꢀꢀꢀꢀꢀꢀꢀ
    54
    ꢀꢀꢀꢀꢀꢀꢀꢀꢀꢀꢀꢀ
    副壳体
    ꢀꢀꢀꢀꢀꢀꢀꢀꢀꢀꢀꢀ648.前抵挡部
    ꢀꢀꢀꢀꢀꢀꢀꢀꢀꢀꢀ
    61
    ꢀꢀꢀꢀꢀꢀꢀꢀꢀꢀꢀꢀ
    后覆盖部
    ꢀꢀꢀꢀꢀꢀꢀꢀꢀꢀ
    62
    49.防水胶板
    ꢀꢀꢀꢀꢀꢀꢀꢀꢀꢀꢀ75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51.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8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
    52.在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是三次成型,先成型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再包覆成型第三绝缘本体,且第三绝缘本体是包覆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基座的前方,并未包覆位于后方的基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开裂,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的平面度无法保证。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前案中采用了在基座的后端设置若干间隔设置的固定柱和连接若干固定柱的横梁,虽然此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固持,但由于若干固定柱是设置在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且由于电连接器的尺寸很小,导电端子之间的间隔更小,使得成型所述固定柱时良率不高。
    53.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两排导电端子,并在原有的规范的type c规格下,减少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的高频信号端子,使得固定柱4成型在对应原有高频信号端子的绝缘本体上,在横向方向上使得固定柱4成型空间大,同时,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亦是前后两排设置,使得固定柱4在成型时,前后方向的空间也足够大,保证了产品良率,同时使得产品不必额外增加宽度以成型固定柱。
    54.请参照图1至图8,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排导电端子2、夹持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之间的中间屏蔽片3、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固定柱4、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的遮蔽壳体5、灌胶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防水胶板7及遮盖所述防水胶板7后端的副壳体6。
    55.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座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设置的贯通槽111及位于贯通槽111前端的挡部112。所述挡部112呈
    竖直方向平板设置,所述挡部112具有一后端面1121。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在上下方向拼合堆叠设置的第一绝缘本体13及第二绝缘本体14以及包覆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前端的第三绝缘本体15。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包括第一基座131及自所述第一基座13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132。所述第一基座131设有上下贯通设置的第一通孔1311。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包括第二基座141及自所述第二基座14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142。所述第二基座141设有自所述第二基座141向下延伸设置的一对固定块1411。所述固定块14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311贯通的第二通孔1412。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5注塑成型于第一舌板132及所述第二舌板142。所述第一基座131及所述第二基座141组成所述基座11。所述第一舌板132、所述第二舌板142及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5共同组成所述舌板12。所述贯通槽111供所述固定柱4穿设并贯穿所述第一基座131及所述第二基座141。所述贯通槽111在竖直方向呈直线设置并包括所述第一通孔1311及所述第二通孔141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贯通槽111也可为贯穿所述第一基座131及所述第二基座141的非直线设置。
    56.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3的上排导电端子21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4的下排导电端子22。每排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固定部24、自所述固定部24向前延伸的露出所述舌板12的接触部23及自所述固定部24向后延伸的伸出所述基座11的焊接部25。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共十六个导电端子。每排导电端子2的数量为八。每排导电端子2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2g、与所述接地端子2g间隔两个端子位置的一对电源端子2p及位于一对所述电源端子2p之间的信号端子2s。所述固定块1411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2g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电源端子2p之间,即所述固定块1411对应所述接地端子2g及所述电源端子2p之间的两个端子位置上。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的所述接地端子2g的外侧设有向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弯折的第一勾部2g1。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所述接地端子2g的外侧设有向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弯折的第二勾部2g2。所述第二勾部2g2向上弯折扣持于所述中间屏蔽片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勾部2g1向下弯折扣持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所述接地端子2g,所述第一勾部2g1及所述第二勾部2g2更好地固持所述导电端子2与中间屏蔽片3,由于接地端子2g的内侧注塑成型时,有模具压制,而接地端子2g外侧由于由第一勾部2g1和第二勾部2g2的设置,使得导电端子2注塑成型时,两侧受力均衡,不会发生溢胶的情况。在本技术中,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及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5呈前后两排分布,并位于同一平面,与外界电路板焊接。所述上排导电端子21的所述焊接部25及所述下排导电端子22的所述焊接部25呈前后两排设置,所述固定柱4设置于位于前排的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焊接部25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2g的所述电源端子2p的焊接部之间。
    57.所述中间屏蔽片3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部31、位于所述主体部31后端的与所述贯通槽111连通且相对的第三通孔311、位于所述主体部31两侧的并贴靠于所述挡部112两侧的前板部33及自所述前板部33向后延伸出所述遮蔽壳体5的焊脚32。所述焊脚32的两侧水平延伸出一对卡持部321。所述第三通孔3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311及所述第二通孔1412的直径。
    58.在本技术中,所述固定柱4设置有一对,每一所述固定柱4穿设所述第一基座131及所述第二基座141。所述固定柱4贯穿所述固定块1411。所述固定柱4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2g及邻近所述接地端子2g的电源端子2p之间。更具体地,所述固定柱4穿设所
    述贯通槽111。所述固定柱4呈柱状,并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上端面41及下端面42。所述上端面41与所述第一基座131的上表面(未标号)齐平。所述下端面42与所述固定块1411的下表面(未标号)齐平。所述固定柱4还包括具有所述上端面41的顶部43、具有所述下端面42的底部44及连接所述顶部43与所述底部44的中间部45。所述顶部43与所述底部44的直径相等,所述中间部45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部43及所述底部44的直径。所述顶部43定位于所述第一基座131,所述底部44定位于所述第二基座141。所述中间部45定位于所述中间屏蔽片3的所述第三通孔311。
    59.所述遮蔽壳体5为金属粉末冶金成型,并包括位于前方的收容空间51、位于后方的灌胶空间52及分隔所述收容空间51及所述灌胶空间52的间隔板53。所述挡部112贴靠于所述间隔板53的后表面,用以挡止所述绝缘本体1向前运动。所述遮蔽壳体5还包括位于两侧的夹持所述卡持部321的夹持部54,用以防止所述绝缘本体1向后运动。
    60.所述防水胶板7自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的灌胶通道(未图示)灌胶成型于所述灌胶空间52。所述防水胶板7贴靠于所述挡部112的所述后端面1121并与所述遮蔽壳体5的后端面齐平,进一步防止绝缘本体1向后运动。所述防水胶板7至少部分包覆所述固定块141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胶板7可以全部包覆所述固定块1411。
    61.所述副壳体6贴靠于所述防水胶板7后端面,并具有贴靠于所述防水胶板的后端面的前抵挡部61及自所述前抵挡部61向后延伸的覆盖所述基座11的后覆盖部62。所述遮蔽壳体5及所述副壳体6在前后方向上包覆了所述绝缘本体1及导电端子2,使得导电端子2不会外界的信号干扰。所述副壳体6贴设于所述中间屏蔽片3的所述焊脚32的上方并与所述焊脚32的上方点焊固定。
    6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未设置高频信号端子的绝缘本体1的基座11上设置贯通槽111以供所述固定柱4固持,由于第一绝缘本体13及第二绝缘本体14的前端,即所述第一舌板132及所述第二舌板142被所述第三绝缘本体15包覆成型,而后端的第一基座131及第二基座141通过固定柱4维持两者的固持不裂开,保证了舌板的正位度,同时保证了产品的横向宽度不增加。由于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5呈前后两排设置,增加了固定柱4前后方向的成型空间,且固定柱4横向方向的成型空间亦经由空缺的高速信号端子的位置预留,故使得产品良率佳。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固持有上排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本体、固持有下排导电端子的第二绝缘本体及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之间的中间屏蔽片,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及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两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间隔两个端子位置的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一对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设所述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固定柱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电源端子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呈前后两排排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位于前排的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电源端子的焊接部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灌胶成型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基座及所述第二基座的收容所述固定柱的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呈直线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通孔及设置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固定柱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及底部和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中间部,所述顶部与底部的直径相等,所述中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顶部及所述底部的直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自所述第二基座向下延伸设置的一对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在所述横向方向上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电源端子之间,所述固定柱穿设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柱呈柱状,所述固定柱的所述顶部具有上端面,所述固定柱的所述底部具有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齐平,所述下端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齐平。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贯通槽前端的挡部,所述挡部呈竖直方向平板设置,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贴靠于所述挡部后端面设置的防水胶板,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防水胶板的后方,所述防水胶板至少部分包裹所述固定块。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容纳所述绝缘本体及所述导电端子的遮蔽壳体及抵靠所述防水胶板后方的副壳体,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前方的收容空间、位于后方的灌胶空间及分隔所述收容空间及所述灌胶空间的间隔板,所述挡部贴靠于所述间隔板的后表面,所述防水胶板位于所述灌胶空间并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后端面齐平。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屏蔽片包括设置于所述挡部的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前板部、自所述前板部后端向后延伸出所述灌胶空间的焊脚
    及位于所述焊脚外侧的卡持部,所述遮蔽壳体两侧设有夹持所述卡持部的夹持部,所述副壳体贴设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所述焊脚的上方并与所述焊脚的上方点焊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上下拼合设置的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二绝缘本体的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每排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位于两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间隔两个端子位置的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一对所述电源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穿设所述基座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接地端子与邻近所述接地端子的电源端子之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基座处设置固定柱,保证了绝缘本体后端的固定强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3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