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西北地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河湖稀少,冬寒长,水资源贫乏。并且在西北农村居民生活洗涤废水、厨房污水等随意排放,没有很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
3.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的范畴,该系统是由人为控制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其过程涉及物理吸附、过滤,化学作用与化学沉淀以及微生物的代谢等,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工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净化污水,还能够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可直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作为营养元素,还可将铅、镉、砷、铬等重金属累积于植物的体内,实现对污水的处理。
4.根据资料收集与调研发现,西北村镇分散式生活污水的cod等有机物浓度相对南方地区更高,可能是由于西北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导致洗浴水占污水比例相对较低,同时西北地区与南方饮食习惯不同,且村镇污水收集设施建设多缺少隔油池,导致西北村镇的居民生活污水有机物含量较高。
5.西北农村地区现有的设备处理效果不稳定或处理效果较差,冬季也缺少保温措施,而设计太复杂的处理设备又需要专人进行调试维护,不适用于农村单户型分散式污水的需求。因此,在针对西北村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所设计工艺能够处理的污染物浓度范围尽可能大,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同时操作简单,便于维护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区、土壤区、过滤区和承载区;
8.所述过滤区包括砾石过滤料层和火山岩滤料层,所述承载区包括卵石承托层,所述槽体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槽体的另一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砾石过滤料层位于火山岩滤料层的顶部,所述卵石承托层位于火山岩滤料层的底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土壤区包括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所述植被区位于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的顶部,所述植被区的表面交错搭配种植有香蒲、风车草和千屈菜。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与槽体连通的一端延伸至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与砾石过滤料层之间,所述出水管与槽体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卵石承托层的内部。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周壁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保温层。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延伸至槽体的一部分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表面包裹有透水布。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槽体的内侧底部与卵石承托层之间设有防渗透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采用的技术无需能耗,节能环保,装置设计一体化,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施工和后期方便维护,装置结合了植物、土壤和滤料的吸附过滤性能,使得装置在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采用保温材料构造装置,使设备在冬季寒冷条件下能够维持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使其能够将村镇单户居民产生的污废水处理至灌溉水指标,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区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区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区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进水管;2、植被区;3、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4、砾石过滤料层;5、火山岩滤料层;6、卵石承托层;7、出水管;8、防渗透层;9、槽体;10、空腔;11、保温层;12、透水孔;13、透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槽体9,槽体9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区2、土壤区、过滤区和承载区;
23.过滤区包括砾石过滤料层4和火山岩滤料层5,砾石过滤料层4和火山岩滤料层5采用砾石和火山岩作为该装置的滤料,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其中砾石粒径选用3-5cm,火山岩粒径选用5-8cm,砾石和火山岩,填充高度比例为2:1,承载区包括卵石承托层6,卵石承托层6可以有效防止砾石和火山岩流失,槽体9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1,槽体9的另一侧连通有出水管7,砾石过滤料层4位于火山岩滤料层5的顶部,卵石承托层6位于火山岩滤料层5的底部,槽体9的内侧底部与卵石承托层6之间设有防渗透层8;土壤区包括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植被区2位于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的顶部,植被区2的表面交错搭配种植有香蒲、风车草和千屈菜,香蒲、风车草和千屈菜交错搭配种植,三种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2:1,采用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作为植被栽种基质,可以保证植被的根系良好的通风透气效
果,为植被根系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植被快速健康的生长。
24.进水管1与槽体9连通的一端延伸至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与砾石过滤料层4之间,进水管1将污水渗透到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和砾石过滤料层4内,出水管7与槽体9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卵石承托层6的内部,出水管7为多孔集水管,设置于滤料区的底部,收集经过植被、土壤和滤料吸附过滤后的出水。
25.槽体9的周壁内开设有空腔10,空腔10内设有保温层11,保温层11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有助于植被的根系良好生长发育,同时使设备在冬季寒冷条件下能够维持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效率。
26.进水管1和出水管7延伸至槽体9的一部分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 12,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12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7表面包裹有透水布13,透水布13可以有效防止透水孔12被杂质堵塞。
27.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1流入槽体9内,经过透水孔12渗入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与砾石过滤料层4之间,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上种植的植物可直接吸收污水中的氮、磷等作为营养元素,还可将铅、镉、砷、铬等重金属累积于植物的体内,实现对污水的处理,砾石过滤料层4和火山岩滤料层5可以对污水进行物理吸附、过滤处理,经过植物处理和砾石过滤料层4和火山岩滤料层5过滤后的污水经过出水管7排走,实现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和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回用。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槽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9)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区(2)、土壤区、过滤区和承载区;所述过滤区包括砾石过滤料层(4)和火山岩滤料层(5),所述承载区包括卵石承托层(6),所述槽体(9)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1),所述槽体(9)的另一侧连通有出水管(7),所述砾石过滤料层(4)位于火山岩滤料层(5)的顶部,所述卵石承托层(6)位于火山岩滤料层(5)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区包括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所述植被区(2)位于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的顶部,所述植被区(2)的表面交错搭配种植有香蒲、风车草和千屈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与槽体(9)连通的一端延伸至高效透气型复合土壤层(3)与砾石过滤料层(4)之间,所述出水管(7)与槽体(9)连通的一端延伸至卵石承托层(6)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9)的周壁内开设有空腔(10),所述空腔(10)内设有保温层(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7)延伸至槽体(9)的一部分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12),所述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12)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7)表面包裹有透水布(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9)的内侧底部与卵石承托层(6)之间设有防渗透层(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户型保温庭院生态处理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植被区、土壤区、过滤区和承载区,所述过滤区包括砾石过滤料层和火山岩滤料层,所述承载区包括卵石承托层,所述槽体的一侧连通有进水管,所述槽体的另一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砾石过滤料层位于火山岩滤料层的顶部,所述卵石承托层位于火山岩滤料层的底部;整个装置采用的技术无需能耗,节能环保,装置设计一体化,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施工和后期维护,装置结合了植物、土壤和滤料的吸附过滤性能,使得装置在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上兼具美化环境的作用。用。用。
技术研发人员:狄彦强 曹思雨 冷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