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

    专利查询2024-03-18  87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临床上没有专业的仪器或者装置来协助神经源性直肠排便困难的患者顺利排便,临床上使用的开塞露对于患者来说刺激长度不够,目前都是人为的用手指刺激肛门帮助患者排便,操作过程中比较尴尬且手指甲容易划伤肛门内部的皮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神经源性患者排便困难、刺激方式不够便利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包括前管体、中管体、后管体和充气调节装置,所述前管体的前端加工有多个通孔,所述前管体的后端与所述中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管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管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管体的后端安装有密封盖,所述中管体与所述后管体上设置有所述充气调节装置,所述充气调节装置包括保护罩、气囊和充气管,所述保护罩置于所述中管体的外周,位于所述保护罩上加工有缺口,所述气囊包裹在所述中管体的外周并膨胀将缺口封堵,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相连,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后管体延申至外部,所述后管体上安装有把手。
    6.进一步地,所述前管体、保护罩与所述后管体的外壁上刻有刻度线。
    7.进一步地,所述前管体、中管体与所述后管体采用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
    8.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采用的材质为硅胶。
    9.进一步地,所述前管体的前端与所述把手前端面的距离为40-45


    10.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后端面与所述后管体后端的距离至少为6


    11.进一步地,所述前管体的内径为4


    12.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前管体、中管体和后管体设置为硬质塑料,能够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力度,不会轻易发生变形,方便插入肛肠内,且具有一定的长度,方便给药刺激;而中管体的外部套有的保护罩以及气囊,可以随挤压力度发生改变,从而达到对直肠的刺激的目的,促进顺利进行排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排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中1-前管体;2-中管体;3-后管体;4-充气调节装置;5-通孔;6-密封盖;7-把手;8-刻度线;41-保护罩;42-气囊;43-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结合图1和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包括前管体1、中管体2、后管体3和充气调节装置4,所述前管体1的前端加工有多个通孔5,通过该通孔可用于对患者进行灌药处理;所述前管体1的后端与所述中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管体2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管体3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管体3的后端通过螺纹安装有密封盖6,优化的,所述前管体1、中管体2与所述后管体3采用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这样可保证管体能够顺利的插入患者的肛肠内,具有一定的力度,同时能够保证内部药液的正常流通;前管体、中管体与后管体的内部中空且相通,这样可通过后管体的尾端进行灌药,尾端可插入输液器或甘油灌肠剂等,由通孔流出至肠内,设置的密封盖能够保证几个管体内的卫生,同时在灌肠完成后保证密封性,防止管体内的药液发生反流;所述中管体2与所述后管体3上设置有所述充气调节装置4,所述充气调节装置4包括保护罩41、气囊42和充气管43,所述保护罩41置于所述中管体2的外周,位于所述保护罩41上加工有缺口,所述气囊42包裹在所述中管体2的外周并膨胀将缺口封堵,所述充气管43的一端与所述气囊42相连,所述充气管4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后管体3延申至外部,充气管的端部与充气装置连接,如负压充气球等,能够对气囊起到充气和放气的效果;优化的,所述保护罩41采用的材质为硅胶,这样能够对气囊起到保护的作用,利于对气囊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起到对直肠及肛周的刺激,便于进行排便;所述后管体3上安装有把手7,这样可方便进行抓握,利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了治疗时的稳定性。
    20.优化的,所述前管体1、保护罩41与所述后管体3的外壁上刻有刻度线8,所述前管体1的前端与所述把手7前端面的距离为40-45

    ,所述把手7的后端面与所述后管体3后端的距离至少为6

    ,所述前管体1的内径为4

    ,如此设置,便于医护人员直观的观察到管体插入肛肠的长度,以便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防止插入的长度短而灌肠效果不佳,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需求进行长度的精准调整。
    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管体(1)、中管体(2)、后管体(3)和充气调节装置(4),所述前管体(1)的前端加工有多个通孔(5),所述前管体(1)的后端与所述中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管体(2)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管体(3)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管体(3)的后端安装有密封盖(6),所述中管体(2)与所述后管体(3)上设置有所述充气调节装置(4),所述充气调节装置(4)包括保护罩(41)、气囊(42)和充气管(43),所述保护罩(41)置于所述中管体(2)的外周,位于所述保护罩(41)上加工有缺口,所述气囊(42)包裹在所述中管体(2)的外周并膨胀将缺口封堵,所述充气管(43)的一端与所述气囊(42)相连,所述充气管(4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后管体(3)延申至外部,所述后管体(3)上安装有把手(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保护罩(41)与所述后管体(3)的外壁上刻有刻度线(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中管体(2)与所述后管体(3)采用的材质均为硬质塑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41)采用的材质为硅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的前端与所述把手(7)前端面的距离为40-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7)的后端面与所述后管体(3)后端的距离至少为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体(1)的内径为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神经源性患者的助便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前管体、中管体、后管体和充气调节装置,前管体的前端加工有多个通孔,前管体的后端与中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中管体的另一端与后管体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管体的后端安装有密封盖,中管体与后管体上设置有充气调节装置,充气调节装置包括保护罩、气囊和充气管,保护罩置于中管体的外周,位于保护罩上加工有缺口,气囊包裹在中管体的外周并膨胀将缺口封堵,充气管的一端与气囊相连,充气管的另一端穿过后管体延申至外部,后管体上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顺利排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且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亮 李赛 马荣华 胡文清 李蔚 郭玉红 李春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03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4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