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刷机构及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3-22  6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刷机构及清洗设备。


    背景技术:

    2.越来越多的酒店或家庭地面上均采用地毯进行铺垫,但地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极易沾染灰尘、毛发或是油渍,长期不清理将会滋生较多的细菌,影响用户的健康。但现有的用于清洁地毯的地毯清洗设备普遍存在水渍残留的问题,导致地毯长时间潮湿,使得地毯长时间无法使用,给使用者造成很多困扰和不便,甚至容易造成地毯发霉。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传统的地刷机构在对于清理较难干燥的待清洁面,如清洗地毯时,无法使得待清洁面快速保持干燥,给用户的使用造成困扰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刷机构,包括:
    5.地刷本体;
    6.清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地刷本体上的清洁件;
    7.以及除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地刷本体上的除湿部;
    8.其中,所述清洁件和所述除湿部沿所述地刷本体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适于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当所述地刷机构处于前进状态时,所述除湿部的行进轨迹可覆盖所述清洁件的行进轨迹。
    9.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除湿组件包括:
    10.第一滚筒体,转动设于所述地刷本体上;
    11.第二滚筒体,转动设于所述地刷本体上;
    12.吸水件,所述吸水件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体上、且具有卷出端,所述卷出端自所述第一滚筒体卷出、并绕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体上;当所述第二滚筒体受作用力的驱动而转动时,驱使所述吸水件从所述第一滚筒体上绕出后连续不断地绕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体上;
    13.其中,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体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滚筒体的最外侧的所述吸水件的至少部分适于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形成所述除湿部。
    14.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吸水件设置为吸水布。
    15.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吸水布包括亲水层、疏水层和隔绝层,所述隔绝层、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沿所述第一滚筒体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布设。
    16.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吸水件还具有与所述卷出端相对应的末端,所述末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卷出端具有第二安装部;
    17.所述第一滚筒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滚筒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18.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吸水件的末端的第一卡
    扣,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吸水件的卷出端的第二卡扣;
    19.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体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体上的第二卡槽;
    20.所述卷出端经所述第一滚筒体卷出后通过所述第二卡扣扣持固定于所述第二滚筒体的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末端通过所述第一卡扣扣持固定于所述第一滚筒体的所述第一卡槽内。
    21.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除湿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滚筒体相连接。
    22.可选地,上述的地刷机构,所述清洁件包括清洁滚刷,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清洁滚刷相连接。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设备,包括清洁本体、以及所述的地刷机构。
    24.可选地,上述的清洗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清洁本体上的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的喷嘴朝向所述地刷机构的清洁件设置。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刷机构,通过在地刷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清洁件,通过清洁件将地面上的灰尘、毛发或其它垃圾进行清扫,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当待清洁面上本身存在水渍或是经过清洁件清洗后在待清洁面上仍留有水渍时,进一步地,通过除湿组件上的除湿部可将水渍进行去除,具体地,除湿部的行进轨迹可覆盖清洁件的行进轨迹,当经过清洁件清洁后的待清洁面,可再经除湿部进行拖擦和/或除湿,使得清洁件留下的水渍可完全被除湿件清理干净,避免残留,同时待清洁面可经清洁件和除湿部二次清理,清洁效果更好,而且除湿部可有效去除待清洁面上的水渍,使得如地毯这样难清理的待清洁面更易于清理、且可快速保持干燥,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刷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所述地刷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中所述地刷机构的主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地刷机构;1-地刷本体;2-清洁组件;21-清洁件;3-除湿组件;31
    ‑ꢀ
    第一滚筒体;32-第二滚筒体;33-吸水件;331-吸水布。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5.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6.实施例1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刷机构100,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地刷机构100包括地刷本体1、清洁组件2及除湿组件3,地刷本体1包括有壳体或是支撑板,清洁组件2和除湿组件3可安装于壳体内,或是安装于支撑板上;清洁组件2包括设于地刷本体1上的清洁件21,清洁件21可为抹布、毛刷或是滚刷等,通过清洁件21与待清洁面相接触,擦拭掉待清洁面上的灰尘或其他垃圾,而且,在地刷本体1上还可设有吸尘口,通过如滚刷卷起的垃圾,经吸尘口吸入地刷本体1内部进行暂存;除湿组件3包括设于地刷本体1上的除湿部,除湿部可为吸水口、抹布或其他能吸附水渍的软质件,通过除湿部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可擦拭掉或吸附掉待清洁面上的水渍;其中,清洁件21和除湿部沿地刷本体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这里的前后方向是指地刷机构100正常工作时,前进的方向为前方,当地刷机构100处于前进状态时,除湿部的行进轨迹可覆盖清洁件21的行进轨迹,通过除湿部将清洁件 21清洁过的待清洁面进行水渍的去除,保持待清洁面的干燥。
    38.该地刷机构100通过在地刷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清洁件21,通过清洁件 21将地面上的灰尘、毛发或其它垃圾进行清扫,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当待清洁面上本身存在水渍或是经过清洁件21清洗后在待清洁面上仍留有水渍时,进一步地,通过除湿组件3上的除湿部可将水渍进行去除,具体地,除湿部的行进轨迹可覆盖清洁件21的行进轨迹,当经过清洁件21清洁后的待清洁面,可再经除湿部进行拖擦和/或除湿,使得清洁件21留下的水渍可完全被除湿件清理干净,避免残留,同时待清洁面可经清洁件21和除湿部二次清理,清洁效果更好,而且除湿部可有效去除待清洁面上的水渍,使得如地毯这样难清理的待清洁面更易于清理、且可快速保持干燥,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
    39.在本实施例中,除湿组件3包括有第一滚筒体31、第二滚筒体32及吸水件33,其中,第一滚筒体31和第二滚筒体32均呈圆柱状设置,第一滚筒体 31转动设于地刷本体1上,未使用过的干净的吸水件33绕设其上;第二滚筒体32转动设于地刷本体1上,用于收卷使用过的脏污的吸水件33;吸水件 33具有卷出端,卷出端自第一滚筒体31卷出、并绕设于第二滚筒体32上,在初始状态时,一卷新的干净的吸水件33全部绕设于第一滚筒体31上,在使用时,用户可先将吸水件33的卷出端自第一滚筒体31抽出手动固定于第二滚筒体32上,使地刷机构100处于准备除湿的初始状态,在地刷机构100 持续使用时,随着吸水件33吸附的水量逐渐的增加,第二滚筒体32可受作用力的驱动而转动,驱使吸水件33从第一滚筒体31上绕出后连续不断地绕设于第二滚筒体32上,以持续的吸取待清洁面上的水渍;其中,绕设于第一滚筒体31上、并处于第一滚筒体31的最外侧的吸水件33的至少部分适于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形成除湿部,通过干净的吸水件33不断的移动至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不断地形成新的除湿部,从而可有效保证吸水效果,使待清洁面保持干燥。
    40.而且,为方便将吸水件33的卷出端固定于第二滚筒体32上,在吸水件 33的卷出端设有第二安装部(未在附图中示出),在第二滚筒体32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未在附图中示出),通过第二安装部和第二配合部相连接配合,从而吸水件33处于初始使用状态时,用户可通过将吸水件33的卷出端抽出后,将其上的第二安装部与第二配合部相连接,从而使卷出端固定于第二滚筒体 32上,以方便进行使用。
    41.进一步地,吸水件33还具有与卷出端相对应地末端,即处于整卷吸水件 33的最后端的吸水件33为吸水件33的末端,在绕设于第一滚筒体31上的吸水件33的量较少时,为避免吸水件33的末端从第一滚筒体31上脱落,在吸水件33的末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未在附图中示出),在第一滚筒体31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未在附图中示出),通过第一安装部与第一配合部连接配合,从而将吸水件33的末端固定于第一滚筒体31上,使得吸水件33的所有部分均能有效地被使用,节约资源。
    42.具体地,第一安装部包括设于吸水件33末端的第一卡扣,第一配合部包括设于第一滚筒体31上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可设于第一滚筒体31的侧面,或者也可设于第一滚筒体31的端部,第一卡扣的位置则与第一卡槽的位置相对应,以进行卡合。优选地,第一卡槽设有两个,两个第一卡槽分别位于第一滚筒体31沿其轴向的两端,相对应地,第一卡扣设置有两个,以设于吸水件33的末端沿第一滚筒体31的轴向的两侧,两端扣持使得吸水件33在绕设于第一滚筒体31上更平整,且固定更可靠。
    43.类似地,上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吸水件33卷出端的第二卡扣,上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于第二滚筒件上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可设于第二滚筒体32的侧面,或者也可设于第二滚筒体32的端部,第二卡扣的位置则与第二卡槽的位置相对应,以进行卡合。优选地,第二卡槽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卡槽分别位于第二滚筒体32沿其轴向的两端,相对应地,第二卡扣设置有两个,以设于吸水件33的卷出端沿第二滚筒体32的轴向的两侧,两端扣持使得吸水件33在绕设于第二滚筒体32上更平整,且固定更可靠。
    44.卷出端经第一滚筒体31卷出后通过第二卡扣扣持固定于第二滚筒体32 的第二卡槽内,使地刷机构100进入初始状态,准备除湿,末端通过第一卡扣扣持固定于第一滚筒体31的第一卡槽内,在吸水件33快使用殆尽时,对吸水件33进行充分利用。
    45.可以理解的是,吸水件33的卷出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移动,例如,可在第二滚筒体32的轴向的一端设置有手柄,用户在使用地刷机构100一段时间后或是观察到吸水件33吸水充分后,可手动转动手柄,使第二滚筒体32转动,从而带动吸水件33移动,使新的干净的吸水件33移动至与待清洁面相接触,持续进行吸水。
    46.优选地,地刷机构100还包括有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可设于地刷本体1内,或者也可设于第二滚筒体32内,通过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二滚筒体32 转动,从而移动吸水件33,第一驱动器可设置为转动电机,通过控制转动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吸水件33的移动速度,使吸水件33充分利用的同时,待清洁面可完全清洁干净。
    47.对于吸水件33而言,优选地,吸水件33设置为吸水布331,该吸水布 331可为吸水性较强的棉质布料制作而成,在经吸水布331擦拭后的待清洁面可快速保持干燥。
    48.而且,该吸水布331包括有多层,其中至少包括有亲水层、疏水层和隔绝层,隔绝层、疏水层和亲水层沿第一滚筒体31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布设,其中亲水层更易吸收水分,设置于吸水布331的最外侧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充分快速的吸收待清洁面上的水清,疏水层
    可将亲水层吸收的水进行聚集,隔绝层可避免水分向内扩散导致整卷布卷潮湿,同时增加布的强度,使得吸水布331吸水能力好的同时,自身强度高,不易破损,更耐用。
    49.对于清洁件21而言,优选地,清洁件21包括清洁滚刷,清洁组件2还包括有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二驱动器驱动清洁滚刷转动,通过清洁滚刷转动从而将待清洁面上的杂质卷起,再通过地刷本体1上的吸尘口将杂质吸入地刷本体1内,进行清洁,清洁效果更好。
    50.实施例2
    5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设备,该清洁设备包括清洁本体和上述的地刷机构100,在清洁本体内可设置有控制电路或是操作按钮,通过清洁本体上的操作按钮以控制地刷机构100进行清洁工作和/或除湿工作,通过清洗设备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而且,对于有水渍的待清洁面,还可通过地刷机构100上的除湿组件3将水渍去除,使得待清洁面不仅干净,而且可快速保持干燥,清洁效果更理想,更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52.而且,清洁设备还包括设于清洁本体上的喷水机构(未在附图中示出),喷水机构的喷嘴朝向地刷机构100的清洁件21设置,对于较顽固的污渍,可通过喷水机构朝向清洁件21,如清洁滚刷上喷洒清洁液,再通过沾有清洁液的清洁滚刷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可快速分解顽渍,去污效果更好,经过清洁液清洗后的待清洁面再通过地刷机构100上的吸水布331将水渍清理干净,使待清洁面即干净又干燥,清洁效果更理想。
    53.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刷本体(1);清洁组件(2),包括设于所述地刷本体(1)上的清洁件(21);以及除湿组件(3),包括设于所述地刷本体(1)上的除湿部;其中,所述清洁件(21)和所述除湿部沿所述地刷本体(1)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适于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当所述地刷机构(100)处于前进状态时,所述除湿部的行进轨迹可覆盖所述清洁件(21)的行进轨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3)包括:第一滚筒体(31),转动设于所述地刷本体(1)上;第二滚筒体(32),转动设于所述地刷本体(1)上;吸水件(33),所述吸水件(33)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体(31)上、且具有卷出端,所述卷出端自所述第一滚筒体(31)卷出、并绕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体(32)上;当所述第二滚筒体(32)受作用力的驱动而转动时,驱使所述吸水件(33)从所述第一滚筒体(31)上绕出后连续不断地绕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体(32)上;其中,绕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体(31)上、并处于所述第一滚筒体(31)的最外侧的所述吸水件(33)的至少部分适于与待清洁面相接触,以形成所述除湿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33)设置为吸水布(33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布(331)包括亲水层、疏水层和隔绝层,所述隔绝层、所述疏水层和所述亲水层沿所述第一滚筒体(31)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布设。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件(33)还具有与所述卷出端相对应的末端,所述末端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卷出端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滚筒体(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滚筒体(3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配合的第二配合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吸水件(33)的末端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吸水件(33)的卷出端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滚筒体(31)上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滚筒体(32)上的第二卡槽;所述卷出端经所述第一滚筒体(31)卷出后通过所述第二卡扣扣持固定于所述第二滚筒体(32)的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末端通过所述第一卡扣扣持固定于所述第一滚筒体(31)的所述第一卡槽内。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组件(3)还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二滚筒体(32)相连接。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21)包括清洁滚刷,所述清洁组件(2)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清洁滚刷相连接。9.一种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机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洗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清洁本体上的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的喷嘴朝向所述地刷机构的清洁件(21)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刷机构及清洗设备。该地刷机构包括地刷本体、清洁组件及除湿组件,清洁组件包括设于地刷本体上的清洁件;除湿组件包括设于地刷本体上的除湿部;清洁件和除湿部沿地刷本体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均适于与待清洁面相接触,当地刷机构处于前进状态时,除湿部的行进轨迹可覆盖清洁件的行进轨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经过清洁件清洁后的待清洁面,可再经除湿部进行拖擦和/或除湿,使得清洁件留下的水渍可完全被除湿件清理干净,同时待清洁面可经清洁件和除湿部二次清理,清洁效果更好,而且除湿部可有效去除待清洁面上的水渍,使得如地毯这样难清理的待清洁面更易于清理、且可快速保持干燥,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用体验感更好。用体验感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平 丁亚 王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6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5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