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4-03-23  87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胶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胶封装模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交通”由于快速、便捷性的情报输送而日益受到路政单位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路政单位已开展“智慧交通”相关项目。对于车辆运行、运载的智能监测,需要有一套的监测设备,而其中埋入地下的称重传感器或轴轮识别器等传感器显得尤其重要,目前,电子监测器件通常被封装在条型金属壳体内形成传感器并埋入地下而开展其工作。但是,传感器上表面需要灌胶封装来避免车辆经过时对其施压过猛而导致其磨损严重,进而影响其精准性,灌胶耐磨损且具有缓冲作用。
    3.目前,由于此类传感器较长,较重,企业一般采用单根灌胶,模具装配复杂,装配时间长,效率低且模具成本高;灌胶后,由于线材、胶层未初固等原因不便于移动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胶封装模具,这种模具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较低。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包括:
    7.支撑柱;
    8.支撑板面,其呈矩形,所述支撑板面的四个角的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
    9.竖向限位挡板,其呈“l”型,设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一竖向端部;
    10.横向限位角座,其呈“l”型,设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一横向端部;
    11.横向挡板,其间隔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面上,同时所述横向挡板垂直于所述竖向限位挡板;
    12.端头挡板,其呈“t”型,置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二竖向端部,同时与所述横向挡板垂直且不相连并架设于相邻所述横向挡板之间;所述横向挡板和所述端头挡板内侧设有缓冲层;
    13.推拉压紧式夹钳,其设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二横向端部。
    14.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面包括:
    15.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框角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
    16.竖杆,其平行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一竖向端部并间隔设于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第一竖向端部、第一横向端部、第二竖向端部、第二横向端部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竖杆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卡槽;
    17.卡板,其与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卡接,实现支撑板面的组装。
    18.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层为泡沫棉。
    19.优选的是,所述横向限位角座的底部设有通孔,与设有螺孔的第一横向端部上端
    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推拉压紧式夹钳与所述第二横向端部上端面螺接。
    20.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调整脚杯。
    2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竖向端部与第二竖向端部外侧壁面上均设有把手。
    2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横向端部和第二横向端部内侧端面上设有相对的多组卡洞,所述竖杆的两端头卡入卡洞,实现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卡接。
    23.优选的是,所述角的上端面处竖直设有堆叠限位板。
    24.优选的是,所述卡板为亚克力板。
    2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胶封装模具,通过设置横向挡板,与横向挡板垂直且不相连同时架设于相邻所述横向挡板之间的端头挡板,实现多腔道多根传感器的放置;通过设置推拉压紧式夹钳,实现横向挡板夹紧传感器,采用横向限位角座和竖向限位挡板实现传感器的位置固定,与推拉夹钳实现对传感器的夹紧固定;采用缓冲层实现传感器端头与端头挡板的密实接触,传感器器身与横向挡板的密实接触,补偿由于传感器工艺不佳造成与端头挡板或横向挡板产生间隙差,造成灌胶时胶体从间隙流入,影响传感器的灌封效果。这种模具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可同时灌注多根传感器,经济实惠、效率高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另一视角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另一视角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另一视角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竖杆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的第一横向端部内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3.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实施例
    35.如图1-6所示,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包括:
    36.支撑柱1;
    37.支撑板面2,其呈矩形,所述支撑板面2的四个角的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1;
    38.竖向限位挡板3,其呈“l”型,设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一竖向端部21;
    39.横向限位角座4,其呈“l”型,设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一横向端部22;
    40.横向挡板5,其间隔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面2上,同时所述横向挡板5垂直于所述竖向限位挡板3;
    41.端头挡板6,其呈“t”型,置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二竖向端部23,同时与所述横向挡板5垂直且不相连并架设于相邻所述横向挡板5之间;所述横向挡板5和所述端头挡板6内侧设有缓冲层(未示出);
    42.推拉压紧式夹钳7,其设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二横向端部24。
    43.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横向挡板5一侧面紧邻横向限位角座4放于支撑板面上,横向挡板5的一端紧邻竖向限位挡板3;再将另一横向挡板5以相同方式紧邻传感器放置,再以传感器-横向挡板5传感器的方式放置多根传感器于支撑板面上,再将端头挡板6插入横向挡板5与横向挡板5之间,实现传感器的装配,随后拉下推拉压紧式夹钳7,将横向挡板5,实现传感器的夹紧固定;所述横向挡板5紧邻传感器内侧面设有缓冲层,所述端头挡板6紧邻传感器内侧面设有缓冲层,采用缓冲层补偿由于传感器工艺不佳造成与端头挡板或横向挡板5产生间隙差,实现传感器端头与端头挡板6的密实接触,传感器器身与横向挡板5的密实接触,不致胶体沿着传感器与端头挡板6或横向挡板5的接触间隙流入,影响灌胶效果;且可同时对多根细长型传感器进行灌胶,组装简单,高效,成本低。
    4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面2包括:
    45.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框角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1;
    46.竖杆20,其平行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一竖向端部21并间隔设于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第一竖向端部21、第一横向端部22、第二竖向端部23、第二横向端部24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一卡槽211,所述竖杆20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卡槽201;
    47.卡板200,其与所述第一卡槽211、所述第二卡槽201卡接,实现支撑板面的组装。采用这种方式,使竖杆20主要承受传感器的重量,这样当灌装完成后,传感器易于取出。
    4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层(未示出)为泡沫棉。采用泡沫棉,在受力后挤压,可以填补传感器自身尺寸误差,实现传感器端头与端头挡板6的密实接触,传感器器身与横向挡板5的密实接触,不致胶体沿着传感器与端头挡板6或横向挡板5的接触间隙流入,影响灌胶效果。
    4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限位角座4的底部设有通孔,与设有螺孔的第一横向端部22上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推拉压紧式夹钳7与所述第二横向端部24上端面螺接。采用螺栓连接,使横向限位角座4和稳固的设于第一横向端部22端面上;将推拉压紧式夹钳7稳固的固定于第二横向端部24端面上。推拉压紧式夹钳7可稳固;在灌胶时,通过推或拉推拉压紧式夹钳7和横向限位角座4对传感推入位置进行定位、限位,不致推拉压紧式夹钳7不稳定造成横向挡板5受力不均,进而影响传感器的夹紧固定,使灌胶效果差。
    5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设有调整脚杯11。可根据人的身高调整所述调整脚杯,实现支撑板面的高度调节,使作业人员在相对合理的高度进行作业,增加舒适感,便于作业。
    5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竖向端部21与第二竖向端部23外侧壁面上均设有把手213。设置把手,便于模具的搬运和移动。
    5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横向端部22和第二横向端部24内侧端面上设有相对的多组卡洞224,所述竖杆20的两端头卡入卡洞224,实现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卡接。采用卡洞
    224设置,将所述竖杆20的两端头卡入卡洞224实现竖杆与矩形框架组装,这样的组装方式稳固,不易变形且拆卸方便。
    5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角的上端面处竖直设有堆叠限位板12。通过设置堆叠限位板12,可以进行支撑板面2的堆叠,进而实现多层传感器灌胶层,这样可实现较多传感器同时灌胶,使得灌胶效果大大提高,省时省力,且降低了灌胶封装传感器的成本。
    5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板200为亚克力板。采用亚克力板,防止在模具堆叠后上层漏胶滴入下层,影响灌胶效果。
    55.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应用、应用方法、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56.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支撑板面(2),其呈矩形,所述支撑板面(2)的四个角的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1);竖向限位挡板(3),其呈“l”型,设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一竖向端部(21);横向限位角座(4),其呈“l”型,设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一横向端部(22);横向挡板(5),其间隔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面(2)上,同时所述横向挡板(5)垂直于所述竖向限位挡板(3);端头挡板(6),其呈“t”型,置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二竖向端部(23),同时与所述横向挡板(5)垂直且不相连并架设于相邻所述横向挡板(5)之间;所述横向挡板(5)和所述端头挡板(6)内侧设有缓冲层;推拉压紧式夹钳(7),其设于所述支撑板面(2)的第二横向端部(2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面(2)包括:一体成型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框角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1);竖杆(20),其平行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一竖向端部(21)并间隔设于所述矩形框架内,所述第一竖向端部(21)、第一横向端部(22)、第二竖向端部(23)、第二横向端部(24)的内侧面均设有第一卡槽(211),所述竖杆(20)的相对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卡槽(201);卡板(200),其与所述第一卡槽(211)、所述第二卡槽(201)卡接,实现支撑板面的组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泡沫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限位角座(4)的底部设有通孔,与设有螺孔的第一横向端部(22)上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推拉压紧式夹钳(7)与所述第二横向端部(24)上端面螺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底部设有调整脚杯(1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端部(21)与第二竖向端部(23)外侧壁面上均设有把手(213)。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端部(22)和第二横向端部(24)内侧端面上设有相对的多组卡洞(224),所述竖杆(20)的两端头卡入卡洞(224),实现与所述矩形框架的卡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的上端面处竖直设有堆叠限位板(12)。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00)为亚克力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属于灌胶封装技术领域。一种灌胶封装模具,包括:支撑柱;支撑板面,其呈矩形,所述支撑板面的四个角的下端面均连接有支撑柱;竖向限位挡板,其设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一竖向端部;横向限位角座,其设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一横向端部;横向挡板,其间隔并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面上,同时所述横向挡板垂直于所述竖向限位挡板;端头挡板,其置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二竖向端部,同时与所述横向挡板垂直且不相连并架设于相邻所述横向挡板之间;所述横向挡板和所述端头挡板内侧设有缓冲层;推拉压紧式夹钳,其设于所述支撑板面的第二横向端部。这种模具装配简单、操作方便,可同时灌注多根传感器,效率高,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汤世友 戴星 李洪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绵阳金富邦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5/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c.8miu.com/read-21535.html

    最新回复(0)